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挑戰,中國科學家如是說—新聞—科學網

2021-01-17 科學網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因其成本低、轉換效率高,成為目前光伏領域的前沿研究熱點。但是,穩定性、大面積製造、效率轉化等諸多挑戰越來越成為國內科研人員必須直面的問題。

兩年前,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遊經碧課題組成功實現鈣鈦礦電池轉換效率的突破。

就在不久前,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教授陳永華與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等多位合作者,研究出高效穩定的二維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光子學》上,成為離子液體應用在鈣鈦礦領域的又一突破。

而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研究員朱瑞與中國科學院院士龔旗煌、黃維等合作,在國內率先開展了混合陽離子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臨近空間的穩定性研究。《中國科學:物理學力學 天文學》英文版2019年第7期封面文章報導了這一研究。

「之前,可能沒有時間靜下心來好好看學生的實驗、進展、報告,如今正好可以集中挖掘看裡面是否有出新的東西,能夠打開一些新的思路。」遊經碧想的是如何儘早去開展一些有意義的工作。

挑戰一:沒有穩定性就沒有應用

「沒有穩定性就沒有應用,能否應用主要的瓶頸還是穩定性的問題。」 提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遊經碧毫不猶豫地說。

他指出, 從2009年開始研究的時候,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較差,但經過多年大家的關注和努力,穩定性有了很大提高,目前最好的穩定性已達一萬小時,但完全滿足產業化要求還需要一個過程。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已經很好了,小面積電池效率比傳統無機薄膜電池如銅銦鎵硒,碲化鎘效率都要高。」遊經碧說。

「鈣鈦礦電池若想產業化,使用的壽命是最重要的。矽電池的壽命要求是25年,但是鈣鈦礦電池還差得很遠。我們的發展方向也是朝著穩定性去做。」對於穩定性的重要性,陳永華也表示贊同。

「2016年前後,大家還認為穩定性是很嚴重的問題,但隨著近幾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很多成果湧現出來,器件的穩定性也有了顯著的改善,」朱瑞表示,他相信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投入,穩定性問題不再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

陳永華說,雖然穩定性取得了一些可喜的進展,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鈣鈦礦薄膜的鈍化上,創新性的突破仍沒有體現。

另外,陳永華認為,除了鈣鈦礦活性層本身,其餘功能層的設計以及器件的封裝技術,要全鏈條一體化設計,需要極大的整合資源和團隊去集中力量辦大事。

挑戰二:大面積製造、光電轉化效率、產業化

我國在高效大面積鈣鈦礦電池方面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如杭州纖納多次創造大面積鈣鈦礦電池世界紀錄。國際上也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如日本松下大面積能做到800平方釐米,效率能達到16.1%。隨著新的薄膜沉積技術的開發,更高轉換效率的大面積鈣鈦礦電池模塊指日可待。

大面積製造成為另外一個制約產業化的問題,目前實驗室做的都是非常小的面積,產業化必須向大面積模塊去發展,「大面積主要是工藝的問題,結合基礎研究取得的創新性成果,更多的需要光伏企業來主導,可以顯著加快大面積化進程」。遊經碧說。

遊經碧認為,除了電池穩定性和大面積製備等關鍵問題外,如能進一步提高電池效率也是人們希望看到的。基於目前鈣鈦礦材料體系,電池效率的進一步提升遇到瓶頸。一個令人激動的大幅度提高其效率的途徑為與傳統矽電池形成疊層電池,目前國際上基於鈣鈦礦/矽的疊層電池效率已達到29.1%。

「鈣鈦礦電池的長期穩定性與傳統矽電池還有較大差距,目前階段可以用在一些對穩定性要求不太高的可消耗電子產品方面。現在國內外都在做一些產業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面積製備,完全產業化需要一定時間積累。」遊經碧表示。

對於光電轉化效率與大面積存在的問題,陳永華說,他們實驗室做的,也就是一平方釐米,如果面積放大,會出現薄膜工藝改變,缺陷會很多。效益和穩定性都會下降。另外,大家都在談電池何時能實現產業化,有人認為5到10年可能會實現。

「由於鈣鈦礦具有弱光下優異的光電轉化效率,室內供能應用也是鈣鈦礦光伏區別於傳統矽基電池的一大優勢,可以將室內照明和弱的太陽光利用起來,」陳永華表示,此外,由於鈣鈦礦光伏材料具有輕、薄、柔、透等特點,在未來柔性電子供能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面對挑戰,科學家在行動

提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未來的發展方向問題,朱瑞表示,目前主流的觀點認為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路是分享光伏產業這塊「大蛋糕」,因為矽電池已經形成很大的市場,這條路可能不是很好走。

而另一條出路是與矽電池結合,這可能是未來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利用鈣鈦礦電池可以將矽電池26%的效率提高到30%以上,這對龐大的民用光伏市場是很有誘惑力的。因此,我國的一些矽基光伏企業也開始在鈣鈦礦光伏方向提前布局,面對新興技術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也依然需要產業界、學術界的研究人員共同協作,通過不懈努力去解決問題,實現共贏。

