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材料》:拓撲相變用於提高熱電優值—新聞—科學網

2020-11-26 科學網
《自然—材料》:拓撲相變用於提高熱電優值
或為解決手機發熱帶來曙光

 

10月7日,《自然—材料》在線發表題為「Enhancement of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across the topological phase transition in dense lead selenide」的研究長文。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與中美科學家合作利用壓縮晶格誘發拓撲相變,在室溫下將鉻摻雜的鉛硒體系的熱電優值提高到1.7,遠高於此前普遍認可的室溫最高值。這一發現不僅提供了一種提高熱電優值的新方法,也為未來熱電材料在室溫下的技術應用,特別是解決手機相關微電子器件的發熱問題帶來曙光。

熱電材料是一種直接將熱能和電能相互轉換的功能材料,可用於發電和製冷,具有傳統發電機和制冷機難以媲美的優點,如尺寸小、質量輕、響應快、壽命長,環境友好、工作無震動、無噪聲,以及可精確控溫等。其轉化效率由熱電優值確定。研究發現,一旦該值大於3,熱電器件的轉化效率將可能超過30%,這與煤、石油等傳統燃料的轉換效率幾乎相當。因此,尋找有效的方法提高熱電優值是熱電研究追求的重要目標。歷史上,室溫下最高熱電優值長期在1附近徘徊,而解決像手機這類微電子器件的發熱問題,迫切需要顯著提高室溫下的熱電優值。

研究者選擇1%鉻摻雜的硒化鉛(Pb0.99Cr0.01Se)作為研究對象,藉助於一種叫金剛石對頂砧的高壓裝置,通過自主研發的高壓熱電性質綜合測量系統,獲得了熱電優值隨壓力變化像山峰一樣的表現形狀。他們發現,在施加壓力作用下,熱電優值先是像爬坡一樣增加,到3萬大氣壓附近達到最高值1.7,而後隨著壓力的進一步增加而緩慢下降。

通過比較實驗和理論結果,研究者發現在熱電優值最佳表現的地方材料發生了拓撲相變,由最初的帶狀絕緣體轉變成拓撲晶體絕緣體。而後者作為一種新型的量子現象,是近年來材料科學和凝聚態物理關注的一個焦點。該項研究將熱電效應與拓撲絕緣體關聯起來,同時發現了實現拓撲絕緣態的新途徑,即採用壓縮晶格這一潔淨有效的方法。

「由於大部分熱電材料都是拓撲絕緣體,儘管熱電錶現與拓撲絕緣特性的關係尚待進一步認識,但我們這項研究為優化熱電材料的性能提供了一個新思路,有望為熱電材料的實際應用起到推動作用。」論文通訊作者、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曉嘉解釋說。

該論文第一作者是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博士生陳劉城,該中心李偉健同學負責理論計算。其他合作者包括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張倩教授,美國休斯敦大學超導中心主任、著名熱電研究專家任志鋒教授,以及華盛頓卡內基研究院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者。

