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張淵教授AFM: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低溫穩定性研究

2020-12-05 學研天地

研究背景

近十年來,有機-無機雜化滷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發展迅猛,正朝著商業應用的方向前進。雖然在實驗室中這類新型光伏電池的轉化效率可高達25.2%,但其依然存在溫度穩定性等問題,並且其光伏性能與Shockley-Queisser理論極限值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大多基於常溫表徵手段,變溫研究很少,對於低溫下電池性能的變化趨勢和限制因素認識不夠清晰,阻礙了鈣鈦礦電池的實際應用。

成果簡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張淵課題組和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周惠瓊課題組針對廣泛使用的MAPbI3反式鈣鈦礦(常溫效率為18.8%)太陽能電池展開了變溫特性研究。實驗發現電池在295 K – 160 K範圍內所有的參數均呈現負溫度係數,填充因子和光電轉換效率在220 K時達到峰值,(分別為81.8%和21.4%),並且短路電流隨溫度降低持續增大。

利用變溫螢光光譜和導納譜測試發現,電子和空穴在低溫下的界面提取效率更高,複合電阻和載流子壽命增加;鈣鈦礦的缺陷態密度從常溫下的8.6×1016 cm-3降低至1.9×1014 cm-3 (160 K),非輻射複合減弱。上述綜合因素導致了低溫下MAPbI3電池性能的提高。

此外,課題組研究了PASP界面鈍化對MAPbI3電池的溫度特性影響,結果表明鈍化後的電池的常溫性能和低溫穩定性均得到有效改善。該工作為面向變溫工作條件下鈣鈦礦光伏器件的設計與優化提供了參考。

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期刊上,文章的第一作者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化學學院碩士研究生周倩,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文獻連結:

Understanding Temperature-Dependent Charge Extraction and Trapping 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Qian Zhou, Boxing Wang, Rui Meng, Jiyu Zhou, Shenkun Xie, Xuning Zhang, Jianqiu Wang, Shengli Yue, Bing Qin, Huiqiong Zhou, Yuan Zhang

