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 | 拓撲半金屬的大橫向熱電效應和潛在應用

2021-02-24 中科院物理所

熱電材料可以實現溫差和電能的直接相互轉換。作為新型能源和製冷材料,熱電材料具有無振動,無噪音,無需維護,可集成化等一系列優點,在空間技術,微電子與信息技術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但是,當前熱電材料的轉換效率仍然較低,限制了其應用範圍。傳統熱電材料主要是摻雜的窄帶隙半導體,其效率受制於若干基礎物理原因。其中兩個方面尤其重要:一方面,電子空穴的熱電效應符號相反,二者相互補償降低了材料的總熱電效應。另一方面,Wiedemann-Franz定律決定了電導和熱導的大致比例,二者無法獨立優化。

熱電輸運係數是一個張量,而目前的熱電材料設計僅僅考慮了縱向效應,即溫差和電壓平行的熱電輸運。二者垂直的橫向熱電效應一般情況下非常小,況且通常需要外磁場,很少被人關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極端條件實驗室項俊森博士、孫培傑研究員和超導實驗室陳根富研究員的最新合作研究表明,狄拉克半金屬砷化鎘Cd3As2在一個小的磁場中存在著一個很大的橫向熱電(能斯特)效應,室溫下可以獲得高達0.5(2T)的橫向熱電優值zT(參考圖一)。該結果意味著在拓撲電子材料中,溫差和電壓相互垂直的橫向熱電效應遠比我們以往所想像的要大,熱電材料的應用並不一定要局限於溫差和電壓平行的縱向方向。如果利用橫向熱電效應,我們可以巧妙地「繞過」傳統熱電效應的上述困難,並且將其轉化為橫向熱電效應的獨特優勢。

如圖二所示,橫向熱電效應不再區分電子和空穴,二者的效應等價並相互疊加,電荷空穴補償導致增強的橫向熱電效應。在實際應用中,不再需要n型和p型材料的串聯結構。另外,由於熱流和電流方向垂直,Wiedemann-Franz定律的限制被解除,我們可以相對獨立地優化電導和熱導。更加重要的是,拓撲材料的能帶結構所導致的貝利曲率可以產生額外的反常橫向熱電效應,其大小可以通過改變費米能而進行調節。對拓撲半金屬而言,產生大橫向熱電效應需要的外磁場原則上可以很小,普通稀土永磁體的磁場可能已經足夠大。如果進一步考慮具有磁性的拓撲體系時,巨大的橫向熱電效應甚至可以在零磁場下出現,而不依賴於任何外加磁場。這將極大地豐富該效應的潛在應用場景。相關結果近期發表於

Sci. China-Phys. Mach. Astron. 63, 237011 (2020)。

該雜誌還同期發表了陳仙輝院士對該工作的評論文章,指出拓撲半金屬的巨大橫向熱電效應可能是該類材料的普適現象。正像很多拓撲半金屬的橫向霍爾電導可以遠遠大於常規的縱向電導率一樣,其橫向熱電效應也可以遠大於常規的縱向熱電效應。這一點值得相關實驗和理論研究者的關注,對於探索新型熱電材料和尋找拓撲材料的相關應用具有重要意義。以上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和中科院B類先導專項的資助。

圖一:橫向和縱向熱電優值隨磁場的變化(左)和二者峰值隨溫度的變化(右)。

圖二:傳統縱向熱電效應(a)和新型橫向熱電效應(b)的利用示意圖。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點此查看以往全部熱門文章


