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納米管複合薄膜/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研究獲進展

2020-11-22 科學網

 

目前,傳統矽基太陽能電池依然佔據主流光伏市場,然而,限制矽基光伏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其生產成本偏高、製備過程繁瑣。所以發展高效率、低成本、大面積和適合大規模生產的太陽能電池已迫在眉睫。宏觀碳納米管薄膜具有良好的力學、電學、光學等性質,而且是柔性的。通過調節生長參數,可以獲得高透光率(可達95%)、高電導率(105 S m-1)的碳納米管薄膜。碳納米管和矽可以在室溫下形成p-n結,無需傳統矽基太陽能電池中的高溫摻雜,這種新型的低成本太陽能電池易大規模生產,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有機導電聚合物可以通過溶液方法在溫和的條件下與矽形成異質結,同樣可以避免矽基太陽能電池中製備p-n結所需的高溫過程。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先進材料與結構分析實驗室「納米材料與介觀物理」研究小組,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碳納米結構的製備、物性與應用基礎研究。最近,該課題組博士生範慶霞、張強、周文斌在中科院院士解思深、研究員周維亞的指導下,基於連續直接生長的透明導電碳納米管網絡(ZL 201310164499.5),設計並製備出一種新型的連續網絡複合薄膜的PEDOT:PSS-CNT/Si太陽能電池(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201610517877.7),其能量轉換效率可達10.2%。

 

他們通過分析由同樣的材料在相同的工藝條件下分別製備的PEDOT:PSS/Si、CNT/Si和PEDOT:PSS-CNT/Si三種體系基本結構的太陽能電池,發現將透光率和導電性均優異的CNT薄膜和PEDOT:PSS按照精心設計的結構結合起來,能充分發揮CNT薄膜和PEDOT:PSS各自的優勢。首先,PEDOT:PSS-CNT複合薄膜擁有更優異的透明導電性質;其次,PEDOT:PSS能夠填充CNT網絡的空隙,使得PEDOT:PSS和CNT共同與矽接觸形成p-n結,相比於CNT/Si電池大大增加了有效異質結面積;更重要的是CNT連續網絡可作為載流子傳輸的高速網絡,使複合網絡薄膜增加了p型層的空穴傳輸能力。新型結構電池的模型和性能提升機理,主要歸結於PEDOT:PSS和CNT連續網絡形成的獨特複合結構產生的協同效應。該工作提供了一種高效、高重複性、易大面積製備的基於有機物和CNT網絡複合薄膜的光伏器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納米能源》(Nano Energy,2017, 33, 436-444)上。

 

該工作得到了科技部(2012CB93230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11634014, 51172271, 51372269和51472264)和中科院(XDA09040202)等項目的支持。(來源: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圖1 (a) PEDOT:PSS-CNT/Si太陽能電池的結構示意圖;(b) PEDOT:PSS-CNT複合薄膜背面的結構示意圖;PEDOT:PSS/Si、CNT/Si和PEDOT:PSS-CNT/Si太陽能電池的(c)暗電流密度-電壓曲線,(d)明電流密度-電壓曲線。

 

 

    圖2 碳納米管薄膜的(a) SEM圖,(b) AFM圖;PEDOT:PSS-CNT複合薄膜的(c) SEM圖,(d) AFM圖;(e-f) PEDOT:PSS-CNT複合薄膜與矽接觸界面和背面的SEM圖。

 

 

    圖3 (a) Si襯底、PEDOT:PSS/Si、CNT/Si和PEDOT:PSS-CNT/Si太陽能電池的反射光譜;(b)不同旋塗速度下CNT和PEDOT:PSS-CNT複合薄膜的透光光譜,插圖:不同旋塗速度下PEDOT:PSS和PEDOT:PSS-CNT複合薄膜的面電阻;(c)不同旋塗速度下PEDOT:PSS和PEDOT:PSS-CNT複合薄膜的厚度;(d) PEDOT:PSS/Si、CNT/Si和PEDOT:PSS-CNT/Si太陽能電池的dV/dJ-(J+Jph)-1曲線。

 

 

