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鈣鈦礦電池的十年之變

2020-11-22 科學網
從3.8 % 到24.2 %
鈣鈦礦電池的十年之變

宋延林(右一)指導學生分析鈣鈦礦晶體生長。宋延林課題組供圖

 

■本報見習記者 程唯珈

轉眼間2019年已經過半,對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宋延林來說,好消息還在不斷湧現。從噴墨列印製備器件,到圖案化光子晶體電池設計,再到柔性可穿戴鈣鈦礦電池應用,他所從事的鈣鈦礦電池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

近日,他帶領的科研團隊通過引入氟離子添加劑,印刷製備了一種新型導電高分子透明電極,並基於此成功製備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0.1cm2)和模組(25cm2),其光電轉換效率突破19%和10%。相關成果發表於《焦耳》。

「近年來,鈣鈦礦電池發展迅速,科學家的一系列發現解決了深層次科學技術問題,提升了轉化效率,讓我們不斷向發展高效穩定的太陽能電池邁進。」回首鈣鈦礦電池的十年發展,宋延林為科學家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

從液態到固態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博士胡笑添告訴《中國科學報》,進入中科院以來,研究鈣鈦礦電池的機理和製備工藝一直是他的中心課題。

據他介紹,鈣鈦礦電池中既沒有鈣元素,也沒有鈦元素,而是得名於其中的吸光層材料—— 一種鈣鈦礦型晶體結構。鈣鈦礦電池是以ABX3鈣鈦礦晶體結構的半導體材料製備的太陽能電池,其中A通常為有機陽離子,B為Pb離子,X為滷素元素。由於製備工藝簡單和成本低廉,對於科學家而言,鈣鈦礦電池是目前最有前景的光電技術之一,更是所屬太陽能電池中的佼佼者。

2009年,日本科學家Tsutomu Miyasaka率先將鈣鈦礦材料用於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作為吸光材料,採用CH3NH3PbI3敏化TiO2陽光極和液態I3-/I-電解質獲得了3.8%的光電轉化效率。但是,這種材料不穩定,幾分鐘後即宣告失敗。

2011年,韓國成均館大學Nam-Gyu Park課題組通過技術改進,將轉化效率提高到了6.5%。然而,由於仍然採用液態電解質,導致材料不穩定,幾分鐘後效率便削減了80%。

「液態電解質的鈣鈦礦敏化太陽能電池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陷,即液態電解質會溶解或者分解鈣鈦礦材料,可使電池在幾分鐘內失效。」胡笑添說。

能否找到一種新的電解質材料?為此,科學家不斷擴大視野,創新性地將固態電解質作為空穴傳輸層。2012年牛津大學Henry SnaithHE和Mike Lee 課題組引入了空穴傳輸材料 Spiro-OMeTA,實現了鈣鈦礦電池的固態化,轉化效率接近10%。同時,該器件顯示出極好的穩定性:未封裝器件存放500小時後光伏性能未明顯衰減。

至此,鈣鈦礦電池成為新的研究熱點。

不斷刷新世界紀錄

在層出不窮的鈣鈦礦電池相關研究中,科學家發現,鈣鈦礦不僅吸光性好,還是不錯的電荷運輸材料。為此,他們不斷對鈣鈦礦材料和結構進行改善,以提高鈣鈦礦電池的光電轉換率。

2012年,牛津大學Henry Snaith將電池中的TiO2用鋁材(Al2O3)進行了代替,這樣鈣鈦礦在電池片中就不僅是光的吸收層,也同樣可作為傳輸電荷的半導體材料。由此,鈣鈦礦電池的轉換效率一下攀升到15%。

鑑於鈣鈦礦在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和電池效率快速提升,2013年12月20日,鈣鈦礦入選美國《科學》2013年十大科學突破。

「鈣鈦礦材料便宜、易於製備,已經取得15%的光電轉換效率。雖然比目前商業化的矽基太陽能電池效率低,但是鈣鈦礦型材料太陽能電池效率提升迅速,它和其它類型太陽能電池集成以後可以捕捉和轉換更寬光譜範圍的太陽光。」《科學》雜誌如此解釋入選理由。

2015年,中國、日本、瑞士合作製得大面積(工作面積超過1cm2)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使其首次可以與其他類型太陽能電池在同一標準下比較性能,15%的能量轉化效率得到國際權威機構認證。2016 年,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Michael Gr?覿tzel 教授課題組進一步將認證效率提高至19.6%。

幾年來,這一數據不斷攀升。2018年,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遊經碧課題組提出有機鹽鈍化鈣鈦礦表面缺陷的方法,先後研製出轉換效率為23.3%、23.7%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連續兩次作為世界紀錄被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發表的Best Research Cell Efficiencies收錄。

近期,鈣鈦礦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又得到提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生忠告訴《中國科學報》,今年4月,韓國化學技術研究所(KRICT)科學家利用溶液旋塗法製備出一種新型鈣鈦礦材料,創造了24.2%鈣鈦礦電池效率的新紀錄。

「鈣鈦礦電池效率提升如此迅速,這在光伏研究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這反映出鈣鈦礦材料在光電領域的巨大潛力。如果最終實現大規模產業化,必將是一個顛覆性材料。」劉生忠說。

