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關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載流子傳輸層的器件物理研究取得了...

2020-12-07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香港大學關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載流子傳輸層的器件物理研究取得了最新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隨著能源及環境問題的日趨嚴峻,業界對於清潔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高光電轉化效率(PCE),低製備成本的新型太陽能電池成為了光電子器件及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在過去的十年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從3.8%攀升至最新的24.2%,表現出了極佳的商業化潛力,也因此收到了更多關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優異性能歸因於鈣鈦礦材料本身優秀的光學、電學性質,但同時很大程度上也依賴於載流子傳輸層的優化和設計。合適的載流子傳輸層可以顯著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和穩定性,因此針對載流子傳輸層的器件物理研究,對於該器件研究的進一步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來源:微信公眾號「MaterialsViews」 ID:materialsviews)

近期,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的蔡植豪教授課題組,總結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載流子傳輸層的器件物理方面的相關研究,分別討論了實驗製備以及理論模擬兩方面的工作

在實驗部分中,該綜述系統介紹了近期報導的載流子傳輸層的工作,包括可作為電子傳輸層的TiOx, SnO2, ZnO, 有機材料例如PCBM;以及作為空穴傳輸層的PEDOT:PSS, Spiro-OMeTAD, PTAA, NiOx, 和其他新穎的有機無機材料。值得一提的是,文章也總結了分別用於電子和空穴傳輸層的雙傳輸層設計,同時也討論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低溫傳輸層製備方法。鑑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特殊的離子移動特性,該綜述總結了離子移動對於電池性能的影響,尤其是磁滯效應的不同表現以及原因,並且整理了降低磁滯效應的傳輸層設計。在理論部分中,文章首先討論了針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理論極限的預測方法,以及載流子傳輸層所引入的極限效率損耗問題。其次,文章介紹了包含離子移動的載流子輸運模型的研究進展,以及基於這些模型的傳輸層研究。我們相信該綜述對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載流子傳輸層的研究,尤其是器件物理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文章以題「 Device Physics of the 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 in Planar Perovskite Solar Cells」發表在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DOI: 10.1002/adom.201900407)。

原標題:AOM:最新研究進展——平板結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載流子傳輸層的器件物理研究

