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所等轉角二硫化鉬石墨烯異質結的垂直電導研究獲進展

2021-01-07 中國科學院

  近年來,二維材料以其優異的電學、光學以及力學性質被廣泛關注和研究。得益於二維材料層狀結構及弱層間範德華相互作用,不同的二維材料可以像樂高積木一樣相互組合形成各種二維材料異質結。正如樂高積木有無窮種搭建方式,二維材料也可以組合出具有不同性能的二維材料異質結,這為器件應用和諸多基礎物理現象研究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材料體系。另外,通過調節二維材料異質結堆疊結構,二維材料異質結的性能可以進一步被改變,甚至產生許多新奇的物理現象。其中,二維材料異質結的堆疊轉角調控作為一種重要手段,引起了二維材料研究領域的廣泛關注。目前已經報導了有許多有趣的異質結堆疊轉角調控現象,例如零轉角石墨烯/六方氮化硼異質結的量子輸運性質、轉角控制下的石墨烯/六方氮化硼/石墨烯異質結共振隧穿、轉角二硒化鉬/二硒化鎢層間激子形成、以及小轉角(魔角)雙層石墨烯中的莫特絕緣體轉變和超導現象等。因此研究堆疊轉角對二維材料異質結性質的影響具有重大意義。

  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納米物理與器件重點實驗室張廣宇研究組博士研究生廖夢舟與北京理工大學姚裕貴研究組博士研究生吳澤文合作,結合掃描探針技術和第一性原理計算,研究了堆疊轉角調控下的單層二硫化鉬/石墨烯異質結的垂直電學行為。實驗獲得的結果為理解堆疊轉角對異質結性能影響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實驗利用原子力顯微鏡原位操縱與測量,可以連續調控石墨烯上外延生長的單層二硫化鉬,形成堆疊轉角可調的異質結,並原位測量了異質結的垂直電導。研究發現單層二硫化鉬/石墨烯異質結的垂直導電行為強烈依賴於異質結的堆疊轉角,其垂直電阻隨堆疊轉角從0度到30度單調遞增。30度堆疊轉角異質結的垂直電阻大約是0度堆疊轉角的5倍。第一性原理計算表明,產生不同堆疊轉角下二硫化鉬/石墨烯異質結垂直電阻變化的原因在於不同轉角下隧穿電流通過硫化鉬層的隧穿係數不同,即隧穿係數從0度至30度堆疊轉角逐漸減小。不同隧穿係數的產生是由不同堆疊轉角下隧穿電流在二硫化鉬層K空間上分布不同所造成的,最終影響了隧穿電流的大小。

  由於石墨烯/二硫化鉬異質結具有良好的光電和氣體傳感應用潛力,同時石墨烯電極被廣泛應用於降低二位過渡金屬硫屬化物接觸電阻。因此這一研究為調節二硫化鉬/石墨烯異質結性能提供了指導,同時為利用石墨烯作為二維過渡金屬硫屬化物的接觸電極以降低接觸電阻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對二維過渡金屬硫屬化物的電子和光電器件應用具有重大意義。相關工作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9, 4068, doi:10.1038/s41467-018-06555-w (2018))上。

  上述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Grant No. 2016YFA0300904)、中科院前沿科學研究重點項目(Grant No. QYZDB-SSW-SLH004)、中科院先導B項目(Grant Nos. XDPB06、XDB070101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Grant Nos. 51572289、61734001、11574029、11574361)、科技部(Grants No. 2014CB920903)和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Grants No. 2018013)等的資助。

  文章連結

圖1. 原子力顯微鏡旋轉二硫化鉬/石墨烯異質結。a, 原理圖。b-f,不同轉角二硫化鉬/石墨烯異質結。

    圖2. 堆疊轉角調控二硫化鉬/石墨烯異質結電學行為。a, 導電原子力顯微鏡圖。b,不同堆疊轉角二硫化鉬/石墨烯異質結的電阻分布。c,d,0度和30度堆疊轉角二硫化鉬/石墨烯異質結隧穿係數熱力分布圖。e,計算的隧穿係數隨堆疊轉角的變化。

