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扑打開量子力學二次革命-李政道,量子,電荷,弗蘭克·維爾切克...

2021-01-21 東方網

  

  李政道研究所首任所長弗蘭克·維爾切克

  東方網記者解敏9月27日報導:近日,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理論物理學家弗蘭克·維爾切克(FrankWilczek)受聘為李政道研究所首任所長。維爾切克今天在上海市科協第十五屆學術年會上表示,李政道是非常優秀的華裔科學家,也是他個人的好朋友。能夠出任李政道研究所的首任所長,是獲得了上海市政府的支持和認可,希望今後能把李政道的優秀精神傳承下去。

  李政道研究所是在李政道先生的倡議下,在教育部、科技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依託上海交通大學建立的,面向物理學、天文學及其交叉學科領域等方面的高端研究機構,該研究所的建設是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李政道研究所成立後,著力在粒子物理、天體物理宇宙學、量子科學與技術三大領域開展研究和交流,以提升我國在基礎物理及相關前沿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2004年,弗蘭克·維爾切克因為在夸克粒子理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被授予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研究涉及凝聚態物理、天體物理和粒子物理等多個方面。近年來,他所帶領的團隊在量子計算、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等多個領域取得前端性的進展,這也正是李政道研究所的科研方向。

  在今天的學術年會上,維爾切克介紹了目前最前沿的量子理論研究方向。目前,世界各國都在爭相研究量子理論,通過這一研究我們將獲得更好的量子通訊技術,研發出更為高效的量子計算機。量子科學是一門能夠讓我們所生存的世界變得越來越美好的科學。量子理論在1899年被人初次提起,當時普朗克發現放射理論和均衡之間出現了一些差距和出入。25年之後,現代的量子理論才成為一個真正的學科。1924年,海森伯寫出了量子理論的基本等式。至今量子力學仍然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年輕學科,正在為我們帶來大量的驚喜。

  目前,全球領域正興起第二輪量子革命,將拓撲學研究的方法使用在量子力學的研究之中正成為新的熱點。拓撲學是研究幾何圖形或空間在連續改變形狀後還能保持不變的一些性質的學科。它只考慮物體間的位置關係而不考慮它們的形狀和大小。2016年的諾貝爾物理獎得獎研究者就是三位來自英國的理論物理學家杜列斯(DavidJ.Thouless)、哈爾丹(F.DuncanM.Haldane)和科斯特利茲(J.MichaelKosterlitz),他們利用高度抽象的拓撲學(Topology)數學概念打開了量子力學的一個全新研究方向。

  一個肉桂麵包、一個貝果麵包圈和一個雙圈的椒鹽蝴蝶卷。他們口味有甜有鹹,形狀也不一樣;但對於拓撲學家而言,他們關注的不同點只有一個,那就是麵包上洞的數量——肉桂麵包上沒有洞,貝果上有一個洞,椒鹽蝴蝶卷上有兩個洞,洞的數字被拓撲學家稱作「拓撲不變量」。就像不可能有半個或者三分之二個洞一樣的道理,拓撲不變量都是整數。另外,麵包可以彎曲、擠壓,但如果要改變洞的數量,就必須非常用力地撕開它才行,所以拓撲不變量的穩定性,是它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

  拓撲可以解釋物理中某些基本而又困難的問題。電荷總是電子電荷的整數倍,電荷的整數特性被稱為電荷的量子化。拓撲效應還能產生無耗散的超導電流。一些新材料在強磁場中,其邊緣處的電子會在不同軌道上自旋,仿佛汽車在不同車道上高速行駛。將這類材料用於晶片等微電子器件後,電流會非常穩定,不像如今的計算機那麼容易發熱,影響計算速度。

