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荷傳輸層對滷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電容測量的影響

2020-12-04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成果簡介】

基於電容的測量技術被廣泛的應用於檢測滷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各項電學參數,包括缺陷激活能和濃度,載流子濃度,和介電常數。這些參數為檢測鈣鈦礦電池的器件性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來源:微信公眾號「能源學人」ID:energist)

最近美國託萊多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oledo)的鄢炎發教授和臺灣國立成功大學的李劍教授團隊合作發表了關於電荷傳輸層對滷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電容測量的影響研究。該文發表在最近在Cell Press旗下的能源旗艦期刊Joule 上,題為「Influences of Charge Transport Layers on Capacitance Measured inHalide Perovskite Solar Cell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因為高頻電容信號會受到空穴傳輸層(HTL)的載流子的影響,基於電容的測量不能被用於可靠地分析鈣鈦礦層或其界面的缺陷特性。對於無空穴傳輸層(HTL-free)的鈣鈦礦電池,因為鈣鈦礦層不存在載流子的束縛和激發,高頻電容可以被認為是器件的幾何電容,因此可以用於計算鈣鈦礦層的介電常數。低頻的電容信號可以用於計算鈣鈦礦層離子電導的激活能,但需要排除電荷傳輸層對測量的影響。

這些結論是基於對大量的具有不用的電子和空穴傳輸層的n-i-p和p-i-n結構的鈣鈦礦電池的電容-頻率-溫度(C–ω–T)譜和電容-電壓(C–V)測量得到的。熱導納譜包含兩個電容特徵值,包括在低溫(120 – 220 K)和高頻(~105Hz)下觀測到的D1信號和在相對高溫(>220 K)和低頻(~105Hz)下觀測到的D2信號。電容-電壓測量得到的Mott-Schottkyplot可以用於介電常數的測量。表格1總結了對不同結構的鈣鈦礦電池的熱導納譜測量結果。

高頻(D1)和低頻(D2)電容特性的激活能和鈣鈦礦層介電常數的總結。「-「表示導納譜-ωdC/dω vs. ω分析沒有特徵峰。下劃線表示測量的介電常數來源於電荷傳輸層而非鈣鈦礦。

低溫高頻電容信號(D1)

平面n-i-p型器件

研究團隊首先測量了n-i-p結構的包含不同厚度的spiro-OMeTAD的鈣鈦礦電池。對於包含100納米spiro-OMeTAD的n-i-p型鈣鈦礦電池(器件1),在120到220K溫度,101– 105Hz頻率範圍內觀測到了10-8– 10-7F/cm2高頻電容信號(D1),和文獻報導吻合。這些電容信號曾被用於分析鈣鈦礦電池中的缺陷。這樣的分析是基於熱導納譜分析中基於p-n節的假設,即認為ETL和鈣鈦礦界面存在一個空間電荷層(SCR)。然而,無HTL的電池(器件4)展現出完全不同的電容特徵。有在無HTL的器件中並沒有觀測到D1電容特徵,說明D1電容特徵源於spiro-OMeTAD而不是鈣鈦礦。這個特徵在10納米的spiro-OMeTAD(器件3)和無鈣鈦礦的僅由ETL/HTL的器件中(器件5)得到了證實。另外,無HTL的電池的高頻特性不因溫度改變而改變,說明鈣鈦礦層內耗盡層寬度,載流子在缺陷能級上的束縛和激發都不因溫度改變而改變。該結果與開爾文探針原子力顯微鏡(KPFM)測量結果一至,即節電場只存在於鈣鈦礦與ETL/HTL的界面而不存在於鈣鈦礦內部。在界面處形成的電場可能是由於鈣鈦礦表面極化造成的。界面極化電場可以對電容測量起到屏蔽作用。這些結果都表明鈣鈦礦在高頻交流測量中顯現出絕緣體特性。

具有不同器件結構的鈣鈦礦電池的熱導納譜測量結果。(A)包含100納米的spiro-OMeTAD空穴傳輸層的n-i-p型鈣鈦礦電池(器件1),(B)無空穴傳輸層的n-i型鈣鈦礦電池(器件4),(C)包含10納米的spiro-OMeTAD空穴傳輸層的n-i-p型鈣鈦礦電池(器件3),(D)無鈣鈦礦層的n-p型器件(器件5),

