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及發展前景

2020-11-22 電子發燒友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及發展前景

發表於 2018-03-01 17:14:29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科學家們在最新研究中發現,一種鈣鈦礦結構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轉化效率或可高達22.1%,為目前市場上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的2倍,能大幅降低太陽能電池的使用成本。

儘管研究團隊還沒有演示以新材料為原料製造的高效太陽能電池,此項研究已成為此前諸多研究強有力的補充,證明了擁有獨特晶體結構的鈣鈦礦有望改變太陽能產業的面貌。當前市場上佔主流的太陽能電池以矽和碲化鎘為材料,達到目前的轉化效率歷時10多年;而鈣鈦礦只花了短短4年時間的研究,有鑑於此,即使業界保守人士也對鈣鈦礦非常看好。

該研究的領導者、賓夕法尼亞大學能源創新研究中心聯合主任安德魯˙阿姆表示,以新式鈣鈦礦為原料製造的太陽能電池能將大約一半的太陽光直接轉化為電力,為目前的2倍,因此,只需一半太陽能電池就可提供同樣的電力,這將大大減少安裝成本,從而讓總成本顯著降低。

另外,阿姆說,與傳統太陽能電池材料不同,新材料並不需要電場來產生電流,這將減少所需材料的數量,產生的電壓也更高,從而能增加能量產出;而且,新材料也能很好地對可見光做出反應,這對太陽能電池來說意義重大。

鈣鈦礦材料現在已經應用於太陽能電池、LED、雷射器甚至催化等領域,儼然有成為「萬能材料」的趨勢。放眼望去,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創始人Grätzel早早就在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領域搶佔了一席之地,納米大牛Paul Alivisatos(Nano Letters主編)、華人納米大牛楊培東(JACS副主編)等等在無機鈣鈦礦領域也聲名顯赫……材料領域的老師們如今見面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可能就是——「你們做鈣鈦礦了沒?」貌似在材料界混,你不做鈣鈦礦就out了。今天我們解讀的文章也與鈣鈦礦有關,涉及科學家們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穩定性上的重大突破。

在短短幾年時間中,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已經取得了超過22%的能量轉換效率。但是,其環境穩定性和光穩定性相對較差,一直是一個技術難點。目前的較佳解決方案是利用二維Ruddlesden-Popper鈣鈦礦製備薄膜,獲得較高的穩定性。但是,該類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卻非常低,之前最高只有4.73%。這主要是因為兩層鈣鈦礦面板之間的有機陽離子阻擋了電荷的有效傳輸,起到絕緣空間層的作用,類似於兩層中間夾雜了絕緣體,抑制了電荷的面外傳輸。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最近,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的Aditya D. Mohite課題組製備了一種接近單晶的二維鈣鈦礦薄膜。其無機鈣鈦礦成分的晶面相對於平面太陽能電池中的觸點進行面外取向排列,有利於電荷傳輸,避免了之前二維鈣鈦礦的缺陷。未包封的二維鈣鈦礦器件,其光電轉換效率能夠在持續光照2250小時後仍保持在初始值的60%以上,而且能耐受65%的相對溼度,這些性能都大大超過了三維鈣鈦礦電池器件。當器件進行包封后,在連續光照或者潮溼環境中,效率沒有出現明顯降低。(High-efficiency two-dimensional Ruddlesden-Popper perovskite solar cells. Nature, 2016, DOI: 10.1038/nature18306)

二維鈣鈦礦的晶體結構及其薄膜的相關表徵

在製備鈣鈦礦薄膜過程中,如果用相同的二維鈣鈦礦材料,使用傳統的旋塗方法製備的器件,其效率只有3%-4%。而Mohite等人使用加熱過的基板(110 ℃左右),得到了性能更好的鈣鈦礦薄膜。研究人員認為由於在熱基板上甩膜,會形成優良的結晶,從而形成了連續的電荷傳輸通道,其電荷卻不會被絕緣層而阻擋。如下圖掠入射廣角X射線散射(GIWAXS)圖像所示,明顯可以看出室溫基板上旋塗的鈣鈦礦的結晶呈現無序型,而預熱基板上旋塗的鈣鈦礦薄膜則呈現較好的結晶有序型。

GIWAXS圖像。a) 在室溫基板上旋塗的鈣鈦礦,b) 在加熱的基版上旋塗的鈣鈦礦

之後作者將該材料應用於平面異質結的光伏器件中,得到了12.51%的最高效率,其中開路電壓可以得到1.01V,這比正常三維鈣鈦礦製得的器件的開路電壓(一般是0.7-0.9V)要高。

