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學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20-11-22 騰訊網

當前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帶隙高於1.45 eV的鉛基太陽能電池。這限制了其實現衝擊-奎塞爾極限的潛力。先前對低禁帶(1.2 ~ 1.4 eV)滷化物鈣鈦礦的研究已經得出了幾個候選結果,但都是有機-無機雜化的組合物,這引起了人們對器件穩定性的關注。

近期,昆明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馮晶教授團隊合作在Springer Nature雜誌社出版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Sub-1.4 eV Bandgap Inorganic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Long-Term Stability」的研究論文,昆明理工大學博士生胡明鈺為論文第一作者,昆明理工大學為第一單位。

本研究報導了高效,穩定的無機含錫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設備效率高達13.37%。T80和T70的使用壽命分別為653 h和1045 h (T80和T70分別代表效率衰減至初始值的80%和70%),在單太陽強度照明下具有較高的運行穩定性,在氮氣環境下具有長期的貨架穩定性。在長期(1000小時)測試中,設備受控暴露於環境大氣中不會降低效率。為探索帶隙低於1.4 eV的豐富鈣鈦礦材料打開了大門,為獲得高穩定性的低禁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指明了一個有希望的方向。

綜上,研究團隊開發使用CsPb0.6Sn0.4I3的無機鈣鈦礦組成的PSCs,其低帶隙為1.38 eV。無機的性質使這種鈣鈦礦比它的有機-無機雜化的同類鈣鈦礦更加穩定。重要的是,這表明一個合理的界面功能化策略可以進一步穩定CsPb0.6Sn0.4I3鈣鈦礦薄膜並鈍化缺陷,使CsPb0.6Sn0.4I3鈣鈦礦成為低帶隙PSCs的一個有前途的候選材料。高pce PSC器件具有良好的長期使用性能和貨架穩定性。

論文連結

喜歡就點「在看」,開啟價值時刻!

