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鈦礦研究突破點是什麼?全球鈣鈦礦電池研究小組有哪些?

2020-11-22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鈣鈦礦研究突破點是什麼?全球鈣鈦礦電池研究小組有哪些?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導讀:2009 年,日本桐蔭橫大學Miyasaka等人在研究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過程中,製備出了效率達3.8%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開啟了鈣鈦礦電池發展的徵程。因製備方式簡單、生產成本低廉和光電性能優異,鈣鈦礦電池很快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18年 12月,中國科學院半導體所(ISCAS)遊經碧團隊突破鈣鈦礦單結電池效率,達到23.7% (0.1cmr)。

本文分析了鈣鈦礦電池的製備方法、研究突破點、現存問題,並匯總了部分企業的研究效率,及商業化嘗試案例,在接下來的推送中,智新諮詢將繼續對光伏行業的其他熱點技術、政策進行分析。

什麼是鈣鈦礦電池?

鈣鈦礦的命名取自俄羅斯礦物學家Perovski的名字,結構為ABX3以及與之類似的晶體統稱為鈣鈦礦物質。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即perovskite solar cells,是利用鈣鈦礦型的有機金屬滷化物半導體作為吸光材料的太陽能電池,屬於第三代太陽能電池。

鈣鈦礦電池結構簡單,以反型平面鈣鈦礦電池為例,自下往上依次為:玻璃、透明電極(FTO或ITO)、電子傳輸層、鈣鈦礦層、空穴傳輸層、金屬電極。目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世界最高光電轉換效率記錄已達到25.2%,鈣鈦礦與晶矽疊層電池的效率已經達到了28%。

2009年,日本科學家Tsutomu Miyasaka率先將鈣鈦礦材料用於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作為吸光材料,獲得了3.8%的光電轉化效率。自此之後,鈣鈦礦電池成為國內外頂尖高校實驗室研究的目標。2013年12月20日,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入選美國《科學》2013年十大科學突破。

效率發展

2009-2018年鈣鈦礦電池實驗室最高轉換效率

早在2015年,牛津大學教授Henry Snaith等多位專家合作論文中預測,未來如果將最好的矽組件和鈣鈦礦器件合理地整合在一起,在不用大幅改動兩者製造技術的情況下就可以獲得超過30%的效率。近幾年,鈣鈦礦電池技術與晶矽和CIGS薄膜技術相結合成為研究熱點。目前,鈣鈦礦HJT疊層結構的世界效率記錄為28%(1cm7),由牛津光伏(OxfordPV)保持。

鈣鈦礦CIGS疊層結構最早由史丹福大學在2015年製備,效率18.6%,當時研究者希望五至十年內達到25%甚至30%。2018年9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楊陽團隊報導的鈣鈦礦/CIGS疊層結構,達到了22.43%(0.42cm2)的轉換效率,刷新世界記錄。

2018年鈣鈦礦/晶矽疊層電池效率進展

2018年鈣鈦礦/晶矽疊層電池取得了突破性進展,EPFL製備出了基於雙面制絨矽底電池的疊層電池,獲得25.2%的轉換效率。英國牛津光伏公司基於同樣的思路將鈣鈦礦/晶矽疊層電池效率提高到28%。如能進一步減少器件中載流子複合,提高開路電壓;改善器件電學傳輸特性,獲得更高填充因子,則這種疊層電池效率有望突破晶矽電池29%的理論效率極限。

表格中顯示了國際上鈣鈦礦/晶矽疊層電池實驗室效率參數。我國南開大學通過在迎光面引入倒金字塔陷光結構,並在鈣鈦礦電池中採用溶劑工程,匹配了頂/底電池的光電流,使鈣鈦礦/晶矽疊層電池效率達到23.73%,創造我國該類電池最高效率。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幾種製備方法

1.旋餘法

旋塗法是實驗室製備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旋塗法可分為一步旋塗法和兩步旋塗法。優點是操作簡便。可以通過調節轉速控制薄膜厚度。但由於自身的缺陷,旋塗法製備的薄膜會出現塗膜不均的問題。

