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術」突破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難題—新聞—科學網

2020-12-04 科學網

新研製的鈣鈦礦柔性太陽能電池帶動風扇轉動(中科院化學所供圖).

 

2017年12月29日,在中科院化學所綠色印刷重點實驗室裡,研究人員向《中國科學報》記者展示了他們最新製備的鈣鈦礦柔性太陽能電池,厚度和柔韌程度與一張雜誌紙差不多。三年來,他們利用「印刷術」突破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難題,有望為柔性可穿戴電子設備提供可靠電源。日前,這一成果在國際學術期刊《先進材料》(Adv. Mater.)上刊發。

這項研究通過納米組裝-印刷方式製備了鈣鈦礦的蜂巢狀納米支架,並在其內部搭建起「光學諧振腔」,這兩項創新同時提高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力學穩定性和光電轉化率。

鈣鈦礦材料的新應用

「如果智能手錶能配太陽能發電的錶帶,就不用天天充電了。」談到開展該研究的初衷,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化學所博士生胡笑添表示。鈣鈦礦發電效率的指數級增長和噴墨列印鈣鈦礦單晶材料的技術積累讓他看到這一想法實現的可能。

鈣鈦礦光電轉化效率高、價格低,是一種良好的太陽能電池材料。當不少實驗室都在如何讓鈣鈦礦代替矽電池上下功夫時,宋延林課題組看到了另一個應用方向——柔性太陽能發電材料。

科研人員對鈣鈦礦「又愛又恨」,其本身薄,基材厚度在一毫米以內,極具在人體上穿戴的可能;但材質脆,不耐彎折。為增加彎折性,胡笑添曾嘗試用軟性材料將鈣鈦礦上下包裹起來等多種方式,效果都不盡如人意。最終,他受到自然界最穩定力學結構蜂巢的啟發,通過納米組裝-印刷方式製備出「蜂巢狀納米支架」可作為力學緩衝層,實現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更高的力學穩定性。

同時,鈣鈦礦電池的光電轉化率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由於技術限制,鈣鈦礦薄膜的面積越大,光電轉換率越低。胡笑添則在器件內部搭起光學諧振腔,實現了50平方釐米麵積上12.32%的光電轉化率,在高效率電池在大面積可重複性上取得重大突破。

印刷製備提供技術積累

事實上,宋延林課題組能克服鈣鈦礦的性質作出突破離不開他們在綠色印刷上的技術積累。區別於傳統圖文材料的印刷內容,宋延林課題組提出了「大印刷」概念,可以把各種有功能的材料通過印刷的方式印到基材上。如今,科研人員的「印刷技能」已精確到納米級別,能列印出「最細的線」和「最小的點」。去年,實驗室還成功做出了可穿戴傳感器,可識別複雜表情,並有望應用於脈搏監測、心臟監護和遠程操控等領域。

「鈣鈦礦電池製備便是通過噴墨列印的方式將鈣鈦礦單晶材料列印到基材上。」宋延林說。

不僅如此,用於提高彎折性的蜂巢狀納米支架也通過印刷製備:「我們用墨水印刷的方式把蜂巢大小的球組裝成單層緊密排列的形式,之後將蜂巢材料填充球與球的間隙中間,再將球衝刷掉,就形成了蜂巢狀的網。」

大面積柔性材料未來可期

三年,2000多個器件,是宋延林帶領課題組在這項研究中的嘗試。「季節性的溼度變化對實驗成功率影響都很大,跟撞運氣一樣,每個步驟都很細心很認真,但最後器件做出來性能就是不好。」宋延林回憶。在項目研究的三年中,胡笑添和課題組成員每天都要做至少三個樣品出來測試數值。

胡笑添用鑷子夾起一塊指甲蓋大小的玻璃板,一塊深棕色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鑲嵌其中。

「這是目前大部分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在極小的面積上實現較大的光電轉換率,這塊材料轉換率達到20%左右,但面積太小,發電量也只有幾毫瓦,應用價值還不夠。」宋延林表示,科學研究要面向應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不能一味追求高轉化率而忽視可用性。目前,實驗室的研究重點還放在大面積和柔性上,更大面積、更易彎折的鈣鈦礦電池研究成果有望明年發布。

