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 | 二維材料及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取得重要進展

2020-11-11 中科院物理所

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統電子元器件在不斷微型化過程中面臨著諸多挑戰。尋找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原理器件是推動信息化器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近年來,二維材料由於僅有單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量子效應凸顯,呈現出許多區別於傳統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和卓越性能,有望成為新原理型光、電、磁等器件的核心材料。因此,探索具有優異性能的新型二維功能材料、研究其新奇物性並構築基於二維材料的新原理器件,對二維材料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納米物理與器件實驗室N11組潘金波副研究員、張豔芳博士、杜世萱研究員與天普大學嚴琪閩教授等人合作,在二維層狀材料異質結的新奇物性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他們設計了正方形晶格結構在應力下的演化模型,通過分析二維平面結構起伏結構在應力下可能的演化過程,提出了一個能夠使材料產生負泊松比的機制,即:材料具有起伏結構,並且次近鄰原子間相互作用較弱(圖1)。

圖1. 二維平面和起伏結構在單軸應力下結構演化示意圖。

結合大數據挖掘高通量計算他們從二維材料資料庫中搜索到一個具有類似模型結構的二維材料家族,即具有p4mm二維空間群的過渡金屬硫族和滷族化合物MX,其中M為V、Cr、Mn、Fe、Co、Ni、Cu、Zn、Ag,X為Se,Cl,Br,I(圖2)。

圖2. (a)具有p4mm二維空間群的MX材料家族的幾何結構(b)泊松比與其它結構參數。

理論計算表明,當金屬原子3d軌道滿佔據時,體系具有較弱的次近鄰相互作用,導致負泊松比的發生,與模型預測結果一致。本工作中結構模型演化分析結合大數據材料挖掘的方式,極大地提高了二維負泊松比材料的探索效率,為研究具有優異力學性質的二維材料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該工作近期發表在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6, 154 (2020)上。

他們還提出了一種通過構築二維磁性範德華異質結來實現量子反常霍爾(QAH)效應的方法,以突破傳統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數量稀少這一瓶頸。通過尋找兩個具有特定能帶帶邊結構的二維(通常是拓撲平庸的)磁性半導體化合物的組合,使得它們形成具有拓撲非平庸能帶結構的III型異質結(圖3)。

圖3. 數據驅動二維磁性拓撲異質結探索流程。

結合基於對稱性分析的理論模型、大數據挖掘以及高通量計算方法,他們預測了8種具有QAH效應的異質結候選材料,這些異質結材料由MXY化合物(M=金屬原子,X=S,Se,Te,Y=F,Cl,Br,I)中二維鐵磁半導體材料構成。以MnNF/MnNCl為例,理論上直接計算了該異質結的電子結構(圖4)和拓撲不變量(陳數)以及手性邊緣態(圖5)

圖4. 基於密度泛函理論的單層MnNF、MnNCl和MnNF/MnNCl異質結的電子結構。

圖5. 基於Tight-binding模型的MnNF/MnNCl異質結在FM-stacking and AFM-stacking下能帶結構。

計算結果表明MnNF和MnNCl在FM-stacking方式下能產生量子反常霍爾效應(QAH),與基於對稱性分析的理論模型結果一致。這項工作展示了如何將數據驅動的材料科學與基於對稱性分析的理論模型相結合,尋找具有QAH效應和其他奇異量子態的新型異質結量子材料。該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6, 152 (2020)上。

文章下載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24-020-00424-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24-020-00419-y

原文標題:二維材料及具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二維材料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取得重要進展

