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院士:純相二維Ruddlesden–Popper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2020-12-03 知研光電材料

作為新一代高性能的鈣鈦礦電池的候選材料,二維Ruddlesden-Popper層狀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因其具有理想的光電性能和良好的環境穩定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然而,這種鈣鈦礦通常由具有隨機阱寬度分布的多個量子阱組成,也因此目標量子阱結構與實際獲得的相結構有很大不同。雖然目前人們利用化學計量法製備鈣鈦礦溶液,但是獲得的均是大小隨機分布的膠體顆粒,提純難度非常大。因此,製備純相二維鈣鈦礦薄膜,是目前研究人員一直關注和致力於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的黃維院士團隊首次製備並報導了一系列不同量子阱寬度的純相二維Ruddlesden-Popper鈣鈦礦薄膜,可應用於高效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人員創新性地通過引入一種離子液體有機胺鹽(butylammonium acetate,BAAc,乙酸丁胺) 替代傳統的滷化物間隔基碘化正丁胺(BAI),由於在溶液加工的初始階段,BAAc與鈣鈦礦骨架之間具有較強的離子配位作用,可以將具有均勻分布中間相的化合物從近乎單分散的晶胞顆粒的前體溶液中凝膠化,從而進一步製備了純相量子阱結構鈣鈦礦薄膜。

研究人員還觀察到,具有微米級,垂直排列晶粒的純相量子阱結構鈣鈦礦薄膜可以從它們各自的中間相中結晶出來。同時,通過各種光譜技術和晶體結構表徵證實,高相純度可能會促進電荷傳輸並穩定鈣鈦礦骨架。所得到的鈣鈦礦電池表現出16.25%的最佳光電轉換效率和1.31V的開路電壓,與同類產品相比也具有更高的穩定性。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世界頂級期刊《Nature Energy》上,文章題目為「Two-dimensional Ruddlesden-Popper layer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based on phase-pure thin films」。合作團隊的梁超、顧浩和夏英東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南京工業大學陳永華教授、澳門大學邢貴川教授和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60-020-00721-5