Adv. Funct. Mater., 2020, 30, 2000550, DOI: 10.1002/adfm.202000550

相關焦點

  • 北航張淵Adv. Funct. Mater.: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能量無序對開路電壓的影響
    然而非富勒烯聚合物太陽能電池開路電壓的損耗一直是讓業界困擾的問題,因此了解開路電壓的損耗機制是進一步提高光伏性能的關鍵。近期,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張淵教授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的周惠瓊教授(共同通訊作者)在Adv. Funct.
  • 光電轉化率超18%,目前最高性能二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物質科學Physical science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張淵教授課題組、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周惠瓊研究員課題組及陝西師範大學趙奎教授課題組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閱讀原文在本項研究中,研究團隊基於一系列柔性烷基鏈胺鹽(乙胺到己胺),通過調節分子鏈長精準調控間隔陽離子間相互作用力,探索了間隔陽離子分子結構與二維鈣鈦礦晶體結構、光學特性、介電常數、激子特性等材料掛光電性質的構效關係,成功製備出效率超過18%的(AA)2MA3Pb4I13二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研究為發展高性能二維鈣鈦礦材料與光伏器件提供了有效的理論指導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進一步提升
    近日,中國西北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出高效穩定的二維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即通過增強層狀分子間的作用力,增加了電池的穩定性,在光照下持續工作1000小時,電池的光電轉化性能衰減低於15%,成為離子液體應用在鈣鈦礦領域的又一突破,相關成果已發表於《自然光子學》。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低溫運行最高效率25.2%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近太空、極地等極端環境中展現了其獨特的應用優勢。但是,由於低溫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較少,低溫鈣鈦礦效率還遠遠未達到目前的先進水平,此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低溫條件下運行機理尚未清楚。
  • 北理在有機-無機雜化金屬滷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研究獲進展
    近日,國際化學與材料領域頂級期刊《能源與環境化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影響因子30.289)報導了北京理工大學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崔彬彬課題組在高效率有機-無機雜化金屬滷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及發展前景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科學家們在最新研究中發現,一種鈣鈦礦結構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轉化效率或可高達22.1%,為目前市場上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的2倍,能大幅降低太陽能電池的使用成本。 儘管研究團隊還沒有演示以新材料為原料製造的高效太陽能電池,此項研究已成為此前諸多研究強有力的補充,證明了擁有獨特晶體結構的鈣鈦礦有望改變太陽能產業的面貌。當前市場上佔主流的太陽能電池以矽和碲化鎘為材料,達到目前的轉化效率歷時10多年;而鈣鈦礦只花了短短4年時間的研究,有鑑於此,即使業界保守人士也對鈣鈦礦非常看好。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圖鑑——2018年度ESI高被引論文中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匯總
    這篇文章將從以上三個方面,來對2018年度JACS,Angew和AM上ESI高被引論文中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進行一個匯總,看看鈣鈦礦這匹黑馬在光伏領域研究中的表現。基於金屬銫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由於其優異的穩定性在光伏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的巨大能量損失已成為影響其最終效率的重要因素。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進展
    ▲實驗人員在實驗室測試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樣品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因成本低、轉換效率高,成為光伏領域的研究熱點。 不久前,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教授陳永華與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教授黃維等多位合作者,研究出高效穩定的二維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相關論文發表於《自然—光子學》,成為離子液體應用在鈣鈦礦領域的又一突破。
  • 《科學》刊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收服電池界的「小哪吒」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自2009 年首次報導後
  • 山西大學分子科學研究所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山西大學分子科學研究所韓高義教授課題組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山西大學為第一單位在國際權威期刊《德國應用化學》( Angew. Chem. Int. Ed.)在製備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時,快速的結晶過程和複雜的結晶條件會導致生成的鈣鈦礦薄膜中存在大量缺陷,從而影響PSC的光電轉換效率和穩定性。因此製備缺陷較少或無缺陷的鈣鈦礦薄膜,對於提高PSC的綜合性能具有重要意義。
  • 科研進展 | 陳煒教授課題組在高效、高光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在短短幾年間,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已經突破22%,然而其對溼度和光照的穩定性是限制其工業化生產的重要因素。雖然近年來,科研工作者通過多種手段提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對溼度的穩定性,但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穩定性研究較少,尤其是紫外光(<400 nm)穩定性。
  • 香港大學關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載流子傳輸層的器件物理研究取得了...
    香港大學關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載流子傳輸層的器件物理研究取得了最新進展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隨著能源及環境問題的日趨嚴峻,業界對於清潔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高光電轉化效率(PCE),低製備成本的新型太陽能電池成為了光電子器件及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
  • 牛津大學最新《Science》: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導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高效率和長期穩定往往是不可兼得的。本文報導的在環境大氣全光譜模擬陽光的條件下,未封裝電池和封裝電池在60℃和85℃的條件下,分別在1010和1200小時內保持80%、95%的峰值效率。
  • 牛津大學最新《Science》: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這種電池的特點是一個寬能帶隙的鈣鈦礦「頂部電池」吸收的太陽光譜區域與矽「底部電池」互補,這樣的太陽能電池已被證明具有可靠的功率轉換效率(PCE),達到了29.1。然而,目前這種電池的高效率和長期穩定往往是不可兼得的。因此,致力於同時提高效率和改善長期穩定是該領域的研究熱點。
  • 韓國專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高達25%
    世紀新能源網消息:近日,韓國成均館大學化學工程學院教授,鈣鈦礦電池材料專家Mr.Nam-Gyu Park於北京第14屆中國光伏大會於中國同仁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世紀新能源網記者了解,近年鈣鈦礦電池技術異軍突起,鈣鈦礦電池效率從最初的3.8%,到目前短短的5年達到了20.2%。
  • 上海科技大學—研發高效率高穩定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陳剛課題組通過使用烷基胺鹽對三維鈣鈦礦薄膜表面進行後處理,獲得高效率、高穩定性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並進一步研究了界面調控與器件性能之間的相互聯繫。近年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提升至25%以上。高性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一般含有甲脒和甲胺等有機陽離子,然而甲胺遇熱易分解的特性導致其熱穩定性遠達不到商業化標準;此外鈣鈦礦/電荷傳輸層界面存在的大量缺陷態進一步制約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發展。
  • 新研究:有助於改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耐用性!
    導讀據美國物理學聯合會官網近日報導,中國蘇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們查驗了鈣鈦礦材料內在不穩定性發揮作用的機制,以及影響鈣鈦礦光伏電池性能的幾項退化因素。背景作為太陽能電池中的活性層,鈣鈦礦材料正變得越來越受歡迎。
  • 我國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獲突破
    從上個世紀開始,科學家就開始研究「陽光罐頭」——太陽能電池及其相關技術——以期更好地利用太陽能。但直至今日,各類「保鮮」技術依然還在探索之中。前不久,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自然·光子學》發文,報導了高效穩定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最新突破性進展。26歲的晁凌鋒是這一成果的第一作者之一。
  • 上海交大材料學院韓禮元教授團隊在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模塊...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韓禮元教授團隊在Cell Press旗下的知名期刊《Joule》上發表題為「Efficient Perovskite Solar Cell Modules with High Stability Enabled by Iodide Diffusion Barriers」的學術論文。韓禮元教授和楊旭東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畢恩兵博士、博士生唐文濤、陳漢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
  • 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特點、產業布局與發展前瞻
    國外發展現狀國外眾多高校、研究機構開展了鈣鈦礦太陽能光伏技術研究,並創造了多次光電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已經開始產業化推進。英國牛津大學製備出全球首個介孔超結構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實現從傳統介觀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向平面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的過渡。2010年12月,牛津大學的Henry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