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撲量子計算「開始走向實用化」—新聞—科學網

2020-12-04 科學網

 

■本報見習記者 趙利利

在物理學界,有一條著名的定律叫作摩爾定律。摩爾定律認為,單位面積晶片集成電晶體數目每18個月翻番,計算性能隨之翻番。因此,晶片作為電子工業的硬體基礎不斷刷新著人們對於電子信息技術的想像。

近日,在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學術報告會上,中國科學院大學卡弗裡理論科學研究所所長張富春表示,「摩爾定律入侵量子計算,量子技術革命將驅動科技、經濟與社會的變革。」

經典計算的極限

當主流晶片製程還停留在14~22nm時,2017年,IBM正式宣布突破5nm晶片製造工藝。有人大膽預計,到2020年,晶片製程將達到2~3nm。儘管如此,晶片的發展還是遇到了一定的瓶頸問題,一是晶片過熱,二是量子效應。張富春表示,這就意味著今後摩爾定律能否成立可能將是一個大問題。

張富春分析了經典計算與量子計算的區別,「經典比特是0和1,而量子比特是0和1的量子態疊加。量子並行性,即作用於N個量子比特上的量子邏輯門,可以同時對2N個疊加係數進行運算,遠遠超過了今天經典計算的能力」。

以分解N位整數的複雜度為例,張富春表示,經典算法需要很長的時間,而量子算法相比經典算法有指數級的提升,「這就可以用來解決大規模的計算難題,可以廣泛應用於密碼分析、大數據處理、氣象預報等領域」。

事實上,量子計算發展到現在可以稱得上是「理論和實驗」齊頭並進。張富春說,目前已經出現了「走向實用化」的苗頭。在工業界,微軟、谷歌、IBM等科技巨頭公司相繼在量子計算的研發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2005年,微軟成立Station Q研究拓撲量子計算;2015年,D - wave推出超過1000比特的量子退火機;2015年,英特爾投資開發基於半導體的量子計算機;2016年,谷歌與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實現9比特超導量子器件;2017年,IBM宣布實現17比特超導量子器件。

量子計算超越經典計算難題

量子計算對器件的要求是什麼?張富春介紹道,量子計算實現的必要條件是器件的可擴展、可初始化、長相干、通用門、可測量。這其中,可擴展性和長相干性是兩個重要的方面。可擴展性是指增加量子比特數目,以實現大規模量子計算;長相干時間,即量子態保持量子相干,能用於邏輯運算。

張富春表示,量子計算的實現方案各有優缺點,但是,「可擴展性和相干性這兩方面的優勢難以兼得是量子計算研究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例如,超導方案具有可擴展性好的相對優勢,但同時它也存在相干時間較短的相對劣勢;而拓撲量子計算的相對優勢是理論相干時間長、錯誤率低,相對劣勢為實驗僅處於起步階段。「超導量子計算是目前的主流實驗方案,但拓撲量子計算方案具有明顯的前瞻性,理論上,能解決其他方案遇到的量子退相干與糾錯的問題。」

基於超導約瑟夫森結的量子器件通常採用傳統半導體晶片的微加工技術,具有易擴展的特點,也擁有相對成熟的外場調控技術,量子態可精確製備、調控、測量。張富春表示,我國的超導量子計算在國際上已經處於比較前沿的水平,比如中科大、浙大、中科院物理所合作的量子比特耦合系統,「性能相當不錯」。目前,超導量子器件研製的最新進展為英特爾的17量子比特,該器件的目標為演示超越經典計算機的計算難題。

在拓撲量子計算中,拓撲物態中非阿貝爾任意子可以實現拓撲穩定的量子比特。拓撲穩定可以有效抵抗雜質、相互作用等的擾動,從而解決量子退相干與糾錯的問題,實現容錯量子計算。

分子、原子以及基本粒子等構成了物質世界的尺度,多體物理系統一定條件下會演生新粒子。

「有一種與拓撲量子計算有關的粒子叫作馬約拉納費米子。」張富春介紹道,它的特點是其反粒子等於粒子本身,「目前自然界還沒有發現這種粒子。但是,最近物理學家在凝聚態材料中發現了很多這樣的粒子。準確地說,馬約拉納零模是拓撲量子計算的砌塊(building block),這是一件具有重要意義的事情。」

拓撲量子計算存在挑戰

那麼,為什麼可以有馬約拉納粒子?張富春表示,這是因為超導機理中的電子成對(Cooper pair)破壞了電荷守恆對稱。「超導的元激發是電子和空穴的疊加,空穴是凝聚態體系中的『正電子』,所以,我們可以在相同自旋調控中製備出『反粒子=粒子本身』的新粒子,即馬約拉納粒子。」

張富春介紹了凝聚態材料中目前在探索的馬約拉納粒子。「微軟做的超導納米線宣稱有望兩年內製作出1個量子比特。一維拓撲超導納米線InAs納米線+s-wave超導首次觀測到零模,納米線端點零模的能隙隨著尺寸增大而指數減小。此外,還有清華大學薛其坤發現的手性馬約拉納零模等。」