2.兩步溶液旋塗法

兩步旋塗法是把CH3NH3I和PbI粉體分別溶於DMF(或 DMSO)和異丙醇中。首先,將 PbI2溶液旋塗在FTO/ETL基板上,退火乾燥或等溶劑自然揮發得到PbI2薄膜,然後,將CH3NH3I溶液塗覆在PbI2上,使兩者反應; 經退火處理後,得到鈣鈦礦薄膜。

3.軟膜覆蓋沉積法( SCD)

首先,將聚醯亞胺(PI)膜平鋪於基底上,從一側注入PbI2溶液,利用毛細力使PbI2擴散到整個基底。然後將PI膜剝離,用另一個PI覆蓋並浸入CH3NH3I/異丙醇溶液中獲得鈣鈦礦層。由於覆蓋膜阻止溶劑蒸發到空氣中,因此,鈣鈦礦前驅液在沸點下保持熱穩定,從而易得無針孔、大晶粒且表面光滑的鈣鈦礦薄膜。目前的軟膜覆蓋沉積技術適用於剛性和柔性的鈣鈦礦器件。

技術優勢——優異的光電轉化能力

第一代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的製備要求純度高達99.99%,生產過程複雜且能耗高、汙染大;第二代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生產能耗成本雖然有所下降,但仍需要依賴銅、銦等貴金屬,而且還伴隨有劇毒的副產物產生。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大多採用溶劑工藝,其原料多為液態,能在常溫下製備,是目前唯一採用溶液法就可以得到的高質量半導體。鈣鈦礦材料具有激子壽命長、缺陷濃度小、可見光區吸光度高、原料易得等優異性質,可以與晶體矽電池疊加製成疊層電池。

能級是半導體材料光電轉化能力的根本性原因,1.4是半導體的最佳帶隙,那麼晶矽技術的理論效率是29.3%,單結鈣鈦礦的理論效率是33%,多結鈣鈦礦可以達到47%。因此,這也反映了鈣鈦礦是一個合適且具有很大發展空間的光伏材料。

由於鈣鈦礦材料一般具有比較低的載流子複合機率和比較高的載流子遷移率,使得其能夠獲得較長的載流子的擴散距離和壽命,因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備獲得更高的光電轉換效率的理論支持。在未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可通過印刷技術製備大面積的柔性太陽能電池以及用於可穿戴智能設備。

現存問題

穩定性問題

穩定性問題一直制約著鈣鈦礦電池的商業化生產。在實驗室操作過程中,人們發現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被製備出來後,若放置於室溫環境下,效率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衰減。

導致鈣鈦礦的不穩定性的內在因素有:吸溼性、熱不穩定性和離子遷移。其根本原因在於吸收層所用的鈣鈦礦材料對水、熱、氧環境極度敏感,使得其結構不穩定,易產生不可逆轉的降解。目前已有策略從鈣鈦礦層、電子傳輸層、空穴傳輸層以及電極等方面進行改善。

環境安全問題

儘管鈣鈦礦電池中含鉛量較小,但其水溶性仍然對環境具有一定潛在威脅,一旦金屬鉛析出到周圍環境中,無疑將會產生汙染。同時,鈣鈦礦製備過程中的常用溶劑包括DMF,NN-DMAC,DMSO和NMP等也含有一定毒性。專家指出,鈣鈦礦組件的可靠性研究和組件的回收再利用也應當引起重視。

面積較小

能否製備出大面積的鈣鈦礦電池也是非常現實的挑戰。而鈣鈦礦的晶體矽疊層電池只需要做到和晶體矽的M2(156.75mm)或者M4(161.7mm)矽片一個尺寸,然後通過封裝實現大面積,這種方式相比直接沉積出大尺寸鈣鈦礦電池要容易的多。一些專家認為仍需探索其他製備大尺寸鈣鈦礦電池的工藝,鈣鈦礦組件在不同領域需要考慮不同的器件設計,包括基底部類型,器件堆疊方式,各材料以及相應沉積方法等。

研究突破點

除了通過替換材料組分或進行化學修飾從本質上提高耐溼性外,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封裝保護及採用疏水性電極來防止水分對器件的侵蝕。