太陽能電池的相關光伏數據

之後作者研究了不同掃描方向以及不同電壓延遲時間下電流針對電壓的變化,發現在這些例子中均沒有出現遲滯效應。隨後,作者利用電容-電壓測試探討了其沒有遲滯現象的原因。

含這種二維鈣鈦礦材料的太陽能電池的光穩定性及在潮溼環境中的穩定性相當出色,當器件進行包封后,在持續光照或者潮溼環境中(相對溼度65%),效率沒有出現任何明顯的降低(如下圖)。

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進一步提升
    為了保鮮和長期存儲,陽光也可以製成罐頭,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太陽能電池及相關技術。從太陽能發展歷史來看,光照射到材料上所引起的「光起電力」行為,早在19世紀就已發現。其後,各國科學家們對此的探索從未間斷過,直至1954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用半導體做實驗時發現在矽中摻入一定量的雜質後對光更加敏感這一現象後,第一個太陽能電池由此誕生,開啟了太陽電池技術時代。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機遇與挑戰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機遇與挑戰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在新型太陽能電池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最有前景的。」9月10日下午,在智慧能源與綠色發展論壇上,上海科技大學教授寧志軍分享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機遇與挑戰。
  • 《科學》刊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日前,韓禮元團隊的研究取得新進展,這些問題也有了答案。該研究通過構建穩定異質結結構,在保證高效率的前提下,提高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工作狀態下的穩定性,對促進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產業化具有重要作用。8月16日,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科學》雜誌。這也是該團隊2015年在《科學》、2017年在《自然》刊登進展後的又一重要突破。
  • 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特點、產業布局與發展前瞻
    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是使用與鈣鈦礦晶體結構相似的半導體材料作為吸光材料的第三代薄膜太陽能光伏電池,具有光電轉換效率高、可柔性製備、低成本等突出優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有望引發相關領域的能源革命。其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代太陽能光伏電池,主要是單晶矽和多晶矽太陽能電池。
  • 上科大研發高效率高穩定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陳剛課題組通過使用烷基胺鹽對三維鈣鈦礦薄膜表面進行後處理,獲得高效率、高穩定性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同時利用同步輻射掠入射X射線衍射技術深入研究表面後處理形成界面層的成分和結構近年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進一步提升至25%以上。高性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一般含有甲脒和甲胺等有機陽離子,然而甲胺遇熱易分解的特性導致其熱穩定性遠達不到商業化標準;此外鈣鈦礦/電荷傳輸層界面存在的大量缺陷態進一步制約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發展。
  • 科學家嘗試用有機顏料為全新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設計帶來穩定性
    據外媒報導,自從科學家2009年首次描述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以來,相關技術已經取得了飛躍式的發展,在最近的設計中,效率從4%左右提高到了20%甚至更高的水平。然而,有一個缺點是,這種電池具有不穩定性的性能。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作為一種誕生於2009年的新型能源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曾被《科學》《自然》分別評為「10大科技突破之一」,發展迅猛,被視為最具應用潛力的高效太陽能電池。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基本結構1.另外還在柔性材料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上製備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進一步促進了柔性器件的發展。此外,用溶膠法製備的La金屬摻雜的BaSnO3鈣鈦礦電極材料,可以用於取代傳統鈣鈦礦電池裡面的二氧化鈦,不僅取得了21.2%的效率,更大大改善了MAPbI3基的鈣鈦礦電池的光照穩定性。在1000h的一個太陽光強度下運行,保留了93%的效率。
  • 上海科技大學—研發高效率高穩定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陳剛課題組通過使用烷基胺鹽對三維鈣鈦礦薄膜表面進行後處理,獲得高效率、高穩定性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並進一步研究了界面調控與器件性能之間的相互聯繫。近年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提升至25%以上。高性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一般含有甲脒和甲胺等有機陽離子,然而甲胺遇熱易分解的特性導致其熱穩定性遠達不到商業化標準;此外鈣鈦礦/電荷傳輸層界面存在的大量缺陷態進一步制約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發展。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結構及原理
    有機金屬滷化物鈣鈦礦結構太陽能電池是一種以全固態鈣鈦礦結構作為吸光材料的太陽能電池,其能隙約為1.5eV消光係數高,幾百納米厚的薄膜即可充分吸收800 nm以下的太陽光, 在光電轉換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憑藉良好的吸光性和電荷傳輸速率,以及巨大的開發潛力, 被譽為「光伏領域的新希望」。
  • 北理在有機-無機雜化金屬滷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研究獲進展
    近日,國際化學與材料領域頂級期刊《能源與環境化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影響因子30.289)報導了北京理工大學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崔彬彬課題組在高效率有機-無機雜化金屬滷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石墨烯墨水有助於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