編輯:觀山不易

相關焦點

  • 進展|二維材料及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取得重要進展
    因此,探索具有優異性能的新型二維功能材料、研究其新奇物性並構築基於二維材料的新原理器件,對二維材料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納米物理與器件實驗室N11組潘金波副研究員、張豔芳博士、杜世萱研究員與天普大學嚴琪閩教授等人合作,在二維層狀材料及異質結的新奇物性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負泊松比二維材料及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研究獲進展
    尋找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原理器件是推動信息化器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近年來,二維材料由於僅有單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量子效應凸顯,呈現出許多區別於傳統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和卓越性能,有望成為新原理型光、電、磁等器件的核心材料。因此,探索具有優異性能的新型二維功能材料、研究其新奇物性並構築基於二維材料的新原理器件,對二維材料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數據驅動具有負泊松比二維材料及具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二維材料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研究獲進展
    尋找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原理器件是推動信息化器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近年來,二維材料由於僅有單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量子效應凸顯,呈現出許多區別於傳統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和卓越性能,有望成為新原理型光、電、磁等器件的核心材料。因此,探索具有優異性能的新型二維功能材料、研究其新奇物性並構築基於二維材料的新原理器件,對二維材料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驅動具有負泊松比二維材料及具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二維材料異質...
    尋找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原理器件是推動信息化器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近年來,二維材料由於僅有單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量子效應凸顯,呈現出許多區別於傳統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和卓越性能,有望成為新原理型光、電、磁等器件的核心材料。因此,探索具有優異性能的新型二維功能材料、研究其新奇物性並構築基於二維材料的新原理器件,對二維材料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二維材料異質結構光電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半導體光伏結構因其能夠有效地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被認為是實現清潔能源的重要途徑。然而早在1961年,美國科學家肖克萊、德國科學家凱賽爾便提出光伏單元的效率由於難以避免的損耗而存在理論極限。其中,由於光子吸收和再輻射導致的自發輻射損耗最為關鍵,這種損耗正比於自發輻射立體角和太陽光立體角的比值。
  • 數據驅動具有負泊松比二維材料及具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二維材料...
    尋找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原理器件是推動信息化器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近年來,二維材料由於僅有單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量子效應凸顯,呈現出許多區別於傳統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和卓越性能,有望成為新原理型光、電、磁等器件的核心材料。因此,探索具有優異性能的新型二維功能材料、研究其新奇物性並構築基於二維材料的新原理器件,對二維材料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西安交大在範德瓦耳斯分子異質結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利用外延生長薄層材料在傳統半導體產業中廣泛地應用於製造電子和光電子器件,且能應用在範德瓦爾斯異質結、金屬有機骨架材料、有機半導體以及膠體組裝等新的領域。範德瓦爾斯異質是由一種二維材料生長在另一種二維材料上所形成的材料,比如層狀過渡金屬硫化物的層疊(MoS2,WS2等)。多層高質量二維材料的層疊,會導致中間存在較大的晶格失配。對於這種二維材料,常常是以強烈的原子間的成鍵來保持穩定狀態,而非常弱的範德瓦耳斯力則在這個生長過程作用較小。
  • 二維材料領域的「新大陸」- 範德瓦爾斯異質結
    本文將以這一發現為引子,介紹新型範德瓦爾斯異質結這個二維材料研究領域的新大陸。經典的樂高積木作品——石墨烯/氮化硼異質結本文主要介紹由石墨烯和氮化硼構成的異質結,可以說這是最為經典的「樂高作品」。石墨烯是二維材料中的「明星」,它擁有很多優秀的性質,其中對電子器件應用來說至關重要的是,它具有很高的電子遷移率,因此一度被認為有望替代矽作為新一代電子元件的材料。
