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材料所在有機/無機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2020-11-27 中國科學院

    當前矽基太陽能電池實驗室效率的世界紀錄(25.6%)是由日本松下公司創造的,其器件結構是基於晶體矽/非晶矽薄膜的異質結形式(HIT電池)。HIT電池中充分利用了非晶矽薄膜對單晶矽表面的高質量鈍化,以極低的界面電學損失獲得超高的開路電壓(740 mV)。借鑑HIT結構,新近發展起來的單晶矽/有機物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採用在矽基底上旋塗相應的導電有機物,再沉積上、下金屬電極的簡單途徑即可完成器件製備。由n型矽和具有空穴導電型的有機物poly(3,4-ethylene dioxythiophene):poly(styrenesulfonate) (PEDOT:PSS)構建的n-Si/PEDOT:PSS異質結是該類電池中的出色代表,其中PEDOT:PSS在經過改性處理後可以形成對矽表面近乎完美的鈍化效果,具有獲得高開路電壓(>700 mV)和高轉換效率(>20%)的潛力。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所屬新能源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葉繼春團隊結合自身在超薄單晶矽薄膜材料研發方面的優勢,提出以20μm厚度的超薄單晶矽來構建新型n-Si/PEDOT:PSS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研究方向並取得系列進展。與傳統體矽相比,該超薄雜化異質結電池不但具有材料節約、可柔性的特點,且隨著厚度的減薄,光生載流子的有效傳輸路徑變短、體複合會受到抑制,理論上可以獲得更高的開路電壓,同時可以降低對矽材料質量的要求。

  研究團隊首先針對該超薄電池對入射光吸收不充分的突出問題,設計了二維納米光子晶體絨面來抑制入射光在正表面的反射,並利用光波導效應來增長特徵波段光在矽片內部傳輸的有效光程。為了解決光子晶體製備過程中的陣列結構掩模難題,自主研發了一種新型聚苯乙烯小球(PS)單分子層二維周期掩模製備方法,該方法採用多通道微推注射系統直接在液體表面製備PS小球單層自組裝膜,之後轉移到預置矽片上。基於該方法,團隊率先展示出>1 m2的大面積的PS單層膜樣品,並設計出產率>3000/h(與光伏產業匹配)的全自動微推注射原型裝置,真正把實驗室層面的PS小球掩模技術向產業化推進了一大步。在高質量PS小球掩模的幫助下,結合完全可規模化生產的溼法腐蝕(酸或鹼性腐蝕)技術,團隊在20μm厚度薄膜矽襯底上按照設計尺寸成功製備出納米柱、納米金字塔(或倒金字塔)、納米鉛筆等特徵納米光子晶體絨面結構,並獲得了全波段接近光學吸收極限的陷光效果。上述相關研究已申請中國專利(201510084323.8201410196870.0201420239374.4201410196601.4201310480369.2),研究成果發表在Nano Letters2015, 15, 4591)雜誌上。

  在所製備的各種陣列絨面結構中,納米鉛筆結構具有上端為納米錐、下端納米柱的二元構型,上端的納米錐結構具有出色的結構漸變特性(阻抗匹配),有助於最大限度地降低入射光的直接反射損失,同時下端納米柱結構則有助於增強入射光的散射(增加有效光程)。在僅僅1.5μm的制絨深度下,納米鉛筆結構幫助薄膜矽獲得了優異的陷光效果(400-900 nm波段平均反射率小於1.5%)。同時,頂端開口較大的錐狀結構有利於導電聚合物PEDOT:PSS對其形成良好的包覆,增大n-Si/PEDOT:PSS異質結電池的結區面積,增進載流子收集效率。該新型納米絨面結構從一定程度上回應了納米絨面結構太陽能電池無法同時達到光、電兩方面增益的難題,僅由正面結構優化所製備的20μm雜化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超過12%。該方法為通過絨面形貌控制製備高效太陽能電池提供了一種新思路,相關結果被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2015, DOI: 10.1002/aenm.201501793, In press)雜誌接受

