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2/WS2不同形式(垂直和平面)異質結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2021-01-21 二維家

       非常抱歉,昨天推送的內容有幾處拼寫錯誤,訂正之後,重新發表。


      今天重新閱讀了CVD大牛Pulickel M. Ajayan在2014年發表在Nat. Mater.上的關於MoS2和WS2異質結生長的文章,正所謂萬事究其理是科研中最精彩的部分。作者在文章中分享了不同實驗條件下兩種單層TMD材料是如何形成不同形式(垂直和平面)的異質結的原因。暫且不管這些原因是不是實驗真實的情況,但至少這些理論給了我們一些啟示。


     文獻信息:Yongji Gong et al. Vertical and in-Plane Heterostructures from WS2/MoS2 Monolayers. Nat. Mater. 13, 1135-1142, 2014.(相關文獻請PDF版本請加入QQ群獲取:574543664)

       該工作成功的一大原因是作者在生長WS2時,使用了Te和W的混合物(質量比10:1),而不是選用WO3作為W源。作者發現,當使用WO3作為W源時,將會得到MoxW1-xS2合金材料(Fig. 1),而不是WS2。

Fig. 1 (A) 單層MoxW1-xS2合金的OM照片; (B)該合金材料的Raman譜; (c)該合金材料的PL譜。

      

     正如Fig. 2的Te-W合金相圖所示(一個查合金相圖的強大網站:http://www1.asminternational.org/AsmEnterprise/APD),在反應溫度區間,Te有助於降低W的熔點,使得W溶解在Te中,這樣就形成液態物質,所以生長WS2的過程不是氣態過程,而是液態反應。而MoO3與S反應形成MoS2是氣態反應過程。液態反應的反應速率慢,氣態反應的反應速率快,這也就導致了異質結的形成,而不是形成合金相。另外,Te的存在是必須的,如果僅僅用W作原料,得到僅僅是WS2的顆粒,而不是層狀材料,如Fig. 3所示。

Fig. 2 Te-W合金相圖。

Fig. 3 僅用W作為W源,得到僅僅是WS2的顆粒。


       作者使用的實驗裝置如下:分別將MoO3以及Te/W粉末放置在兩個SiO2/Si片上,沉積產物是沉積在放置Te/W粉末的襯底上。通過實驗作者發現,在低溫下(650℃),所的產物是WS2/MoS2平面異質結,而在高溫下(850℃),所的產物是WS2/MoS2垂直異質結,在750℃下,所的產物是兩種形式的異質結共存。這表現出了異質結形式具有溫度生長選擇性。

Fig. 4 實驗裝置示意圖以及在650和850℃下生長得到的WS2/MoS2平面和垂直異質結。


       這種通過調節生長溫度而得到不同形式的異質結機理是什麼?


       針對此,作者提出了低溫下平面異質結的形成是生長動力學結果,而高溫下的垂直異質結則是生長熱力學結果。


       作者採用以下模型來解釋不同形式異質結的溫度選擇性生長行為:設三角形WS2的邊長為L。無論是平面異質結還是垂直異質結,此兩種情況的邊界能是基本一樣的。而在生長過程中,對於平面異質結來講,所需能量主要是WS2與MoS2的邊界結合能,而對於垂直異質結而言,其所需能量主要是WS2與MoS2的範德瓦爾斯相互作用能。邊界結合能與接觸長度成線性關係,定義為αL,α是連接單位長度所需的能量,以化學鍵結合為主,其值為1.62eV/Å。而範德瓦爾斯相互作用能則正比於WS2與MoS2的接觸面積,該值為,其中β是形成單位面積異質結所需要的能量,也就是範德瓦爾斯相互作用能,其值為0.026eV/Å2,而因子則來源於WS2的三角形形狀。對於邊長為1μm的WS2三角形來講,平面異質結和垂直異質結形成所需的能量分別是1.62×106eV和1.1×1010eV。L越長,則兩者差距越大。因此,垂直異質結是熱力學穩定態。


      在低溫下(650℃),WS2通過化學鍵連接到MoS2的邊緣所需能量比在MoS2的頂上成核生長所需能量更小,因此形成平面異質結。在高溫下(850℃),此時環境可以提供足夠的能量克服在MoS2頂上的形核勢壘,形成熱力學穩定態,因此得到垂直異質結。

              

該公眾號運行平臺的宗旨是為大家提供促進科學信息經驗交流的平臺,歡迎廣大讀者積極投稿自己的科研素材,比如文獻解讀,數據處理方法,畫圖經驗總結,投稿經驗等至上述郵箱,一經錄用,立即由本公眾號發表,以後由發表內容得到的各種讚賞等都會分文不少的獎勵給內容作者,期待您的參與。