另外,光照導致的離子遷移問題被認為是導致鈣鈦礦材料和器件性能衰減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甲胺鉛碘材料中的有機基團和滷素離子在常溫下也會通過缺陷和晶界實現長距離的遷移,因此找出一種有效抑制離子遷移的方法已成為解決鈣鈦礦材料及器件穩定性問題的關鍵。

目前,研究者正在努力實現鈣鈦礦電池的無鉛化,最直接的方法是利用同族的Sn元素代替Pb元素,但相應會帶來電池轉換效率的降低。有學者提出用廢棄的鉛製作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以此解決廢棄鉛的處理難題。

產業發展概況

全球具有代表性的鈣鈦礦電池研究小組

部分研究企業

鈣鈦礦電池的商業化嘗試

●日本OIST的Matthew R.等研究人員在太陽電池中增加一層薄薄的聚合物,防止氧化鈦層與鈣鈦礦層直接接觸而不影響電子通過,在不影響效率(22%)的同時保護鈣鈦礦結構。

●美國史丹福大學的 Watson等研究人員受到昆蟲複眼啟發,將微型鈣鈦礦太陽電池單元排列成蜂窩狀結構,提高了鈣鈦礦太陽電池的穩定性和耐用性。

●無機電子傳輸層通常用 TiO2、ZnO等材料,常採取高溫燒 結(≥450 ℃)或者水熱合成的方法(≥120 ℃)進行製備,對於柔性基地來說溫度≤150 ℃。Wang等用非晶半導體作為無機非晶態WOx用作電子傳輸層,並用金屬離子Ti4+通過化學修 飾方法對WOx能帶進行調控,達到能級匹配同時抑制界面電荷複合,最終實現無機電子傳輸層的室溫製備,並且獲得了理想的光電性能,這為鈣鈦礦太陽能器件的低溫製備提供了新思路,促進其商業化發展的進程。

●北京大學周歡萍與嚴純華課題組合作提出一種新的機制,即在鈣鈦礦活性層中引入具有氧化還原活性的 Eu3+-Eu2+的離子對,實現了全壽命周期內本徵缺陷的消除,從而大大提升了電池的長期穩定性。

●Solar RRL-hanhongwei 結構電池採用二氧化鈦/氧化鋯/碳的三層介孔層作為鈣鈦礦吸光層的骨架。Hu在電池模塊的製備結合了印刷與雷射切割工藝,實現了多個鈣鈦礦太陽 電池的串聯,成功製備出了10 cm×10 cm大面積的電池組件,在一個太陽的光照條件下,電池效率達到10.4%。

●印刷技術是一種材料利用率高、成本低、效率高、適用於柔性基底的大規模複製技術。噴墨、噴塗、狹縫塗布、刮塗等工藝被嘗試用來生產鈣鈦礦太陽電池,基於印刷的小面積鈣鈦礦太陽電池效率已經達到20%。

●中南大學Yang 等基於簡單 平面異質結構 ITO/ PEDOT:PSS / MAPbI3/PCBM/Ag,利用刮塗技術製備了效率為 11.29%的鈣鈦礦太陽電池器件, 認為可以同卷到卷工藝匹配開發大規模製造方案。該團隊開發卷到卷全印刷鈣鈦礦太陽電池,獲得 11.96%的轉換效率。

●隨著噴墨列印設備的發展,其精度、承印物及材料也有了更多的選擇。香港科技大學的楊世和教授利用噴墨列印,展示了一種納米碳孔提取層的平面鈣鈦礦太陽電池,實現 11.60%的轉換效率。

●鈣鈦礦單晶薄膜具有較低的缺陷密度、較高的載流子遷移率和擴散長度,然而由於鈣鈦礦薄膜在結晶過程中兩種前驅體的快速反應造成不可控成核,成為製備鈣鈦礦單晶薄膜的巨大挑戰。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宋延林團隊利用噴墨列印製備晶種模板,實現在不同材料表面上可控制備鈣鈦礦單晶薄膜,器件最佳效率達到12.3%。

END

部分資料來源於:

[1]張子揚.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製備方法及前景研究

[2]王言博等.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空間電勢與光電轉換機制 . 物理學報

[3]閆業玲. 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化學進展

[4]降戎傑等 . 鈣鈦礦薄膜製備技術及其在大面積太陽電池中的應用 . 維納電子技術

[5]劉埃森等 . 我國鈣鈦礦光伏產業的未來 . 科技與金融

[6]劉孔等 . 鈣鈦礦/矽兩端疊層電池

[7]高志強. 鈣鈦礦太陽電池的研究及商業化嘗試. 電源技術

[8]協鑫納米

[9]CPIA

智新諮詢


原標題:鈣鈦礦研究突破點是什麼?全球鈣鈦礦電池研究小組有哪些?