進一步的分析表明D1高頻電容特徵源於spiro-OMeTAD中Li鹽和Co鹽的參雜。雜質的激活能可以通過對熱導納譜的分析(-ωdC/dω vs. ω)得到。通過對Arrhenius plots的分析,完整結構的n-i-p電池和無鈣鈦礦層的器件裡D1電容特徵的激活能分別為0.166 ± 0.005 and 0.172 ± 0.005 eV。這個激活能決定了spiro-OMeTAD的電學傳輸特性。在不同的偏壓下測量得到的D1電容特徵的激活能保持不變,說明D1特徵源於spiro-OMeTAD內載流子的束縛和激發,與界面缺陷無關。

D1電容特徵和其激活能。(A) n-i-p 和(B) n-p 型器件的-ωdC/dω vs. ω熱導納譜分析。(C)通過對ln(ωpeak/T2) vs.1/kBT曲線分析激活能。(D)不同偏壓下的D1激活能測量值。

反式結構電池

在對含有PEDOT:PSS的反式p-i-n結構的鈣鈦礦電池的導納譜測量中也能觀測得到高頻D1電容特徵。在無PEDOT:PSS的(i-n)器件中並沒有觀測到D1電容特徵,說明D1特徵源自PEDOT:PSS。通過計算得到p-i-n和i-n器件對應的D1電容特徵的激活能分別為0.019 ± 0.001 eV 和0.016 ± 0.001 eV,該激活能相比spiro-OMeTAD小一個數量級。在以PTAA作為HTL的p-i-n結構的電池中也沒有觀測到D1特徵電容。這可能是由於較小的PTAA厚度,使得PTAA層完全耗盡而不存在電荷的束縛和激活。

反式結構電池的電容特徵,包括:(A) p-i-n結構電池(器件12),(B)無鈣鈦礦層的p-n結構器件(器件13)。(C)和(D)為相對應的-ωdC/dω譜的分析。

介電常數

無HTL的器件可以用於測量和計算鈣鈦礦層的介電常數。測量記過表明滷化物鈣鈦礦層的介電常數大約為33。對於無鈣鈦礦只有電荷傳輸層的器件(n-p),其計算所得的HTL的介電常數隨溫度的變化與正常的n-i-p電池一至。因為說明介電常數測量需要排除HTL帶來的影響。

通過不同電池結構測量到的介電常數,包括(A)包含不用HTL厚度的n-i-p型器件和(B)不含有鈣鈦礦層的n-p結構器件。

高溫低頻電容信號(D2)

平面n-i-p型器件

在低頻(ω < 103Hz),高溫(240-300K)條件下觀測到的約為10-7F/cm2to < 10-5F/cm2的電容信號,與文獻報導一至。然而,對熱導納譜的-ωdC/dω vs. ω分析並沒有發現存在特徵峰值。該結果說明其電容特徵值是分散的,因此低頻信號不能作為缺陷能級上電荷束縛和激活的標誌。再者,分析發現SnO2and spiro-OMeTAD會影響D2信號的測量結果。因此,平面n-i-p結構電池中D2電容信號的激活能不能使用常規的方法測量。

反式結構電池

有趣的是,對於反式p-i-n結構的電池, ETL和HTL並不會影響低頻電容的測量。使用不同的HTL的器件的D2電容特徵的激活能大約為0.36到0.37eV。低頻D2電容信號被認為是鈣鈦礦層的電學傳輸性能的表現,即離子遷移。由於離子弛豫,鈣鈦礦層在高頻下表現出絕緣體特性,但在低頻下表現出離子導電性。通過測量並計算離子弛豫頻率而得到的離子導電性的激活能為0.408 eV,與導納譜測量得到的D2的激活能(0.36eV)相差不大。