相關焦點

  • 進展 | 釐米級疊層MoS2的精準轉角調控
    由於二維材料層間弱的範德華力相互作用,可以按需將任意的二維材料堆疊在一起,組合成範德華雙層及多層人工材料,從而實現對其物理性能的調製。利用轉角自由度調控,會在人工疊層材料中引發多種有趣的物理行為,例如非常規超導電性、摩爾激子、隧穿電導、非線性光學以及結構超潤滑等。由此,也開啟了轉角電子學的時代。
  • 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
  • 【材料】大面積高質量MoS2/graphene垂直異質結的人工構築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諸多二維層狀材料,包括半金屬性的石墨烯(厚度約0.34 nm,零帶隙)、絕緣性的六方氮化硼(h-BN,帶隙約6 eV)以及以二硫化鉬(MoS2)為代表的過渡金屬硫化物(TMDs,帶隙約1-2 eV)等以其優異的物理與化學特性得到了學術界與工業界的廣泛研究與密切關注。
  • 釐米級疊層MoS2的精準轉角調控
    由於二維材料層間弱的範德華力相互作用,可以按需將任意的二維材料堆疊在一起,組合成範德華雙層及多層人工材料,從而實現對其物理性能的調製。利用轉角自由度調控,會在人工疊層材料中引發多種有趣的物理行為,例如非常規超導電性、摩爾激子、隧穿電導、非線性光學以及結構超潤滑等。由此,也開啟了轉角電子學的時代。
  • 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取得新進展,研究員謝曉明領導的研究團隊採用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成功製備出單原子層高質量石墨烯
  • 清華-中科院-北科大《Science》子刊:轉角石墨烯取得重要進展!
    國內外學術界為之震動,開闢了凝聚態物理的新領域。扭轉雙層石墨烯的研究愈發受到關注,如何通過生長的方法直接製備出小扭轉角雙層石墨烯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圖 2018年曹原雙發Nature控制層間扭轉角為調整二維範德瓦爾斯材料的電子特性提供了一種嶄新且強大的手段。 一般情況下,由於相鄰層間耦合增強,電導率隨扭轉角的減小而單調增加。
  • Nature子刊:實現釐米級疊層二維材料製備及轉角精確控制
    由於二維材料層間弱的範德華力相互作用,可以按需將任意的二維材料堆疊在一起,組合成範德華雙層及多層人工材料,從而實現對其物理性能的調製。利用轉角自由度調控,會在人工疊層材料中引發多種有趣的物理行為,例如非常規超導電性、摩爾激子、隧穿電導、非線性光學以及結構超潤滑等。由此,也開啟了轉角電子學的時代。
  • 微電子所等在器件物理研究中獲進展
    類似於三維半導體材料的表面態,單層二維材料(如二硫化鉬和石墨烯)在邊界原子的終止和重建可以產生邊界態,這使二維材料產生較多獨特的現象,並得到廣泛應用。,並首次提出這種邊界態是拉廷格液體的物理本質。該科學發現對於研究器件性能優化和低功耗應用具有一定意義。相關研究成果以Possible Luttinger liquid behavior of edge transport in monolayer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 crystals為題,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準晶雙層石墨烯研究工作簡單的介紹
    通過將不同的二維材料進行堆疊形成範德瓦爾斯異質結,可以進一步調控這些二維材料的性質,實現單個材料所不具有的新性質。雙層石墨烯可以看作是最簡單的範德瓦爾斯「異質」結,通過兩層石墨烯層間的扭轉角度,可以實現能帶調控及新奇的物理性質。
  • 離子電導界面增強效應研究進展
    Maier教授合作,在實驗測試和理論分析兩個方面,完成了對納米尺度CaF2/BaF2多層膜異質結中離子電導界面增強效應的全面量化解釋。通過利用界面所具有的不同於體相的物理化學特性,不但可以實現材料電導的增強,甚至可以改變材料的導電類型。特別是在納米尺度的材料體系中,體相的作用被顯著減小,界面成為主導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採用分子束外延技術生長的高度取向的CaF2/BaF2多層膜異質結是展示離子電導界面增強效應的典型範例,此項研究曾於2000年在《自然》雜誌上被報導過。
  • 物理所二維材料構築超短溝道電晶體研究獲進展
