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大學新型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研究獲進展

2020-11-24 科學網

 

新型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一直是清潔能源領域的研究熱點。近日,華東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侯宇博士在新型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納米能源》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由於其能量轉換效率高、成本低廉和製備工藝簡單等優點,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廣泛關注。電子傳輸層(ETL)作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重要組件之一,可以選擇性傳輸光生電子,抑制載流子複合,對電池能量轉換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針對目前傳統ETL材料與鈣鈦礦層本徵電子遷移率不匹配這一關鍵問題,侯宇博士在研究中採用低溫化學浴沉積方法,製備了排列規整的In2S3納米片陣列,並將其首次應用於鈣鈦礦太陽電池ETL的結構設計中。

據介紹,研究人員藉助時間分辨光致發光光譜技術,探究了PSCs中電荷傳輸的動力學行為,基於硫化銦的PSCs室溫光致發光淬滅現象明顯,規整的納米片陣列結構可以有效收集和傳輸來自鈣鈦礦光吸收層中的電子,使得電子空穴壽命更短,加速了鈣鈦礦材料中光生載流子的分離。此外,硫化銦ETL更為匹配的能帶結構以及更高的本徵電子遷移率,能夠進一步抑制電子的「逆向」傳輸,降低載流子複合機率,從而使得電池器件的短路電流密度、開路電壓以及填充因子均得到提升。基於硫化銦ETL的電池能量轉換效率達到18.22%,較基於傳統ETL的鈣鈦礦太陽電池提高了16%。

專家認為,這項研究成果為不同過渡金屬硫化物ETL材料的設計建立了新策略,同時也為研究PSCs的低溫處理和製備提供了新方法,實現了鈣鈦礦太陽電池新型電子傳輸材料研究方面的新進展。(來源:科學網 黃辛 採廖)

