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選擇性組裝用於三元MOF-on-MOF異質結構的可控合成

2020-10-26 研之成理


▲第一作者:劉超;通訊作者:餘承忠、鄒進、萬晶晶

通訊單位: 華東師範大學,昆士蘭大學

論文DOI:10.1038/s41467-020-18776-z


全文速覽

本文創新性地提出一種多重選擇性組裝機制,首次實現了三元MOF的位點選擇性組裝。該策略依賴於主體MOF所暴露晶面的不同性質對主客體MOF相互作用方式(如外延生長、靜電吸引以及配位作用)的有效調控,誘導了各個步驟中不同客體MOF的位點選擇性生長,進而實現了不同組成客體MOF空間分布及組合方式的高度控制,製備出三種新型三元MOF-on-MOF異質結構。


背景介紹

面向結構及組成多樣化、複雜化的金屬有機框架(MOFs)複合材料設計可以將多種性質與功能集於一體,拓展其應用,是當前相關研究領域的一大熱點與難點。將兩種或更多不同的MOFs單元組裝成MOF-on-MOF異質結構是一種有效的合成策略,可以製備得到具有複雜納米結構和組成的MOFs複合材料。然而,現有的MOF-on-MOF組裝體系大多集中於二元體系,限制了結構的多樣性。二元向三元體系的拓展有望進一步複雜化MOFs複合材料的結構與功能。然而,由於在開發組裝體系及理解組裝原理方面存在的局限性,三元MOF-on-MOF異質結構的可控合成仍是巨大的挑戰。


研究出發點

為克服上述挑戰,本文提出一種多重選擇組裝策略,以研究多元MOFs之間的主客體相互作用及多步選擇組裝為重點,構築新型複雜MOFs體系,設計合成結構可調、組分可控的三元MOF-on-MOF異質結構,為MOFs及其衍生材料的設計合成提供新的思路。


圖文解析

本文報導了三種具有可控結構複雜性的新型三元MOF-on-MOF異質結構,三種結構均由三種不同的MOFs作為結構單元組裝而成,組成結合方式均不相同。以蛋糕狀Ti基MOF,MIL-125為主體MOF,通過三種不同的多重選擇組裝途徑(Ⅰ, Ⅱ, Ⅲ)包括五層三明治(A),蛋糕@核殼四足(B)以及核殼蛋糕@四足(C)在內的三種三元MOF-on-MOF異質結構被合成。在方法I和方法II中,ZIF-67和ZIF-8作為客體MOF可以在第一步分別選擇性地生長在MIL-125納米蛋糕的上下兩個表面(I,1)和四個角(II,1)上,形成a型和b型二元MOF-on-MOF異質結構。在第二步生長過程中,ZIF-8(I,2)和ZIF-67(II,2)分別在a型和b型二元MOF-on-MOF基底中的ZIF-67和ZIF-8塊上的第二步擇位生長形成了A型和B型三元MOF-on-MOF異質結構。C型MOF-on-MOF異質結構則通過一步法即可合成得到,ZIF-8附著在核殼結構蛋糕的四角上,該納米蛋糕是由Zn、Co-ZIF殼包覆在MIL-125核的上下表面和四個側面形成的(III)。


▲圖1.多元選擇性組裝合成路線及三元MOF-on-MOF異質結構示意圖。


a型二元MOF-on-MOF是將預先合成的MIL-125與ZIF-67前驅體(2-甲基咪唑和硝酸鈷)直接反應得到。電鏡結果表明ZIF-67納米顆粒選擇性地生長於MIL-125的上下兩個表面,形成具有三層三明治狀的ZIF-67@MIL-125@ZIF-67超級結構。


▲圖2. a型二元MOF-on-MOF異質結構的表徵數據

以a型二元MOF-on-MOF異質結構為種子繼續與ZIF-8的前驅體(2-甲基咪唑和硝酸鋅)反應,ZIF-8會選擇性地生長於ZIF-67表面,形成五層三明治狀MOF-on-MOF異質結構(A型)。


