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在鐵基超導體中發現天使粒子魅影,拓撲量子計算更近了

2021-01-15 澎湃新聞

國際物理學界追尋正反同體的馬約拉納費米子已有80多年,近日,它的魅影出現在鐵基超導體上。這意味著,人類距離拓撲量子計算更近了一步。

8月17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高鴻鈞和丁洪領導的聯合研究團隊利用極低溫-強磁場-掃描探針顯微系統首次在鐵基超導體中觀察到了馬約拉納零能模,即為馬約拉納任意子。相關論文當天凌晨在線發表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

丁洪 新華網 資料圖

主導此項研究的北京凝聚態國家實驗室首席科學家丁洪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這是國際上首次利用單一材料,在比其他複合材料都要高的工作溫度中觀測到了更純的馬約拉納費米子模。目前,丁洪團隊正在嘗試利用這種準粒子編織拓撲量子比特,一旦成功,拓撲量子計算機將走向現實,無疑是諾獎級別的成果。

那麼,什麼是馬約拉納費米子模?「準粒子」與「粒子」有何區別?它們與量子計算又有什麼關係?

正反同體的神秘粒子

物理學領域的基本粒子分為兩種:費米子和玻色子,分別以美國物理學家費米和印度物理學家玻色的名字命名。費米子包含電子、夸克等我們熟悉的粒子。

1928年,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Paul Dirac)做出了一個驚人的預測:宇宙中的每個基本粒子都有一個與其對應的反粒子——電荷相反的「雙胞胎」。當粒子與反粒子相遇時,它們會湮滅,同時釋放出一股能量。

1937年,義大利天才物理學家埃託雷·馬約拉納(Ettore Majorana)在他的論文中提供了另一種預測:應該有一些費米子,自己就是自己的反粒子,並可以用一個波動方程來描述。

值得一提的是,馬約拉納預測之後悄然失蹤,給這一預言增添了神秘色彩。隨後,人類踏上了尋找這一神奇粒子的漫長過程。

著名華裔物理學家、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張首晟給馬約拉納費米子起了個別名叫「天使粒子」,靈感來源於丹·布朗的小說及其電影《天使與魔鬼》。「這部作品描述了正反粒子湮滅爆炸的場景。過去我們認為有粒子必有其反粒子,正如有天使必有魔鬼。但今天,我們找到了一個沒有反粒子的粒子,一個只有天使,沒有魔鬼的完美世界。」

「附身」在固體材料上的粒子魅影

在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中,中微子一直是馬約拉納費米子的「最佳嫌疑人」。不過,證明這一點需要進行無中微子的beta雙衰變實驗,人類暫時還沒有能力達到相應的實驗精度。因此,一些科學家將目光轉向了凝聚態物理。

凝聚態物理學研究的是由大量粒子組成的凝聚態結構,一般無法直接觀測到單個粒子。不過,固體材料(比如金屬、非金屬、半導體、超導體)內部的自由電子,在何時的磁場、壓力、溫度等外部條件下,會產生特定的集體活動趨勢,仿佛是一個虛擬粒子。

這些「準粒子」,在合適的環境條件會表現出和真實粒子一樣的物理規律,只是「附身」在固體材料上,可以視作粒子投射其上的魅影。

凝聚態科學家們要做的,就是尋找合適的固體材料和合適的環境條件,「創造」出馬約拉納費米子的影子,即馬約拉納費米子模。

單一材料,更高溫度

2016年6月,上海交通大學賈金鋒教授及其合作者在國際頂級物理學刊物《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在線發表論文指出,他們通過巧妙的實驗設計率先觀測到了在渦旋中的馬約拉納費米子的蹤跡。

2017年7月,張首晟、何慶林、寇煦豐、王康隆等4位華人科學家組成的聯合團隊在《科學》上發表論文,他們在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薄膜和普通超導體薄膜組成的混合器件中觀測到了半整數量子電導平臺,為手性馬約拉那費米子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印證。

不過,此前的成果都是在比較複雜的固體材料中找到馬約拉納費米子模,需要在非常低的溫度下工作,因此需要大量昂貴的液氦。這次,丁洪利用一種新型的鐵基超導體,在單一材料上就創造出了馬約拉納費米子模,提高了工作溫度。並且,最終得到的馬約拉納費米子模是國際上最為純粹的。