  • 物理所在二維原子晶體異質結的構築及物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最近的理論研究表明,通過研究拓撲絕緣體和(s波)超導體的異質疊層結構,極有可能觀測到馬約拉納(Majorana)費米粒子,這一粒子有望在拓撲量子計算中形成穩定的量子比特,使得高效的拓撲量子計算機成為可能,因此設計和構建這種疊層結構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價值和應用前景。針對這方面的研究,高質量材料的製備是其關鍵和基礎,如何獲得這種不同性質材料的異質疊層結構並實現對其物性的測量,非常具有挑戰性。
  • 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取得新進展,研究員謝曉明領導的研究團隊採用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成功製備出單原子層高質量石墨烯
  • 大連化物所二維原子晶體限域生長研究取得新進展
    二維原子晶體及其異質結結構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然而該結構的可控制備是這領域中的一個挑戰。根據這一概念,該團隊探索在二維原子晶體限域空間中進行另外一類二維原子晶體結構的生長,成功製備了BN/石墨烯等異質結結構。這一結果表明可以通過在層狀結構之下限域生長實現不同二維原子晶體的堆垛結構,為構建二維原子晶體異質結結構提供了一條新途徑。
  • 新型二維材料物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該工作利用能產生百萬大氣壓(接近地心壓強)的金剛石對頂砧技術,對層間強耦合二維範德瓦爾斯異質結這一類新型信息材料實現了高效物性調控,系統地研究了二維異質結的層間激子發光、電子能帶結構等物理特性隨壓強變化的響應。電子科技大學夏娟研究員為第一作者,夏娟研究員和王曾暉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合作者還包括南京工業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
  • 寧波材料所在有機/無機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借鑑HIT結構,新近發展起來的單晶矽/有機物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採用在矽基底上旋塗相應的導電有機物,再沉積上、下金屬電極的簡單途徑即可完成器件製備。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所屬新能源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葉繼春團隊結合自身在超薄單晶矽薄膜材料研發方面的優勢,提出以20μm厚度的超薄單晶矽來構建新型n-Si/PEDOT:PSS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研究方向並取得系列進展
  • 電子科大在新型二維材料物理研究方向取得突破性進展
    該工作利用能產生百萬大氣壓(接近地心壓強)的金剛石對頂砧技術,對層間強耦合二維範德瓦爾斯異質結這一類新型信息材料實現了高效物性調控,系統地研究了二維異質結的層間激子發光、電子能帶結構等物理特性隨壓強變化的響應。夏娟研究員為第一作者,夏娟研究員和王曾暉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合作者還包括南京工業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
  • 科學家首次成功製備新型半導體異質結材料—新聞—科學網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於奕課題組與美國普渡大學研究團隊合作,在新型半導體異質結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首次成功製備並表徵了二維滷化物鈣鈦礦橫向外延異質結
  • 物理所等轉角二硫化鉬石墨烯異質結的垂直電導研究獲進展
    近年來,二維材料以其優異的電學、光學以及力學性質被廣泛關注和研究。得益於二維材料層狀結構及弱層間範德華相互作用,不同的二維材料可以像樂高積木一樣相互組合形成各種二維材料異質結。正如樂高積木有無窮種搭建方式,二維材料也可以組合出具有不同性能的二維材料異質結,這為器件應用和諸多基礎物理現象研究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材料體系。
  • 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
  • 盧紅斌課題組在構建交替排列的石墨烯基二維異質結構取得重要進展
    二維異質結構在集成材料設計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為了解決此問題,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盧紅斌課題組報告了一種基於非剝離層狀氧化石墨烯(LGO)的主客體策略,以構建由多層交替排列的石墨烯和金屬氧化物納米片組成的石墨烯基異質結構。二維排列的氧化石墨烯和開放的層內空間使LGO成為創建周期性二維宿主框架的理想平臺。
  • 物理科學學院在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特性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新聞網訊 物理科學學院潘淑娣副教授日前與美國堪薩斯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趙輝教授的團隊合作,在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特性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並在國際著名SCI期刊《2D Materials》上發表學術論文「Ultrafast charge transfer between MoTe2 and MoS2
  • 段曦東:二維材料淘金者
    2017年,Science上刊登了一篇論文《二維異質結、多異質結、超晶格的通用製備》,為二維材料研究再下一城。該研究論文是二維材料領域重要的研究進展,在未來研製超薄電子、光電子器件等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