機遇與挑戰並存

短短10年內,鈣鈦礦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已從最初的3.8%提高到了24.2%。然而,鈣鈦礦電池的商業化之路仍面臨著巨大挑戰。

在劉生忠看來,器件的穩定性是首要考驗。「鈣鈦礦薄膜易於受到水分、氧氣、紫外光照等因素影響而引起薄膜降解,從而導致電池性能逐步衰退,而這需要改進電池封裝、鈣鈦礦結構維度下降、增加疏水層等。」

同時,規模化製造工藝也需提上議程。劉生忠介紹,目前高效率的鈣鈦礦電池均是小面積尺寸(小於1cm2),不利於商業化生產,因此想要讓鈣鈦礦電池走出實驗室需發展大面積的規模化製造技術。

談及未來發展,胡笑添認為,鈣鈦礦電池有望取代矽基電池進行大面積併網發電和分布式發電。鈣鈦礦還可以實現柔性可穿戴和半透明貼附,應用在未來智能器件和智能建築、汽車等領域。

這一想法已得到了驗證。宋延林告訴《中國科學報》,課題組針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低溫可溶液加工的特點,已發展了一系列柔性可穿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研究人員通過納米組裝—印刷方式製備蜂巢狀納米支架作為力學緩衝層和光學諧振腔,從而顯著提高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和力學穩定性。同時,引入兩親性彈性結晶基質到鈣鈦礦前驅體溶液中,以解決鈣鈦礦晶體薄膜的脆性問題,實現了可穿戴模組。」宋延林說。

在他看來,鈣鈦礦相比傳統矽基電池的應用更為廣泛。雖然短時間內取代矽基電池進行規模發電還不太容易,但柔性和半透明等新應用方式可以揚長避短髮揮鈣鈦礦電池的優點,有望最早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joule.2019.06.011

 

《中國科學報》 (2019-07-15 第7版 能源化工)