  為進一步提升n-Si/PEDOT:PSS異質結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團隊著力於抑制電池背面載流子複合。通過在背面引入高摻雜層,形成合適的背表面電場,通過有效降低少數載流子在表面的富集濃度來降低電子-空穴在表面的複合。高摻雜層還有助於降低電子向背電極輸運的勢壘,同時降低與背電極之間的電阻接觸損失。由此,團隊在20μm薄膜矽襯底上製得了光電轉換效率超過13.6%n-Si/PEDOT:PSS異質結太陽能電池。這一效率與現有已報導的300μm體矽雜化電池的最高效率相當。該研究為低成本、高效率薄膜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器件的發展提供了可行的思路,相關成果發表在ACS Nano2015, 9, 6522)雜誌上。

  當前,團隊在超薄單晶矽雜化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方向的研究重點集中在優化有機/無機界面接觸、攻克器件穩定性難題等方面,器件的開路電壓和轉換效率指標預計近期會分別達到680 mV15%,長時間保存條件下(1年)的效率衰減控制在10%以內。

  上述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140414421403262)、浙江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LR16F040002)、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LY14F040005)、浙江省博士後科研項目擇優資助(BSH1402078)、寧波市自然科學基金(2014A6100412013A610030)等項目的支持。

 

圖1 微推注射系統及大面積、高產率製備單分子層周期性聚苯乙烯小球陣列的展示 

 

  圖2 納米倒金字塔/正金字塔、納米柱、納米鉛筆狀表面光子晶體陷光結構,及它們在20μm超薄單晶矽薄膜表面的陷光性能表徵

 

 

