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成功製備新型半導體異質結材料—新聞—科學網

2020-12-04 科學網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於奕課題組與美國普渡大學研究團隊合作,在新型半導體異質結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首次成功製備並表徵了二維滷化物鈣鈦礦橫向外延異質結。該研究成果論文4月29日在線發表於《自然》。

滷化物鈣鈦礦材料作為一類近年來引起廣泛關注的新興半導體,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雷射等領域展示出巨大的應用前景。同時,與傳統的共價半導體不同,滷化物鈣鈦礦材料對缺陷的容忍度很高,因此在異質結的構建以及進一步器件的大規模集成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在構建滷化物鈣鈦礦半導體異質結的道路上,有兩個科學難題一直在國際上沒有得到解決。一方面由於該材料易發生離子擴散,難以獲得高質量的原子級平整的異質界面。另一方面,滷化物鈣鈦礦對空氣、水分、電子束輻照等因素十分敏感,其微觀結構解析、特別是原子結構成像困難重重。缺乏原子結構信息的指導,材料的精準構築與性能設計難以開展。

為此,研究人員通過在材料製備過程中引入剛性有機配體來抑制離子擴散,成功製備了二維有機—無機雜化滷化物鈣鈦礦橫向異質結;發展了低劑量像差校正電子顯微技術,首次揭示了二維橫向異質結的界面原子結構,直接有力地證實了成功獲得了原子級平整界面。

