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義旺、胡笑添團隊《先進功能材料》:三元準平面異質結策略助力有...

2020-12-04 騰訊網

本體異質結(BHJ)太陽電池因其質量輕便、成本低和可柔性加工等獨特的優勢在近年來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單節器件效率已達到18.2%)。然而,本體異質結活性層穩定性不佳。這是由於本體異質結中活性層材料分布複雜難以調控,最佳形貌也總是處於亞穩態且受到熱力學控制。隨著時間的遷移,本體異質結活性層向著熱力學穩定狀態變化,導致活性層中激子分離效率不佳、器件性能下降。

針對上述問題,南昌大學/江西師範大學陳義旺教授、胡笑添研究員團隊聯合中南大學張霖教授通過引入三元準平面異質結策略,採用刮塗工藝成功印刷的大面積有機太陽電池。三元準平面異質結策略可有效製得相較於本體異質結活性層垂直相分離更加明顯的準平面異質結活性層薄膜,有利於電荷傳輸。同時,與旋塗工藝相比,刮塗所製備的薄膜更加均勻,更有利於大面積器件的製備。

團隊前期通過將第三組分富勒烯衍生物ICBA引入到PM6:IT-4F體系,降低了非輻射複合損失從而開路電壓得到恢復,最終使得大面積刮塗器件的性能得到優化(Adv. Funct. Mater.2020, 2000417)。並通過逐層旋塗給體層PM6,混合受體層F8IC:IT-4F製備出效率為14.2%的準平面異質結三元太陽電池器件,有效改善了活性層垂直組分分布(Adv. Funct. Mater.2020, 1909760)。

在此基礎上,團隊通過將給體PM6和受體混合物ICBA:IT-4F分別刮塗,成功得到有效面積為1.04 cm2的三元準平面異質結器件(PM6/ICBA:IT-4F),器件效率達到14.25%。通過直觀定性測試對活性層垂直相分離進行探索,證實了三元準平面異質結策略可有效優化活性層垂直相分離,從而提高激子分離效率和電荷傳輸。

圖1 PM6、IT-4F和ICBA的(a)化學結構式和(b)歸一化的紫外-可見光吸收光譜;(c)大面積器件照片及刮塗示意圖;(d)三種不同活性層結構器件示意圖

首先,通過刮塗方法製備三種活性層結構不同的大面積有機太陽電池器件並對其光電性能進行表徵,可得到準平面異質結結構器件光電性能優於平面異質結和本體異質結結構器件的結論。通過二次離子質譜(SIMS)和紫外相結合的方式定性的研究活性層垂直方向的物質分布。圖2表明,在活性層組分相同的情況下,相較於本體異質結活性層薄膜,準平面異質結活性層薄膜中IT-4F更趨向於在活性層表面聚集的同時,PM6趨向於在活性層底部聚集。故而相對於本體異質結,準平面異質結活性層薄膜的垂直相分離更為明顯,更加有利於激子傳輸。

圖2 (a)氟元素在不同結構、不同組分活性層薄膜中的分布二次離子質譜。(b)PM6:10%ICBA:IT-4F和(c)PM6/10%ICBA:IT-4F活性層薄膜在滴下不同量氯仿衝洗後的紫外-可見光-光譜

圖3 (a)PM6/IT-4F、(b)PM6/10%ICBA:IT-4F的GIWAXS二維圖和(c)不同結構、不同組分的活性層薄膜GIWAXS一維圖

然後,通過GIWAXS測試可得,ICBA的加入可有效提高PM6在活性層薄膜中的結晶,有利於活性層薄膜的垂直相分離。三元準平面異質結策略可使活性層垂直相分離程度擴大,從而調控活性層形貌。同時,PM6結晶性增強及其在活性層底部的聚集亦有利於器件熱穩定性的增強。由三元準平面異質結策略製備的大面積化印刷有機光伏器件在優化形貌提高光電性能的同時可有效提高其穩定性,為未來有機光伏半導體實際應用提供了一種新的有效製備方法。

該研究工作以《Printable and large-area organic solar cells enabled by a ternary pseudo-planar heterojunction strategy》為題在材料領域著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發表。本文第一作者為南昌大學博士研究生劉思奇,共同第一作者為南昌大學博士研究生陳東。通訊作者為南昌大學/江西師範大學陳義旺教授以及胡笑添研究員,合作通訊作者為中南大學張霖教授。

全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003223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相關焦點

