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薄膜研究取得進展

2020-12-05 紡織導報

高性能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薄膜研究取得進展

發表時間:2018/5/16

透明導電薄膜是觸控屏、平板顯示器、光伏電池、有機發光二極體等電子和光電子器件的重要組成部件。氧化銦錫(ITO)是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透明導電薄膜材料,但ITO不具有柔性且銦資源稀缺,難以滿足柔性電子器件等的發展需求。單壁碳納米管(SWCNT)相互搭接形成的二維網絡結構具有柔韌、透明、導電等特點,是構建柔性透明導電薄膜的理想材料。但已報導SWCNT薄膜的透明導電性能仍與ITO材料有較大差距。



因此,進一步提高SWCNT薄膜的透明導電特性是實現其器件應用的關鍵。分析表明,SWCNT透明導電薄膜中的管間接觸電阻和管束聚集效應是制約其性能提高的主要瓶頸。一方面,由於SWCNT之間的接觸面積小且存在肖特基勢壘,載流子在搭接處的隧穿效應較弱,使得管間接觸電阻遠高於SWCNT的自身電阻;另一方面,雖然SWCNT的直徑一般僅為1~2nm,但由於範德華力的作用,其通常聚集成直徑幾十、上百納米的管束以降低表面能;管束內部的SWCNT會吸光而降低薄膜的透光率,但對薄膜的電導幾乎沒有貢獻。因此,研製高性能SWCNT柔性透明導電薄膜的關鍵是獲得單根分散、低接觸電阻的SWCNT網絡結構。



最近,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與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研究團隊採用浮動催化劑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出具有「碳焊」結構、單根分散的SWCNT透明導電薄膜。通過控制SWCNT的形核濃度,所得薄膜中約85%的碳管以單根形式存在,其餘主要為由2~3根SWCNT構成的小管束。進而,通過調控反應區內的碳源濃度,在SWCNT網絡的交叉節點處形成了「碳焊」結構。


圖為單根分散、具有碳焊結構的SWCNT網絡。其中,(A)為典型TEM照片;(B)為單根SWCNT的百分含量統計;(C-D)為無碳焊結構的金屬性-半導體性SWCNT的I-V傳輸特性;(E-F)為有碳焊結構的金屬性-半導體性SWCNT的I-V傳輸特性。


研究表明,該碳焊結構可使金屬性-半導體性SWCNT間的肖特基接觸轉變為近歐姆接觸,從而顯著降低管間接觸電阻。由於具有以上獨特的結構特徵,所得SWCNT薄膜在90%透光率下的方塊電阻僅為41Ω/□;經硝酸摻雜處理後,其方塊電阻進一步降低至25Ω/□,比已報導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薄膜的性能提高2倍以上,並優於柔性基底上的ITO。利用這種高性能SWCNT透明導電薄膜構建的柔性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原型器件,其電流效率達到已報導SWCNT OLED器件最高值的7.5 倍,並具有優異的柔性和穩定性。


圖為SWCNT 柔性透明導電薄膜和SWNCT 有機發光二極體。其中,(A-B)為SWCNT 柔性透明導電薄膜的光學照片及其透明導電性能對比;(C-D)為SWCNT 有機發光二極體原型器件的光學照片及其光電性能對比。


該研究從SWCNT網絡結構的設計與調控出發,有效解地決了限制其透明導電性能提高的關鍵問題,獲得了具有優異柔性和透明導電特性的SWCNT薄膜,可望推動SWCNT在柔性電子及光電子器件中的實際應用。主要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來源: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相關焦點