相關焦點

  • 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商業化鋪路—新聞—科學網
    2019年4月,陳永華和黃維團隊在Chem期刊上刊發論文,報導了空氣中簡單一步法製備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方法。 「通過實驗研究,我們採用了新型離子液體溶劑醋酸甲胺(MAAc)製備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陳永華告訴《中國科學報》,離子液體鈣鈦礦光伏技術具有效率高、穩定性好、易放大、一步成膜、環境友好等突出的優點,是極具潛力的新型光伏製備技術。
  • 上科大研發高效率高穩定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新聞—科學網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陳剛課題組通過使用烷基胺鹽對三維鈣鈦礦薄膜表面進行後處理,獲得高效率、高穩定性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同時利用同步輻射掠入射X射線衍射技術深入研究表面後處理形成界面層的成分和結構
  • 《科學》刊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但是,頗具「發電」天賦的鈣鈦礦光電材料的「脾氣」卻不穩定,表現主要有二,一是材料不穩定,容易發生分解;二是容易與光、水、氧氣發生作用,工作狀態下的鈣鈦礦光電材料分解速度尤其快。想讓它「乖乖聽話」並不容易。 「在老化過程中,電池內部究竟發生了什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又該如何解決,這是研究界一直渴望回答的問題。」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韓禮元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 科學家研製純相二維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新聞—科學網
    科研團隊首次成功實現了純相的二維鈣鈦礦薄膜及其高穩定性太陽能電池。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黃維、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教授陳永華和澳門大學應用物理與材料工程研究院教授邢貴川,首次報導了通過前驅體離子間配位作用、分子間相互作用調控獲得近單分散的鈣鈦礦前驅體膠束粒子中間相,通過溶劑揮發獲得不同量子阱寬度的純相二維鈣鈦礦薄膜。
  • 應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挑戰,中國科學家如是說—新聞—科學網
    兩年前,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遊經碧課題組成功實現鈣鈦礦電池轉換效率的突破。 就在不久前,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教授陳永華與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等多位合作者,研究出高效穩定的二維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光子學》上,成為離子液體應用在鈣鈦礦領域的又一突破。
  • 科學網—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應重「疊層」
    剛剛過去不久的3月份,《科學》連續刊發4篇有關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論文,其中關於鈣鈦礦與矽的疊層太陽能電池的文章就有3篇。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熱點科學問題是什麼?受關注的解決策略有哪些?近期發表的文章對熱點科學問題有什麼貢獻?帶著這些問題,4月15日,《中國科學報》專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永舫。
  • 植物愛吃太陽能電池的鉛—新聞—科學網
    近日,一項研究顯示,與人類活動造成的土壤鉛汙染相比,來自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鉛進入部分植物體內的效率是前者的10倍。 雜化滷化物鈣鈦礦可以製備出高效的太陽能電池。雖然有計算顯示,鈣鈦礦薄膜中鉛的重量比小於0.1%——低於許多國家設定的安全限值,但這些鉛的環境影響尚不明確。
  • 科學網—新型鈣鈦礦薄膜讓太陽能電池實現高效率
    本報訊(記者馮麗妃)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黃維院士團隊、陳永華教授團隊與澳門大學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邢貴川教授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一系列不同量子阱寬度的二維Ruddlesden-Popper(RP)層鈣鈦礦薄膜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張淵教授AFM: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低溫穩定性研究
    研究背景近十年來,有機-無機雜化滷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發展迅猛,正朝著商業應用的方向前進。雖然在實驗室中這類新型光伏電池的轉化效率可高達25.2%,但其依然存在溫度穩定性等問題,並且其光伏性能與Shockley-Queisser理論極限值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大多基於常溫表徵手段,變溫研究很少,對於低溫下電池性能的變化趨勢和限制因素認識不夠清晰,阻礙了鈣鈦礦電池的實際應用。
  • 新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預計接近40%
    在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架構中,一種新材料具有驚人的38%理論最大轉換效率,顯示出巨大的潛力。當前,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強烈關注將影響並且已經在影響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為了防止所謂的「熱土」的產生並滿足《巴黎協定》的要求,清潔能源的使用和開發應超過當前水平。因此,人們對低成本太陽能電池模塊的開發寄予厚望。
  • 綜述:無機-有機鈣鈦礦材料在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
    綜述:無機-有機鈣鈦礦材料在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
  • 「印刷術」突破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難題—新聞—科學網
    2017年12月29日,在中科院化學所綠色印刷重點實驗室裡,研究人員向《中國科學報》記者展示了他們最新製備的鈣鈦礦柔性太陽能電池,厚度和柔韌程度與一張雜誌紙差不多。三年來,他們利用「印刷術」突破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難題,有望為柔性可穿戴電子設備提供可靠電源。日前,這一成果在國際學術期刊《先進材料》(Adv. Mater.)上刊發。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何以成為第三代太陽能電池?
    在過去的十年裡,關於鈣鈦礦電池的研究發展迅猛,其光電轉化效率已從初始的2.2%迅速飆升至目前的24.5%,接近矽基太陽能電池的水平。因此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有望成為光伏領域這個舞臺上的重頭戲。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大多採用溶劑工藝,其原料多為液態,能在常溫下製備,而且在未來完全可以通過印刷技術製備大面積的柔性太陽能電池以及用於可穿戴智能設備。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距離商業化還有多遠?
  • 鈣鈦礦電池封裝技術邁向商業化
    發現聚合物-玻璃封裝技術可以形成一個絕對密封的系統,大大延長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使用壽命,大大推進了太陽能電池在鈣鈦礦的商業應用。這項工作發表在《科學》雜誌上。因此,西班牙薩拉戈薩大學的埃米利奧j華雷斯-佩雷斯和瑪爾塔哈羅發表了一篇題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科學上向前邁出了一步》的評論文章。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結構及原理
    鈣鈦礦是以俄羅斯礦物學家Perovski的名字命名的,最初單指鈦酸鈣(CaTIO3)這種礦物,後來把結構與之類似的晶體統稱為鈣鈦礦物質。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常用的光吸收層物質是甲氨鉛碘(CH3NH3PbI3),由於CH3NH3PbI3這種材料中既含有無機的成分,又含有有機分子基團,所以人們也將這類太陽能電池稱作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前世今生和產業未來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前世今生和產業未來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十年以前,倘若說在一切事物上鋪設使用太陽能電池,為世界提供無窮無盡的廉價能源,看起來是毫無根據的,缺少的是一種高效率、低成本和可高度生產的材料。這種材料就是鈣鈦礦。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機遇與挑戰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機遇與挑戰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在新型太陽能電池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最有前景的。」9月10日下午,在智慧能源與綠色發展論壇上,上海科技大學教授寧志軍分享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機遇與挑戰。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優缺點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科學家們在最新研究中發現,一種鈣鈦礦結構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轉化效率或可高達22.1%,為目前市場上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的2倍,能大幅降低太陽能電池的使用成本。 不過,有專家則強調,儘管這些屬性非常有用,但阿姆團隊要想製造出可用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這種太陽能電池產生的電流很低。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優缺點 從2009年到2015年的短短6年間,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從3.8%一下子躍升至20.3%,提高了5倍多。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圖鑑——2018年度ESI高被引論文中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匯總
    鈣鈦礦由於獨特的材料性質,例如良好的吸光性能,優異的電荷傳輸速率和電荷載流子擴散長度等優點,達到了高品質的產品性能與低成本製造工藝的完美結合,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效率和穩定性提升,而成為「光伏領域的新希望」。通過科學家近十年的努力,鈣鈦礦電池的效率從2009年的3.9%提高到了2018年的22.7%。因此基於鈣鈦礦的太陽能電池也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門領域。
  • 鈣鈦礦/矽疊層電池中底電池的選取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當下,單結晶矽電池實驗室效率已突破26.6%,已逼近其理論效率極限;進一步提升效率難度較大。因此,人們將目光投向基於晶矽的疊層太陽電池,即用寬帶隙的頂電池與較窄帶隙的晶矽電池組成疊層電池,以有效提高太陽電池的效率。有機無機複合鈣鈦礦太陽電池可謂電池界的新星,短短十年內,其光電轉換效率已從最初的3.8%提高到了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