  • 陳義旺、胡笑添團隊《先進功能材料》:三元準平面異質結策略助力有機光伏大面積化印刷
    針對上述問題,南昌大學/江西師範大學陳義旺教授、胡笑添研究員團隊聯合中南大學張霖教授通過引入三元準平面異質結策略,採用刮塗工藝成功印刷的大面積有機太陽電池。三元準平面異質結策略可有效製得相較於本體異質結活性層垂直相分離更加明顯的準平面異質結活性層薄膜,有利於電荷傳輸。同時,與旋塗工藝相比,刮塗所製備的薄膜更加均勻,更有利於大面積器件的製備。
  • 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取得新進展,研究員謝曉明領導的研究團隊採用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成功製備出單原子層高質量石墨烯
  • 【中國科學報】釩基二維異質結材料成功構建高性能鋅離子電池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先進能源材料》。  水系鋅離子電池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鋅儲量豐富的特點,受到了廣泛關注。開發低成本、高容量正極材料一直是鋅離子電池研究領域的難點。目前,釩基材料具有多價離子反應機制、高容量的特點,是一種有研究前景的正極材料,但其塊體材料存在反應活性位點少、電子導電低、體積膨脹等問題,導致容量低、循環性能差。
  • 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
  • 【材料】平面PN異質結型有機發光二極體
    為降低製作成本,通常要求製備原料中不含有稀有或者貴金屬,為此基於全有機材料的螢光有機發光二極體技術近些年受到青睞。目前,基於熱活化延遲螢光技術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已經取得了與磷光有機發光二極體相比擬的外部量子效率,然而,該類型器件往往都需要較為複雜的多層器件結構以及摻雜工藝來實現,不利於製備成本的降低。
  • 大連化物所利用釩基二維異質結材料構建高性能鋅離子電池
    開發低成本、高容量正極材料一直是鋅離子電池研究領域的難點。目前,釩基材料具有多價離子反應機制、高容量的特點,是一種有研究前景的正極材料,但其塊體材料存在反應活性位點少、電子導電低、體積膨脹等問題,導致容量低、循環性能差。因此,急需發展高容量、高倍率、長壽命的釩基正極材料,來滿足鋅離子電池應用的需求。
  • CCS Chemistry | 歡迎定製:有機異質結的積木式可控自組裝新策略
    有機異質結不僅具有異質結構本身固有的光伏效應和整流特性,同時還集成了有機半導體分子材料具有的分子結構可裁剪、可溶液處理、可低成本大面積加工等優異特性,在有機光電器件運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有機分子材料的自組裝過程中,對有機分子各向異性的結晶特性和分子間非共價作用的精確操控非常困難,因此有機異質結的可控合成存在著巨大的挑戰。
  • 高效三元異質結複合材料及其可見光催化還原CO2
    為了克服這些問題,人們嘗試通過加載金屬、發展異質結構等方法來設計和製造ZCS基光催化劑。其中,將ZCS與其他半導體與窄帶隙材料結合是一個很好的策略,以形成具有更高氧化還原能力的Z-Scheme光催化劑。
  • 中國科大等成功研製一維三元多節點鞘硫化物異質納米棒
    異質納米結構能夠集成不同組分的優勢,而且常常可以獲得優於單一組分的協同性質。如何設計合理的合成方法製備新穎獨特的異質納米結構,並且精確調控材料的組分、分布和形貌,仍然是目前尚待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  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課題組與江俊課題組、福州大學王心晨課題組合作,基於液相化學轉換方法首次成功製備了一種獨特的一維三元多節點鞘硫化物異質納米棒-[S1-(S2/M)]-S1-[S1-(S2/M)]-S1-,其中金屬組分選擇生長在分段節點鞘S2上(S1 = ZnS; S2 = CdS; M = Au, Pd, Pt),通過貴金屬的選擇性生長成功實現了二元type-I型異質結能帶匹配到三元
  • 【材料】大面積高質量MoS2/graphene垂直異質結的人工構築
    儘管如此,基於上述二維層狀材料異質結的人工構築:無論通過上下層之間的範德華力作用而形成的垂直異質結,還是通過CVD等技術手段經過層狀材料的平面外延而獲得的平面異質結,仍處於一個萌芽狀態(Adv. Funct. Mater., 2017, 1603884)。相比平面異質結界面處的線狀縫合,垂直異質結中的面面接觸更有利於應用器件的設計與實現。
  • 進展 | 二維材料及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取得重要進展
    因此,探索具有優異性能的新型二維功能材料、研究其新奇物性並構築基於二維材料的新原理器件,對二維材料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異質結的新奇物性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二維平面和起伏結構在單軸應力下結構演化示意圖。