「編織」拓撲量子計算機

這種正反同體的「天使粒子」,可能正是量子計算機需要的點睛之筆。目前,各大科技巨頭在量子計算上紛紛投入了「軍備競賽」級別的研發和資金力量。

傳統的計算機運用要麼是「0」,要麼是「1」的二進位比特進行計算,量子計算機使用的量子比特則可以同時是「0」或「1」。理論上,10個量子比特可以平行計算2的10次方次。學界主流預測,50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就可以在特定問題上超過世界上最強大的經典計算機,實現「量子霸權」。

IBM最近完成了50比特原型機,谷歌也於年初發布了研製高質量72比特量子計算機的計劃,微軟卻另闢蹊徑:他們目前一個量子比特也沒公布,但宣稱一旦找到一個拓撲量子比特,就會比1000個嘈雜的量子比特更強大。

微軟重金押注的拓撲量子比特,正是馬約拉納費米子。

原來,量子計算不是個簡單的比誰比特數多的問題,量子比特的質量同樣重要。然而,量子比特的狀態是非常脆弱的,甚至觀測本身就會破壞它們。

而拓撲固體材料可以提供獨特的穩定環境,幫助囚禁其中的量子比特對抗擾動。所謂拓撲,直觀上就是幾何上的不變性:有些系統,不管其中的個體怎麼變化,有一些性質在整體上是不變的。放在拓撲量子計算這個例子上,科學家們就構想像編辮子一樣編織固體材料中的馬約拉納費米子模,構建一種特殊的拓撲結構,自身能守住某種整體性質,容錯能力強大。只要外界幹擾不是特別大,拓撲系統中的量子比特就能持續正常計算。

丁洪表示,自去年在鐵基超導體中找到了零能馬約拉納束縛態,團隊就在嘗試進一步編織拓撲量子計算系統。

丁洪,湖南長沙人,1995年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曾在波士頓學院任職正教授,2008年回國,擔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凝聚態國家實驗室首席科學家,主要利用光電子能譜研究高溫超導體和新奇量子材料的電子結構和物理機理。

