什麼是量子?量子科技上升為國家戰略

2020-11-04 西安科普

近年來,你肯定看到了越來越多與「量子」有關的科技新聞。

2016年8月16日,我國發射世界上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更是全球轟動。

但你如果想了解量子科學,在網絡上看到的又大多是各種玄而又玄、莫名其妙的說法,什麼「沒有人懂得量子力學」,「超時空的瞬間作用」,「上帝不擲骰子」,越看越糊塗。

你不禁會嘀咕:也許這麼高深的東西,本來就超出了我的理解範圍?

實際上,量子科技並非無法言傳,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量子」是什麼?

量子科學之所以顯得神秘,首先這個名字就是一大原因。

看到「量子」這個詞,許多人在「不明覺厲」之餘,第一反應就是把它理解成某種粒子。但是只要是上過中學的人,都知道我們日常見到的物質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與電子組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那麼量子究竟是什麼?難道是比原子、電子更小的粒子嗎?

其實不是。量子跟原子、電子根本不能比較大小,因為它的本意是一個數學概念。正如「5」是一個數字,「3個蘋果」是一個實物,你問「5」和「3個蘋果」哪個大,這讓人怎麼回答?正確的回答只能是:它們不是同一範疇的概念,無法比較。

量子這個數學概念的意思究竟是什麼呢?就是「離散變化的最小單元」。

什麼叫「離散變化」?我們統計人數時,可以有一個人、兩個人,但不可能有半個人、1/3個人。我們上臺階時,只能上一個臺階、兩個臺階,而不能上半個臺階、1/3 個臺階。這些就是「離散變化」。對於統計人數來說,一個人就是一個量子。對於上臺階來說,一個臺階就是一個量子。如果某個東西只能離散變化,我們就說它是「量子化」的。

什麼是「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是二十世紀的兩大科學革命,對人類的世界觀產生了強烈的震撼。但論公眾中的知名度,量子力學似乎比相對論低得多。原因可能在於,相對論主要是由愛因斯坦一個人創立的,孤膽英雄的形象易於記憶和傳播,而量子力學的主要貢獻者有好幾位,沒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代言人。愛因斯坦和相對論稱得上婦孺皆知,而聽說過量子力學中的「薛丁格的貓」、「海森堡測不準原理」這些詞的人,已經算是科學發燒友了。

描述微觀世界必須用量子力學,宏觀物質的性質又是由其微觀結構決定的。因此,不僅研究原子、分子、雷射這些微觀對象時必須用量子力學,而且研究宏觀物質的導電性、導熱性、硬度、晶體結構、相變等性質時也必須用量子力學。

許多最基本的問題,是量子力學出現後才能回答的。例如:

為什麼原子能保持穩定,例如氫原子中的電子不落到原子核上?(因為氫原子中電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最低只能取-13.6 eV,如果落到原子核上就變成負無窮,低於這個值了。)

現代社會碩果纍纍的技術成就,幾乎全都與量子力學有關。你打開一個電器,導電性是由量子力學解釋的,電源、晶片、存儲器、顯示器的工作原理是基於量子力學的。走進一個房間,鋼鐵、水泥、玻璃、塑料、纖維、橡膠的性質是由量子力學決定的。登上飛機、輪船、汽車,燃料的燃燒過程是由量子力學決定的。研製新的化學工藝、新材料、新藥,都離不開量子力學。

為什麼最近量子力學「火了」?