▲圖3. A型三元MOF-on-MOF異質結構的表徵數據

b型二元MOF-on-MOF異質結構是根據該課題組前期的工作合成(Chem. Sci. 2020,11, 3680)。在b型結構中,ZIF-8納米晶體選擇性地生長於MIL-125的四個角上,形成蛋糕@四足結構。以b型結構為種子與ZIF-67前驅體反應,ZIF-67會選擇性地包裹於ZIF-8顆粒表面,形成具有蛋糕@核殼四足結構的B型三元MOF-on-MOF超級結構。


▲圖4. B型三元MOF-on-MOF異質結構的表徵數據

C型三元MOF-on-MOF異質結構是以MIL-125為種子,鋅/鈷雙金屬和2-甲基咪唑為反應物,通過一步生長得到。表徵結果顯示ZIF-8會選擇性地生長於MIL-125的四個角上,而MIL-125的其他位置會被雙金屬的Zn, Co-ZIF佔據,形成核殼結構。


▲圖5. C型三元MOF-on-MOF異質結構的表徵數據

進一步的機理研究也表明ZIF-67,ZIF-8以及Zn, Co-ZIF在MIL-125的不同晶面經歷了不同的成核生長過程,並且由於第三元MOF與二元異質結構中不同MOFs單元匹配程度的差異,導致了各個步驟中客體MOFs的位點選擇性生長。此外,三元MOF-on-MOF異質結構的優勢也在光催化輔助過硫酸鹽活化降解水體汙染物體系中得到展現,其性能優於二元結構及單一MOF材料。


總結與展望

本項工作發展了一種多重選擇組裝策略用於合成三種具有可控結構及組成複雜性的三元MOF-on-MOF異質結構。合適的主客體MOFs選擇以及對於兩者主客體相互作用方式的控制實現了各個步驟的MOF-on-MOF選擇性生長。得益於結構和組成的複雜設計,所製備的三元異質結構表現出比二元及一元MOF更為優越的催化性能。本項工作為具有複雜超級結構的MOFs基複合材料的設計合成提供了方向。