此外,朱瑞也描繪了一幅探索中的發展圖景,他認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低成本、可柔性製備、高能質比、優異的抗輻射性能等優勢,在臨近空間(距地面20-100公裡的空域)可以發揮它的優勢,可為臨近空間飛行器提供能源供給。這也許可以成為未來的一條重要出路。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分為正式和反式兩種器件結構。朱瑞及所在團隊一直致力於反式結構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並在兩年前獲得突破性進展,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上。他們創下了該類太陽能電池器件效率的最高記錄,器件的光電效率高達20.9%。朱瑞表示,反式器件的一個主要優勢是可以更好地與矽電池結合,可以做在矽的表面上,最終使整個器件實現超過30%的光電轉換效率。

「我們一直以來主要關注器件性能的改善,特別是器件的光電轉換效率的提高。這幾年主要在這方面做一些工作,2018年之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世界紀錄一直被瑞士和韓國等研究單位壟斷,當年,我們提出有機鹽鈍化鈣鈦礦表面缺陷的方法,先後研製出轉換效率為23.3%、23.7%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連續兩次創造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世界紀錄。」 遊經碧這樣描述他們近年來的科研思路與成果。

提及之後的科研計劃,遊經碧表示,團隊之後要繼續保持光電轉換效率的優勢。這個領域發展非常快,目前的25.2%轉換效率世界記錄為韓國的兩個實驗小組所創造。他們爭取開拓一些新的製備技術,讓電池效率與國際最好水平競爭。另外,他們也會開展器件穩定性和大面積電池製備的研究工作。