既然量子力學出現已經超過了一個世紀,為什麼最近在媒體上變得如此火熱?回答是:量子力學與信息科學的交叉學科——量子信息。

而量子信息跟經典信息相比有很大的優勢。

首先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優勢。前面比喻過:經典比特是「開關」,只有開和關兩個狀態,而量子比特是「旋鈕」,有無窮多個狀態。旋鈕的信息量顯然比開關大得多。

還有一個稍微複雜一點的優勢。一個包含n個經典比特的體系,總共有2ⁿ個狀態。想知道一個函數在這個n比特體系上的效果,需要對這2ⁿ個狀態都計算一遍,總共要2ⁿ次操作。當n很大的時候,2ⁿ是一個巨大的數字。指數增長是一種極快的增長,比n的任何多項式都快。比如說,2ⁿ比n的10000次方增長得還要快。

指數增長的威力。如圖所示,指數函數雖然在最初落後,但很快勢不可擋地超越了線性函數和三次方函數,而且越到後面把它們甩得越遠。

但在歡呼之前,我們需要認清,這個巨大的優勢並不容易利用。因為所有2ⁿ個結果是疊加在一起的,讀取出來需要做測量,而一做測量就只剩下一個結果,其餘的結果都被破壞了。所以我們只能把這個優勢稱為潛在的巨大優勢,真要利用它,需要非常巧妙的算法。

這樣的算法只對少數的問題能夠設計出來,後面會舉一些例子,如「因數分解」。有些科普文章把量子計算機描寫成無所不能,快成神了,這是重大的誤解。量子計算機的強大,是與問題相關的,只針對特定的問題。

從2016年「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更多國人開始關注量子通信這一「黑科技」,到2020年10月16日,中央政治局集中學習,量子科技已成為科技大國集中發力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前沿陣地。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中國專家認為,量子科技是真正的未來科技,在複雜的國際競爭中,將擁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

墨子號

量子科技對中國有多重要?

將帶來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

量子科技並不是新近出現的新學科領域,它距離民眾並不遙遠。量子科技發展逾百年,人類對量子科學的認識和發展產生的現代信息技術、計算機、通信,還有高密度信息存儲、全球定位系統,這都是量子技術一些隱形應用。資訊時代的關鍵核心技術,如電晶體、雷射、硬碟、GPS等是第一代量子技術的一些例子。

而現在,世界已進入第二次量子技術革命時代,通過主動人工設計和操控量子態發展量子技術和應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袁嵐峰認為,量子科技被中央賦予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受之無愧,因為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人類在20世紀基於量子力學了解了微觀世界,才產生了許多重大的技術進步和發明創造。例如導電性,就是有了量子力學後才能解釋清楚的。磁性也是如此。

量子科技的應用為科技發展帶來無限的想像空間。那它將帶來哪些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呢?

據介紹,目前全球一年產生的數據量需要數百億個存儲量為1TB的硬碟,而未來量子存儲設備則只需要指甲蓋大小就能存儲人類幾百年的信息。這給高密度、低能耗的信息存儲帶來巨大想像空間,而基於此的大數據發展也將突飛猛進。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說,量子計算會顛覆性提高信息運算處理速度,量子通信會大幅度提升通信安全性,量子精密測量和傳感技術會在未來數字時代和萬物互聯時代有著廣泛的應用。

此外,得益於量子保密通信的高度安全性,量子通信未來將在國防、財務和金融專網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19日撰文表示,量子科技是事關國家安全和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領域,必須將創新主動權和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袁嵐峰也表示,量子通信是中國目前少有的在全球領跑的科學領域,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整個量子信息領域非常廣闊,中國沒有理由不重視,不大力發展。

中國既有領先也存在短板

薛其坤介紹說,中國在量子通信基礎研究有很多亮點,比如北鬥時間測量系統定位已提高到非常高的精度,就是量子科技在全球定位或者衛星導航系統的一個重要應用。「所以不管在基礎研究,還是在通信、量子計算包括精密測量和傳感上,我們國家都有很多可圈可點的東西。」

其中「墨子號」無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據公開報導,「墨子號」於今年6月實現全球首次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密鑰分發。潘建偉稱,這一實驗成果將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通過物理原理確保,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保密通信,取得了量子保密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