相關焦點

  • 【材料】大面積高質量MoS2/graphene垂直異質結的人工構築
    儘管如此,基於上述二維層狀材料異質結的人工構築:無論通過上下層之間的範德華力作用而形成的垂直異質結,還是通過CVD等技術手段經過層狀材料的平面外延而獲得的平面異質結,仍處於一個萌芽狀態(Adv. Funct. Mater., 2017, 1603884)。相比平面異質結界面處的線狀縫合,垂直異質結中的面面接觸更有利於應用器件的設計與實現。
  • 陳義旺、胡笑添團隊《先進功能材料》:三元準平面異質結策略助力有...
    本體異質結(BHJ)太陽電池因其質量輕便、成本低和可柔性加工等獨特的優勢在近年來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單節器件效率已達到18.2%)。然而,本體異質結活性層穩定性不佳。這是由於本體異質結中活性層材料分布複雜難以調控,最佳形貌也總是處於亞穩態且受到熱力學控制。
  • 物理所等轉角二硫化鉬石墨烯異質結的垂直電導研究獲進展
    近年來,二維材料以其優異的電學、光學以及力學性質被廣泛關注和研究。得益於二維材料層狀結構及弱層間範德華相互作用,不同的二維材料可以像樂高積木一樣相互組合形成各種二維材料異質結。正如樂高積木有無窮種搭建方式,二維材料也可以組合出具有不同性能的二維材料異質結,這為器件應用和諸多基礎物理現象研究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材料體系。
  • 陳義旺、胡笑添團隊《先進功能材料》:三元準平面異質結策略助力有機光伏大面積化印刷
    本體異質結(BHJ)太陽電池因其質量輕便、成本低和可柔性加工等獨特的優勢在近年來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單節器件效率已達到18.2%)。然而,本體異質結活性層穩定性不佳。這是由於本體異質結中活性層材料分布複雜難以調控,最佳形貌也總是處於亞穩態且受到熱力學控制。隨著時間的遷移,本體異質結活性層向著熱力學穩定狀態變化,導致活性層中激子分離效率不佳、器件性能下降。
  • :具有不同邏輯光電流的光調製垂直異質結光電電晶體
    有鑑於此,近日,電子科技大學王軍教授、南京大學王欣然教授以及中科院上海技物所胡偉達研究員(共同通訊作者)等合作演示了一種石墨烯/C60/並五苯垂直光電電晶體,可以基於光調製來調節光響應時間和光電流。通過利用光電流功率依賴的多種狀態,在厚C60層(11 nm)器件中發生了紅外光調製下顯著的邏輯光電流轉換,這意味著光生載流子在石墨烯/C60和C60/並五苯之間競爭。同時,觀察到在連續的405 nm輻照下一個完整的正負交替過程。此外,薄C60(5 nm)器件的紅外光調製可將光響應率從3425 A/W提高到7673 A/W,並且清楚地探究了在5和11 nm C60器件之間產生不同調製結果的主要原因。
  • 半導體所研製出高效平面異質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鑑於鈣鈦礦自身優異的電荷傳輸能力,可完全不需要藉助高溫燒結TiO2介孔層來輔助電子傳輸,製備簡單平面異質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平面結構鈣鈦礦電池具有製備工藝簡單、低溫製備且與柔性器件製備工藝兼容等優勢。「電滯」現象一直困擾平面鈣鈦礦電池研究,導致該現象可能的原因包括:鈣鈦礦層中離子移動、鈣鈦礦/電子傳輸層TiO2界面缺陷或能級排布差異等形成的勢壘,以及TiO2低的電子遷移率等阻礙了電子從鈣鈦礦到電子傳輸層的有效輸運。近來,人們利用具有離子鈍化作用及快速電荷轉移能力的富勒烯材料改性TiO2緻密層表面,增強了電子的抽取,有效減少了「電滯」現象。但富勒烯存在價格昂貴、在空氣中不穩定等缺點。
  • 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獲進展
    /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並將其成功應用於WSe2/MoS2 二維光電探測器件。   石墨烯(graphene)和六方氮化硼(h-BN)結構相似但電學性質迥異。由於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在基礎研究和器件探索方面具有重要潛力,因而備受學術界關注。
  • 【材料】平面PN異質結型有機發光二極體
    近期,華南理工大學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蘇仕健教授研究組提出了一種新型、結構簡單的平面pn異質結型有機發光二極體。與現在主流的由發光材料及其發光層為中心構築的有機發光二極體不同,該有機發光二極體僅由空穴和電子傳輸材料依次層疊而成,中間不含有傳統意義上的發光材料或發光層。該新穎的平面pn異質結型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發光中心來源於p型和n型有機半導體材料相互接觸的界面,發光顏色由pn兩種材料的協同作用來決定。
  • 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
