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2020-11-22 騰訊網

鈣鈦礦太陽電池是光伏領域近年來興起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由於其優良的自組裝特性、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能夠通過簡單的低溫溼法工藝實現大面積的太陽電池組件製備、原材料的豐富低廉和器件效率的飛速發展,使得其在未來的商業化應用中呈現出巨大潛力。然而,當前主流器件結構中普遍採用TiO2等高溫製備的n型半導體材料作為電子傳輸層,這增加了器件的製造能耗和成本,並限制了柔性器件的構建。而且TiO2等金屬氧化物較強的紫外光催化性能是造成器件光照穩定性差的重要原因。因此,避免該類傳輸材料的使用或開發新型的界面修飾材料十分重要。

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葛子義課題組針對此問題取得了系列研究進展。

首先,基於前期研究結果(ACS Applied Material and Interfaces2016, 8, 9811-9820,Solar Energy Materials & Solar Cells2016, 157, 1038-1047),通過引入外部摻雜劑來控制鈣鈦礦的載流子類型,由此來協同優化鈣鈦礦吸收層前後界面的能帶結構和能級對準,構建了具有高效整流特性的p-n異質結原型器件,為進一步揭示此類器件的工作原理和提升此類器件的性能提供了全新思路(圖1)。相關結果發表在Solar RRL(DOI: 10.1002/solr.201800274)上。

進一步,針對該類器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研究人員做了深入全面的文獻綜述,相關結果發表於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2019, 1900248)。基於這些新認識,針對鈣鈦礦和透明導電玻璃前電極之間的較大的能級差和界面缺陷,研究人員創新性地將課題組前期開發的小分子界面材料MSAPBS用於透明導電玻璃(TCO)的功函數調控和器件前界面缺陷鈍化(圖2)。該界面材料的引入顯著降低了TCO的功函數和鈣鈦礦/TCO界面的電子收集勢壘,優化後的界面能帶彎曲實現了高效的電子選擇性收集;界面層分子中SO3-和NH3+的存在進一步鈍化了鈣鈦礦/TCO界面的缺陷態,保證了高效的電子收集,與此同時顯著提升了器件的短路電流密度、開路電壓、填充因子,最終實現了效率達20.6%的無金屬氧化物電子傳輸層鈣鈦礦太陽電池。由於電子收集勢壘的消除和界面缺陷的鈍化抑制了電荷積累,器件的遲滯效應得到了抑制,穩定性也顯著提升。相關研究工作投稿於Advanced Science(2019, DOI: 10.1002/advs.201902656)。

此外,通過與美國西北大學教授Tobin J. Marks和Antonio Facchetti課題組合作,將該類界面材料引入到經典平面異質結結構鈣鈦礦太陽電池中,自下而上地鈍化了器件前界面和鈣鈦礦吸收層的體相缺陷態,抑制了器件的遲滯效應,顯著提升了器件的光電轉換效率(21.18%)、環境溼熱穩定性和光照穩定性(圖3)。相關研究工作發表於Advanced Materials(2019, 1903239)。

圖1 (a, b)摻雜前後鈣鈦礦薄膜的UPS譜,器件各功能層的能級對準變化(c),摻雜前(d)和摻雜後(e)器件能帶結構的變化

圖2 (a)器件斷面SEM照片, (b)器件能帶結構, 參照組和優化組器件性能參數對比:J-V曲線(c), EQE曲線(d), 穩態輸出曲線(e)和性能參數統計分布(f)

圖3 (a)採用不同電子傳輸層的最優器件的J-V曲線, 器件性能參數統計分布(b), 器件的遲滯特性(c), 器件的穩態輸出(d), 器件的溼熱穩定性測試(e,f)和光照穩定性測試(g)