圖3 基於20μm級超薄單晶矽薄膜的n-Si/PEDOT:PSS異質結雜化太陽能電池器件 

相關焦點

  • 上海光機所在有機太陽能電池超快動力學方面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蘇州大學合作,在有機太陽能電池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研究團隊利用飛秒瞬態吸收技術研究了有機太陽能電池活性層材料,解釋了DIO添加劑對電池效率提升的貢獻,相關成果發表在《納米材料》(nanomaterials)上。
  • 寧波材料所在高效穩定全無機鈣鈦礦電池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鈣鈦礦材料以其優異的光電性能和低溫廉價的製備方法而廣受光電研究者的青睞,特別是作為活性層在光伏研究領域大放異彩,經過10餘年發展其單結電池認證效率達到25.5%,已接近單晶矽認證效率,但是電池在工作環境下的長時間穩定性問題大大限制了鈣鈦礦電池的商業化。
  • 有機太陽能電池超快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蘇州大學合作,在有機太陽能電池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研究團隊利用飛秒瞬態吸收技術研究了有機太陽能電池活性層材料,解釋了DIO添加劑對電池效率提升的貢獻,相關成果發表在《納米材料》(nanomaterials)上。
  • 綜述:無機-有機鈣鈦礦材料在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由於其優良的自組裝特性、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能夠通過簡單的低溫溼法工藝實現大面積的太陽電池組件製備、原材料的豐富低廉和器件效率的飛速發展,使得其在未來的商業化應用中呈現出巨大潛力。然而,當前主流器件結構中普遍採用TiO2等高溫製備的n型半導體材料作為電子傳輸層,這增加了器件的製造能耗和成本,並限制了柔性器件的構建。而且TiO2等金屬氧化物較強的紫外光催化性能是造成器件光照穩定性差的重要原因。
  • 異質結分子摻雜有機太陽能電池工作機理闡明
    記者27日從西安交通大學獲悉,該校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有機光電子材料及界面課題組提出了分子摻雜有機光伏器件中的活性層優化模型,揭示了摻雜劑在其中的作用機理並提出了一種可控的高效摻雜器件製備工藝。其相關研究成果以《異質結分子摻雜高效激子解離及長載流子壽命提升聚合物太陽能電池量子效率》為題,近日發表在美國化學會能源類旗艦期刊《美國化學會能源快報》上。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光生電荷過程包括光子吸收、激子解離、電荷傳輸與電荷收集四個基本步驟。目前針對這一光電轉化過程仍然缺少有效、直接的電學性能優化手段。
  • 無機鈣鈦礦電池性能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矽太陽能電池研究組研究員劉生忠團隊在無機鈣鈦礦電池性能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和Nano Energy上發表。
  • 北理在有機-無機雜化金屬滷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研究獲進展
    近日,國際化學與材料領域頂級期刊《能源與環境化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影響因子30.289)報導了北京理工大學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崔彬彬課題組在高效率有機-無機雜化金屬滷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半導體所研製出高效平面異質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近幾年興起的一類具有巨大應用前景的太陽能電池,它具有光電轉換效率高、成本低以及製備工藝簡單等突出優點。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已從初始的3.8%迅速提高到22.1%,已接近或超過傳統高效薄膜太陽能電池(如銅銦鎵硒或碲化鎘等),進一步發展,可與矽及砷化鎵等單晶太陽能電池媲美。
  • 科學家首次成功製備新型半導體異質結材料—新聞—科學網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於奕課題組與美國普渡大學研究團隊合作,在新型半導體異質結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首次成功製備並表徵了二維滷化物鈣鈦礦橫向外延異質結
  • 半導體所在柔性一維光電探測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最近,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沈國震課題組,在一維無機分枝同質/異質納米線製備及柔性光電探測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 半導體所在柔性一維光電探測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面對能源的巨大需求和日趨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太陽能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寶庫,新型的太陽能電池技術得到了廣泛的重視。有機太陽能電池(OSC)具有質量輕、超薄、柔性、易於大面積製備等諸多優點,在可攜式、柔性電池、光伏建築供能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 HJT電池的降本之路 - 異質結太陽能電池
    德國FraunhoferISE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利用強脈衝光處理絲網印刷金屬觸點的矽異質結(SHJ)太陽能電池,並聲稱這種方法...有投資者詢問其關於光伏業務的進展情況時表示,公司投入光伏的項目進展怎麼樣了?什麼時候能投產?山煤國際回答:2019年7月23日,公司籤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擬投資建設10GW的異質結電池生產線項目。由於公司內部無異質結電池領域的專業經營...
  • 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結構與製作技術
    單晶矽太陽電池的原料矽佔到製造成本的30%以上。因此,對原料不依賴於單晶矽的非晶矽系列太陽電池進行了開發。緊隨非晶矽系列太陽能電池之後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其原料豐富,且價格相對較低,並採用了基本廉價的非真空加工工藝,故這類結構的太陽能電池是人們所期待的。
  • 高效率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相對於傳統的無機太陽能電池,新一代的有機太陽能電池(OPV)具有獨特的優勢和應用前景,提高其光電轉化效率是該領域的主要研究內容之一。
  • 含氧化鉬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效率可達23.5%
    含氧化鉬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效率可達23.5%光伏電池組件  來源:pv magazine    2020/2/13 14:16:59  我要投稿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科學家們聲稱,使用氧化鉬(MoOx)作為孔選擇性接觸的晶體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其效率已達到了23.5%。
  • 漢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漢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轉換效率達25.11%!漢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日前,漢能成都研發中心再次刷新高效矽薄膜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世界紀錄,其製備的冠軍電池片,全面積(M2,244.45cm2)光電轉換效率達到25.11%。相關數據經德國哈梅林太陽能研究所(ISFH)認證,刷新了此前由其自身保持的6吋矽片24.85%的原世界紀錄。而在24.85%之前,異質結太陽能電池世界記錄被日本企業壟斷29年之久。
  • 中科院化學所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染料敏化太陽電池因其材料來源廣泛、成本低廉、光電轉化效率高而受到廣泛關注。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化學所新材料實驗室相關研究人員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相關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染料是染料敏化太陽電池中的關鍵組成成分。新材料實驗室研究人員通過材料結構設計和合成,在聯吡啶釕染料(Inorg.
  • 寧波材料所等改善非摻雜異質結型晶矽太陽電池界面性能
    不同於傳統高溫擴散pn結型晶矽太陽電池,雜化異質結電池不但可以有效降低摻雜引起的相關光/電損失,從而獲得高開路電壓以及高轉換效率,也可以實現無摻雜、非真空以及低溫可溶液加工,具有大幅降低製造成本的潛力,被認為是具有較大研究價值的下一代光伏技術之一。  在雜化異質結太陽電池研究發展中,效率和穩定性一直是其向商業化應用發展的限制因素。
  • 化學所在非富勒烯型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化學所在非富勒烯型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2016-07-01 化學研究所 【字體此後,該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採用聚合物PBDB-T與多種非富勒烯受體材料共混製備光伏器件,研究結果表明,該聚合物十分適合用於製備高效率的非富勒烯型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基於此,科研人員取得了一系列研究進展Org. Elect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