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實現新突破

2021-01-17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郝躍院士團隊的陳大正博士最近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期刊上首次報導了一種基於TeO2/Ag透明電極的正型(n-i-p)異質結雙面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電池分別獲得了20.96%和17.36%的雙面能量轉換效率,雙面因子達到82%,為同期國際最高水平,該成果入選2019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HOT Papers。

(a)雙面鈣鈦礦太陽能電池JV特性;(b)不同透明電極的透光率比較;(c)雙面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統計,插圖為TeO2/Ag電極實物照片;(d)理論計算的雙面鈣鈦礦太陽能電池JV特性;(e)、(f)分別為不同照射方向下的穩態輸出特性。

雙面(bifacial)光伏電池是一種正面和反面都可以接受光照而產生電流、電壓的器件。在同等面積下,雙面電池單位面積發電量比單面電池有了極大的提升,平均高出10%-35%左右,已經成為一種降本增效的新興高效光伏發電技術。近年來,憑藉吸光係數高、載流子壽命長、電荷遷移率高等優異性能,基於有機金屬滷化物半導體吸光材料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一直廣受關注。

突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頂電極材料是最為關鍵的,這是因為頂電極材料同時要求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與導電性。郝躍院士指出「金屬薄膜電極因具有電導率高、工藝成熟、機械柔性好、適合大面積製備的特點,是極具潛力的透明電極材料。然而,金屬薄膜在可見光和近紅外區域的相對較差的透光率限制了其直接應用。」為此,團隊在鈣鈦礦電池中引入了一種新型的TeO2/Ag光場調節電極結構,通過在超薄Ag(11 nm)頂電極上增加了一層TeO2(40 nm)光學耦合層,顯著改善了電極的透光性,大幅提升了光電流密度;同時使用PEAI界面修飾,實現了開路電壓和填充因子的有效提升,使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也表現出了優異的光電性能和穩定的工藝重複性。

這項研究工作實現了效率超過20%的雙面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對雙面光伏發電技術的成功探索,也為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進一步發展與應用發展奠定了基礎。另外,團隊在近一年內先後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IF:21.49),Nano Energy (IF:15.46),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IF:10.66),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IF:8.69),Solar RRL等重要期刊上發表了多篇論文。微電子學院張春福教授評述說:「進一步理論計算表明,採用TeO2/Ag透明頂電極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AM1.5G下可以分別獲得22.65%和22.53%的雙面轉換效率,雙面因子達到99%,這充分展示了雙面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發展潛力,也為下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論文詳細信息如下:

Dazheng Chen, Shangzheng Pang, Long Zhou, Xueyi Li, Aixue Su, Weidong Zhu, Jingjing Chang, Jincheng Zhang, Chunfu Zhang and Yue Hao, An efficient TeO2 /Ag transparent top electrode for 20%-efficiency bifacial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a bifaciality factor exceeding 80%.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9, 7, 15156-15163. DOI: 10.1039/c9ta02389e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9/ta/c9ta02389e#!divAbstract

推薦閱讀

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翁鐵慧一行來西電調研

LOOK|哪張西電的照片,你最捨不得刪?