相關焦點

  • 【中國科技人才】量子力學裡程碑與二次革命
    最近幾十年,量子信息的發展為人類提供了探索量子世界奧秘的新原理,新方法,人們有望在量子理論誕生第二個百年內解開量子世界神秘面紗。「量子力學二次革命」的戰鼓已經敲響。這場新的革命中,除了繼續問「做什麼」,更重要是去追問「為什麼」。 作者簡介   郭光燦,物理學家,中國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開創者、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 量子力學將迎「二次革命」 科學家重新審視量子世界
    原標題:量子力學將迎「二次革命」   「自量子力學誕生以來,人們主要在做一件事:求解薛丁格方程。這促使了雷射、電晶體、核能等的產生。」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主任郭光燦這樣評價量子力學的第一個100年:「人們只關注能『做什麼』,不去問『為什麼』。」   然而,量子信息的發展打破了僵局。
  • 量子力學造就第三次科學革命,加快量子科技發展
    10月1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近年來,量子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加快發展量子科技,對促進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在量子力學中,量子形式的波會在更高維空間裡傳播
    回憶一下,1927年麥克斯韋在未畢業的學生們中驚然驚覺,「量子力學是一個神秘的極限數學問題,它裡面蘊含著智慧和美,於是德國物理學家威爾特伯格將其稱為難以捉摸的數學問題」,反對麥克斯韋一派的是德國化學家施普林格。將量子理論應用到經典物理裡面,於是固體物理學家施普林格徹底改變經典理論的模型,將量子理論和經典力學緊密結合起來,並發表於1945年。
  • 文小剛:量子革命是最不可思議的物理革命—新聞—科學網
    「每一次的大統一,都可認為是物理學的新革命。而每一次新革命都為我們打開了新世界,許多基本概念和看問題的方式會發生變化,隨之描寫世界的語言、數學工具也會發生改變。」 歷史上的物理學革命,充分說明了這一觀點。
  • 文小剛談物理新革命:萬物起源於量子信息
    物理學中的每一次大統一都可以被認為是物理學的新革命。文小剛教授表示,我們經歷了牛頓時代的力學革命、麥克斯韋理論導致的電磁學革命、愛因斯坦引發的相對論革命,以及第一次量子力學革命。如今,我們正處在第二次量子革命當中。這次革命是物質和信息的統一,從量子比特海中產生各種各樣的物質、相互作用,甚至時間和空間。萬物皆起源於量子信息。
  • 量子力學將迎「二次革命」:追問「為什麼」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主任郭光燦這樣評價量子力學的第一個100年:「人們只關注能『做什麼』,不去問『為什麼』。」 然而,量子信息的發展打破了僵局。量子糾纏、非局域性等新概念,促使科學家開始重新審視量子世界的本質。 「新實驗方法和手段的出現,提供了更多研究量子世界奧秘的有效工具,對量子力學的基礎問題進行實驗研究成為可能。」郭光燦說。
  • 統計力學,量子力學中的量子數學方法和解釋
    統計力學,量子力學中的量子數學方法和解釋。陳建、伍定邊,王院士講的經典物理物理量子都有。潘慶,趙凱華等的近代物理。斯坦福的量子力學理論。上面這些都是最基礎的說幾個選修課,理論物理四大力學:電動,量子,量子統計,熱力學量子力學,電動力學(龐加萊),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佔理論物理課很大一部分比重。形式論,微分拓撲,代數拓撲都是很有意思的東西。
  • 第二次量子革命意味著什麼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量子力學之父普朗克提出,光的能量可以分成不連續的最小基本能量元,從而拉開了量子世界的帷幕。愛因斯坦也因為提出光電效應的量子解釋,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海森堡、薛丁格、玻爾等科學家基本完成了量子力學的理論框架。第一次量子革命催生了電晶體、雷射、核磁共振、全球定位系統等現代技術,使人類進入資訊時代。也是在這一次信息革命中,美國在全世界奠定了霸主地位。
  • 量子力學首課:愛因斯坦與物理學革命,量子力學開端一目了然
    今天我們來簡單介紹愛因斯坦在相對論和量子論建立時他的貢獻大家看到上面這張照片,這張照片跟大家通常看到的愛因斯坦照片不太一樣,通常看到的都是那個發亂糟糟滿臉皺紋叼個菸斗的那個愛因斯坦,大家都覺得這個腦袋聰明的不得了,其實這個腦袋已經不行了,行的是年輕時候的腦袋。