2015年,丁洪首次利用同步輻射在固體材料中發現外爾費米子,入選了美國《物理》評選的2015年8大標誌性成果、英國《物理世界》評選的2015年10大突破和中國科技部評選的2015年中國科學10大進展。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物理所等揭示鐵基超導體超導渦旋中馬約拉納零能模的拓撲本質
    鐵基超導體超導渦旋中的馬約拉納零能模是當前人們關注的前沿問題。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丁洪、中科院院士高鴻鈞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Liang Fu通力合作,在鐵基超導體FeTe0.55Se0.45單晶樣品上發現了伴隨馬約拉納零能模出現的渦旋束縛態能級序列半整數嬗移,反映了超導渦旋中馬約拉納零能模的拓撲本質。
  • 科學家首次在鐵基超導體中發現馬約拉納任意子
    近期,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高鴻鈞和丁洪領導的聯合研究團隊利用極低溫-強磁場-掃描探針顯微系統首次在鐵基超導體中觀察到了馬約拉納零能模當一個馬約拉納費米子被束縛在一「點」上時,會變成兩個馬約拉納任意子,具有奇特的非阿貝爾統計,可用來構造拓撲量子比特,應用於自容錯的量子計算機。   量子計算機相較於傳統計算機具有更快的運行速度與更大的計算量。
  • 專家解讀發現「天使粒子」新成果
    事實上,上世紀90年代,科學家就預言了一維手徵馬約拉納費米子,又稱「天使粒子」,可以出現在二維手徵p波超導體的邊界上。「這次的新工作發現了一個具體的界面系統,可以模擬或者實現二維手徵p波超導體,從而也實現了一維手徵馬拉約那費米子。」文小剛告訴記者。
  • 非常規配對誘發的鐵基高階拓撲超導
    近年來,鐵基高溫超導體,作為自賦性拓撲超導體,引起了廣泛研究興趣,理論研究表明鐵基高溫超導體是一個理想的實現Majorana零能模的體系。隨後,實驗組在多個鐵基材料表面觀測到Majorana零能模,揭開了在鐵基超導體系中探尋Majorana零能模的序幕。這使得鐵基超導體很有可能成為拓撲計算的載體。
  • 進展 | 非常規配對誘發的鐵基高階拓撲超導
    近年來,鐵基高溫超導體,作為自賦性拓撲超導體,引起了廣泛研究興趣,理論研究表明鐵基高溫超導體是一個理想的實現Majorana零能模的體系。隨後,實驗組在多個鐵基材料表面觀測到Majorana零能模,揭開了在鐵基超導體系中探尋Majorana零能模的序幕。
  • 進展|非常規配對誘發的鐵基高階拓撲超導
    近年來,鐵基高溫超導體,作為自賦性拓撲超導體,引起了廣泛研究興趣,理論研究表明鐵基高溫超導體是一個理想的實現Majorana零能模的體系。隨後,實驗組在多個鐵基材料表面觀測到Majorana零能模,揭開了在鐵基超導體系中探尋Majorana零能模的序幕。這使得鐵基超導體很有可能成為拓撲計算的載體。 但是,目前的研究與鐵基超導態最根本的性質——非常規電子配對——沒有直接聯繫。
  • 「天使粒子」,是夢幻還是現實
    2020年1月3日,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常翠祖領導的團隊在《科學》期刊發表文章,該團隊研究了超過36種類似於2017年成果報告中用於產生「天使粒子」的設備樣本,卻得到不同的結果,在相似的實驗平臺中觀測的結果並非由於「天使粒子」導致。「天使粒子」的概念由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國史丹福大學與清華大學教授張首晟提出。
  • 科研團隊成員揭秘「天使粒子」發現的背後
    在尋找「天使粒子」的過程中,張首晟坦言,從事基礎科學研究,他的內心是孤獨的。「有時一個新穎的想法,大家可能根本不理解。有時,道路眼看就要到終點了,突然發現,整個都不對。這種心情是極為痛苦的。」  該實驗設計的主要貢獻人、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王康隆也說,「天使粒子」的發現是「偶然中的驚喜」。
  • 進展 | 在鐵磷基超導家族中發現馬約拉納零能模平臺
    近幾年來,在拓撲非平庸的鐵基超導材料中研究馬約拉納零能模是凝聚態物理學家關注的前沿問題之一。理論證明,馬約拉納零能模滿足非阿貝爾任意子統計規律,對多個馬約拉納零能模進行交換編織操作能夠形成量子比特,是實現容錯拓撲量子計算的最可行方案之一。近十幾年來,物理學家設計了多種產生馬約拉納零能模的方案,如5/2填充的分數量子霍爾效應(Pfaffian state)、手性p波超導體、BCS超導體/非平庸能帶異質結 (半導體納米線、拓撲絕緣體、磁性原子鏈等等)。
  • 進展|在鐵磷基超導家族中發現馬約拉納零能模平臺
    理論證明,馬約拉納零能模滿足非阿貝爾任意子統計規律,對多個馬約拉納零能模進行交換編織操作能夠形成量子比特,是實現容錯拓撲量子計算的最可行方案之一。近十幾年來,物理學家設計了多種產生馬約拉納零能模的方案,如5/2填充的分數量子霍爾效應(Pfaffian state)、手性p波超導體、BCS超導體/非平庸能帶異質結 (半導體納米線、拓撲絕緣體、磁性原子鏈等等)。
  • 「上帝粒子」之後,科學家又發現了「天使粒子」