相關焦點

  • 基於純相二維Ruddlesden-Popper薄膜的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西工大新聞網11月8日電(柔軒)近年來,二維Ruddlesden-Popper層狀鈣鈦礦材料由於優越的穩定性和光電性能而成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熱點。同時,二維本徵結構的光物理性質被其他混雜相尤其是三維相所掩蓋。研究人員一直致力於製備純相二維鈣鈦礦薄膜(phase-pure QWs),但是到目前為止還無法實現。
  • 科學家研製純相二維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科研團隊首次成功實現了純相的二維鈣鈦礦薄膜及其高穩定性太陽能電池。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黃維、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教授陳永華和澳門大學應用物理與材料工程研究院教授邢貴川,首次報導了通過前驅體離子間配位作用、分子間相互作用調控獲得近單分散的鈣鈦礦前驅體膠束粒子中間相,通過溶劑揮發獲得不同量子阱寬度的純相二維鈣鈦礦薄膜。
  • 科學家研製純相二維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新聞—科學網
    科研團隊首次成功實現了純相的二維鈣鈦礦薄膜及其高穩定性太陽能電池。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黃維、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教授陳永華和澳門大學應用物理與材料工程研究院教授邢貴川,首次報導了通過前驅體離子間配位作用、分子間相互作用調控獲得近單分散的鈣鈦礦前驅體膠束粒子中間相,通過溶劑揮發獲得不同量子阱寬度的純相二維鈣鈦礦薄膜。
  • 純相二維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問世
    黃維告訴《中國科學報》,這一工作基於離子液體調控分子間相互作用力,首次實現了有序取向的、結晶性能良好的二維純相鈣鈦礦薄膜,揭示了純相鈣鈦礦薄膜的形成機制、光學特徵、物相分布以及器件性能。近年來,二維層狀鈣鈦礦材料由於優越的穩定性和光電性能而成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熱點。
  • 高效穩定的二維層狀鈣鈦礦來了!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商業化鋪路
    日前《自然—光子學》發表了一篇論文,介紹了科研團隊在高效穩定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向的重要進展,這項研究由吉林大學、南京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的多位學者共同完成。陳永華告訴《中國科學報》,離子液體鈣鈦礦光伏技術具有效率高、穩定性好、易放大、一步成膜、環境友好等突出的優點,是極具潛力的新型光伏製備技術。這篇論文發表之後得到了學術界和產業界的高度關注。基於該項突破,陳永華和黃維團隊繼續採用離子液體MAAc作為溶劑,製備了高效穩定的二維層狀鈣鈦礦,成為離子液體應用在鈣鈦礦領域的又一突破。
  • 新型鈣鈦礦薄膜讓太陽能電池實現高效率
    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黃維院士團隊、陳永華教授團隊與澳門大學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邢貴川教授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一系列不同量子阱寬度的二維Ruddlesden-Popper(RP)層鈣鈦礦薄膜,及其高效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應用。
  • 前沿科技|新型鈣鈦礦薄膜讓太陽能電池實現高效率
    來源丨中國科學報 編輯丨小歐 世界上首次報導了一系列不同量子阱寬度的二維Ruddlesden-Popper(RP)層鈣鈦礦薄膜,及其高效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應用。
  • 科學網—新型鈣鈦礦薄膜讓太陽能電池實現高效率
    本報訊(記者馮麗妃)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黃維院士團隊、陳永華教授團隊與澳門大學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邢貴川教授合作
  • 換個前驅體,就能製備純相二維鈣鈦礦薄膜
    材料結構中,兩個長有機間隔層中間夾雜著n層無機[MX6]八面體片,由於有機層與無機層之間介電常數不匹配,產生了自然的量子阱(quantum well,QW)。目前,基於液相法製備的二維Ruddlesden-Popper層狀鈣鈦礦薄膜均由多相混合量子阱結構(multiple quantum wells, MQWs)組成,即目標量子阱結構與實際獲得的相結構有很大不同。
  • 新技術讓太陽能電池在85℃下運行500小時—新聞—科學網
  • 今日黃維院士/邢貴川/陳永華Nature Energy
    要實現這一目標,不僅需要增加太陽能電池效率,還需要降低成本。二維Ruddlesden-Pop層狀金屬滷化物鈣鈦礦與其對應的三維鈣鈦礦相比,具有理想的光電性能和良好的環境穩定性,引起了人們廣泛的研究興趣,被認為是製造可長期穩定
  • 新技術讓太陽能電池在85℃下運行500小時
    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黃維院士團隊、教授陳永華團隊與澳門大學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教授邢貴川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報告了一系列不同量子阱寬度的純相二維Ruddlesden-Popper(RP)層狀鈣鈦礦薄膜,及其高效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應用。
  • 我國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獲突破
    從上個世紀開始,科學家就開始研究「陽光罐頭」——太陽能電池及其相關技術——以期更好地利用太陽能。但直至今日,各類「保鮮」技術依然還在探索之中。前不久,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自然·光子學》發文,報導了高效穩定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最新突破性進展。26歲的晁凌鋒是這一成果的第一作者之一。
  • 黃維院士團隊原位界面調控助力高效無電子傳輸層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近期,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西安柔性電子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黃維院士團隊陳永華教授課題組在原位界面調控助力高效無電子傳輸層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研究成果以「In Situ Interface Engineering for Highly Efficient Electron-Transport-Layer-Free Perovskite
  • 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商業化鋪路—新聞—科學網
    幾年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被《科學》評為年度國際十大科技進展之一,研究熱度也隨之攀升。 1月14日,《自然·光子學》期刊發表了一篇論文,介紹了科研團隊在高效穩定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向的重要進展,這項研究由吉林大學、南京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的多位學者共同完成。 在論文的3位共同第一作者中,來自吉林大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的虞士棟是唯一一位本科生。
  • > 2025年鈣鈦礦光伏市場將達2.14億美元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2020-11-19 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黃維院士團隊、教授陳永華團隊與澳門大學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教授邢貴川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報告了一系列不同量子阱寬度的純相二維
  • 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前途在哪?
    近日,我國科研團隊首次成功研發純相的二維鈣鈦礦薄膜及其高穩定性太陽能電池,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能源》。
  • 韓國科學家刷新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記錄
    2020-11-19 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黃維院士團隊、教授陳永華團隊與澳門大學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教授邢貴川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報告了一系列不同量子阱寬度的純相二維
  • 太陽能電池「布」:室內光線下也能發電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黃維,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教授陳永華和澳門大學應用物理與材料工程研究院教授邢貴川,首次報導了通過前驅體離子間...現在,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製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新方法,其速度可達每分鐘40英尺(12米),這樣的速度甚至比矽還快。數十年來,矽一直主宰著太陽能電池市場,但近年來,這一王冠有被奪走的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