相關焦點

  • CCS Chemistry | 歡迎定製:有機異質結的積木式可控自組裝新策略
    蘇州大學廖良生、王雪東課題組巧妙利用共晶工程,在有機共軛分子單一的π-π作用自組裝體系中選擇性引入 CT(Charge Transfer)作用,並進一步調控多層次分子間非共價作用,通過「搭積木」方法實現了一系列低維有機異質晶態結構的精確合成。
  • 華東師大在金屬有機框架(MOF)組裝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然而,具有單一結構與組分的MOF材料,由於其功能受到較大限制,無法滿足實際應用領域多元化與功能集成化的需求。設計製備結構複雜可控的MOF基複合材料,有望將多種性質與功能有機結合,進而拓展其應用。當前研究策略大多採用將客體MOF材料均勻包覆於主體材料表面以形成核殼結構,該方法很難實現對MOF生長位點和空間分布的精準調控。由於缺乏多元MOF複合的有效策略,極大限制了MOF基複合材料的結構及功能多樣性。
  • 4篇頂刊:華東師大在金屬有機框架MOF組裝領域系列重要進展
    然而,具有單一結構與組分的MOF材料,由於其功能受到較大限制,無法滿足實際應用領域多元化與功能集成化的需求。設計製備結構複雜可控的MOF基複合材料,有望將多種性質與功能有機結合,進而拓展其應用。當前研究策略大多採用將客體MOF材料均勻包覆於主體材料表面以形成核殼結構,該方法很難實現對MOF生長位點和空間分布的精準調控。由於缺乏多元MOF複合的有效策略,極大限制了MOF基複合材料的結構及功能多樣性。
  • 利用DNA引導異質結構自組裝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丁寶全課題組等在利用形狀匹配策略調控DNA引導的異質結構自組裝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納米粒子的形狀可以影響納米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決定納米粒子的組裝取向以及組裝產物結構,並最終影響組裝體的性質。形狀匹配自組裝策略在納米粒子,特別是在不同形狀的納米粒子的自組裝中很少被採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合成具有形狀互補的納米粒子以及引導粒子間的相互識別上存在的挑戰。因此,開發新的基於形狀匹配的自組裝策略,用於特定異質結構的組裝體構建很有必要。
  • 納米中心丁寶全課題組利用DNA引導異質結構自組裝方獲新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課題組在利用形狀匹配策略調控DNA引導的異質結構自組裝方面取得新進展。形狀匹配自組裝策略在納米粒子,特別是在不同形狀的納米粒子的自組裝中很少被採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合成具有形狀互補的納米粒子以及引導粒子間的相互識別上存在的巨大挑戰。因此開發新的基於形狀匹配的自組裝策略,用於特定異質結構的組裝體構建很有必要。在前期的工作中,丁寶全課題組通過調控DNA自組裝結構表面指定位點的分子間作用,成功實現了金屬及金屬氧化物圖案的可控排布(J. Am. Chem.
  • 中國科大等成功研製一維三元多節點鞘硫化物異質納米棒
    異質納米結構能夠集成不同組分的優勢,而且常常可以獲得優於單一組分的協同性質。如何設計合理的合成方法製備新穎獨特的異質納米結構,並且精確調控材料的組分、分布和形貌,仍然是目前尚待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  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課題組與江俊課題組、福州大學王心晨課題組合作,基於液相化學轉換方法首次成功製備了一種獨特的一維三元多節點鞘硫化物異質納米棒-[S1-(S2/M)]-S1-[S1-(S2/M)]-S1-,其中金屬組分選擇生長在分段節點鞘S2上(S1 = ZnS; S2 = CdS; M = Au, Pd, Pt),通過貴金屬的選擇性生長成功實現了二元type-I型異質結能帶匹配到三元
  • JACS:MOF納米粒子單分子膜和獨立多層膜的自組裝
    在論文中,作者報導了第一個由金屬有機骨架(MOF)納米粒子組成的自組裝多孔單層和獨立多層膜。自組裝MOF單分子膜(SAMMs)是在液-氣界面組裝而成的,其質量分數為87%(89 vol%)。通過在顆粒表面生長一層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利用組胺錨固劑輔助單層自組裝SAMMs可以疊層得到MOF多層膜,包括交替的MOF/聚合物異質結構。
  • AS:宏觀超分子組裝製備多材質三維有序結構
    然而,現有金屬、高分子、生物活性材料等加工設備和工藝差異顯著,異質材料間的高效界面結合困難,難以將物理化學性質差別顯著的多種材料集成到同一加工過程中。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集成多種材料體系,製備三維有序結構,成為了材料加工領域的一個挑戰。
  • 張華教授團隊JACS:相選擇性外延生長構建金屬納米異質異相結構
    首先,通過無定形Pd納米材料的可控相變製備了非常規的六方密堆相(2H相)Pd納米顆粒。隨後,利用2H相Pd納米顆粒為晶種,通過晶面導向的相選擇性外延生長構建了一系列具有核殼結構的金屬納米異質異相材料。然而,納米異相結構的可控制備和精確合成目前仍然充滿挑戰性。研究出發點第一,具有非常規相的金屬納米材料通常呈現出與熱力學穩定結構不同的物理化學性質和獨特的性能。然而,使用化學合成法直接製備非常規相的金屬納米材料依然十分困難。