    石墨烯旗艦級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石墨烯和二硫化鉬量子點的混合物,用於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PSCs是一種新型的太陽能電池,它效率高,相對容易生產,用更便宜的材料製成,由於其靈活性,可以用於傳統矽太陽能電池無法放置的地方。
  • 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的最新進展,更高效率更好的穩定性
    NREL研究人員Xiao Chuanxiao(左)和朱凱與大韓民國的研究人員合作,驗證了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實現30%以上效率的潛力。圖片:NREL的Dennis Schroeder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研究人員與韓國的研究人員合作,已經驗證了將鈣鈦礦和矽結合以生產效率超過30%的太陽能電池的潛力。他們最初的太陽能電池的認證效率為26.2%。「這項研究為鈣鈦礦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具有明顯技術突破和科學見解的新通用方法。」《科學》雜誌一篇新發表的論文的通訊作者朱凱說。
  • 乾貨 詳解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應用
    前言有機金屬滷化物鈣鈦礦結構太陽能電池是一種以全固態鈣鈦礦結構作為吸光材料的太陽能電池,其能隙約為1.5eV消光係數高,幾百納米厚的薄膜即可充分吸收800 nm以下的太陽光, 在光電轉換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憑藉良好的吸光性和電荷傳輸速率,以及巨大的開發潛力, 被譽為「光伏領域的新希望」。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何以成為第三代太陽能電池?
    在過去的十年裡,關於鈣鈦礦電池的研究發展迅猛,其光電轉化效率已從初始的2.2%迅速飆升至目前的24.5%,接近矽基太陽能電池的水平。因此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有望成為光伏領域這個舞臺上的重頭戲。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發展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不含鈣也不含鈦提到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有人可能理所當然地會想到鈣和鈦元素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圖鑑——2018年度ESI高被引論文中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匯總
    2.提高電池穩定性由於鈣鈦礦材料與生俱來的性質,其在潮溼環境和光照條件下具有較差的環境穩定性,使其容易發生分解而造成電池效率降低或失效。較差的穩定性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商業化道路上的巨大障礙。目前提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的方法包括提高鈣鈦礦材料本身的穩定性,以及使用合適的傳輸層材料使電池與外界隔絕,達到減緩材料分解的效果。
  • 新研究:有助於改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耐用性!
    導讀據美國物理學聯合會官網近日報導,中國蘇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們查驗了鈣鈦礦材料內在不穩定性發揮作用的機制,以及影響鈣鈦礦光伏電池性能的幾項退化因素。背景作為太陽能電池中的活性層,鈣鈦礦材料正變得越來越受歡迎。
  • 上科大研發高效率高穩定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新聞—科學網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陳剛課題組通過使用烷基胺鹽對三維鈣鈦礦薄膜表面進行後處理,獲得高效率、高穩定性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同時利用同步輻射掠入射X射線衍射技術深入研究表面後處理形成界面層的成分和結構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總結
    2.2  高穩定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由於鈣鈦礦中的有機金屬滷化物受溼度和光照的影響較大,在自然條件下易分解,會造成電池效率的快速衰減甚至失效。因此,為了實現生產具有成本效益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目標,製備高穩定性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也成為該領域未來的必然趨勢。為了解決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問題,研究人員嘗試尋找其他合適的傳輸層材料來改善電池穩定性。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期待與矽「聯姻」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因成本低、轉換效率高,成為光伏領域的研究熱點。但是,其穩定性、大面積製造、效率轉換等諸多挑戰也是國內科研人員必須直面的問題。挑戰一:沒有穩定性就沒有應用「沒有穩定性就沒有應用,能否應用的主要瓶頸是穩定性問題。」遊經碧告訴《中國科學報》,目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雖然有了很大提高,但想要完全滿足產業化要求還需一段過程。「若想產業化,使用壽命是最重要的。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優缺點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科學家們在最新研究中發現,一種鈣鈦礦結構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轉化效率或可高達22.1%,為目前市場上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的2倍,能大幅降低太陽能電池的使用成本。 不過,有專家則強調,儘管這些屬性非常有用,但阿姆團隊要想製造出可用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這種太陽能電池產生的電流很低。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優缺點 從2009年到2015年的短短6年間,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從3.8%一下子躍升至20.3%,提高了5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