    圖4 (a) PEDOT:PSS-CNT的紫外光電子能譜曲線;(b) PEDOT:PSS/Si、CNT/Si和PEDOT:PSS-CNT/Si太陽能電池的能帶結構示意圖;(c) PEDOT:PSS-CNT/Si太陽能電池的模型。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寧波材料所在有機/無機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借鑑HIT結構,新近發展起來的單晶矽/有機物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採用在矽基底上旋塗相應的導電有機物,再沉積上、下金屬電極的簡單途徑即可完成器件製備。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所屬新能源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葉繼春團隊結合自身在超薄單晶矽薄膜材料研發方面的優勢,提出以20μm厚度的超薄單晶矽來構建新型n-Si/PEDOT:PSS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研究方向並取得系列進展
  • 德國研發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讀: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ISE)的科學家們利用強脈衝光(IPL)處理技術開發了一種無母線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該裝置採用多矽基隧道氧化物鈍化觸點,並在晶圓片的兩側施加。
  • 德國研發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讀: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ISE)的科學家們利用強脈衝光(IPL)處理技術開發了一種無母線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該裝置採用多矽基隧道氧化物鈍化觸點,並在晶圓片的兩側施加。德國Fraunhofer ISE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利用強脈衝光處理絲網印刷金屬觸點的矽異質結(SHJ)太陽能電池,並聲稱這種方法實現了23.0%的轉換效率。
  • 共軛延伸的彎曲碳納米管片段及其超分子異質結研究獲進展
    該工作首次構建了不同共軛延伸的類似皇冠狀的彎曲碳納米管片段,並利用富勒烯作為客體分子組裝了超分子異質結,發現了其顯著的光電效應。  碳納米管由於其突出的機械、電學以及光學性質而受到廣泛關注。碳納米管諸多重要性質主要由其管壁結構所決定,在製備過程中保證碳納米管結構的均一性顯得尤為重要。
  • 寧波材料所等改善非摻雜異質結型晶矽太陽電池界面性能
    矽基雜化異質結太陽電池主要由單晶矽吸收層和載流子選擇性功能層(如氧化鉬、PEDOT:PSS、碳納米管薄膜、石墨烯等)組成,通過異質界面能帶設計來實現光生載流子的分離。不同於傳統高溫擴散pn結型晶矽太陽電池,雜化異質結電池不但可以有效降低摻雜引起的相關光/電損失,從而獲得高開路電壓以及高轉換效率,也可以實現無摻雜、非真空以及低溫可溶液加工,具有大幅降低製造成本的潛力,被認為是具有較大研究價值的下一代光伏技術之一。  在雜化異質結太陽電池研究發展中,效率和穩定性一直是其向商業化應用發展的限制因素。
  • > HJT電池的降本之路 - 異質結太陽能電池
    2020-09-16 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ISE)的科學家們利用強脈衝光(IPL)處理技術開發了一種無母線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
  • 德國研發矽異質結電池技術
    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ISE)的科學家們利用強脈衝光(IPL)處理技術開發了一種無母線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該裝置採用多矽基隧道氧化物鈍化觸點,並在晶圓片的兩側施加。德國Fraunhofer ISE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利用強脈衝光處理絲網印刷金屬觸點的矽異質結
  • 降低有機太陽能電池非輻射複合損失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周二軍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孫豔明、東華大學教授馬在飛合作,在降低有機太陽能電池的非輻射複合損失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 國家納米中心等在降低有機太陽能電池非輻射複合損失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周二軍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孫豔明、東華大學教授馬在飛合作,在降低有機太陽能電池的非輻射複合損失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近十年,溶液加工製備本體異質結有機太陽能電池(OSCs)發展迅速,能量轉換效率(PCE)已超18%,但是仍落後於矽基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德國研發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    強脈衝光可達23.0%效率