此外,張富春認為,拓撲量子計算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這些馬約拉納粒子目前只是證據,還不能形成定論;量子中毒(quantum poisoning)把馬約拉納態與其他態以及其他馬約拉納粒子遠遠分開;而機械編織很難用測量代替。」

物理學家在1947年發明了電晶體,開創了半導體工業,為現代信息技術打下了基礎。那麼,物理學家今天還能在量子計算方面有新的突破嗎?對此,張富春表達了自己的信心,「中國近10年在高溫超導和拓撲物質研究領域成績很大,為拓撲量子計算發展作了很好的準備,我認為非常有希望」。

《中國科學報》 (2017-11-09 第5版 技術經濟周刊)

相關焦點

  • 《自然—材料》:拓撲相變用於提高熱電優值—新聞—科學網
    熱電材料是一種直接將熱能和電能相互轉換的功能材料,可用於發電和製冷,具有傳統發電機和制冷機難以媲美的優點,如尺寸小、質量輕、響應快、壽命長,環境友好、工作無震動、無噪聲,以及可精確控溫等。其轉化效率由熱電優值確定。研究發現,一旦該值大於3,熱電器件的轉化效率將可能超過30%,這與煤、石油等傳統燃料的轉換效率幾乎相當。因此,尋找有效的方法提高熱電優值是熱電研究追求的重要目標。
  • 中科院在鐵基超導體中發現天使粒子魅影,拓撲量子計算更近了
    這意味著,人類距離拓撲量子計算更近了一步。8月17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高鴻鈞和丁洪領導的聯合研究團隊利用極低溫-強磁場-掃描探針顯微系統首次在鐵基超導體中觀察到了馬約拉納零能模,即為馬約拉納任意子。相關論文當天凌晨在線發表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
  • 國內首個量子計算產業聯盟在合肥揭牌—新聞—科學網
    >   12月12日,我國首個量子計算產業聯盟——本源量子計算產業聯盟(OQIA)在合肥市高新區正式揭牌。   據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本源量子)副總裁張輝介紹,本源量子計算產業聯盟於2018年由本源量子牽頭成立,目前已集結中船重工709所、哈工大機器人集團、中科類腦、智天鏈、雲從科技、中船鵬力、中微達信、瀚海博興、問天量子等九家聯盟夥伴,成員單位分布於計算科技、機器學習、區塊鏈、人工智慧、低溫製冷、信號處理、生物醫藥等多個行業。
  • 科學家利用拓撲絕緣體優化量子計算機關鍵組件!
    導讀澳大利亞雪梨大學、微軟、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對於大規模量子計算的必要組件進行了小型化處理。2006年,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一種新奇量子特性的物質狀態:拓撲絕緣體。這項研究成為了拓撲絕緣體的首個實際應用。
  • Majorana費米子與拓撲量子計算(上)
    這樣,最終得到的無自旋費米子的超導態具有非平庸的拓撲性質,通常稱為拓撲超導,而Majorana 費米子可以出現在拓撲超導體系的缺陷附近或邊緣上。凝聚態物理領域的科學家們對Majorana 費米子的尋找,除了出於基礎理論的研究外,還有另一重重大的意義:關於拓撲量子計算的物理實現。在2+1 維時空中,粒子按照相互交換所導致的效應不僅僅分為玻色子與費米子兩類,還有介於兩類之間的任意子。
  • 廣州科普大講壇第181期:走向實用化的量子技術
    廣州科普大講壇第181期:走向實用化的量子技術 2020-11-23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量子科技幫我們理解人類智慧—新聞—科學網
    量子信息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三方面的應用,可以在確保信息安全、提高運算速度、提升測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經典技術的瓶頸。以量子信息為代表的量子科技迅速發展,人類迎來了第二次量子革命。經過學術界多年努力,目前量子保密通信和量子雷達進入了實用化階段,也有了相關產品,其他的量子技術離產業化和商業化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 2020年度中國光學十大新聞出爐 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入選
    該研究詳細報導了拓撲保護BIC的光開關機理,保證了微型雷射從徑向極化的環形光束到線性極化的旁瓣光的相互超快切換。BIC的極高品質因子能顯著降低雷射閾值,從而突破傳統全光開關的瓶頸。基於現有成果,該項研究的下一步是將該可切換的微型雷射串聯集成到光子晶片上以實現光學邏輯計算的功能。這也是實現最終目標——光計算和量子計算的前提。4.
  • 文小剛:量子革命是最不可思議的物理革命—新聞—科學網
    凝聚態理論物理學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文小剛的答案是:「我們生活在量子計算機裡面。量子信息是真實的,而所看到的各種物質、人,都是量子信息的虛擬反映。」 7月23日,文小剛(文小剛科學網博客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u/xgwen)做客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帶來了一場題為《物理的新革命——量子信息:物質和相互作用的起源》科普報告。
  • 小薄膜大突破 人類或將進入拓撲量子計算時代
    上海交大特別研究員錢冬介紹,如果找到了Majorana費米子,將使在固體中實現拓撲量子計算成為可能,這將引發未來電子技術的新一輪革命,人類也將進入拓撲量子計算時代。有關「Majorana費米子」預言得驗證粒子世界有兩大人丁興旺的「家族」:費米子和玻色子,是以物理學家費米和波色的名字命名的。