相關焦點

  • 進展|拓撲半金屬的大橫向熱電效應和潛在應用
    二者垂直的橫向熱電效應一般情況下非常小,況且通常需要外磁場,很少被人關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極端條件實驗室項俊森博士、孫培傑研究員和超導實驗室陳根富研究員的最新合作研究表明,狄拉克半金屬砷化鎘Cd3As2在一個小的磁場中存在著一個很大的橫向熱電(能斯特)效應,室溫下可以獲得高達0.5(2T)的橫向熱電優值zT(參考圖一)。
  • 拓撲超導體與拓撲半金屬研究獲進展
    在尋找具有更高應用價值的強拓撲絕緣體材料的同時,許多新的拓撲物性被預言和發現,如磁單極、拓撲超導態、Majorana費米子和量子化的反常霍爾效應等。其中,尤以Majorana費米子和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因其奇特的量子特性和應用價值而備受關注。
  • 進展|時間反演對稱破缺-磁性Weyl半金屬實驗實現
    在這兩個工作中,結合磁電輸運和第一性原理計算,研究人員在鐵磁相Co3Sn2S2單晶中觀測到了磁性外爾半金屬的兩大標誌性特徵電子結構:線性色散的外爾體態能帶和連接外爾點的巨大拓撲表面態費米弧,在國際上首次實驗證實了Co3Sn2S2確為時間反演對稱破缺的外爾半金屬。
  • Nature Materials:拓撲半金屬光電探測器
    近日,來自天津大學、耶魯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等的研究人員,在 Nature Materials 上發表了關於半金屬材料高性能光電探測的「Perspective」型文章,指出半金屬材料在低能、高速光電探測中具有獨特優勢,但也存在具有較高暗電流噪聲的缺陷。作者展望了利用石墨烯等半金屬拓撲材料解決這一問題的前景,總結了近期的相關進展,也討論了未來的機遇和挑戰。
  • 聲子的Berry相位與拓撲效應
    許多重要的實際應用與器件(如集成電路的散熱、熱障塗層、熱電效應、熱二極體、熱三極體等)都需要有效地控制聲子輸運,與之相關的研究構成了現代物理學的一大分支——聲子學。另一方面,新型拓撲量子物態的發現,如量子霍爾效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量子自旋霍爾效應、拓撲絕緣體、拓撲半金屬等,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對電子態的認識,並對電子學、自旋電子學、拓撲量子計算等領域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
  • 進展 | 磁性外爾半金屬中局域無序誘發的拓撲能帶調製效應
    對整個布裡淵區中所有佔據態電子的貝利曲率積分能夠獲得內稟的反常霍爾電導 (AHC),即反常霍爾效應內稟貢獻。內稟AHC與兩個因素密切相關:一是由費米能級EF位置決定的電子佔據情況;另一個是EF附近的能帶結構特徵。在磁性拓撲半金屬材料中,外爾點和帶能隙的節線環能夠產生拓撲增強的貝利曲率,有望產生巨大的內稟AHC。
  • 物理學院在拓撲絕緣體納米材料的光熱電效應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新進展
    拓撲絕緣體的材料製備和量子輸運特性是近年來國際研究前沿的一個熱點。在眾多拓撲絕緣體材料中,Bi2Se3是拓撲絕緣體家族中一種重要的三維強拓撲絕緣體。拓撲絕緣體納米結構因其巨大的比表面積和增強的表面電導貢獻非常有利於探索拓撲絕緣體奇異表面態的物理性質和開發拓撲絕緣體在自旋電子學等方面的潛在應用。
  • 有發現稱,拓撲半金屬材料在強磁場中可以將熱電轉換效率提升5倍
    大多數熱電材料中,電子位於特定的能帶,而量子力學決定,電子從所在能帶躍遷到相鄰能帶,並前往材料的冷側,非常困難。Skinner 和付亮決定研究一種拓撲半金屬材料,而不是傳統的半導體和絕緣體材料。拓撲半金屬材料的優勢在於,相鄰能帶之間沒有壁壘,因此加熱時,電子很容易在能帶之間躍遷。
  • 磁性外爾半金屬中局域無序誘發的拓撲能帶調製效應研究獲進展
    對整個布裡淵區中所有佔據態電子的貝利曲率積分能夠獲得內稟的反常霍爾電導 (AHC),即反常霍爾效應內稟貢獻。內稟AHC與兩個因素密切相關:一是由費米能級EF位置決定的電子佔據情況;另一個是EF附近的能帶結構特徵。在磁性拓撲半金屬材料中,外爾點和帶能隙的節線環能夠產生拓撲增強的貝利曲率,有望產生巨大的內稟AHC。
  • 三維狄拉克半金屬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田明亮課題組在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水冷磁體和極低溫測試系統支持下,在三維狄拉克半金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
  • 進展|拓撲半金屬WC表面沉積金屬薄膜誘導的界面超導