郵箱:chenchen#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電荷傳輸層對滷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電容測量的影響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成果簡介】基於電容的測量技術被廣泛的應用於檢測滷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各項電學參數,包括缺陷激活能和濃度,載流子濃度,和介電常數。這些參數為檢測鈣鈦礦電池的器件性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 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與合作者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最近,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與合作者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工作發表在能源領域著名期刊《能源與環境科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和化學領域著名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載流子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廉價太陽能電池和其它光電器件等方面展現出極大的應用價值,成為目前國際上重要的研究熱點材料之一。目前的研究普遍認為鈣鈦礦膜表面微觀形貌(晶塊大小、邊界等)的非均一性對薄膜光電性質有很大的負面影響,但其影響機制並不清楚。因此,探究鈣鈦礦薄膜微觀形貌的非均勻性對載流子壽命、遷移率以及電池性能的影響對於進一步提高太陽能電池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 武漢大學方國家課題組在全無機鈣鈦礦光伏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期,武漢大學物理學院方國家教授課題組與吳奕初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路新慧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全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採用J71、PBDB-T、PM6等一系列無摻雜聚合物有機光伏給體材料作為空穴輸運材料,採用合適的能級和載流子輸運能力,構建了全新的全無機PSCs體系結構。 全無機鈣鈦礦CsPbX3 有優異的熱穩定性, 具有連續可調的寬帶隙(1.73〜2.3 eV),在半透明電池以及疊層太陽能電池等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潛力,吸引了廣泛的關注。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第2種是鈣鈦礦雙極性材料為本徵層(I層),I層負責吸收太陽光、產生激子、電荷分離,同時負責傳輸電子等。納米多孔的二氧化鈦或者氧化鋁膜作為I層的載體,稱為異質結觀點,PIN原理。基於這2種原理,目前研究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結構研究主要集中於3種,如圖3所示。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圖鑑——2018年度ESI高被引論文中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匯總
    鈣鈦礦由於獨特的材料性質,例如良好的吸光性能,優異的電荷傳輸速率和電荷載流子擴散長度等優點,達到了高品質的產品性能與低成本製造工藝的完美結合,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效率和穩定性提升,而成為「光伏領域的新希望」。通過科學家近十年的努力,鈣鈦礦電池的效率從2009年的3.9%提高到了2018年的22.7%。因此基於鈣鈦礦的太陽能電池也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門領域。
  • 鈣鈦礦研究突破點是什麼?全球鈣鈦礦電池研究小組有哪些?
    鈣鈦礦電池結構簡單,以反型平面鈣鈦礦電池為例,自下往上依次為:玻璃、透明電極(FTO或ITO)、電子傳輸層、鈣鈦礦層、空穴傳輸層、金屬電極。目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世界最高光電轉換效率記錄已達到25.2%,鈣鈦礦與晶矽疊層電池的效率已經達到了28%。
  • 中山大學在準二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新興半導體材料中,有機-無機金屬雜化鈣鈦礦材料具有優異的光學和電學性能,使其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和光電探測器方面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目前,基於三維鈣鈦礦材料的太陽能電池在實驗室中已經達到了25.2%的光電轉換效率。雖然三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已經表現出優異的性能,但這與器件穩定性的發展並不匹配。作為一類三維鈣鈦礦同類物,降維鈣鈦礦及其光電器件顯示出增強的穩定性和各向異性的載流子傳輸行為。
  • 中科院在鈣鈦礦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然而,目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工業化生產還面臨著不小的挑戰。一方面鈣鈦礦光伏器件的實際應用受制於鈣鈦礦活性層以及載流子傳輸層的弱穩定性,例如鈣鈦礦材料在光照、加熱以及溼度下易分解,器件中常用的金屬氧化物電子傳輸層(SnO2、TiO2等)在紫外光下產生電子空穴複合,兩者共同作用嚴重限制了鈣鈦礦光伏器件工作穩定性。
  • 蘇州大學:一種高效率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
    本文研究開發了一種共軛聚合物-量子點雜化本體異質結層,在優化薄膜表面形貌,改善活性層與傳輸層之間的接觸,以及將表面轉變為疏水層方面起重要作用,製備的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效率處於報導的前列。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因其光譜帶隙可調性,靈活的組分控制,晶體應變等眾多優點而受到廣泛關注,且能提供探索薄膜太陽能電池中不易實現的一些概念的機會,比如說量子限域,多樣化加工及器件結構,對於量子點活性層來說,常用的有機空穴傳輸層可以對量子點層表面進行合理鈍化,但由於能級順差較大,在溶液製備法中,量子點層和傳輸層對於電荷提取並不理想,尋找一種合適而又簡單的方法來調整兩者對接口以改善電荷收集效率是進一步提高電池效率的有效方法
  • 太陽能電池電荷損失的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孟慶波團隊在探索高性能薄膜新型太陽能電池的同時一直致力於開發用於太陽能電池的電荷動力學和缺陷態等物理性質的量化測量和分析方法,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比如成功研製了可調控的太陽能電池瞬態光電測量系統,實現了太陽能電池在實際工作狀態下電荷動力學的測量(Rev. Sci.
  • 北理工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空穴傳輸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
    北理工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空穴傳輸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21703008)和北理工創新人才科技資助專項(「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培育基金)的支持下,北京理工大學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崔彬彬特別副研究員課題組與材料學院「青年千人」陳棋教授課題組合作
  • 山西大學分子科學研究所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山西大學分子科學研究所韓高義教授課題組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山西大學為第一單位在國際權威期刊《德國應用化學》( Angew. Chem. Int. Ed.)在製備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時,快速的結晶過程和複雜的結晶條件會導致生成的鈣鈦礦薄膜中存在大量缺陷,從而影響PSC的光電轉換效率和穩定性。因此製備缺陷較少或無缺陷的鈣鈦礦薄膜,對於提高PSC的綜合性能具有重要意義。
  • 科學家研製純相二維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近日,《自然—能源》在線發表南京工業大學、澳門大學與西北工業大學合作成果。科研團隊首次成功實現了純相的二維鈣鈦礦薄膜及其高穩定性太陽能電池。近年來,二維層狀鈣鈦礦材料由於優越的穩定性和光電性能而成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熱點。
  • 綜述:無機-有機鈣鈦礦材料在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
    綜述:無機-有機鈣鈦礦材料在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
  • 南大譚海仁團隊:創世界紀錄效率的大面積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
    在串聯疊層太陽能電池中,寬帶隙的頂電池吸收短波長的太陽光,窄帶隙的底電池吸收未被寬帶隙頂電池利用的長波長太陽光;通過使用不同帶隙的半導體材料,可以減小單結電池中載流子熱弛豫導致的能量損失,同時還可以拓寬太陽能光譜的利用範圍,從而提高電池的轉換效率。開發具有理想匹配能隙的雙結疊層太陽能電池,理論上可以獲得44%以上的轉化效率,遠高於單結電池的理論效率(~33%)。
  • 黃維院士團隊原位界面調控助力高效無電子傳輸層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近期,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西安柔性電子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黃維院士團隊陳永華教授課題組在原位界面調控助力高效無電子傳輸層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研究成果以「In Situ Interface Engineering for Highly Efficient Electron-Transport-Layer-Free Perovskite
  • 陳立桅課題組JACS:有機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的界面偶極
    隨後,研究人員開發了大量的界面層材料體系,顯著推動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飛速發展。在反式結構有機太陽能和傳統結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界面偶極層的正電荷指向活性層而負電荷指向電極時,能降低透明底電極的真空能級,即減小其功函數,實現電子的選擇性傳輸。相反地,在傳統結構有機太陽能和反式結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界面偶極層的正電荷指向電極而負電荷指向活性層時,能抬高透明底電極的真空能級,即增大其功函數,實現空穴的選擇性傳輸。
  • 科學家研製純相二維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新聞—科學網
    科研團隊首次成功實現了純相的二維鈣鈦礦薄膜及其高穩定性太陽能電池。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黃維、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教授陳永華和澳門大學應用物理與材料工程研究院教授邢貴川,首次報導了通過前驅體離子間配位作用、分子間相互作用調控獲得近單分散的鈣鈦礦前驅體膠束粒子中間相,通過溶劑揮發獲得不同量子阱寬度的純相二維鈣鈦礦薄膜。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鈣鈦礦太陽電池是光伏領域近年來興起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由於其優良的自組裝特性、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能夠通過簡單的低溫溼法工藝實現大面積的太陽電池組件製備、原材料的豐富低廉和器件效率的飛速發展,使得其在未來的商業化應用中呈現出巨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