路透社稱,按預定規劃,中國將陸續發射「墨子二號」「墨子三號」,到2025年前後構建起全球首座由中國主導的量子星群。未來量子通信工程應用、量子通信產業化推進,均可全球領先。展望約15年後,中國定製的量子網際網路,有望取代今天美國主導的光纖網際網路。

薛其坤表示,未來10年在量子信息科學的發展中,中國科學家的研究將會整體進入世界第一陣列,有些研究方向甚至會扮演引領角色。因此未來10年,中國科學家對世界信息技術的貢獻將會超過以往40年對世界貢獻的總和,這將是中國科學家大有作為的10年。

袁嵐峰表示,在量子計算領域,中國稍微落後於發達國家,不過各有特色;而在精密測量領域,中國整體上落後於發達國家,同時發展迅速。薛其坤表示,「在量子技術上中國的短板和中國在信息技術的短板有點類似,所以要加強關鍵核心元器件這種高端的技術材料、設備的研發,這都是我們需要解決的一些短板。」

華安證券分析師尹沿枝認為,當前正處於國家「十四五」規劃編制的重要窗口期,中央集體學習量子科技,再次凸顯量子科技作為國家戰略的頂層設計。他表示,量子信息技術在面向「十四五」乃至更長遠的未來,有望成為中國在全球科技產業中「換道超車」、掌握產業鏈話語權的重要核心技術,具有深遠戰略意義。

各國激烈爭奪技術制高點

正是因為量子技術所蘊含的巨大發展前景,量子科技領域的國際競爭日益激烈。據了解,全球主要科技強國近期均出臺了國家層面的量子信息技術戰略計劃。美國正在建設量子網絡;英國建成了連接布裡斯託、劍橋等地的量子網絡,並聯合新加坡啟動了量子衛星項目;德國、法國等19個歐盟成員國籤署了未來10年開發和部署歐盟範圍內量子通信基礎設施的聲明。

尹沿枝稱,美國近10年來,已通過「量子信息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等項目,以每年約2億美元的投入力度,持續支持量子信息各領域研究。歐盟2016年推出「量子宣言」旗艦計劃,在未來10年投資10億歐元,支持量子計算、通信、模擬和傳感四大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推廣,並在 2018年11月正式啟動首批20個研究項目。日本文部科學省2013年成立量子信息和通信研究促進會以及量子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計劃未來十年內投資400億日元,支持量子通信和量子信息領域的研發。

而美國尤其表現得雄心勃勃。2018年底,美國頒布了《國家量子倡議法案》,宣稱絕不能容忍在量子科技領域落後。2020年7月23日,美國能源部宣布了建設量子網際網路的藍圖。10月7日,美國發布的《國家量子信息科學戰略投入的量子前沿報告》宣布,美國將在量子信息科學領域保持領導地位,作為確保美國長期經濟繁榮和國家安全的關鍵優先事項。袁嵐峰說,「這些文件都表明,美國非常重視量子科技,決心用國家的力量大量投入。」

目前,量子科技的競爭並非只局限於政府之間,企業之間的競爭也非常激烈。潘建偉說,谷歌、微軟、IBM、英特爾等國際巨頭企業積極投入量子計算研發。尹沿枝表示,美國的這些企業近年來大舉進軍量子計算領域,並且與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系統等科研機構聯合攻關共性技術,主要集中在超導量子計算領域,目前這些企業已經在超導量子計算領域取得較好成果。另外,在產業化方面,IBM發布超導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雲平臺。而谷歌也推出了72比特的量子計算晶片「狐尾松」。