儘管距離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走出實驗室還有許多難題,研究人員依然看好其未來應用。除了可穿戴設備,未來,鈣鈦礦電池還可能應用在衣服、汽車玻璃貼膜等地方,吸收太陽光,轉化的電量給其他設備充電,既環保又實用。

相關焦點

  • 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商業化鋪路—新聞—科學網
    美國曾有科學家預測,以新型鈣鈦礦為原料的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或可高達50%,是目前市場上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的2倍,這將大幅降低太陽能電池的使用成本。
  • 應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挑戰,中國科學家如是說—新聞—科學網
    兩年前,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遊經碧課題組成功實現鈣鈦礦電池轉換效率的突破。 就在不久前,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教授陳永華與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等多位合作者,研究出高效穩定的二維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光子學》上,成為離子液體應用在鈣鈦礦領域的又一突破。
  • 《科學》刊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2013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被《科學》評為2013年度國際十大科技進展之一。 但是,頗具「發電」天賦的鈣鈦礦光電材料的「脾氣」卻不穩定,表現主要有二,一是材料不穩定,容易發生分解;二是容易與光、水、氧氣發生作用,工作狀態下的鈣鈦礦光電材料分解速度尤其快。想讓它「乖乖聽話」並不容易。
  • 科學家研製純相二維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新聞—科學網
    科研團隊首次成功實現了純相的二維鈣鈦礦薄膜及其高穩定性太陽能電池。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黃維、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教授陳永華和澳門大學應用物理與材料工程研究院教授邢貴川,首次報導了通過前驅體離子間配位作用、分子間相互作用調控獲得近單分散的鈣鈦礦前驅體膠束粒子中間相,通過溶劑揮發獲得不同量子阱寬度的純相二維鈣鈦礦薄膜。
  • 復旦突破鈣鈦礦材料核心難題,製備出高效穩定太陽能電池
    在短短十年內,基於金屬滷化物鈣鈦礦的太陽能電池功率轉換效率就從起初的3.8%上升到25.2%,超過其他類型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然而,要論實際應用,該類材料的熱穩定性差是個核心難題。近日,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詹義強、鄭立榮和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EPFL)合作實現了一種室溫穩定的鈣鈦礦材料,並且製備出了光電轉換效率超過23%的高效穩定太陽能電池。
  • 上科大研發高效率高穩定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新聞—科學網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陳剛課題組通過使用烷基胺鹽對三維鈣鈦礦薄膜表面進行後處理,獲得高效率、高穩定性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同時利用同步輻射掠入射X射線衍射技術深入研究表面後處理形成界面層的成分和結構
  • 我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製備技術取得突破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記者從武漢理工大學獲悉,程一兵專家團隊在兩項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製備技術方面取得突破,達到國際上同類產品的最高光電轉換效率。武漢理工大學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彭勇教授介紹說,程一兵團隊研製開發的5cmx5cm塑料基板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8月8日在國家光伏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通過第三方權威機構認證,獲得組件光電轉換效率11.4%的結果,超過日本東芝公司於9月25日宣布的5cmx5cm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10.5%的光電轉換效率。程一兵團隊在10cmx10cm玻璃基板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製備技術也取得突破
  • 太陽能電池材料新突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太陽能電池材料新突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學術頭條 發表於 2020-11-30 13:56:21 當前,大多數常用的太陽能電池都是以矽材料為基礎製成的,因為矽這種材料可以將太陽能轉化為清潔的電能
  • 仿脊椎設計的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由於其卓越的光電特性、重量輕、成本低和可中溫卷對卷生產等優點,而引發了蓬勃發展。到目前為止,與作為矽基太陽能電池替代品的剛性裝置相比,柔性PSCs在不久的將來展示了廣泛的商業潛力,如在可穿戴電子設備、智能汽車和建築集成光伏領域。
  • 特定結構柔性太陽能電池首次實現在軌可控展開—新聞—科學網