鈣鈦礦的離子導電性。(A)離子導電率隨溫度的變化。(B)離子導電的激活能計算。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解析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陷阱態的空間和能量分布
    研究人員將金屬滷化物鈣鈦礦(MHP)的光電性能歸因於其高的光吸收係數、載流子遷移率、長的電荷擴散長度和小的Urbach能量(代表系統中的混亂)。理論研究表明,由於鈣鈦礦的低形成能,結構缺陷和晶界而在材料表面形成深電荷陷阱的可能性,可指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鈍化技術的發展(化學反應性的損失)。電荷陷阱狀態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和其他設備的降解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 以P3HT作為空穴傳輸材料的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被認為最有潛力的光伏技術之一,在近十年來獲得了飛速的發展。合適空穴傳輸材料一直是實現高性能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關鍵之一。
  • 最新《Science》揭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陷阱」之謎!
    混合無機-有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主要受到捕獲電荷載流子並導致無用重組的缺陷的限制。近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黃勁松教授(通訊作者)報導了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單晶和多晶太陽能電池中「陷阱」的空間和能量分布解析結果。其中,單晶中的陷阱密度相差五個數量級,最低值為2×10^11 cm-3,且大多數深陷阱位於晶體表面。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圖鑑——2018年度ESI高被引論文中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匯總
    鈣鈦礦由於獨特的材料性質,例如良好的吸光性能,優異的電荷傳輸速率和電荷載流子擴散長度等優點,達到了高品質的產品性能與低成本製造工藝的完美結合,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效率和穩定性提升,而成為「光伏領域的新希望」。通過科學家近十年的努力,鈣鈦礦電池的效率從2009年的3.9%提高到了2018年的22.7%。因此基於鈣鈦礦的太陽能電池也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門領域。
  • 乾貨 詳解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應用
    前言有機金屬滷化物鈣鈦礦結構太陽能電池是一種以全固態鈣鈦礦結構作為吸光材料的太陽能電池,其能隙約為1.5eV消光係數高,幾百納米厚的薄膜即可充分吸收800 nm以下的太陽光, 在光電轉換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憑藉良好的吸光性和電荷傳輸速率,以及巨大的開發潛力, 被譽為「光伏領域的新希望」。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結構及原理
    有機金屬滷化物鈣鈦礦結構太陽能電池是一種以全固態鈣鈦礦結構作為吸光材料的太陽能電池,其能隙約為1.5eV消光係數高,幾百納米厚的薄膜即可充分吸收800 nm以下的太陽光, 在光電轉換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憑藉良好的吸光性和電荷傳輸速率,以及巨大的開發潛力, 被譽為「光伏領域的新希望」。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總結
    2.2  高穩定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由於鈣鈦礦中的有機金屬滷化物受溼度和光照的影響較大,在自然條件下易分解,會造成電池效率的快速衰減甚至失效。因此,為了實現生產具有成本效益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目標,製備高穩定性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也成為該領域未來的必然趨勢。為了解決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問題,研究人員嘗試尋找其他合適的傳輸層材料來改善電池穩定性。
  • 太陽能電池電荷損失的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孟慶波團隊在探索高性能薄膜新型太陽能電池的同時一直致力於開發用於太陽能電池的電荷動力學和缺陷態等物理性質的量化測量和分析方法,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比如成功研製了可調控的太陽能電池瞬態光電測量系統,實現了太陽能電池在實際工作狀態下電荷動力學的測量(Rev. Sci.
  • 【材料】基於銅鹽摻雜Spiro-OMeTAD空穴傳輸層的高效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2,2』,7,7』-四-(二甲氧基二苯胺)-螺芴(Spiro-OMeTAD)因具有優良的光電性能,作為空穴傳輸層材料已被廣泛地應用於以甲氨基鉛滷化物
  • 無雜質,溼度穩定的有機層給鈣鈦礦太陽能電池21%的效率