來源:科創中國、科普遼寧、山東科普等

相關焦點

  • 量子黑科技上升為國家戰略 量子通信概念股強勢大漲
    量子黑科技上升為國家戰略 量子通信概念股強勢大漲   這個周末,量子科技的消息突然刷屏了,這源於周五一個重磅中央會議
  • 量子科技成為國家戰略!通用量子計算機研製難度堪比登月
    量子科技多重要?不僅是國防利器!還能帶你「穿越時空」 這個略微抽象、被網友調侃「遇事不決,量子力學」的技術為何被中央重視,並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呢?實際上,量子技術是基於量子力學原理來結合工程學中的控制論,計算機科學,電子學方法等來實現對量子系統有效控制。
  • 量子科技, 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行業或迎來重大投資機遇
    量子科技何其重要,這幾乎是顛覆性的,按照「量子算法」的觀點,可以利用量子計算的並行性,致使當前我們所運行的計算機密碼體系在量子計算機面前變得不堪一擊!這恐怕是當前迫切、緊要、發展的問題了。普通計算機領域即將遭遇這樣大的危機,軍事領域同樣如此,沒有量子計算機技術的國家,將會成為睜眼瞎。
  • 量子科技,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行業或迎來重大投資機遇
    閒閒財經是科技領域的門外漢,但稍稍瀏覽了一下量子科技相關介紹,就不免驚出了一身冷汗。 僅僅就從國家安全角度思考,量子科技如同核武器一樣,你必須有,要不然隨時都沒有安全感,被黑了還不知道! 當然了,國家領導也是這樣想的。
  • 美國宣布「量子網際網路」國家戰略藍圖
    在量子科技領域,與歐美相比,中國起步較晚,但過去二十年間,發展迅速,特別在量子通信領域,中國已經成為國際領跑者。美國不甘落後,2018年底,頒布《國家量子倡議法案》(National Quantum Initiative Act),宣稱絕不能容忍在量子科技領域落後。
  • 量子科技到底是什麼?
    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量子科技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會有不錯的發展環境。 出品|每日財報作者|劉雨辰日前,中央政治局會議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進行了集體學習,並要求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國內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從全球範圍內來看,美國對量子通信的理論和實驗研究開始較早,是最先將量子通信技術列入國家戰略、國防和安全研發計劃的國家。1984 年,量子密碼通信概念在美國首次被提出,隨後通過實驗演示、領域嘗試。
  • 美國宣布「量子網際網路」國家戰略藍圖
    在量子科技領域,與歐美相比,中國起步較晚,但過去二十年間,發展迅速,特別在量子通信領域,中國已經成為國際領跑者。美國不甘落後,2018年底,頒布《國家量子倡議法案》(National Quantum Initiative Act),宣稱絕不能容忍在量子科技領域落後。
  • 量子科技意味著什麼?
    「深刻認識推進量子科技發展重大意義,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周末,量子科技引爆了中國市場。量子科技是什麼?而最近被媒體熱議的量子科技則是量子力學和信息科技的交叉學科,做個比喻,經典比特是個「開關」,只有開和關兩種狀態,那量子比特是個「旋鈕」,有無數個狀態。
  • 量子科技被納入國家戰略,山西大學早已布局多年或將引領世界
    近日,國家再次重點提及量子科技這一個顛覆性技術,國家高層甚至對此專門組織了一個學習。從科學發展上來說量子科技是顛覆性的,按照量子科技下面「量子算法」的觀點,可以利用量子計算的並行性,致使當前我們所運行的計算機密碼體系在量子計算機面前變得不堪一擊。
  • 量子科技對中國有多重要?專家:量子科技是事關國家安全和社會經濟...
    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中國專家認為,量子科技是真正的未來科技,在複雜的國際競爭中,將擁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將帶來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袁嵐峰20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解釋說,「量子」是一個數學概念。
  • 什麼是量子科技? 量子通信三大龍頭股是誰
    截至收盤,上證指數跌幅為0.71%,深證成指跌幅為0.82%,創業板指跌幅為1.28%。不過,量子通信概念板塊今日卻逆勢大漲。截至收盤,科大國創(300520.SZ)、藍盾股份(300297.SZ)、光庫科技(300620.SZ)等9隻量子通信概念股漲幅超5%。其中科大國創、光庫科技、藍盾股份、中信國安(000839.SZ)和盛洋科技(603703.SH)漲停。
  • 量子科技有多神秘?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領域,中國處於什麼位置?