    物理所二維材料構築超短溝道電晶體研究獲進展 2018-02-09 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針對接觸電極材料,在前期工作基礎上,發展了基於晶界的刻蝕和展寬技術製備出石墨烯納米間隙電極,間隙尺寸在3納米以上可控。利用幹法轉移技術將作為溝道材料的單層二硫化鉬,與作為柵介質材料的少層氮化硼依次進行疊層,構造出具有一系列不同溝道長度的單層二硫化鉬場效應電晶體器件,最小溝道長度為~4納米。
  • 器件物理研究獲進展
    類似於三維半導體材料的表面態,單層二維材料(如二硫化鉬和石墨烯)在邊界原子的終止和重建可以產生邊界態,這使二維材料產生較多獨特的現象,並得到廣泛應用。>/WSe2電晶體進行器件測試、掃描隧道顯微鏡實驗觀測和第一性原理計算,發現二維材料的邊界態是控制器件亞閾值特性及影響器件遷移率的關鍵因素,並首次提出這種邊界態是拉廷格液體的物理本質。
  • 哈工大(深圳): 鐵性薄膜和異質結拓撲結構的研究進展
    文章系統綜述了近十年來鐵性薄膜和異質結拓撲結構的研究進展,包括磁性/極性拓撲結構(如疇壁、麥紉、斯格明子等)的觀測以及通過外延應變、原子層厚、電場、磁場等控制其結構演變和隨之湧現的物理現象。文中首先討論了磁性金屬/氧化物薄膜和異質結中拓撲自旋結構(如:磁性斯格明子)的演變和相關功能特性(如拓撲霍爾效應)。
  • 離子電導的界面增強效應機理解釋獲重要進展
    利用界面所具有的不同於體相的物理化學特性,不但可以實現材料電導率的增強,甚至可以改變材料的導電類型。特別是在納米尺度的材料體系中,體相的作用被顯著減小,界面成為主導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採用分子束外延技術生長的高度取向的CaF2/BaF2多層膜異質結是展示離子電導界面增強效應的典型範例,此項研究於2000年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
  • 航院李群仰、馮西橋課題組合作扭轉雙層石墨烯反常電導及物理機制
    ,首次報導了小扭轉角雙層石墨烯中垂直電導的反常角度依賴性。該發現首次揭示了範德華材料中原子級重構對垂直電導率的貢獻,為理解小扭轉角範德華材料獨特的物理行為提供了指導。通過對石墨烯層間堆垛角度進行扭轉是調控其物理(特別是電學)性能的有效手段。
  • 哈工大Adv.Mater:鐵性薄膜和異質結拓撲結構的研究進展
    文章系統綜述了近十年來鐵性薄膜和異質結拓撲結構的研究進展,包括磁性/極性拓撲結構(如疇壁、麥紉、斯格明子等)的觀測以及通過外延應變、原子層厚、電場、磁場等控制其結構演變和隨之湧現的物理現象。文中首先討論了磁性金屬/氧化物薄膜和異質結中拓撲自旋結構(如:磁性斯格明子)的演變和相關功能特性(如拓撲霍爾效應)。
  • 半導體所文章:大尺寸SnS2/MoS2垂直雙層異質結的直接合成
    自從石墨烯被發現以來,二維半導體材料,如MoS2, WS2, SnS2等,因為具有獨特的電學、光學、化學等方面的性能而越來越吸引了研究人員的注意
  • 物理學院王雷教授在雙層轉角過渡金屬硫化物輸運測量...
    物理學院王雷教授在雙層轉角過渡金屬硫化物輸運測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2020-07-10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研究首次證明可在二維垂直異質結中實現彈道雪崩
    但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肖沐/施毅課題組與該校物理學院教授繆峰課題組密切合作,讓兩者「邂逅」,首次在二維材料垂直異質結中提出和實現一種新型PN結擊穿機制:彈道雪崩。  基於傳統雪崩反向擊穿機制的光電探測器是實現單光子探測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成為通信網絡、光譜技術以及量子通訊等應用中的核心部件。
  • 物理所在二維原子晶體異質結的構築及物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石墨烯,作為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的經典代表,由於其獨特的電子和物理性質,自2004年從其母體石墨中剝離以來,短短幾年間成為舉世矚目的研究熱點,引發了世界範圍內對新型二維晶體材料的探索和研究熱潮。把不同物理性質的二維晶體材料疊加,極有可能產生一些新的材料結構和物理性質,例如,在石墨烯-氮化硼異質疊層結構中,觀測到了新的物理性質,證實了40多年前的理論預測(霍夫施塔特蝴蝶(Hofstadter’s butterfly)——描述電子在磁場中運動狀況的絕妙分型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