    耐用、高性能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也需要耐用、高性能的電荷傳輸層。科學家們開發出了第一種不需要摻雜劑就能獲得高電荷遷移率和穩定性的有機空穴轉運體。這種新型的空穴傳輸層優於標準材料,並保護鈣鈦礦有機電池免受空氣溼度的影響。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結構及構造全固態鈣鈦礦光伏電池發展至今,其電池原理一直是研究者競相探究的方向。目前鈣鈦礦電池的工作原理主要有2個觀點。第1種是鈣鈦礦作為光敏材料,吸光激發形成電子空穴對,進而電荷分離,電子注入多孔的氧化鈦導帶,電子通過納米多孔膜傳輸,稱為染料敏化觀點,MSSC原理。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及發展前景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科學家們在最新研究中發現,一種鈣鈦礦結構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轉化效率或可高達22.1%,為目前市場上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的2倍,能大幅降低太陽能電池的使用成本。但是,該類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卻非常低,之前最高只有4.73%。這主要是因為兩層鈣鈦礦面板之間的有機陽離子阻擋了電荷的有效傳輸,起到絕緣空間層的作用,類似於兩層中間夾雜了絕緣體,抑制了電荷的面外傳輸。
  • 黃維院士團隊原位界面調控助力高效無電子傳輸層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近期,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西安柔性電子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黃維院士團隊陳永華教授課題組在原位界面調控助力高效無電子傳輸層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研究成果以「In Situ Interface Engineering for Highly Efficient Electron-Transport-Layer-Free Perovskite
  • 香港大學關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載流子傳輸層的器件物理研究取得了...
    香港大學關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載流子傳輸層的器件物理研究取得了最新進展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隨著能源及環境問題的日趨嚴峻,業界對於清潔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高光電轉化效率(PCE),低製備成本的新型太陽能電池成為了光電子器件及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
  • 陳立桅課題組JACS:有機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的界面偶極
    本文根據有機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不同器件結構,討論了界面偶極層中電偶極矩的方向和強度對器件性能的影響。首先綜述了偶極機理相對公認的透明底電極負極界面偶極層(圖4a),透明底電極正極界面偶極層(圖4b),和金屬頂電極正極界面偶極層(圖4c)材料體系,隨後討論了尚存爭議的金屬頂電極負極界面偶極層材料體系(圖5)。
  • 黃維院士:純相二維Ruddlesden–Popper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作為新一代高性能的鈣鈦礦電池的候選材料,二維Ruddlesden-Popper層狀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因其具有理想的光電性能和良好的環境穩定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然而,這種鈣鈦礦通常由具有隨機阱寬度分布的多個量子阱組成,也因此目標量子阱結構與實際獲得的相結構有很大不同。
  • 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初步認知與了解
    第三代太陽能電池主要指具有高轉換效率的一些新概念電池, 如染料敏化電池、量子點電池以及有機太陽能電池等。        在接受太陽光照射時,鈣鈦礦層首先吸收光子產生電子-空穴對。由於鈣鈦礦材激子束縛能的差異,這些載流子或者成為自由載流子,或者形成激子。而且,因為這些鈣鈦礦材料往往具有較低的載流子複合機率和較高的載流子遷移率,所以載流子的擴散距離和壽命較長。
  • 半導體所研製出高效平面異質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鑑於鈣鈦礦自身優異的電荷傳輸能力,可完全不需要藉助高溫燒結TiO2介孔層來輔助電子傳輸,製備簡單平面異質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平面結構鈣鈦礦電池具有製備工藝簡單、低溫製備且與柔性器件製備工藝兼容等優勢。「電滯」現象一直困擾平面鈣鈦礦電池研究,導致該現象可能的原因包括:鈣鈦礦層中離子移動、鈣鈦礦/電子傳輸層TiO2界面缺陷或能級排布差異等形成的勢壘,以及TiO2低的電子遷移率等阻礙了電子從鈣鈦礦到電子傳輸層的有效輸運。近來,人們利用具有離子鈍化作用及快速電荷轉移能力的富勒烯材料改性TiO2緻密層表面,增強了電子的抽取,有效減少了「電滯」現象。但富勒烯存在價格昂貴、在空氣中不穩定等缺點。
  • 頻繁破紀錄 24個疊層鈣鈦礦電池技術匯總!
    6.Nano Energy:效率超過22%鈣鈦礦-矽疊層太陽能電池  在所有串聯光伏(PV)技術中,鈣鈦礦矽疊層電池引起巨大關注。兩個子電池的光電流高度匹配是實現單片串聯電池的高效率的關鍵。北京大學的周歡萍團隊報導一種低溫解製備鈣鈦礦矽電池的工藝。高效鈣鈦礦/矽通過調節電學和光學性質來構造單片串聯電池電子傳輸層,優化帶隙和光密度鈣鈦礦吸收劑。
  • 綜述:無機-有機鈣鈦礦材料在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
    綜述:無機-有機鈣鈦礦材料在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