    導讀: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ISE)的科學家們利用強脈衝光(IPL)處理技術開發了一種無母線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該裝置採用多矽基隧道氧化物鈍化觸點,並在晶圓片的兩側施加。德國Fraunhofer ISE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利用強脈衝光處理絲網印刷金屬觸點的矽異質結(SHJ)太陽能電池
  • 物理所鈣鈦礦型甲胺鉛碘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獲進展
    鈣鈦礦型甲胺鉛碘薄膜太陽能電池以其結構簡單、製備成本低廉等優點吸引了眾多科研工作者的關注。其光電轉化效率在近5年內從3.8%迅速提高到15%以上,高於非晶矽太陽電池效率,被Science評選為2013年十大科學突破之一。隨著電池工藝的進一步發展和成熟,電池效率有望突破20%,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 薄膜與多晶矽合成的「異質結型」太陽能電池板在日本鍾化大規模應用
    日本兵庫縣豐岡市開發的百萬瓦級光伏電站「豐岡ECO Valley竹貫地場太陽能」一期項目於11月底完工。竹貫地場太陽能建在豐岡市日高町竹貫的約1萬7000平方米土地上,輸出功率為1.113MW。一期佔地 面積為1萬2000平方米,輸出功率為823.2kW。
  • 半導體所研製出高效平面異質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近幾年興起的一類具有巨大應用前景的太陽能電池,它具有光電轉換效率高、成本低以及製備工藝簡單等突出優點。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已從初始的3.8%迅速提高到22.1%,已接近或超過傳統高效薄膜太陽能電池(如銅銦鎵硒或碲化鎘等),進一步發展,可與矽及砷化鎵等單晶太陽能電池媲美。
  • 薄膜太陽能電池的進展和展望
    與CdTe和CIGS太陽能電池相比, 矽基太陽能電池不存在毒性汙染 (CdTe中含有鎘) 、原料稀缺 (CIGS需要銦, CdTe需要碲, 均為稀缺元素) 等不足。雖然矽基薄膜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低, 但是其製造成本低、起步早, 因此目前其產業化程度最高。
  • 同質結vs異質結?鈣鈦礦/矽疊層電池中底電池的選取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當下,單結晶矽電池實驗室效率已突破26.6%,已逼近其理論效率極限;進一步提升效率難度較大。因此,人們將目光投向基於晶矽的疊層太陽電池,即用寬帶隙的頂電池與較窄帶隙的晶矽電池組成疊層電池,以有效提高太陽電池的效率。有機無機複合鈣鈦礦太陽電池可謂電池界的新星,短短十年內,其光電轉換效率已從最初的3.8%提高到了25.2%。
  • 漢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漢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轉換效率達25.11%!漢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日前,漢能成都研發中心再次刷新高效矽薄膜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世界紀錄,其製備的冠軍電池片,全面積(M2,244.45cm2)光電轉換效率達到25.11%。相關數據經德國哈梅林太陽能研究所(ISFH)認證,刷新了此前由其自身保持的6吋矽片24.85%的原世界紀錄。而在24.85%之前,異質結太陽能電池世界記錄被日本企業壟斷29年之久。
  • 物理所等基於碳納米管薄膜的柔性儲能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先進材料與結構分析實驗室「納米材料與介觀物理」課題組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碳納米管薄膜的製備、物性與應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Adv.此方法不僅可以有效提高碳納米管的利用率,保持碳納米管薄膜的結構,還可以有效提高超薄碳納米管薄膜的製備效率,簡化了實驗過程。該方法正在申請中國發明專利(201210270061.0)。基於所製備的超薄碳納米管薄膜,研究人員組裝了柔性透明碳納米管薄膜超級電容器,超級電容器表現出了一定的透光性和良好的電化學性能。
  • 對碳納米管和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材料的技術解讀(上)
    ③電沉積成膜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在CN101654784A中公開了柔性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薄膜材料的製備方法和電沉積裝置。利用C10-C16烷基硫酸鹽等的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在超聲波作用下分散在水溶液中得到鍍液,電沉積得到碳納米管薄膜。
  • 詳解晶矽太陽能電池表面鈍化技術的演進與展望(2)
    上世紀70年代,Martin Green教授就提出了無需擴散PN結的金屬-絕緣層-半導體(MIS)結構太陽能電池。1985年,Eli Yablonovitch教授就提出理想的太陽能電池應該是「採用兩個異質結來設計」,即將吸收材料置於兩個寬帶隙材料之間。
  • 漢能高效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轉換率創新高 刷新世界紀錄
    漢能高效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轉換率創新高 刷新世界紀錄 2019-08(ISFH)認證,由雙方合作的成都研發中心研發的高效矽異質結電池技術(「SHJ技術」)冠軍電池片,全面積(M2,244.52cm2)光電轉換效率達到24.85%,不僅刷新了其保持的中國紀錄,更超過了由日本Kaneka公司保持的原世界紀錄,成為6寸矽片SHJ電池新的世界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