該項研究受到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的支持。

相關論文信息: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19-0499-9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廢熱回收:摻雜改變熱膨脹係數,推動GeTe熱電材料實際應用
    廢熱回收:摻雜改變熱膨脹係數,推動GeTe熱電材料實際應用
  • 先進熱電材料與器件設計的研究進展
    用於調控塞貝克係數,電導率,以及電子熱導率的關鍵參數是載流子濃度n或p。對於不同的熱電材料體系,不同的溫度區間,以及不同的晶格熱導率κl,取得高熱電優值ZT所需要的載流子濃度的最優值區間一般具有明顯的區別。即使對於同一種熱電材料體系,不同溫度下的載流子濃度的最優值區間也有所不同。
  • 進展|拓撲半金屬的大橫向熱電效應和潛在應用
    二者垂直的橫向熱電效應一般情況下非常小,況且通常需要外磁場,很少被人關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極端條件實驗室項俊森博士、孫培傑研究員和超導實驗室陳根富研究員的最新合作研究表明,狄拉克半金屬砷化鎘Cd3As2在一個小的磁場中存在著一個很大的橫向熱電(能斯特)效應,室溫下可以獲得高達0.5(2T)的橫向熱電優值zT(參考圖一)。
  • 進展 | 拓撲半金屬的大橫向熱電效應和潛在應用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極端條件實驗室項俊森博士、孫培傑研究員和超導實驗室陳根富研究員的最新合作研究表明,狄拉克半金屬砷化鎘Cd3As2在一個小的磁場中存在著一個很大的橫向熱電(能斯特)效應,室溫下可以獲得高達0.5(2T)的橫向熱電優值zT(參考圖一)。
  • 納米尺寸硒化錫擁有優異熱電性能—新聞—科學網
    硒化錫(SnSe)單晶是一種半導體,也是理想的熱電材料。它能將廢熱直接轉化成電能,或者被用於冷卻。
  • 陳志剛/鄒進教授Joule: Rashba效應用於提升GeTe基材料的熱電性能
    為了使熱電器件更經濟更效率,我們應該提高能量轉換效率,即熱電優值(zT, zT = S2σT/κ),其中,σ是電導率,S是塞貝克係數,κ是熱導率(包括聲子熱導率κl和電子κe熱導率)。理論的創新促進熱電材料發展。例如,在許多熱電材料系統中,共振能級,能帶收斂,液狀離子,熵工程,非諧性,和調製摻雜的策略都提高了熱電優值。儘管熱電理論取得了進步,但熱電優值的增強似乎已達到平穩狀態。
  • 裴豔中課題組在《Joule》發文揭示最高效熱電材料
    熱電材料溫差發電示意圖(Joule期刊第1卷第4期封面)      熱與電轉換效率的提高需要熱電材料自身性能的優化(由熱電優值大小表示),即增強電傳輸性能並同時減弱熱傳輸性能,使之如金屬般導電卻如玻璃般絕熱。高晶體對稱性材料通常具有高的能帶簡併度,有多條等效通道同時參與電子的運輸,有利於獲得高的電導率;而低對稱性材料則往往具有複雜的晶體結構,有利於獲得低的熱導率。
  • 綜述:環境友好的高性能低成本Mg2Si基熱電材料
    Mg2Si0.3Sn0.7化合物獲得最優的功率因子PF(PF =α 2σ)以及大幅降低的kL,進而獲得顯著提高的熱電優值ZT。熱電轉換技術的轉換效率取決於熱電材料的無量綱優值ZT的大小,ZT值越大,轉換效率越高;其中,ZT = a2σT/(kL+ke)(a:材料的Seebeck係數,σ:材料的電導率,kL:材料的晶格熱導率,ke:材料的電子熱導率),高的轉換效率要求材料具有高的Seebeck係數和電導率以及低的熱導率。
  • 中美合作發現晶體微觀結構高性能熱電材料—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
  • npj: 納米結構熱電材料—計算的威力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理論計算和預測在先進高性能熱電材料的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貢獻概括地說,目前相關研究已找到了四種典型的計算策略,並增強了納米結構體材的熱電性能。但這些進展尚未得到細緻梳理和綜述。來自美國西北大學的Christopher Wolverton領導的研究小組綜合了最近的重要研究進展,揭示了納米結構熱電體相材料設計和發現的計算策略的規律。到目前為止,已經用高ZT > 2證明了幾種體積熱電材料的優異熱電性能。
  • 新型材料面世有望推動熱電產業化
    科技日報訊 (通訊員葛玲玲 李玉勝 記者張曄)近日,南京理工大學唐國棟副教授課題組製備出一種新型的熱電材料——硒化錫—硒化鉛相分離塊體,具有製備工藝更簡單,機械性能更穩定,生產成本更低,便於規模化生產應用,熱電優值(ZT值)高等優點。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美國化學協會期刊》上。