    長期以來,拓撲超導體因其在Majorana 費米子的研究和拓撲量子器件上的潛在應用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然而,本徵的拓撲超導材料非常罕見。近年來,理論和實驗研究表明:除本徵的拓撲超導材料之外,利用拓撲絕緣體和拓撲半金屬材料拓撲非平庸的能帶結構為實現拓撲超導電性提供了可能的途徑。多數研究組採用摻雜、高壓或通過近鄰效應等在拓撲絕緣體和拓撲半金屬中誘導出可能的拓撲超導。
  • 拓撲半金屬WC表面沉積金屬薄膜誘導的界面超導研究獲進展
    長期以來,拓撲超導體因其在Majorana 費米子的研究和拓撲量子器件上的潛在應用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然而,本徵的拓撲超導材料非常罕見。近年來,理論和實驗研究表明:除本徵的拓撲超導材料之外,利用拓撲絕緣體和拓撲半金屬材料拓撲非平庸的能帶結構為實現拓撲超導電性提供了可能的途徑。
  • 拓撲半金屬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論文—科學網
    最近,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田明亮課題組在拓撲半金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拓撲半金屬碳化鎢單晶沉積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安徽大學以及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合作研究表明,通過在新發現的拓撲半金屬碳化鎢(WC)單晶上沉積金屬薄膜,獲得了界面超導性,軟點接觸光譜證明了這個發現。一種方案是建立基於混合結構的人工拓撲超導體,例如,利用s-波超導體和自旋非退化金屬之間的接近效應。另一種方案是尋找具有自旋三重態奇偶校驗對的本徵拓撲超導體。最近在碳化鎢(WC)上發現了尖端誘導超導現象,碳化鎢是一種新型的超硬拓撲半金屬。
  • 強磁場下ZrTe5的反常熱電效應研究獲進展
    ZrTe5是一種兼具一維鏈狀和二維層狀結構特點的拓撲材料。前期研究結果表明,通過施加壓力、應力或改變溫度,ZrTe5可在不同的拓撲態之間轉換。除了豐富的拓撲態,ZrTe5的量子極限相對較低,只需要較小的磁場就可以使其達到量子臨界。
  • 合肥研究院發現新的三重簡併拓撲半金屬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田明亮課題組在拓撲半金屬材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2017年,我國科研人員在國際上首次理論報導並實驗發現三重簡併費米子(該發現也被評為年度十大科學進展之一),但是目前人們僅在鎢-碳型材料WC和MoP中確認存在三重簡併費米子。因此,探索包含三重簡併費米子的拓撲半金屬材料,對探索基本粒子性質,了解電子拓撲物態,進而開發新型電子器件具有重要意義。
  • 三維狄拉克半金屬ZrTe5能帶調控研究獲進展
    不同厚度ZrTe5納米片的電阻性能和T=2K時的霍爾電阻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田明亮課題組在三維狄拉克半金屬材料
  • ...發表拓撲和超導領域的重要發現:三維拓撲狄拉克半金屬中的超導...
    1980年整數量子霍爾效應的發現(諾貝爾物理獎)使得拓撲的概念應用到物理相變中。量子霍爾效應所對應的相變並不伴隨著對稱性的改變,改變了人們對於相變和對稱性破缺的看法。近些年,隨著拓撲絕緣體的發現和進一步研究,人們對基本物質態的劃分有了新的認識:物質材料可以劃分為拓撲非平庸和拓撲平庸這兩類。
  • 進展|磁性半金屬EuB6和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進展
    拓撲半金屬的研究一直是凝聚態物理的前沿熱點研究之一。根據能帶交叉點的簡併度和形狀,拓撲半金屬材料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四度簡併點的狄拉克半金屬,二度簡併點的外爾半金屬和nodal-line半金屬等。近年來,研究人員已經在非磁性材料中發現了大量的拓撲半金屬材料,例如狄拉克半金屬Na3Bi和Cd3As2, 外爾半金屬TaAs, 和nodal-line半金屬Cu3PdN。通過破缺特定的對稱,由對稱性保護的拓撲半金屬態可以轉化為其他拓撲半金屬態或者有能隙的拓撲態,例如,破缺時間反演對稱,狄拉克半金屬會轉化成外爾半金屬;破缺鏡面對稱,nodal-line半金屬會轉化成外爾半金屬。
  • 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拓撲量子輸運方向取得系列進展
    ,也為拓撲材料應用於電子、光電子器件奠定基礎。近期,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低維拓撲材料電子輸運與器件效應研究的前沿領域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廖志敏課題組率先實驗發現了狄拉克半金屬Cd3As2中外爾費米子手性反常導致的負磁電阻效應【Nature Comm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