  • 進展 | 連續製備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薄膜取得進展
    單壁碳納米管具有優異的力學、電學和光學性質,因此被認為是最具競爭力的柔性透明導電材料的候選材料之一。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膜的製備方式主要分為溼法和幹法兩種。溼法是指將碳納米管分散在合適的溶劑中,通過抽濾、浸塗、噴塗、或旋塗等方法沉積在相應基底上;幹法是指直接通過化學氣相沉積(CVD)生長碳納米管薄膜或者由碳納米管陣列拉絲成薄膜。
  • 中科院物理所:連續製備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薄膜取得進展
    單壁碳納米管具有優異的力學、電學和光學性質,因此被認為是最具競爭力的柔性透明導電材料的候選材料之一。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膜的製備方式主要分為溼法和幹法兩種。溼法是指將碳納米管分散在合適的溶劑中,通過抽濾、浸塗、噴塗、或旋塗等方法沉積在相應基底上;幹法是指直接通過化學氣相沉積(CVD)生長碳納米管薄膜或者由碳納米管陣列拉絲成薄膜。
  • Nano Res:甲苯為碳源合成單壁碳納米管用於高性能透明導電薄膜
    成果簡介 單壁碳納米管(SWCNT)透明導電膜(TCF)由於其卓越的光電性能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甲苯是一種用於碳納米管合成的碳源,但是碳納米管的生長參數及其TCF光電性能(即薄層電阻與透射率)尚未得到充分評估。
  • 導電塗料用碳納米管與石墨烯導電填料研究進展
    慧聰表面處理網訊:導電塗料是伴隨著現代科學技術而迅速發展起來的特種功能塗料,按導電機理不同可分為本徵型和填充型兩類。本徵型導電塗料是指聚合物本身或經過摻雜而具有導電性,該類塗料的研究雖已取得重大進展,但目前仍存在電荷載流子遷移率低且溶解性和加工性較差等問題。
  • 物理所等基於碳納米管薄膜的柔性儲能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先進材料與結構分析實驗室「納米材料與介觀物理」課題組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碳納米管薄膜的製備、物性與應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Adv.最近,該課題組牛志強博士、周維亞研究員、解思深院士等與本所清潔能源實驗室黃學傑研究組馮國星博士、李泓研究員、胡勇勝研究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陳曉東教授和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智能聚合物研究所陳俊博士合作,充分利用直接生長的自支撐柔性碳納米管薄膜獨特的連續網絡結構、高電導率、高力學強度、高透光率等特點,研究了這種碳納米管薄膜在儲能器件和透明柔性電子學等領域的應用。
  • 對碳納米管和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材料的技術解讀(上)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在CN107527673A中公開了在浮動催化氣相CVD法中,通過降低催化劑和碳源濃度及在恆溫區的停留時間,使得部分被催化劑分解的碳源形成SP2碳島,焊接在單根單壁碳納米管間的交叉點,形成具有SP2碳島焊接結構的單壁碳納米管薄膜,獲得的導電薄膜在90%透光率下,方塊電阻僅為41Ω/sq。
  • 天津工大研製新型碳納米管導電薄膜
    碳納米管(CNT)導電薄膜作為性能更好的替代品,在導電、透光,強度和柔性方面都呈現良好的特性,少量的CNT就可以形成一層隨機的網絡結構的CNT柔性透明導電薄膜,可以代替傳統的ITO薄膜應用在未來的柔性可穿戴設備當中。
  • 北大在碳納米管薄膜電晶體數字電路應用的探索中取得重要進展
    半導體碳納米管被認為是構建納米電晶體的理想溝道材料,有望推動未來電子學的發展。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間,基於碳管的器件和電路得到廣泛研究,並在器件物理、性能研究探索、電路製備等領域取得了巨大進展。碳基電子學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碳基集成電路的實用化推進,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大面積製備、高半導體純度的高質量碳納米管材料。
  • 納米銀線透明導電薄膜加速「跑」
    在第十三屆深圳國際觸控螢幕與顯示技術發展論壇上,寧波科廷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海量博士,就《納米銀線透明導電薄膜的進展與展望》發表主題演講。據了解,科廷光電首條年產100萬平方米納米銀線導電薄膜生產線已於近期投入運行,研發生產的新一代透明導電薄膜材料,將在觸摸傳感, 光熱調控, 柔性光伏與顯示等方面滿足移動終端、可穿戴設備、車載設備,教育醫療及智能家居產品的需要,是未來物聯網不可或缺的基礎材料。
  • 碳納米管複合薄膜/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研究獲進展
    宏觀碳納米管薄膜具有良好的力學、電學、光學等性質,而且是柔性的。通過調節生長參數,可以獲得高透光率(可達95%)、高電導率(105 S m-1)的碳納米管薄膜。碳納米管和矽可以在室溫下形成p-n結,無需傳統矽基太陽能電池中的高溫摻雜,這種新型的低成本太陽能電池易大規模生產,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 透明導電薄膜研究及應用 | 你想聽的報告都在這裡了