  • 印度理工學院研新熱電材料 有效將廢熱轉化為電能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印度理工學院(the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IIT)曼迪校區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發新型熱電材料,以有效將熱能轉化為電能。
  • 在強磁場作用下,新材料顯著提升熱電轉化效率!
    ,讓我們大膽想像一下未來:熱電材料製成的自供電的可穿戴設備,將利用人體熱量發電;熱電材料製成的烹飪鍋可以採集炒菜時產生的廢熱,為智慧型手機充電;熱電材料還可以採集電動汽車發動機的熱量,為電動汽車提供一部分電力;還有,熱電材料也可以應用於飛機,利用機艙內外的溫差,為飛機提供更多的電力;同樣,電廠也可以利用熱電材料,回收利用部分的廢熱用於發電。
  • 「聲子液體」助熱電材料實現突破
    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自然—材料學》雜誌,並申請中國發明專利。審稿人對該文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其拓展了已有的「聲子玻璃—電子晶體」概念至「聲子液體—電子晶體」,為熱電材料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史迅介紹說,熱電轉換技術利用半導體材料的塞貝克(Seebeck)效應和帕爾貼(Peltier)效應實現熱能與電能直接相互轉化,在工業餘熱和汽車尾氣廢熱發電等領域具有重要而廣泛的應用。熱電技術的能量轉換效率主要取決於材料的本徵物理特性,通常可由熱電優值來衡量,而熱電優值取決於材料的Seebeck係數、電導率、熱導率和絕對溫度。
  • 熱電材料又一重大進展
    熱電轉換技術是一種利用Seebeck效應(溫差發電)和Peltier效應(通電製冷)實現電能與熱能相互轉換的技術,具有系統體積小、無運動部件、無磨損、無噪音和無汙染等諸多優點,在廢熱發電和電子製冷等關鍵領域有著重要的應用,如利用熱電材料的溫差發電技術是深空探測中不可替代的能源技術。
  • 「拓撲相變」與「超級材料」的軍事應用前景
    製作:光明網軍事科技前沿出品:科普中國201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三位美國科學家——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和麥可·科斯特利茨,以表彰他們在拓撲相變和物質的拓撲相方面的發現拓撲理論的發現為後來拓撲材料的出現奠定了基礎,並對材料學、信息科學技術研究乃至拓撲量子計算等的前沿領域研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拓撲學(topology)是研究幾何圖形或空間在連續改變形狀後還能保持一些性質不變的學科。它只考慮物體間的位置關係而不考慮它們的形狀和大小。幾何拓撲學是十九世紀形成的一門數學分支,它屬於幾何學的範疇。
  • 具有自調節載流子濃度特性的n型Bi2(TeSe)3-SiC納米複合熱電材料
    熱電材料可有效實現熱能和電能之間的轉換,為解決廢熱回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問題帶來了希望。已投入生產的高性能熱電材料主要有低溫區Bi2Te3,中溫區PbTe和高溫區SiGe。提高熱電材料的低中溫區(100-300 ºC)熱電性能對低中溫區廢熱回收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如何把高性能Bi2Te3基熱電材料的低溫區高性能推往中高溫區成為研究熱點之一。
  • 科學:冷中子用於追求更好的熱電材料
    因為向熱電施加電流會使帶電粒子從材料的熱側擴散到冷側,所以它們廣泛用於冷卻應用以將熱量從系統中吸出,例如在熱泵,光纖設備和汽車中座椅並控制電池組的溫度。該過程也是可逆的,並且可以有效地回收「廢熱」以從諸如車輛尾管的熱表面產生有用的電力。
  • 有發現稱,拓撲半金屬材料在強磁場中可以將熱電轉換效率提升5倍
    大多數熱電材料中,電子位於特定的能帶,而量子力學決定,電子從所在能帶躍遷到相鄰能帶,並前往材料的冷側,非常困難。Skinner 和付亮決定研究一種拓撲半金屬材料,而不是傳統的半導體和絕緣體材料。拓撲半金屬材料的優勢在於,相鄰能帶之間沒有壁壘,因此加熱時,電子很容易在能帶之間躍遷。
  • 利用「器件」指導「材料」的反向設計實現「雙高」熱電器件
    原創 Cell Press CellPress細胞科學 收錄於話題#Cell Press論文速遞66個物質科學Physical science熱電發電器件是利用半導體材料的澤貝克效應將熱能直接轉換成電能,可用於空間特種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