郵箱:chenchen#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通過研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印刷工藝,德國科學家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結論來開發適合將鈣鈦礦電池材料沉積到基板上的油墨。雖然近年來有關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但所取得的、最為顯著的成果大多是在不到一平方釐米的設備上且採用在大規模商用設備生產中並不實用的工藝來取得的。將這些實驗室成果轉化為大規模生產是另一個亟待探索的研究領域。許多不同的工藝都被認為是適合於此,其中槽模塗布和噴墨列印最為突出。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作為一種誕生於2009年的新型能源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曾被《科學》《自然》分別評為「10大科技突破之一」,發展迅猛,被視為最具應用潛力的高效太陽能電池。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基本結構1.除處理鈣鈦礦吸光層外,有研究在吸光層和電子傳輸層之間將HOCO-R-NH3+I-引入作為連接層,一方面降低載流子的複合機率,另一方面控制了鈣鈦礦晶體的生長,從而提高光電轉換效率。(2)改進位備工藝鈣鈦礦是一種新的薄膜太陽能電池,薄膜是由原子、分子或離子沉積到固態襯底表面進而生長形成的薄層物質。
  • 【科技前沿】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實現新突破
    雙面(bifacial)光伏電池是一種正面和反面都可以接受光照而產生電流、電壓的器件。在同等面積下,雙面電池單位面積發電量比單面電池有了極大的提升,平均高出10%~35%左右,已經成為一種降本增效的新興高效光伏發電技術。近年來,憑藉吸光係數高、載流子壽命長、電荷遷移率高等優異性能,基於有機金屬滷化物半導體吸光材料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一直廣受關注。
  • 我國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獲突破
    從上個世紀開始,科學家就開始研究「陽光罐頭」——太陽能電池及其相關技術——以期更好地利用太陽能。但直至今日,各類「保鮮」技術依然還在探索之中。前不久,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自然·光子學》發文,報導了高效穩定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最新突破性進展。26歲的晁凌鋒是這一成果的第一作者之一。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新突破:可實現減少滯後現象
    我的煤炭網>新聞>行業熱點>新能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新突破:可實現減少滯後現象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新突破:可實現減少滯後現象 發布日期:2020-11-22 00:18:10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進展
    兩年前,遊經碧課題組成功實現中國在鈣鈦礦電池轉換效率方面世界紀錄的突破。 不久前,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教授陳永華與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教授黃維等多位合作者,研究出高效穩定的二維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相關論文發表於《自然—光子學》,成為離子液體應用在鈣鈦礦領域的又一突破。
  • 什麼是鈣鈦礦?
    鈣鈦礦電池的最大挑戰儘管鈣鈦礦電池(包括晶矽鈣鈦礦疊層電池)已被全球數十家公司商業化,但仍存在一些基礎科學和設計、製造領域的挑戰需要解決,改善其性能、可靠性和可製造性。一方面是效率的繼續提升:鈣鈦礦研究人員通過表徵鈣鈦礦中的缺陷,繼續提高轉化效率。
  • 科學網—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應重「疊層」
  • 喜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實現新突破
    (a)雙面鈣鈦礦太陽能電池JV特性;(b)不同透明電極的透光率比較;(c)雙面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統計,插圖為TeO2/Ag電極實物照片;(d)理論計算的雙面鈣鈦礦太陽能電池JV特性;(e)、(f)分別為不同照射方向下的穩態輸出特性。雙面(bifacial)光伏電池是一種正面和反面都可以接受光照而產生電流、電壓的器件。
  • 太陽能電池材料新突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數百萬美元已經投向許多鈣鈦礦初創企業中,但在未來三年中,如果沒有在延長電池壽命方面實現突破,這些錢就會慢慢燒完了。」 Rolston 表示:「大多數有關鈣鈦礦的研究工作都只是涉及到體積很小的可用太陽能電池,如小拇指指甲蓋大小一般。」 在嘗試製造更大的電池時會產生缺陷和針孔,從而大大降低電池效率。與持續 20-30 年的剛性矽電池不同,薄膜鈣鈦礦在受熱和受潮時會降解。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總結