相關焦點

  • 華東理工大學卟啉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進展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DSSCs)是一種具有良好應用前景的光電轉換技術。作為自然界光合作用中心的核心組分,卟啉具有很高的摩爾消光係數和易於修飾的結構,可用於太陽能的捕獲,是一類重要的DSSC敏化染料。近年來,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解永樹教授課題組在該領域進行了系統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
  • 華東理工大學解永樹教授綜述卟啉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s) 是一種具有良好應用前景的光電轉換技術。作為自然界光合作用中心的核心組分,卟啉具有很高的摩爾消光係數和易於修飾的結構,可用於太陽能的捕獲,是一類重要的 DSSC 敏化染料。
  • 第一屆新型太陽能電池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學術研討會
    5月24日至25日,第一屆新型太陽能電池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學術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順利召開。本次會議受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化學專業委員會的委託,由中國科學院清潔能源前沿研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光化學重點實驗室、北京市新能源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物理所清潔能源中心和清潔能源實驗室共同承辦。
  • 華東理工大學製備出新型太陽能光解水催化材料—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楊化桂課題組在太陽能光解水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成功製備出一種新型太陽能光解水催化材料。
  • 中科院太陽能電池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催化與原位表徵研究組(503組)李燦院士、張文華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太陽能電池新材料硒化錫(SnSe)的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 北理工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空穴傳輸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
    北理工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空穴傳輸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21703008)和北理工創新人才科技資助專項(「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培育基金)的支持下,北京理工大學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崔彬彬特別副研究員課題組與材料學院「青年千人」陳棋教授課題組合作
  • 華東理工大學解永樹教授課題組近年來卟啉研究進展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副標題:永無止境,百年樹啉解永樹教授簡介解永樹,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 年吉林 (工業) 大學本科畢業,1998 年浙江大學博士畢業2003 年起,先後於臺灣大學、日本九州大學和日本國立材料研究所 (NIMS) 開展研究工作,2007 年迄今為華東理工大學化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卟啉合成化學與有機光電材料。針對卟啉的功能化、光譜與分子間聚集調控等問題開展系統研究,建立了新型卟啉合成策略,豐富其光譜調控手段,拓展其聚集性能調控途徑,實現 12.4% 的碘電解質電池最高光電轉換效率。
  • 昆明理工大學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當前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帶隙高於1.45 eV的鉛基太陽能電池。這限制了其實現衝擊-奎塞爾極限的潛力。先前對低禁帶(1.2 ~ 1.4 eV)滷化物鈣鈦礦的研究已經得出了幾個候選結果,但都是有機-無機雜化的組合物,這引起了人們對器件穩定性的關注。
  • 新加坡開發出新型太陽能電池材料
    將來有一天,你的手機或電腦沒電了,只需拿到太陽下曬一曬就能繼續使用了,因為它們的顯示器同時也是太陽能電池。這就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科學家發表在《自然·材料》雜誌上的最新成果,他們開發出的下一代太陽能電池材料,不僅能把光轉化成電,電池本身還能按照需要發出不同顏色的光。
  • 浙江理工大學石墨烯量子點製備光催化材料研究獲進展
    作為光催化技術分支的年輕「一族」,近年來二維複合材料的製備研究成為熱門。  在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浙江理工大學化學系教授董曉平的主持下,一項名為「石墨烯量子點輔助剝離石墨相氮化碳製備二維複合材料及其光催化應用研究」的基礎研究獲得了一定進展。
  • 福建物構所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研究獲進展
    非富勒烯受體材料具有合成簡便、能級和帶隙更易調節以及形貌穩定性好等優點,因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幾種不同類型的受體材料中,以acceptor-donor-acceptor(A-D-A)為骨架構型的小分子受體材料的研究較為廣泛。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進展
    目前處於防控新冠肺炎的關鍵階段,同大部分人一樣,居家辦公成為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遊經碧的日常工作方式。「之前沒有時間靜下心來好好看看學生的實驗、進展、報告,如今正好可以集中挖掘裡面的新東西,打開一些新的思路。」 兩年前,遊經碧課題組成功實現中國在鈣鈦礦電池轉換效率方面世界紀錄的突破。
  • 福建物構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進展
    近年來,新興的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發展突飛猛進,在短短十年裡其光電轉化效率從3.8%迅速發展到目前25.5%的認證效率,被視為最具有應用潛力的新型高效率太陽能電池之一。雖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很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已與多晶矽薄膜電池相媲美,但是電池的長期穩定性遠未達到商業化的要求。此外,傳統的低溫溶液法可以便利地製備鈣鈦礦薄膜,但所製備的鈣鈦礦通常是多晶薄膜極易在晶界或表面產生針孔和缺陷。
  • 長春應化所新型鋰-空氣電池關鍵材料及電池組研究獲進展
    電池比能量不足嚴重製約了電動汽車的發展。鋰-空氣二次電池因具有比現有鋰離子電池高出1~2個數量級的理論比能量,是最能夠取代汽油的電池種類,已成為電動車電池的明日之星。然而受限於電解液和空氣電極等性能的嚴重不足,現有鋰-空氣電池存在能量轉化效率低、倍率性能差和循環壽命短等亟待解決的難題。
  • 北理在有機-無機雜化金屬滷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研究獲進展
    近日,國際化學與材料領域頂級期刊《能源與環境化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影響因子30.289)報導了北京理工大學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崔彬彬課題組在高效率有機-無機雜化金屬滷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寬帶隙太陽能電池材料及其疊層器件研究獲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具有質量輕、柔性及低成本等獨特的優勢,近10多年來受到世界各國科學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如何在拓寬材料分子吸收的同時,保持高開路電壓是有機光伏領域一個重要研究內容。採用疊層器件結構將兩個具有不同吸收範圍的單結電池串聯起來,可以同時實現寬吸收光譜與高開路電壓,是提升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 2020開年紅 太陽能電池技術大發展
    2020開年,世界各地的太陽能電池技術取得了大發展:1、華東理工大學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獲進展華東理工大學實驗室小面積器件的最高光電轉化效率已經達到6、新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預計接近40%近年來,太陽能電池在混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實現了高轉換效率。然而,雜化鈣鈦礦本質上是不穩定的,為了尋找鈣鈦礦材料的替代品,岐阜大學的Hiroyuki Fujiwara教授研究團隊與東京工業大學的Hidenori Hiramatsu和Hideo Hosono教授一起對硫屬鈣鈦礦材料進行了新的研究。
  •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新型非碘氧化還原電對研究進展
    發表於:2011-01-10 09:25:52     作者:索比太陽能來源:Solarbe.com   在新一代薄膜太陽能電池中,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因其成本低廉、製作工藝簡單、光電轉換效率高等優點,被認為是最具市場潛力的太陽能電池之一。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已經成為新一代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研究熱點。
  • 福建物構所滷化鉛雜化半導體材料研究獲進展
    福建物構所滷化鉛雜化半導體材料研究獲進展 2016-02-29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作為新型光伏材料備受科學家關注,其光電轉換效率已迅速刷新到20%,並有望達到晶體矽電池25%的水平。
  • 葛子義:有機太陽能電池技術的領跑者
    目前,市場上的太陽能電池主要以晶矽等無機半導體材料為活性層製備而成,存在工藝複雜、成本高、原材料生產過程能耗大和汙染重等缺點。這類太陽能電池由於無機半導體本身的剛性結構,難以製備柔性電子器件。柔性電子器件,特別是基於有機材料的光電器件,是未來電子器件發展的一大趨勢。因此,製備成本低、效率高、柔性強、環境友好的新型有機太陽能電池,正成為各國科學家的研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