    物理學中有一份表單,囊括了那些人類夢寐以求的神秘粒子,其中就有希格斯波色字,也就是最近在歐洲粒子加速器中被發現的「上帝粒子」,表單中還有引力子、磁單極、暗物質和Majorana費米子,相較其他粒子而言,Majorana費米子或許更加神秘。  我們似乎生活在一個充滿正反對立的世界:有正數必有負數,有存款必有負債,有陰必有陽,有善必有惡,有天使必有惡魔。
  • 物理所等提出一類基於鐵基非常規配對的拓撲超導體
    近年來,鐵基高溫超導體作為自賦性拓撲超導體,引起了科研人員的興趣。理論研究表明,鐵基高溫超導體是一個理想的實現Majorana零能模的體系;科研人員在多個鐵基材料表面觀測到Majorana零能模,揭開了在鐵基超導體系中探尋Majorana零能模的序幕,這使鐵基超導體可能成為拓撲計算的載體。但目前的研究與鐵基超導態最根本的性質——非常規電子配對,沒有直接聯繫。
  • 發當半導體納米線與超導體耦合時,可以被調諧到拓撲量子態!
    馬約拉納零模是它們自己的反粒子,在拓撲量子計算中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由於粒子-反粒子的等效性,馬約拉納零模在低溫下表現出量子化的電導。雖然在固態系統中實現馬約拉納零模的理論很多,但實驗實現面臨著非理想化的問題,新的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上。
  • 華人科學家張首晟團隊發現「天使粒子」 量子計算成為可能
    「確鑿證據」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UC-Irvine的最新實驗中,團隊將兩個量子材料的薄膜(超導體和磁拓撲絕緣體)堆疊在一起,並將其中的電流全部送入冷藏真空室。頂級薄膜是超導體。底部是一種拓撲絕緣體,其僅沿其表面或邊緣傳導電流,但不通過其中間。
  • 華人科學家發現「天使粒子」
    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1928年預言,每一個基本粒子都有對應的反粒子。幾年後,科學家在宇宙射線中發現了電子的反粒子正電子,驗證了這一預言。 1937年,義大利物理學家埃託雷·馬約拉納預言,自然界中可能存在一類特殊的粒子,它們的反粒子就是自身,這種正反同體的粒子被稱為馬約拉納費米子。
  • 祛魅「天使粒子」:轟動一時的物理突破竟只是平庸 「短路」
    4位華人科學家發現正反同體「天使粒子」的成果,終於迎來了階段性的判定。1月3日,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常翠祖等為通訊作者的一篇論文在線發表在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上。該團隊在30多個樣品上均未能找到「天使粒子」存在的證據,相反,此前所謂的「證據」可能用一種更為平庸的「短路」機制來解釋。
  • 張首晟團隊發現天使粒子 他說真正完美的世界是量子世界
    物理學界有一份表單,囊括了那些人類夢寐以求的神秘粒子,其中就有希格斯波色字,也就是最近在歐洲粒子加速器中被發現的「上帝粒子」,表單中還有引力子、磁單極、暗物質和馬約拉那費米子,相較其他粒子而言,馬約拉那費米子或許更加神秘。我們似乎生活在一個充滿正反對立的世界:有正數必有負數,有存款必有負債,有陰必有陽,有善必有惡,有天使必有惡魔。
  • 王康隆教授談發現「天使粒子」實驗過程
    21日被華人科學家團隊首次發現並公布的馬約拉納費米子,張首晟根據《天使與魔鬼》的內容將其稱為「天使粒子」。他指出,在馬約拉納費米子的「量子世界」中,只有天使,沒有魔鬼。但主導這次研究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王康隆,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馬約拉納費米子正反同體,就像道家的陰陽八卦圖一樣,因此叫「太極粒子」可能更貼切。
  • 王康隆教授談發現「天使粒子」實驗過程—新聞—科學網
    21日被華人科學家團隊首次發現並公布的馬約拉納費米子,張首晟根據《天使與魔鬼》的內容將其稱為「天使粒子」。他指出,在馬約拉納費米子的「量子世界」中,只有天使,沒有魔鬼。但主導這次研究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王康隆,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馬約拉納費米子正反同體,就像道家的陰陽八卦圖一樣,因此叫「太極粒子」可能更貼切。
  • 物理所鐵基高溫超導體電子結構與超導能隙研究取得新進展
    2008年發現的鐵基超導體其超導轉變溫度最高可達55K,是繼1986年發現的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之後發現的第二類新的高溫超導體系。它的發現,為高溫超導電性的研究開闢了一個新的方向。與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的研究類似,鐵基超導體研究的核心問題是理解其高溫超導電性產生的機理。對材料電子結構的研究是理解材料的宏觀物理性質尤其是超導電性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