  • 潘建偉:量子科技幫我們理解人類智慧—新聞—科學網
    量子信息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三方面的應用,可以在確保信息安全、提高運算速度、提升測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經典技術的瓶頸。以量子信息為代表的量子科技迅速發展,人類迎來了第二次量子革命。經過學術界多年努力,目前量子保密通信和量子雷達進入了實用化階段,也有了相關產品,其他的量子技術離產業化和商業化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 為量子計算鋪平道路!拓撲絕緣體材料突破登上《自然》
    為量子計算鋪平道路!他們發明了一種全新材料,既具有強相關性電子相互作用,同時還具有拓撲特性的材料。這意味著,科學家們探索物理世界有了新平臺,更重要的是,他們為更穩定的量子計算鋪平了道路。這項研究和拓撲絕緣體有關,發表在了《自然》的子刊《自然-物理學》上。簡單科普一下拓撲絕緣體的概念。首先,拓撲本身是個數學概念,它研究的是「不連續」的特徵。
  • 微軟:五年內造出擁有100個拓撲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
    就開發者而言,幸好量子計算一直「停在未來」,這樣一方面我們可以饒有興致地欣賞巨頭們在跑步機上的一路狂奔,另一方面又不必擔憂量子計算真的會對自己職業造成什麼衝擊。然而最近幾年以來,我們已經開始聽到火山爆發前巖層的積壓破碎之聲。IBM、Google 先後宣布了量子計算機的進展,越來越多的學者宣稱說量子計算機即將成為現實。
  • 何慶林:向拓撲量子計算進軍 | 「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榜單專欄
    這項針對新型拓撲材料的研究,有望挖掘其新穎的量子效應,讓我們距離拓撲量子計算又更近了一步。圖 | 何慶林何慶林於2018年入選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同年入職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任博士生導師、研究員,開始全職建立實驗室和研究組,主要研究以馬約拉納費米子為基礎的量子計算和新型拓撲磁電材料等方向
  • 中國量子技術走向實用,產品已驗收,國外專家大讚!
    很多人可能並不了解什麼是量子霸權,簡單來說,就是在某個計算項目上,量子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大幅超越當下的傳統計算機,這就說明量子計算實現了霸權。但量子技術的發展,還是需要經過一個比價長的發展階段,最初的階段其實就是實現量子霸權,也就是在實驗的環境下,先驗證可以達到什麼樣的效果。
  • 最新研究突破:通過拓撲電晶體技術使利用光波的量子計算成為可能
    量子計算機是使用量子邏輯進行通用計算的設備。不同於電子計算機或今天的電晶體計算機,它用來存儲數據的對象是量子比特。量子計算機可以解決傳統電腦實際上解決不了的許多問題。但是這樣的計算能力在複雜性、功耗和速度方面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 科學家發現最簡單化學反應中奇特量子幹涉現象—新聞—科學網
    同時,量子幹涉效應的發現也揭示了原子分子因碰撞而發生化學反應過程的量子特性。」楊學明告訴《中國科學報》。 「這有助於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學反應過程,豐富對化學反應的認識。」 論文作者之一,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孫志剛說。 因為 「測量」而精確 如果從鑽木取火開始算起,人類利用化學反應已有極長歷史。關於化學反應的知識,早已成為現代文明的重要基石。
  • 聲子的Berry相位與拓撲效應
    另一方面,新型拓撲量子物態的發現,如量子霍爾效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量子自旋霍爾效應、拓撲絕緣體、拓撲半金屬等,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對電子態的認識,並對電子學、自旋電子學、拓撲量子計算等領域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最新的研究工作將拓撲的物理概念引入聲子學,利用Berry相位、拓撲等新奇的量子自由度,實現全新的聲子操控,因此誕生了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拓撲聲子學。
  • 完美單光子源「助力」量子精密測量—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德國維爾茲堡大學等科學家合作,在同時具備高純度、高不可分辨、高效率的單光子源器件上觀察到強度壓縮,為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奠定了基礎
  • 量子材料研究的新範式以精確模型計算及實驗揭示拓撲物質特性
    拓撲相與拓撲相變的研究雖然在2016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但在磁性晶體材料中,科學界卻一直找不著KT 相的存在。是次研究實驗結果與該團隊的量子蒙特卡洛(Monte Carlo computations)計算完美地脗合,肯定了物理學家對量子磁性材料中KT相追求了長達半個世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