同時,於奕團隊經過長時間的摸索與多次的嘗試與改進,最終找到了一種優化的低劑量成像方法,首次實現了輻照敏感的二維橫向異質結原子結構解析。這一突破提供的界面原子結構、缺陷構型以及晶格應變等的準確信息,為這類新型半導體異質結的微觀結構設計提供了最為直觀的指導。在這些研究發現基礎上,整個研究團隊進一步通力合作,成功展示了新型異質結原型器件中的整流效應,驗證了這類新型半導體走向應用的前景。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219-7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上海科大最新《Nature》首次製備二維滷化物鈣鈦礦橫向外延異質結
    本文將深入解讀材料領域的這篇Nature文章,該工作首次利用液相外延法製備二維滷化物鈣鈦礦橫向異質結。基於氧化物鈣鈦礦和III-V,II-VI和過渡金屬硫化物半導體的外延異質結構形成了現代電子學和光電子學的基礎。
  • 強耦合效應二維異質結材料成功用於鋅離子電池—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吳忠帥研究員團隊設計並製備出具有強耦合效應層狀無定形V2O5/石墨烯異質結新材料,實現了對釩基正極材料的有效保護,極大緩解了釩溶解問題,獲得了高安全、低成本、長壽命水系鋅離子電池。
  • 科學家製備出黑磷/磷化鈷面內異質結
    /磷化鈷面內異質結,展現出優良的電催化活性。然而,黑磷納米片通常需要通過液相剝離製備,在製備過程中難免產生表面缺陷(特別是邊緣上的不飽和位點),這是導致其氧化和影響其性能的重要因素。如何針對性地修復黑磷的表面缺陷是當前急需解決的關鍵難題。
  • 上海科技大學於奕課題組在《自然》發表論文,新型半導體材料領域
    我校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於奕教授課題組與美國普渡大學研究團隊合作,在新型半導體異質結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首次成功製備並表徵了二維滷化物鈣鈦礦橫向外延異質結。半導體是資訊時代的物質基礎,而半導體異質結精準製備則是半導體器件的起點,是現代電子學和光電子學的重要基石。隨著社會對信息產品性能要求的不斷提升,半導體材料雖然經歷了以矽為代表的單質半導體、以砷化鎵等為代表的化合物半導體和以氮化鎵等為代表的寬禁帶半導體這三代半導體材料的快速發展,卻始終不能滿足人們對新型半導體材料的渴求。
  • 新型柔性半導體製備方法更簡單
    導讀一種新型半導體有望應用於我們身邊的高清顯示器。最近,美國能源部所屬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展示了一種半導體,稱為「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它能從單根納米線發出多種鮮豔的顏色,解析度小到500納米。
  • 【材料】平面PN異質結型有機發光二極體
    然而,與現在主流的基於無機半導體技術的顯示與照明產品相比,有機半導體發光技術衍生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仍然很少。為此,研究人員仍然持續致力於開發同時兼備低成本、高電光轉換效率以及優良視覺優勢的有機發光二極體技術。為降低製作成本,通常要求製備原料中不含有稀有或者貴金屬,為此基於全有機材料的螢光有機發光二極體技術近些年受到青睞。
  • 【材料】大面積高質量MoS2/graphene垂直異質結的人工構築
    儘管如此,基於上述二維層狀材料異質結的人工構築:無論通過上下層之間的範德華力作用而形成的垂直異質結,還是通過CVD等技術手段經過層狀材料的平面外延而獲得的平面異質結,仍處於一個萌芽狀態(Adv. Funct. Mater., 2017, 1603884)。相比平面異質結界面處的線狀縫合,垂直異質結中的面面接觸更有利於應用器件的設計與實現。
  • 二維材料領域的「新大陸」- 範德瓦爾斯異質結
    不同二維材料人工組裝起來,可以實現單個材料所不具備的新性質清華大學物理系周樹雲研究組利用角分辨光電子譜,首次直接探測到經典範德瓦爾斯異質結——石墨烯/氮化硼——的能帶調製,發現了由於超晶格周期勢調製導致的次級狄拉克錐和由空間反演對稱性破缺導致的能隙。
  • 科學家實現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設計合成—新聞—科學網
    研究人員首次通過在一維納米結構單元中定點選擇性複合磁性材料,利用局域磁場調製電偶極矩與磁偶極矩之間的相互作用,成功合成了一類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該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納米技術》。 手性材料在推動生物標記、手性分析和檢測、對映異構體選擇性分離、偏振相關光子學和光電子學應用等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
  • 面向神經形態計算的新型矽基異質結光電神經突觸器件:浙江大學楊德仁院士和皮孝東教授團隊新進展
    最近,浙江大學楊德仁院士和皮孝東教授團隊報導了一種新型矽基異質結光電神經突觸器件,設計和構建了一系列新型器件結構,製備了矽基發光器件、矽基光電探測器和矽基光電神經突觸器件。>Si NCs/ MAPbI3異質結,進而以該異質結為溝道,構建了電晶體型的光電神經突觸器件(圖1)。
  • 石墨烯「摺紙術」了解一下—新聞—科學網
    這個流傳已久的網絡段子相信很多人都看到過。不過今天,這幾大「邪術」恐怕還要加進一個新成員——石墨烯「摺紙術」。 9月6日,《科學》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鴻鈞團隊的一項成果,他們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原子級精準控制、可按需定製的石墨烯摺疊,這也是目前世界上尺寸最小的「石墨烯摺紙」。 「摺紙術」是一種把紙張折出各種特定形狀和花樣的藝術。
  • 綜述:無機-有機鈣鈦礦材料在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
    :無機-有機鈣鈦礦材料在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
  • 《科學》刊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但是,頗具「發電」天賦的鈣鈦礦光電材料的「脾氣」卻不穩定,表現主要有二,一是材料不穩定,容易發生分解;二是容易與光、水、氧氣發生作用,工作狀態下的鈣鈦礦光電材料分解速度尤其快。想讓它「乖乖聽話」並不容易。 「在老化過程中,電池內部究竟發生了什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又該如何解決,這是研究界一直渴望回答的問題。」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韓禮元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 研究首次證明可在二維垂直異質結中實現彈道雪崩
    但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肖沐/施毅課題組與該校物理學院教授繆峰課題組密切合作,讓兩者「邂逅」,首次在二維材料垂直異質結中提出和實現一種新型PN結擊穿機制:彈道雪崩。  基於傳統雪崩反向擊穿機制的光電探測器是實現單光子探測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成為通信網絡、光譜技術以及量子通訊等應用中的核心部件。
  • 半導體所研製出高效平面異質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目前高效的鈣鈦礦電池均採用低溫緻密TiO2與高溫多孔TiO2相結合的介孔結構作為電子傳輸層,但介孔層製備溫度較高、工藝過程較為複雜,不利於大規模生產。近年來,人們發現有機/無機雜化的鈣鈦礦材料具有幾微米甚至長達上百微米載流子擴散長度,遠高於傳統的有機半導體幾十納米的擴散長度。
  • 新型微納光子晶體雷射器研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教授張昭宇課題組與合作團隊在矽基光晶片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現了可與微電子單片集成的矽基三五族微納光子晶體雷射器。
  • 中國科大等成功研製一維三元多節點鞘硫化物異質納米棒
    有效操控電荷流動是研究半導體體系中物理和化學性質的核心內容。異質納米結構能夠集成不同組分的優勢,而且常常可以獲得優於單一組分的協同性質。如何設計合理的合成方法製備新穎獨特的異質納米結構,並且精確調控材料的組分、分布和形貌,仍然是目前尚待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
  • 進展 | 二維材料及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取得重要進展
    因此,探索具有優異性能的新型二維功能材料、研究其新奇物性並構築基於二維材料的新原理器件,對二維材料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異質結的新奇物性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通過尋找兩個具有特定能帶帶邊結構的二維(通常是拓撲平庸的)磁性半導體化合物的組合,使得它們形成具有拓撲非平庸能帶結構的III型異質結(圖3)。
  • 陳義旺、胡笑添團隊《先進功能材料》:三元準平面異質結策略助力有...
    本體異質結(BHJ)太陽電池因其質量輕便、成本低和可柔性加工等獨特的優勢在近年來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單節器件效率已達到18.2%)。然而,本體異質結活性層穩定性不佳。這是由於本體異質結中活性層材料分布複雜難以調控,最佳形貌也總是處於亞穩態且受到熱力學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