  • 半導體所文章:大尺寸SnS2/MoS2垂直雙層異質結的直接合成
    基於這些二維單體材料的排列組合,具有不同能帶結構的二維範德華異質結逐漸成為了當前的研究熱點。理論和實驗都表明,半導體異質結的帶階在其應用方面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具有Ⅱ型能帶的異質結能導致電荷空穴分離,從而在光電領域有很好的應用。
  • 功率MOS管燒毀的原因(米勒效應)
    Mos是電壓驅動型器件,只要柵極和源級間給一個適當電壓,源級和漏級間通路就形成。這個電流通路的電阻被成為mos內阻,就是導通電阻<Rds(on)>。這個內阻大小基本決定了mos晶片能承受的最大導通電流(當然和其它因素有關,最有關的是熱阻)。內阻越小承受電流越大(因為發熱小)。
  • 功率MOS管燒毀的原因(米勒效應)!
    Mos是電壓驅動型器件,只要柵極和源級間給一個適當電壓,源級和漏級間通路就形成。這個電流通路的電阻被成為mos內阻,就是導通電阻<Rds(on)>。這個內阻大小基本決定了mos晶片能承受的最大導通電流(當然和其它因素有關,最有關的是熱阻)。內阻越小承受電流越大(因為發熱小)。Mos問題遠沒這麼簡單,麻煩在它的柵極和源級間,源級和漏級間,柵極和漏級間內部都有等效電容。
  • 催化學報:那平研究員課題組報導2D-2D界面助推TiO2納米片/層狀WS2(TNS/WS2)異質結可見光響應光催化活性增強
    TiO2與助催化劑耦合,形成複合型光催化劑被認為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相比於單組份光催化劑,複合型光催化劑結合了各自的有點,表現出更好的光催化性能。再者,主體材料和客體材料之間存在的異質結改變了界面處的頻帶偏移,給光生電子-空穴的分離提供了驅動力。
  • AM:平面異質的二維層狀材料:電場誘導的離子篩分與海水淡化
    1529 Lm-2h-1bar-1的水通量 (如圖)。他們將這一基於具有平面電荷異質結構的氧化石墨烯多層膜 (planar heterogeneous graphene oxide membranes, PHGOM),和倒T字型抽水模式的方法稱為,平面異質界面脫鹽 (Planar Heterogeneous Interface Desalination),即,電場誘導的脫鹽只發生在異質結面上。
  • 上海科大最新《Nature》首次製備二維滷化物鈣鈦礦橫向外延異質結
    本文將深入解讀材料領域的這篇Nature文章,該工作首次利用液相外延法製備二維滷化物鈣鈦礦橫向異質結。基於氧化物鈣鈦礦和III-V,II-VI和過渡金屬硫化物半導體的外延異質結構形成了現代電子學和光電子學的基礎。
  • 站定210 搶道異質結——東方日升的「終極一戰」
    兩大電池巨頭通威、愛旭在2019年先後布局了166mm和210mm產線,近期這兩家企業又分別募資42億和25億元加碼210mm項目。反觀新星18X產線則是垂直一體化企業在布局,尚未見專業化電池企業參與。黃強表示,「光伏產業是類半導體產業,它最終要和半導體產業融合。12英寸的晶圓在半導體行業已經穩定了15年,光伏產業在未來十年也會有一個穩定的尺寸。
  • ...Research》:Ni表面上六方氮化硼/石墨烯平面內異質結生長過程的...
    面內二維異質結構能夠整合不同二維材料的優點,拓展其在光學、電學器件領域內的應用,然而外延異質結構的可控制備和規模化生產,尤其是微觀構建機理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 研究首次證明可在二維垂直異質結中實現彈道雪崩
    異質結的原子結構效果圖和彈道雪崩示意圖  但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肖沐/施毅課題組與該校物理學院教授繆峰課題組密切合作,讓兩者「邂逅」,首次在二維材料垂直異質結中提出和實現一種新型PN結擊穿機制:彈道雪崩。  基於傳統雪崩反向擊穿機制的光電探測器是實現單光子探測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成為通信網絡、光譜技術以及量子通訊等應用中的核心部件。
  • 進展 | 二維材料及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取得重要進展
    二維平面和起伏結構在單軸應力下結構演化示意圖。其中M為V、Cr、Mn、Fe、Co、Ni、Cu、Zn、Ag,X為Se,Cl,Br,I(圖2)。通過尋找兩個具有特定能帶帶邊結構的二維(通常是拓撲平庸的)磁性半導體化合物的組合,使得它們形成具有拓撲非平庸能帶結構的III型異質結(圖3)。
  • 進展|二維材料及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取得重要進展
    二維平面和起伏結構在單軸應力下結構演化示意圖。,I(圖2)。通過尋找兩個具有特定能帶帶邊結構的二維(通常是拓撲平庸的)磁性半導體化合物的組合,使得它們形成具有拓撲非平庸能帶結構的III型異質結(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