    下一代大型或超大型空間結構對能源系統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柔性太陽能電池作為太陽能電池發展的新趨勢之一,具有質量輕、柔韌性好、收納比高等優點,但在航天應用過程中也存在收攏鎖緊、驅動展開和展開後剛度較低等難題。
  • 給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架上「水泥」支架
    近年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由於其可溶液加工、質輕、成本低等優勢,有望成為可持續發展可拉伸應用的光伏技術。然而,機械柔韌性和環境穩定性的難以兼具限制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進一步的發展應用。可拉伸基底上晶體的脆性和鈣鈦礦的差結晶性,會造成柔性器件不可避免的性能損失和急速下降的穩定性。實際上,水分子往往是從鈣鈦礦薄膜的晶界處侵襲使得薄膜開始降解的,而晶界也是薄膜力學性能最差,最容易斷裂的部分。研究顯示,帶有s-GO的可拉伸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效率為20.56% (1.01平方釐米),回滯現象可實現消除,並和剛性基底上的性能相當。
  • 大連化物所發表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綜述文章
    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結構簡單、可低溫加工、效率高,以及價格低廉等優點,非常適用於製備柔性太陽能電池。因此,當前國內外都加快了基於鈣鈦礦材料的柔性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升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加大有效面積、降低成本、實現低溫製備,以及大規模生產等問題上。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何以成為第三代太陽能電池?
    (來源:微信公眾號「國際能源研究中心」ID:IERCentre)近幾十年來,各種材料的太陽能電池層出不窮。雜化鈣鈦礦材料太陽能電池(下文簡稱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作為光伏器件領域中的後起之秀,自2009年被發現以來,憑藉成本低、柔性好及可大面積印刷等優點,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 新技術讓太陽能電池在85℃下運行500小時—新聞—科學網
    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黃維院士團隊、教授陳永華團隊與澳門大學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教授邢貴川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報告了一系列不同量子阱寬度的純相二維Ruddlesden-Popper(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新突破:可實現減少滯後現象
    我的煤炭網>新聞>行業熱點>新能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新突破:可實現減少滯後現象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新突破:可實現減少滯後現象 發布日期:2020-11-22 00:18:10
  • 植物愛吃太陽能電池的鉛—新聞—科學網
    近日,一項研究顯示,與人類活動造成的土壤鉛汙染相比,來自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鉛進入部分植物體內的效率是前者的10倍。 雜化滷化物鈣鈦礦可以製備出高效的太陽能電池。雖然有計算顯示,鈣鈦礦薄膜中鉛的重量比小於0.1%——低於許多國家設定的安全限值,但這些鉛的環境影響尚不明確。
  • 【科技前沿】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實現新突破
    突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頂電極材料是最為關鍵的,這是因為頂電極材料同時要求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與導電性。郝躍院士指出「金屬薄膜電極因具有電導率高、工藝成熟、機械柔性好、適合大面積製備的特點,是極具潛力的透明電極材料。然而,金屬薄膜在可見光和近紅外區域的相對較差的透光率限制了其直接應用。」
  • 科學網—鈣鈦礦電池的十年之變
    宋延林(右一)指導學生分析鈣鈦礦晶體生長。 「近年來,鈣鈦礦電池發展迅速,科學家的一系列發現解決了深層次科學技術問題,提升了轉化效率,讓我們不斷向發展高效穩定的太陽能電池邁進。」回首鈣鈦礦電池的十年發展,宋延林為科學家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
  • 前沿科技|新型鈣鈦礦薄膜讓太陽能電池實現高效率
    來源丨中國科學報 編輯丨小歐 世界上首次報導了一系列不同量子阱寬度的二維Ruddlesden-Popper(RP)層鈣鈦礦薄膜,及其高效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應用。
  • 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特點、產業布局與發展前瞻
    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是使用與鈣鈦礦晶體結構相似的半導體材料作為吸光材料的第三代薄膜太陽能光伏電池,具有光電轉換效率高、可柔性製備、低成本等突出優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有望引發相關領域的能源革命。其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代太陽能光伏電池,主要是單晶矽和多晶矽太陽能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