    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透明導電薄膜是ITO薄膜,但是由於ITO是氧化物,具有脆性,且銦是稀有金屬,儲量少,價格昂貴目前研究較多,因此開發可代替ITO的,具有柔性可摺疊性質的透明導電薄膜越來越迫切!目前,研究較多或者正在產業化中的柔性透明導電薄膜主要有以下幾類:1.金屬柵格,包括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金屬網格透明導電薄膜;2.碳納米透明導電薄膜,主要包括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和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薄膜;3.導電聚合物,其中的主要代表是Pedot:Pss薄膜;4.新型氧化物透明導電薄膜。
  • 單壁碳納米管生產商OCSiAl成立上海技術中心
    原標題:單壁碳納米管生產商OCSiAl成立上海技術中心全球最大單壁碳納米管生產商之一OCSiAl,將單壁碳納米管應用於生產高性能導電塑料,以及抗靜電、透明的包裝材料,目前已經取得了很多成功案例。OCSiAl是全球最大的單壁碳納米管生產商之一,其生產的TUBALL單壁碳納米管是最創新的材料之一,可為導電塑料帶來獨特的性能組合。TUBALL單壁碳納米管的主要優勢在於,只需極低的添加量,即可賦予材料穩定、均勻的導電性能,而對最終產品的顏色或機械性能不產生影響。
  • 清華大學成功研製出高性能碳納米管導線
    近日,在北京市科委納米科技專項支持下,清華大學成功研製出高性能碳納米管導線,並開展了腦起搏器電極、碳納米管導線原型直流電機應用研究。  碳納米管具有輕質、高強以及導電、導熱性能優異等特點,有望取代傳統金屬導線在航空航天、生物醫療等領域得到應用。常規碳納米管制備方法會導致金屬納米管與半導體納米管的混合,其中半導體屬性約佔2/3,造成碳納米管導線電導率比銅導線低兩個數量級,嚴重製約了碳納米管導線的實際應用。
  • 合肥研究院在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2017-03-2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語音播報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微納技術與器件研究室研究員葉長輝團隊在高品質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基於新型碳納米管的薄膜電晶體問世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2月17日(北京時間)報導,最近,科學家研製出了金屬性和半導體性之間平衡達到最優化的新式碳納米管,並使用這種納米管制造出了薄膜電晶體(TFT),未來有望研製出諸如電子書和電子標籤等高性能、透明的柔性設備。
  • 新型銀基透明導電薄膜:有望應用於柔性電子領域!
    (圖片來源:MIT)透明導電薄膜也可以採用碳納米管來製造,可是這些薄膜目前並不是對於所有的應用來說,都具有足夠的導電能力,而且同樣會受到表面粗糙度的影響,因為碳納米管需要相互堆疊在一起。首先,他們通過將一層大小均勻、緊密排列的塑料納米顆粒塗在10釐米的晶圓上,製造出掩模層或模板。然後,研究人員再將這些塗過的晶圓放置到等離子體爐中,均勻地縮小所有顆粒的尺寸。當他們將銀薄膜沉積到掩模層上時,銀會進入顆粒之間的空間。接下來,他們溶解顆粒,留下清晰的蜂巢狀孔洞圖案,讓光線可以通過,製造出導電且光學透明的薄膜。
  • 碳納米管產業深度研究:優秀的新型導電材料
    研究表明,生長出的碳納米管的直徑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納米催化劑顆粒的大小。由於碳納米管的管徑和長度的比值(長徑比)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碳納米管的性能,催化劑的製備成為了 CVD 工藝中最核心的環節。但是催化劑材料的選擇、顆粒的直徑控制需要反覆地進行大量試驗才能加以確定。同時,碳納米管催化劑的動態行為十分複雜,隨著碳納米管的生長,催化劑的表面被重構。
  • 合肥研究院在透明導電氧化物薄膜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室在透明導電氧化物(transparent conducting oxide, TCO)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相關成果相繼在自然界中透明的物質(如玻璃)往往不導電,導電的物質(如金屬)往往不透明。
  • 《印刷碳納米管薄膜電晶體技術與應用》出版
    、崔錚主編的《印刷碳納米管薄膜電晶體技術與應用》一書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這是國內第一本印刷碳納米管薄膜電晶體領域的專著。該書圍繞「碳納米管」「印刷」和「薄膜電晶體」三個中心展開,共有九章,包括印刷電子、印刷薄膜電晶體和碳納米管電晶體發展歷程;碳納米管和印刷薄膜電晶體基礎知識;印刷半導體碳納米管墨水、導電墨水和介電墨水;印刷碳納米管薄膜電晶體構建技術;印刷碳納米管薄膜電晶體性能優化;印刷碳納米管薄膜電晶體應用(如邏輯電路、可穿戴電子以及類神經元電子器件方面的應用);其他類型碳納米管電晶體和應用以及印刷碳納米管薄膜電晶體的發展趨勢等
  • 淺析透明導電油墨中的導電溶質和溶劑
    印刷電子的關鍵在於材料的選擇和墨水的配置,特別是隨著納米技術和有機電子學的快速發展,很多功能性材料都可以配置成墨水,通過印刷方式製備成功能性薄膜。透明導電薄膜作為一種在可見光區域具有高透明度的導電薄膜,廣泛應用於顯示和太陽能電池。目前,市場應用最廣泛的透明導電薄膜(TCFs)是ITO(氧化銦錫透明導電膜)。然而ITO電極價格昂貴、柔韌性差,且具有一定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