  • 第三次量子革命:信息與能量之間的「熱功信息當量關係」的重要發現
    這個評價一點也不過分,因為這個新的守恆定律為量子信息技術的突破性應用打開了「科學認知革命的觀念枷鎖」一一一「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更不是東西。」《量子信息辯證唯物主義和信息量子熱力學》理論認為:宇宙中物質的「質量、能量和信息量」三者之間存在某種熱功當量關係及熱信當量關係。比如U=W+Q,△E=△mc^2=hv或△工=△mc^4=O+hv/ic^2等等。
  • 拓撲量子計算「開始走向實用化」—新聞—科學網
    近日,在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學術報告會上,中國科學院大學卡弗裡理論科學研究所所長張富春表示,「摩爾定律入侵量子計算,量子技術革命將驅動科技、經濟與社會的變革。」 經典計算的極限 當主流晶片製程還停留在14~22nm時,2017年,IBM正式宣布突破5nm晶片製造工藝。
  • 量子科技掀起前沿技術新浪潮
    溫錦生教授接著科普說,這個概念由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在1900年研究黑體輻射時率先提出——能量存在最小單元即「能量子」(量子),它的傳播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除了能量以外,電荷、粒子自旋等物理量也是量子化的。 「量子科技並不是剛剛出現的新學科領域,它的發展已逾百年。」溫錦生教授表示,量子科技並不小眾,距離民眾並不遙遠。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薛其坤送給世界的禮物,將帶來新的信息新革命
    這個時候,就要講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了,因為霍爾效應實現量子化,有著兩個極端苛刻的前提條件:一是需要十幾萬高斯的強磁場,而地球的磁場強度才不過0.5高斯;二是需要接近於絕對零度的溫度。在此背景下,科學家們又提出了一個設想:普通狀態下的霍爾現象會出現反常,那麼,量子化的霍爾現象是否也能出現反常?
  • 什麼是量子力學?什麼是量子糾纏?為什麼說量子力學很詭異?
    什麼是量子力學?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所進行的。
  • 科學家研製量子自旋霍爾拓撲絕緣體
    北京時間10月11日消息,美國萊斯大學科學家近日研製出一種微型的「電子高速公路」--「量子自旋霍爾拓撲絕緣體」。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微型設備將來可用於製造量子計算機所需的量子比特,這一研究成果將大大促進量子計算機的研究進展。
  • 一種新的量子材料--拓撲絕緣體
    因而,拓撲絕緣體的體內與人們通常認識的絕緣體一樣,是絕緣的,但是在它的邊界或表面總是存在導電的邊緣態,這是它有別於普通絕緣體的最獨特的性質。這樣的導電邊緣態是穩定存在的,且不同自旋的導電電子的運動方向是相反的,所以信息的傳遞可以通過電子的自旋,而不像傳統材料通過電荷,不涉及耗散過程,通俗地說就是不會發熱,這一發現讓人們對製造未來新型電腦晶片等元器件充滿了希望。
  • 李政道在物理學領域的研究……
    除了粒子物理學,李還積極參與統計力學,天體物理學,流體動力學,多體系統,固態,晶格QCD。 1983年,李寫了一篇題為「時間是離散的動態變量嗎?」的論文;這導致李和合作者在差分方程的基礎物理學的制定上發表了一系列出版物,但在連續的平移和旋轉變換組下具有精確的不變性。從1975年開始,李和合作者建立了非拓撲孤子領域,這使他在整個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開始研究孤子星和黑洞。
  • Majorana費米子與拓撲量子計算(上)
    2 Majorana費米子2.1 Majorana費米子的提出Schrdinger 方程是描述微觀粒子運動的非相對論性量子力學方程,由經典的能動量關係:E=p2/2m(其中E 為能量,p 為動量,m 為物體的質量)。
  • 《自然》:普林斯頓大學在量子拓撲物質研究有重大發現
    量子拓撲物質研究是將量子力學和拓撲學相結合的一門新興研究領域,通過量子力學原理,運用拓撲學數學工具,主要是對物質的微觀基礎機理的研究。由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國際團隊,發現了一種展現出奇異量子效應的拓撲磁鐵,這種新型的磁體具有可擴展至室溫的新型量子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