  • Small Methods:MOF固定的氧化態金和還原態金:哪一種才是三元偶聯反應中的更有效活性位?
    根據之前的研究報導,Auδ+和Au0均能催化三元偶聯反應,因此,建立一個合適的模型來識別哪一個Au物種才是更有效的活性位是非常有必要的。近日,Small Methods在線發表了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江海龍教授課題組的工作,他們以金屬有機骨架(MOF)材料為平臺,構建了一個簡單、理想的模型來識別三元偶聯反應中更具活性的Au催化位點。
  • 金屬有機骨架(MOF)微晶,用於多色寬帶雷射
    MOF的光滑且規則的晶體結構可以有效地充當光諧振器,以提供光反饋。在這項工作中,何等人。展示了基於宿主框架ZJU-68的不同染料分子的同時組裝,以實現多色單模雷射發射。結果顯示了用於光子集成和生化傳感或成像的多色固態微雷射器材料的新途徑。該小組控制了MOF晶體的單向生長,以在結構上組裝不同的客體材料/染料分子,併合成了染料組裝的分層雜化金屬-有機骨架。在合成過程中,首先,他們自組裝鋅離子(Zn 2+),有機連接基和染料分子以形成染料1。然後,將所得的微晶浸入新的Zn 2+反應溶液中。以及與具有不同染料分子的有機連接基形成染料2。
  • :MOF薄膜用於選擇性Mg2+...
    作為一種分離膜,它可以滿足低電阻、選擇性Mg2+傳輸的需要。在Au襯底上製備的均勻MOF薄膜,其厚度約為202 nm,本徵電阻低達6.4 Ω·cm2,室溫離子電導率約為3.17×10-6 S·cm-1。當直接在多孔陽極氧化鋁(AAO)載體上合成時,所得薄膜用作獨立膜,以允許在0.05 mA/cm2的電流密度下穩定、低過電位的Mg溶解/沉積超過100周。
  • 綜述:MOF用於功能性表面增強拉曼散射
    金屬有機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是一種新型的多孔材料,具有超高孔隙率、極大比表面積、結構多樣、易功能化等特性。其繁複多變的結構如同東邪黃藥師的落英神劍掌,千變萬化創造了材料性能的無限可能。
  • 利用DNA自組裝結構引導無機非金屬納米材料可控制備研究獲進展
    如何製備具有特定尺寸且形貌可控的二氧化矽納米結構,是納米科學領域的難點問題之一。DNA自組裝結構具有強大的可編程性和精確的定位修飾特點,是構築二氧化矽納米結構的有力工具。已報導的利用DNA為模板引導合成二氧化矽納米結構的工作,是利用DNA結構表面帶負電荷的磷酸骨架與帶正電荷的矽氧烷前驅體相互作用,使前驅體沿DNA結構骨架或表面水解,最終形成包覆整個DNA納米結構表面的二氧化矽結構。
  • 利用DNA自組裝結構引導無機非金屬納米材料可控制備方面獲進展
    如何製備具有特定尺寸且形貌可控的二氧化矽納米結構,是納米科學領域的難點問題之一。DNA自組裝結構具有強大的可編程性和精確的定位修飾特點,是構築二氧化矽納米結構的有力工具。已報導的利用DNA為模板引導合成二氧化矽納米結構的工作,是利用DNA結構表面帶負電荷的磷酸骨架與帶正電荷的矽氧烷前驅體相互作用,使前驅體沿DNA結構骨架或表面水解,最終形成包覆整個DNA納米結構表面的二氧化矽結構。
  • 福建物構所導電MOF實現高效CO2電化學甲烷化
    但是由於從CO2到CH4,需要經過八電子轉移過程,反應路徑長,動力學速率緩慢,導致目前還難以實現很高的CH4選擇性和電流密度。如何設計高效的催化劑實現從CO2到CH4的高選擇性轉化是一個挑戰。近日,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曹榮和黃遠標團隊,和柴國良研究員合作,在科技部重點研發專項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前沿科學重點研究項目、中科院青促會優秀會員項目資助下,在含有周期性排列的Cu-O4結點的導電Cu-MOF上通過電還原處理,成功在導電MOF基底上原位構築了均勻分布的單一類型的Cu2O(111)量子點,並通過釋放的羥基穩定中間體,從而實現了將
  • 具有區域選擇性三元配體殼層的34電子超原子Ag78團簇
    具有區域選擇性三元配體殼層的34電子超原子Ag78團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8 14:39:04 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的Di Sun小組研究出一個34電子超原子
  • 高效三元異質結複合材料及其可見光催化還原CO2
    傳統的異質結催化劑是通過電荷轉移的方式達到電子和空穴分離的目的,但其氧化還原能力不足,而Z-Scheme異質結則是在內部形成導電介質或內部電場來消耗部分光生電子與空穴,這使具有最強氧化還原能力的電子與空穴得到分離並用於光催化反應。對於全固態Z-Scheme異質結光催化劑,電子導體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它不僅可以提高載流子的轉移效率還可以增強光催化穩定性[8]。
  • 復旦大學在超分子組裝合成新型半導體納米線氣敏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超分子組裝在自然界和生命體系中廣泛存在。科學家師法自然,藉助各種非共價鍵作用和超分子組裝仿生合成了大量具有新穎結構和獨特性能的自組裝納米材料。作為一類重要的納米結構材料,半導體納米線(semiconductor nanowires)因其獨特的電學、光學、熱學以及電化學特性日益成為國際納米科學領域的前沿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