    2.2  高穩定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由於鈣鈦礦中的有機金屬滷化物受溼度和光照的影響較大,在自然條件下易分解,會造成電池效率的快速衰減甚至失效。因此,為了實現生產具有成本效益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目標,製備高穩定性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也成為該領域未來的必然趨勢。為了解決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問題,研究人員嘗試尋找其他合適的傳輸層材料來改善電池穩定性。
  • 德國新型鋰離子電池研究    鈣鈦礦結構下的全新突破
    導讀: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正在領導一項新的鋰離子電池陽極的研究。據研究人員稱,這種新發明具有鈣鈦礦晶體結構,可以通過比其他陽極材料更簡單、更廉價的生產方法提供強大的全面性能。今天的鋰離子電池有很多證據證明其不足,這促使人們考慮在此類設備中使用過多的新材料。
  • 中美兩國的大學,都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雖然前景很好,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要實現商用和普及,仍有諸多難點有待解決。例如,鈣鈦礦的不穩定性,就是阻礙大規模生產的難點。「鈣鈦礦太陽能技術的商業化,仍處於脆弱的十字路口,數百萬美元資金投向了初創企業,但如果在未來三年內無法在延長電池壽命上獲得突破,投資有可能面臨枯竭。」
  • 【乾貨】新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
    自從2009年日本學者首次研究鈣鈦礦敏化太陽能電池,經過5年的發展,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從最初的3.1%躍遷到19.3%,引起了人們極大的研究熱情。而鈣鈦礦太陽能薄膜電池成為人們研究的重點,本文研究了不同成分的摻雜對錫鈣鈦礦電池薄膜成膜性能的影響,對薄膜的形貌、物相、吸收率和禁帶寬度進行表徵和測試。測試結果表明,CH3NH3SnI3成分的鈣鈦礦薄膜具有最低的禁帶寬度,其吸光性能優於其他成分的鈣鈦礦薄膜。摻雜Br、Cl離子會導致CH3NH3SnI3成分的鈣鈦礦薄膜的禁帶寬度增加,而吸光性能和結晶性能降低。
  • 「印刷術」突破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難題—新聞—科學網
    2017年12月29日,在中科院化學所綠色印刷重點實驗室裡,研究人員向《中國科學報》記者展示了他們最新製備的鈣鈦礦柔性太陽能電池,厚度和柔韌程度與一張雜誌紙差不多。三年來,他們利用「印刷術」突破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難題,有望為柔性可穿戴電子設備提供可靠電源。日前,這一成果在國際學術期刊《先進材料》(Adv. Mater.)上刊發。
  • 朱瑞@EMN Open: 反式結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
    近年來,在新型太陽能電池研究方向取得了系列成果,在Science、Nature Reviews Materials、Nature Energy、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系列、Joule、《中國科學》系列等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80餘篇,總引次數>8000次,H指數38(WOS)。
  • 澳洲科學家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方面取得突破
    由新南威爾斯大學領導並與雪梨大學合作的一組科學家聲稱,在全球開發耐用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競賽中,他們是世界第一,這種電池通常被稱為「下一代」太陽能光伏技術。作為邁向商業化的重要一步,該集團宣布其鈣鈦礦已通過嚴格的國際電工委員會熱和溼度測試標準。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世界記錄
    為了方便大家查閱,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世界記錄集中匯總,以後每天在每篇文章的文末及時更新。
  • NREL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突破
    發表於:2019-04-30 17:47:21     作者:劉珊珊來源:索比光伏網美國能源部(DOE)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研究人員報告說,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已接近其最高效率。電池效率的提高歸功於一個新的化學式,同時也改善了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和光電性能。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相關綜述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薄膜矽太陽電池劉生忠研究員團隊受邀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綜述文章,該文章總結和探討了金屬離子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的最新研究進展及潛在的機遇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