來源: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相關焦點

  • 福建物構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近年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發展迅速,其光電轉化效率從3.8%發展到目前25.5%的認證效率,被視為最具有應用潛力的新型高效率太陽能電池之一。雖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較高光電轉換效率,可與多晶矽薄膜電池媲美,但電池的長期穩定性未達到商業化要求。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通過研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印刷工藝,德國科學家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結論來開發適合將鈣鈦礦電池材料沉積到基板上的油墨。雖然近年來有關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但所取得的、最為顯著的成果大多是在不到一平方釐米的設備上且採用在大規模商用設備生產中並不實用的工藝來取得的。將這些實驗室成果轉化為大規模生產是另一個亟待探索的研究領域。許多不同的工藝都被認為是適合於此,其中槽模塗布和噴墨列印最為突出。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助於大規模商業生產
    打開APP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助於大規模商業生產 佚名 發表於 2020-12-01 15:49:55 德國科學家研究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印刷工藝
  • 福建物構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進展
    近年來,新興的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發展突飛猛進,在短短十年裡其光電轉化效率從3.8%迅速發展到目前25.5%的認證效率,被視為最具有應用潛力的新型高效率太陽能電池之一。雖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很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已與多晶矽薄膜電池相媲美,但是電池的長期穩定性遠未達到商業化的要求。此外,傳統的低溫溶液法可以便利地製備鈣鈦礦薄膜,但所製備的鈣鈦礦通常是多晶薄膜極易在晶界或表面產生針孔和缺陷。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進展
    不久前,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教授陳永華與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教授黃維等多位合作者,研究出高效穩定的二維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相關論文發表於《自然—光子學》,成為離子液體應用在鈣鈦礦領域的又一突破。
  • 北理工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空穴傳輸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
    北理工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空穴傳輸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21703008)和北理工創新人才科技資助專項(「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培育基金)的支持下,北京理工大學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崔彬彬特別副研究員課題組與材料學院「青年千人」陳棋教授課題組合作
  • 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與合作者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最近,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與合作者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工作發表在能源領域著名期刊《能源與環境科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和化學領域著名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 上海科大陳剛課題組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界面調控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陳剛課題組在無甲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界面調控和機理研究方面再次取得重要進展。他們通過使用烷基胺鹽對三維鈣鈦礦薄膜表面進行後處理,獲得高效率、高穩定性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同時利用同步輻射掠入射X射線衍射技術深入研究表面後處理形成界面層的成分和結構,進一步研究界面調控與器件性能之間的相互聯繫。
  • 山西大學分子科學研究所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山西大學分子科學研究所韓高義教授課題組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山西大學為第一單位在國際權威期刊《德國應用化學》( Angew. Chem. Int. Ed.)在製備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時,快速的結晶過程和複雜的結晶條件會導致生成的鈣鈦礦薄膜中存在大量缺陷,從而影響PSC的光電轉換效率和穩定性。因此製備缺陷較少或無缺陷的鈣鈦礦薄膜,對於提高PSC的綜合性能具有重要意義。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第2種是鈣鈦礦雙極性材料為本徵層(I層),I層負責吸收太陽光、產生激子、電荷分離,同時負責傳輸電子等。納米多孔的二氧化鈦或者氧化鋁膜作為I層的載體,稱為異質結觀點,PIN原理。基於這2種原理,目前研究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結構研究主要集中於3種,如圖3所示。
  • 朱瑞@EMN Open: 反式結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
    近年來,在新型太陽能電池研究方向取得了系列成果,在Science、Nature Reviews Materials、Nature Energy、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系列、Joule、《中國科學》系列等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80餘篇,總引次數>8000次,H指數38(WOS)。
  • 中山大學在準二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新興半導體材料中,有機-無機金屬雜化鈣鈦礦材料具有優異的光學和電學性能,使其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和光電探測器方面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目前,基於三維鈣鈦礦材料的太陽能電池在實驗室中已經達到了25.2%的光電轉換效率。雖然三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已經表現出優異的性能,但這與器件穩定性的發展並不匹配。作為一類三維鈣鈦礦同類物,降維鈣鈦礦及其光電器件顯示出增強的穩定性和各向異性的載流子傳輸行為。
  • 太陽能電池電荷損失的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我的煤炭網>新聞>新能源>太陽能>太陽能電池電荷損失的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太陽能電池電荷損失的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發布日期:2020-11-09 18:23:00
  • 昆明理工大學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當前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帶隙高於1.45 eV的鉛基太陽能電池。這限制了其實現衝擊-奎塞爾極限的潛力。先前對低禁帶(1.2 ~ 1.4 eV)滷化物鈣鈦礦的研究已經得出了幾個候選結果,但都是有機-無機雜化的組合物,這引起了人們對器件穩定性的關注。
  • 鈣鈦礦電池規模化生產取得新進展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印刷工藝,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結論,這些結論有助於開發適合於在襯底上沉積鈣鈦礦電池材料的「墨水」物質。儘管近年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進展,但許多最顯著的成就都產生在小於1平方釐米的設備上,並且使用的工藝並不適用於大規模商業設備的生產。將這些實驗室成果轉化為大規模生產是另一個有待解決的研究領域。
  • 香港大學關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載流子傳輸層的器件物理研究取得了...
    香港大學關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載流子傳輸層的器件物理研究取得了最新進展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隨著能源及環境問題的日趨嚴峻,業界對於清潔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高光電轉化效率(PCE),低製備成本的新型太陽能電池成為了光電子器件及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總結
    2.2  高穩定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由於鈣鈦礦中的有機金屬滷化物受溼度和光照的影響較大,在自然條件下易分解,會造成電池效率的快速衰減甚至失效。因此,為了實現生產具有成本效益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目標,製備高穩定性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也成為該領域未來的必然趨勢。為了解決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問題,研究人員嘗試尋找其他合適的傳輸層材料來改善電池穩定性。
  • 我國科學家優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
    近年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發展迅速,其光電轉化效率從3.8%發展到目前25.5%的認證效率,被視為最具有應用潛力的新型高效率太陽能電池之一雖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較高光電轉換效率,可與多晶矽薄膜電池媲美,但電池的長期穩定性未達到商業化要求。
  • 南科大郭旭崗團隊在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材料系」)教授郭旭崗課題組在有機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先後在材料和化學領域高水平期刊連續發表6篇論文,包括《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2篇,《中國科學:化學》(SCIENCE CHINA Chemistry
  • 無機鈣鈦礦電池性能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矽太陽能電池研究組研究員劉生忠團隊在無機鈣鈦礦電池性能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和Nano Energy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