來源:微電子學院

通訊員:馬佩軍、劉筱筱

編輯:苗寒冰

責任編輯:田敬權

一起為西電點個讚吧

相關焦點

  • 【科技前沿】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實現新突破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郝躍院士團隊的陳大正博士最近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期刊上首次報導了一種基於TeO2/Ag透明電極的正型(n-i-p)異質結雙面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電池分別獲得了20.96%和17.36%的雙面能量轉換效率,雙面因子達到82%,為同期國際最高水平,該成果入選2019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 太陽能電池材料新突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太陽能電池材料新突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學術頭條 發表於 2020-11-30 13:56:21 當前,大多數常用的太陽能電池都是以矽材料為基礎製成的,因為矽這種材料可以將太陽能轉化為清潔的電能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新突破:可實現減少滯後現象
    我的煤炭網>新聞>行業熱點>新能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新突破:可實現減少滯後現象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新突破:可實現減少滯後現象 發布日期:2020-11-22 00:18:10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進展
    目前處於防控新冠肺炎的關鍵階段,同大部分人一樣,居家辦公成為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遊經碧的日常工作方式。「之前沒有時間靜下心來好好看看學生的實驗、進展、報告,如今正好可以集中挖掘裡面的新東西,打開一些新的思路。」 兩年前,遊經碧課題組成功實現中國在鈣鈦礦電池轉換效率方面世界紀錄的突破。
  • 鈣鈦礦研究突破點是什麼?全球鈣鈦礦電池研究小組有哪些?
    鈣鈦礦研究突破點是什麼?全球鈣鈦礦電池研究小組有哪些?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導讀:2009 年,日本桐蔭橫大學Miyasaka等人在研究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過程中,製備出了效率達3.8%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開啟了鈣鈦礦電池發展的徵程。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優缺點
    相關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 儘管研究團隊還沒有演示以新材料為原料製造的高效太陽能電池,此項研究已成為此前諸多研究強有力的補充,證明了擁有獨特晶體結構的鈣鈦礦有望改變太陽能產業的面貌。當前市場上佔主流的太陽能電池以矽和碲化鎘為材料,達到目前的轉化效率歷時10多年;而鈣鈦礦只花了短短4年時間的研究,有鑑於此,即使業界保守人士也對鈣鈦礦非常看好。
  • 中美兩國的大學,都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雖然前景很好,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要實現商用和普及,仍有諸多難點有待解決。例如,鈣鈦礦的不穩定性,就是阻礙大規模生產的難點。「鈣鈦礦太陽能技術的商業化,仍處於脆弱的十字路口,數百萬美元資金投向了初創企業,但如果在未來三年內無法在延長電池壽命上獲得突破,投資有可能面臨枯竭。」
  • 前沿科技|新型鈣鈦礦薄膜讓太陽能電池實現高效率
    繼9月份來自韓國科學家對單界溝鈣鈦礦電池和柔性電池方面進行突破之後,在11月中國科學家在二維Ruddlesden-Pop層狀金屬滷化物鈣鈦礦方向也作出重大突破。、陳永華教授團隊與澳門大學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邢貴川教授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一系列不同量子阱寬度的二維Ruddlesden-Popper(RP)層鈣鈦礦薄膜,及其高效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應用。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作為一種誕生於2009年的新型能源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曾被《科學》《自然》分別評為「10大科技突破之一」,發展迅猛,被視為最具應用潛力的高效太陽能電池。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基本結構1.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每層材料有著巨大的表界面,因而有大量缺陷存在,當太陽光被吸收產生載流子,載流子(電子和空穴)分別傳輸到電子傳輸層和空穴傳輸層才能產生光電流,但是載流子在傳輸過程中很容易被缺陷捕獲同時也發生複合。研究表明提高光電轉換效率的關鍵在於減少界面處載流子的複合,實施界面調控、實現材料表面鈍化等都有助於降低載流子的複合。
  • 黃維院士團隊原位界面調控助力高效無電子傳輸層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近期,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西安柔性電子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黃維院士團隊陳永華教授課題組在原位界面調控助力高效無電子傳輸層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研究成果以「In Situ Interface Engineering for Highly Efficient Electron-Transport-Layer-Free Perovskite
  • 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特點、產業布局與發展前瞻
    國外發展現狀國外眾多高校、研究機構開展了鈣鈦礦太陽能光伏技術研究,並創造了多次光電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已經開始產業化推進。英國牛津大學製備出全球首個介孔超結構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實現從傳統介觀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向平面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的過渡。2010年12月,牛津大學的Henry J.
  • NREL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突破
    發表於:2019-04-30 17:47:21     作者:劉珊珊來源:索比光伏網美國能源部(DOE)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研究人員報告說,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已接近其最高效率。電池效率的提高歸功於一個新的化學式,同時也改善了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和光電性能。
  • 華中科大全印刷介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獲突破
    7月18日出版的《科學》(Science)雜誌刊發了華中科技大學韓宏偉課題組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青年基金(項目編號61106056)資助下完成的有關全印刷介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的新成果。  充分利用太陽能是解決目前人類面臨的能源短缺和環境汙染等問題的根本途徑。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何以成為第三代太陽能電池?
    曾被《科學》(Science)期刊評為2013年的十大突破性科技進展之一。在過去的十年裡,關於鈣鈦礦電池的研究發展迅猛,其光電轉化效率已從初始的2.2%迅速飆升至目前的24.5%,接近矽基太陽能電池的水平。因此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有望成為光伏領域這個舞臺上的重頭戲。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結構及原理
    無論何種製備方法都以製備高純度、缺陷少、高覆蓋率、緻密的鈣鈦礦層薄膜與傳輸層薄膜為目的, 其本質在於改善不同層結構之間的電學接觸, 降低缺陷密度, 減少載流子在傳輸過程中的損耗, 從而實現高的電池轉換效率。(ⅲ) 新材料和新電池結構的嘗試。
  • 「印刷術」突破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難題—新聞—科學網
    2017年12月29日,在中科院化學所綠色印刷重點實驗室裡,研究人員向《中國科學報》記者展示了他們最新製備的鈣鈦礦柔性太陽能電池,厚度和柔韌程度與一張雜誌紙差不多。三年來,他們利用「印刷術」突破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難題,有望為柔性可穿戴電子設備提供可靠電源。日前,這一成果在國際學術期刊《先進材料》(Adv. Mater.)上刊發。
  • 電子科技大學李世彬教授Nano Energy:混合溶劑作為反溶劑衝洗工藝「縫合」三基團鈣鈦礦晶粒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
    【引言】近年來,有機無機鈣鈦礦材料因為其良好的缺陷容忍度、較長的載流子擴散長度以及較強的光學吸收等優異的光電性能,成為了新一代低成本、高效率的太陽能電池材料的研究熱點。效率從2009年的3.8%迅速的攀升到現在的22.1%。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機遇與挑戰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機遇與挑戰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在新型太陽能電池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最有前景的。」9月10日下午,在智慧能源與綠色發展論壇上,上海科技大學教授寧志軍分享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機遇與挑戰。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第一性原理計算最新進展
    這種效率的快速增加歸因於有機—無機雜化滷化物鈣鈦礦光吸收層獨特的電子結構與性能以及鈣鈦礦的成膜質量。為了進一步提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理解其優異性能的物理化學起源和機制,基於密度泛函理論的第一性原理計算顯得尤為重要。此外,對鈣鈦礦材料結構和特性的充分理解對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材料的設計和性能的優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 《科學》刊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收服電池界的「小哪吒」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自2009 年首次報導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