    在上個周末,各大媒體估計都被量子科技這一關鍵詞刷屏,原因是在這個周末,國家再次明確提出,要充分認識推動量子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其實在國家層面而言,對於量子科技,我們早就有了非常重要的投入,其中在《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中,就明確將量子通信列入超前布局的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要求推進量子通信網絡建設,近年來,我國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發展日趨成熟,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而在當前晶片、5G等產業受到美國擠壓環境下,量子科技,正成為我國彎道超車的又一賽道。
  • 科普篇:一文看懂量子力學,量子信息,量子科技
    這兩天,關於量子的各種信息刷爆了所有自媒體。中央10月16日下午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領導人強調推動量子科技發展的重要性,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量子信息的研究就是充分利用量子物理基本原理的研究成果,發揮量子相干特性的強大作用,探索以全新的方式進行計算、編碼和信息傳輸的可能性,為突破晶片極限提供新概念、新思路和新途徑。
  • 評論:美國宣布量子網際網路國家戰略藍圖 | 袁嵐峰
    ),對此的中文翻譯可以見墨子沙龍的文章(美國宣布「量子網際網路」國家戰略藍圖)。大多數人可能看不懂其中的科學術語,不過換一個角度講,就可以明白這是個什麼事了。美國是想在量子通信領域趕超中國。近年來,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了不少成果,如世界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世界第一條量子通信幹線「京滬幹線」。可以說,中國在這個領域是世界領先的,這是少有的中國處於領跑而不是並跑的科學領域之一。
  • 潘建偉委員:建議在量子信息等領域部署構建國家實驗室戰略
    中青在線北京3月10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 中國青年網記者王林 沈傑群)今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表示,量子信息科學發展到今天,特別需要多學科的交叉融合與各項關鍵技術的攻關,這需要在國家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和系統布局,也需要相關研究機構、國家相關部委和企業的支持與協作
  • 量子科技為何成為多國戰略布局的重點領域?
    ,全球多國近年來在量子科技領域持續投入。那麼什麼是量子科技?在現實生活中有何應用前景?各國及科技企業在相關領域的發展態勢如何?解讀量子科技還要從量子力學說起。早在2016年,歐盟就宣布將量子技術作為新的旗艦科研項目,迎接「第二次量子革命」。美國也一直支持量子科技發展,最新動向是在10月7日,白宮科學和技術政策辦公室啟用了國家量子協調辦公室的官方網站,同時發布了《量子前沿報告》。
  • 量子科技前沿科普——量子計算機的「奧秘」是什麼?丨湘聲大講堂
    12月4日,一則好消息刷屏朋友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而今天下午,在湖南省政協機關三樓會議室,「量子」也成為大家熱議的內容——量子計算機的基本概念、基本工作原理分別是什麼?
  • 政治局集體學習 量子科技究竟是什麼「黑科技」?
    而量子科技發展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和戰略價值,是一項對傳統技術體系產生衝擊、進行重構的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有望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量子科技與過去的顛覆性新通訊制式一樣,都有從基礎設施建設到殺手級應用引爆全產業鏈的發展過程。
  • 科普來了|薛其坤院士「量子科技課」講了什麼
    量子科技 10月1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近年來,量子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加快發展量子科技,對促進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量子科技為何成為 多國戰略布局的重點領域
    新華社北京10月18日電 從頂層設計、戰略投資再到人才培養等,全球多國近年來在量子科技領域持續投入。那麼什麼是量子科技?在現實生活中有何應用前景?各國及科技企業在相關領域的發展態勢如何?解讀量子科技還要從量子力學說起。量子力學發源於20世紀初,是研究物質世界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分支,如果一個物理量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單位,則這個物理量是量子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