「我們團隊主要集中在穩定性上。通過最近開發出的離子液體鈣鈦礦光伏技術,摒棄了傳統高毒性、不穩定的極性非質子溶劑,我們在穩定性上取得了較大的進展,效率也逐漸與最高水平持平。另外,我們也在做一些大面積工藝方面的工作,希望能夠給產業界提供一些想法和思路」。陳永華表示。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商業化鋪路—新聞—科學網
    美國曾有科學家預測,以新型鈣鈦礦為原料的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或可高達50%,是目前市場上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的2倍,這將大幅降低太陽能電池的使用成本。
  • 科學家研製純相二維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新聞—科學網
    科研團隊首次成功實現了純相的二維鈣鈦礦薄膜及其高穩定性太陽能電池。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黃維、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教授陳永華和澳門大學應用物理與材料工程研究院教授邢貴川,首次報導了通過前驅體離子間配位作用、分子間相互作用調控獲得近單分散的鈣鈦礦前驅體膠束粒子中間相,通過溶劑揮發獲得不同量子阱寬度的純相二維鈣鈦礦薄膜。
  • 上科大研發高效率高穩定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新聞—科學網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陳剛課題組通過使用烷基胺鹽對三維鈣鈦礦薄膜表面進行後處理,獲得高效率、高穩定性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同時利用同步輻射掠入射X射線衍射技術深入研究表面後處理形成界面層的成分和結構
  • 植物愛吃太陽能電池的鉛—新聞—科學網
    近日,一項研究顯示,與人類活動造成的土壤鉛汙染相比,來自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鉛進入部分植物體內的效率是前者的10倍。 雜化滷化物鈣鈦礦可以製備出高效的太陽能電池。雖然有計算顯示,鈣鈦礦薄膜中鉛的重量比小於0.1%——低於許多國家設定的安全限值,但這些鉛的環境影響尚不明確。
  • 《科學》刊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收服電池界的「小哪吒」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自2009 年首次報導後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面臨兩大挑戰?中國科學家這樣說
    發表於:2020-02-18 14:29:49     作者:崔雪芹來源:中國科學報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因其成本低、轉換效率高,成為目前光伏領域的前沿研究熱點。但是,穩定性、大面積製造、效率轉化等諸多挑戰越來越成為國內科研人員必須直面的問題。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機遇與挑戰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機遇與挑戰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在新型太陽能電池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最有前景的。」9月10日下午,在智慧能源與綠色發展論壇上,上海科技大學教授寧志軍分享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機遇與挑戰。
  • 太陽能電池材料新突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為了使用更環保的材料替代矽,研究人員將重點放在了鈣鈦礦薄膜上。鈣鈦礦薄膜是一種低成本的柔性太陽能電池,不僅可以用最少的能量生產,而且幾乎沒有二氧化碳排放。 儘管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但在得到大規模應用之前,仍面臨著一些重大挑戰。特別是它們本身的不穩定性,使得它們難以大規模量產。
  • 新技術讓太陽能電池在85℃下運行500小時—新聞—科學網
    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黃維院士團隊、教授陳永華團隊與澳門大學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教授邢貴川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報告了一系列不同量子阱寬度的純相二維Ruddlesden-Popper(
  • 「印刷術」突破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難題—新聞—科學網
    2017年12月29日,在中科院化學所綠色印刷重點實驗室裡,研究人員向《中國科學報》記者展示了他們最新製備的鈣鈦礦柔性太陽能電池,厚度和柔韌程度與一張雜誌紙差不多。三年來,他們利用「印刷術」突破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難題,有望為柔性可穿戴電子設備提供可靠電源。日前,這一成果在國際學術期刊《先進材料》(Adv. Mater.)上刊發。
  • 科學網—鈣鈦礦電池的十年之變
    「近年來,鈣鈦礦電池發展迅速,科學家的一系列發現解決了深層次科學技術問題,提升了轉化效率,讓我們不斷向發展高效穩定的太陽能電池邁進。」回首鈣鈦礦電池的十年發展,宋延林為科學家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由於製備工藝簡單和成本低廉,對於科學家而言,鈣鈦礦電池是目前最有前景的光電技術之一,更是所屬太陽能電池中的佼佼者。 2009年,日本科學家Tsutomu Miyasaka率先將鈣鈦礦材料用於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作為吸光材料,採用CH3NH3PbI3敏化TiO2陽光極和液態I3-/I-電解質獲得了3.8%的光電轉化效率。但是,這種材料不穩定,幾分鐘後即宣告失敗。
  • 澳洲科學家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方面取得突破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讀:由澳大利亞科學家開發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世界上首創,通過了一系列熱溼測試,使用了一種低成本的解決方案,克服了阻礙該技術商業化的一些挑戰。科學家們使用一種簡單、低成本的聚合物玻璃覆蓋層來抑制鈣鈦礦細胞的分解。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優缺點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科學家們在最新研究中發現,一種鈣鈦礦結構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轉化效率或可高達22.1%,為目前市場上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的2倍,能大幅降低太陽能電池的使用成本。 另外,阿姆說,與傳統太陽能電池材料不同,新材料並不需要電場來產生電流,這將減少所需材料的數量,產生的電壓也更高,從而能增加能量產出;而且,新材料也能很好地對可見光做出反應,這對太陽能電池來說意義重大。 研究人員也證明,新材料稍作改變就能有效地將不同波長的太陽光轉化為電力,科學家們可藉此製造出擁有不同層的太陽能電池,每層吸收不同波長的太陽光,從而顯著提高能效。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有望在中國首先商業化!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有望在中國首先商業化!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導讀:中國是最大的光伏組件供應國,擁有最多的光伏企業和研究人員。在這種蓬勃發展的光伏環境中,上海交大韓禮元教授認為,在中國科學家和工業界的不懈努力之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的商業化將首先在中國實現。
  • 科學網—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應重「疊層」
  • 高效、快速、大規模製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新方法
    為了尋找更環保的矽的替代品,研究人員將重點放在了薄膜鈣鈦礦上,這種低成本、柔性的太陽能電池可以用最少的能源生產,幾乎沒有二氧化碳排放。雖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很有前途,但在其普及之前還需要解決一些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它的不穩定性,這使得它們難以大規模製造。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期待與矽「聯姻」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因成本低、轉換效率高,成為光伏領域的研究熱點。但是,其穩定性、大面積製造、效率轉換等諸多挑戰也是國內科研人員必須直面的問題。兩年前,遊經碧課題組成功實現中國在鈣鈦礦電池轉換效率方面世界紀錄的突破。不久前,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教授陳永華與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教授黃維等多位合作者,研究出高效穩定的二維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相關論文發表於《自然—光子學》,成為離子液體應用在鈣鈦礦領域的又一突破。
  • 科學家研製純相二維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科研團隊首次成功實現了純相的二維鈣鈦礦薄膜及其高穩定性太陽能電池。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黃維、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教授陳永華和澳門大學應用物理與材料工程研究院教授邢貴川,首次報導了通過前驅體離子間配位作用、分子間相互作用調控獲得近單分散的鈣鈦礦前驅體膠束粒子中間相,通過溶劑揮發獲得不同量子阱寬度的純相二維鈣鈦礦薄膜。
  • 科學家研發布混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重要突破
    在北伊利諾伊大學的Tao Xu和NREL的Kai Zhu的帶領下,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技術,該技術可通過在太陽能電池的正面和背面應用鉛吸收膜來隔離製造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所用的鉛,並將潛在的毒性洩漏降至最低。鉛的毒性問題一直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中最困擾研究人員的問題,如果針對這一問題有好的解決辦法,將會在行業內產生巨大影響。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何以成為第三代太陽能電池?
    它得名於其中的吸光層材料:一種鈣鈦礦型物質。鈣鈦礦是以俄羅斯礦物學家Perovski的名字命名的,最初單指鈦酸鈣(CaTiO3)這種礦物,後來把結構為ABX3以及與之類似的晶體統稱為鈣鈦礦物質。在今天介紹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陽離子A通常是有機離子CH3NH3+、C2H5NH3+等,B通常為二價金屬離子,如Pb2+、Sn2+等,X則為滷素陰離子(Cl-、B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