相關焦點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通過研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印刷工藝,德國科學家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結論來開發適合將鈣鈦礦電池材料沉積到基板上的油墨。雖然近年來有關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但所取得的、最為顯著的成果大多是在不到一平方釐米的設備上且採用在大規模商用設備生產中並不實用的工藝來取得的。將這些實驗室成果轉化為大規模生產是另一個亟待探索的研究領域。許多不同的工藝都被認為是適合於此,其中槽模塗布和噴墨列印最為突出。
  • 山西大學分子科學研究所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山西大學分子科學研究所韓高義教授課題組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山西大學為第一單位在國際權威期刊《德國應用化學》( Angew. Chem. Int. Ed.)在製備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時,快速的結晶過程和複雜的結晶條件會導致生成的鈣鈦礦薄膜中存在大量缺陷,從而影響PSC的光電轉換效率和穩定性。因此製備缺陷較少或無缺陷的鈣鈦礦薄膜,對於提高PSC的綜合性能具有重要意義。
  • 福建物構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近年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發展迅速,其光電轉化效率從3.8%發展到目前25.5%的認證效率,被視為最具有應用潛力的新型高效率太陽能電池之一。雖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較高光電轉換效率,可與多晶矽薄膜電池媲美,但電池的長期穩定性未達到商業化要求。
  • 北理工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空穴傳輸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
    北理工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空穴傳輸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21703008)和北理工創新人才科技資助專項(「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培育基金)的支持下,北京理工大學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崔彬彬特別副研究員課題組與材料學院「青年千人」陳棋教授課題組合作
  • 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與合作者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最近,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與合作者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工作發表在能源領域著名期刊《能源與環境科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和化學領域著名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 華東理工大學新型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研究獲進展
    新型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一直是清潔能源領域的研究熱點。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助於大規模商業生產
    打開APP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助於大規模商業生產 佚名 發表於 2020-12-01 15:49:55 德國科學家研究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印刷工藝
  • 太陽能電池電荷損失的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我的煤炭網>新聞>新能源>太陽能>太陽能電池電荷損失的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太陽能電池電荷損失的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發布日期:2020-11-09 18:23:00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進展
    不久前,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教授陳永華與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教授黃維等多位合作者,研究出高效穩定的二維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相關論文發表於《自然—光子學》,成為離子液體應用在鈣鈦礦領域的又一突破。
  • 上海科大陳剛課題組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界面調控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陳剛課題組在無甲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界面調控和機理研究方面再次取得重要進展。他們通過使用烷基胺鹽對三維鈣鈦礦薄膜表面進行後處理,獲得高效率、高穩定性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同時利用同步輻射掠入射X射線衍射技術深入研究表面後處理形成界面層的成分和結構,進一步研究界面調控與器件性能之間的相互聯繫。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第2種是鈣鈦礦雙極性材料為本徵層(I層),I層負責吸收太陽光、產生激子、電荷分離,同時負責傳輸電子等。納米多孔的二氧化鈦或者氧化鋁膜作為I層的載體,稱為異質結觀點,PIN原理。基於這2種原理,目前研究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結構研究主要集中於3種,如圖3所示。
  • 東理工大學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DSSCs) 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索比光伏網訊: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解永樹教授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DSSCs) 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最新研究成果「Efficient Solar Cells Sensitized by Porphyrins with Extended Conjugation framework and a Carbazole
  • 福建物構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進展
    近年來,新興的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發展突飛猛進,在短短十年裡其光電轉化效率從3.8%迅速發展到目前25.5%的認證效率,被視為最具有應用潛力的新型高效率太陽能電池之一。雖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很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已與多晶矽薄膜電池相媲美,但是電池的長期穩定性遠未達到商業化的要求。此外,傳統的低溫溶液法可以便利地製備鈣鈦礦薄膜,但所製備的鈣鈦礦通常是多晶薄膜極易在晶界或表面產生針孔和缺陷。
  • 中科院在鈣鈦礦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有機-無機雜化的金屬滷化物鈣鈦礦材料憑藉其優異的光電性能、低原材料成本、以及簡單的製備工藝而備受關注。近十年來,隨著高性能鈣鈦礦材料的開發以及器件結構的創新優化,鈣鈦礦光伏器件的效率從3.8%迅速提高至25.2%,展現出了巨大的商業開發價值和市場競爭力。
  • 我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製備技術取得突破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記者從武漢理工大學獲悉,程一兵專家團隊在兩項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製備技術方面取得突破,達到國際上同類產品的最高光電轉換效率。武漢理工大學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彭勇教授介紹說,程一兵團隊研製開發的5cmx5cm塑料基板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8月8日在國家光伏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通過第三方權威機構認證,獲得組件光電轉換效率11.4%的結果,超過日本東芝公司於9月25日宣布的5cmx5cm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10.5%的光電轉換效率。程一兵團隊在10cmx10cm玻璃基板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製備技術也取得突破
  • 北理在有機-無機雜化金屬滷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研究獲進展
    近日,國際化學與材料領域頂級期刊《能源與環境化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影響因子30.289)報導了北京理工大學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崔彬彬課題組在高效率有機-無機雜化金屬滷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鈣鈦礦太陽電池是光伏領域近年來興起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由於其優良的自組裝特性、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能夠通過簡單的低溫溼法工藝實現大面積的太陽電池組件製備、原材料的豐富低廉和器件效率的飛速發展,使得其在未來的商業化應用中呈現出巨大潛力。
  • 上科大陳剛課題組《AFM》: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界面調控重要進展
    近日,上科大物質學院陳剛課題組在無甲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界面調控和機理研究方面再次取得重要進展。他們通過使用烷基胺鹽對三維鈣鈦礦薄膜表面進行後處理,獲得高效率、高穩定性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同時利用同步輻射掠入射X射線衍射技術深入研究表面後處理形成界面層的成分和結構,進一步研究界面調控與器件性能之間的相互聯繫。
  • 鈣鈦礦電池規模化生產取得新進展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印刷工藝,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結論,這些結論有助於開發適合於在襯底上沉積鈣鈦礦電池材料的「墨水」物質。儘管近年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進展,但許多最顯著的成就都產生在小於1平方釐米的設備上,並且使用的工藝並不適用於大規模商業設備的生產。將這些實驗室成果轉化為大規模生產是另一個有待解決的研究領域。
  • 第一屆新型太陽能電池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學術研討會
    5月24日至25日,第一屆新型太陽能電池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學術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順利召開。本次會議受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化學專業委員會的委託,由中國科學院清潔能源前沿研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光化學重點實驗室、北京市新能源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物理所清潔能源中心和清潔能源實驗室共同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