  • 進展|二維材料及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取得重要進展
    因此,探索具有優異性能的新型二維功能材料、研究其新奇物性並構築基於二維材料的新原理器件,對二維材料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二維平面和起伏結構在單軸應力下結構演化示意圖。本工作中結構模型演化分析結合大數據材料挖掘的方式,極大地提高了二維負泊松比材料的探索效率,為研究具有優異力學性質的二維材料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該工作近期發表在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6, 154(2020)上。
  • MoS2/WS2不同形式(垂直和平面)異質結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Mater.上的關於MoS2和WS2異質結生長的文章,正所謂萬事究其理是科研中最精彩的部分。作者在文章中分享了不同實驗條件下兩種單層TMD材料是如何形成不同形式(垂直和平面)的異質結的原因。暫且不管這些原因是不是實驗真實的情況,但至少這些理論給了我們一些啟示。     文獻信息:Yongji Gong et al.
  • 強耦合效應二維異質結材料成功用於鋅離子電池—新聞—科學網
    >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吳忠帥研究員團隊設計並製備出具有強耦合效應層狀無定形V2O5/石墨烯異質結新材料,實現了對釩基正極材料的有效保護,極大緩解了釩溶解問題,獲得了高安全、低成本、長壽命水系鋅離子電池。
  • 尹龍衛教授團隊分子尺度自組裝NPCNs和Ti3C2異質結材料高效儲鉀
    然而,由於相鄰納米片之間的強烈範德華相互作用和氫鍵作用,通常在乾燥和電極製造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多層MXene納米片的聚集和自重堆疊,這通常限制了電解質離子的可及性,並阻礙了其表面功能的充分利用。為了克服這一缺點,近年來,與其他結構材料相比,層狀異質結材料可以提供一個穩定的體積緩衝空間,並且能夠充分利用這兩種組分的特性,增強電化學性能。
  • 半導體所研製出高效平面異質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近年來,人們發現有機/無機雜化的鈣鈦礦材料具有幾微米甚至長達上百微米載流子擴散長度,遠高於傳統的有機半導體幾十納米的擴散長度。鑑於鈣鈦礦自身優異的電荷傳輸能力,可完全不需要藉助高溫燒結TiO2介孔層來輔助電子傳輸,製備簡單平面異質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平面結構鈣鈦礦電池具有製備工藝簡單、低溫製備且與柔性器件製備工藝兼容等優勢。
  • 多重選擇性組裝用於三元MOF-on-MOF異質結構的可控合成
    該策略依賴於主體MOF所暴露晶面的不同性質對主客體MOF相互作用方式(如外延生長、靜電吸引以及配位作用)的有效調控,誘導了各個步驟中不同客體MOF的位點選擇性生長,進而實現了不同組成客體MOF空間分布及組合方式的高度控制,製備出三種新型三元MOF-on-MOF異質結構。
  • 頭部HJT電池生產商Hevel:異質結髮展策略、產線優化與降本
    在那段時間,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建立了一支專業團隊並習得了一些技能,對於當前和未來的研發項目來說,這些技能仍然很有價值。"PV Tech:我個人首次目睹Hevel從薄膜轉向異質結是在2016年,當時,歐洲設備供應商宣布了和Hevel達成設備銷售協議的消息。現在是時候先了解一下Hevel為什麼決定留在太陽能製造領域,為什麼決定建立異質結生產線?
  • 南昌大學袁凱和陳義旺團隊JACS封面:氮磷雙配位策略提升單原子鐵...
    以碳材料為載體負載氮配位金屬單原子催化劑,引入B、P、S等異質原子,採用雙組分摻雜有效的調控局部配位環境及電子態,影響反應中間體的吸附能並最終改變催化活性及選擇性進而實現ORR性能的提升。成果簡介近日,南昌大學袁凱教授和陳義旺教授團隊與德國伍珀塔爾大學Ullrich Scherf教授、上海交通大學莊小東教授及華中師範大學邱明教授合作,通過幾何結構和電子結構工程開發了碳納米片上嵌有氮磷雙配位單原子鐵
  • AM:平面異質的二維層狀材料:電場誘導的離子篩分與海水淡化
    為了實現更為精確的離子篩分,科研人員提出了一系列策略,例如毛細壓縮 [Science 2013, 341, 534]、部分還原 [Nat. Commun. 2014, 5, 4843]、以及陽離子摻雜 [Nature 2017, 550, 380],將GO片層之間的距離壓縮至僅有幾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