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大學解永樹教授綜述卟啉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2020-11-27 騰訊網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s) 是一種具有良好應用前景的光電轉換技術。作為自然界光合作用中心的核心組分,卟啉具有很高的摩爾消光係數和易於修飾的結構,可用於太陽能的捕獲,是一類重要的 DSSC 敏化染料。近年來,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解永樹教授課題組在該領域進行了系統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應國際能源環境領域知名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邀請,近期發表題為 「Molecular engineering strategies for fabricating efficient porphyrin-based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的綜述。

為了提升光捕獲能力,並促進光生電子的轉移,通常將卟啉染料設計成D π A 型 (電子給體 π 橋 電子受體) 推拉電子結構,吸附於二氧化鈦薄膜,構築 DSSCs。前期研究中,解永樹教授研究團隊通過系統優化電子給體及額外電子受體單元,從拓展 共軛結構和增強分子內電荷轉移 (ICT) 效應兩方面著手,拓展吸收光譜。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運用小分子共敏化劑彌補卟啉染料吸收缺陷,顯著提升電流。同時,引入多條烷基鏈,抑制染料聚集和電荷複合,有效提升電壓。通過這些策略的綜合運用,實現電池短路電流和開路電壓的協同提升,實現了當時非釕染料碘電解質電池的最高光電轉換效率11.5% (Angew. Chem. Int. Ed., 2014, 53, 10779; J. Am. Chem. Soc., 2015, 137, 14055)。

為進一步提升光電性能,在傳統開鏈圍阻型卟啉結構基礎上,創新性地設計合成出獨特的「閉環屏縛」型卟啉結構,在卟啉環周圍引入環型碳鏈,更為有效地抑制了染料分子間的聚集作用,同時提升染料吸附量,從而同時實現了電池開路電壓、短路電流和光電轉換效率的提升(Chem. Sci., 2019, 10, 2186; J. Mater. Chem. A,2019, 7, 20854)。

在發展新型「閉環屏縛」型卟啉基礎上,為進一步解決兩種染料共敏化時染料吸附比例和分布難以控制等問題,創新性地將卟啉與其吸收互補的純有機染料通過柔性碳鏈共價連接, 發展了一類全新的「協同伴侶」染料。該系列染料實現了從 350 nm 到 700 nm 的全光譜吸收, 並且兩種結構單元能夠以精準的 1:1 比例均勻、緻密地吸附於 TiO2薄膜, 有利於提升太陽能吸收與光電子收集效率,最終實現基於碘電解質 DSSCs 的最高光電轉換效率 12.4%。該類「協同伴侶」染料還具有對橋連基團長度依賴性低、器件製備簡單、可控性好、穩定性高等優勢, 從而為發展高效染料敏化電池提供了全新思路 (J. Am. Chem. Soc.,2020, 142, 5154)。

基於上述系列研究成果,解永樹教授課題組近期應邀於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發表綜述,全面介紹了卟啉類染料分子結構的系統優化、共吸附、共敏化及「協同伴侶」染料等最新研究進展,並對該領域有待進一步改進的問題、發展方向和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

該綜述是由博士生曾凱雯在解永樹教授指導下完成。論文撰寫過程還得到了田禾院士的悉心指導和朱為宏教授的大力支持,並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科技重大專項、上海科技國際合作以及上海高校特聘教授(東方學者) 等項目的支持。

來源 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https://doi.org/10.1039/C9EE04200H

喜歡就點「在看」,開啟價值時刻!

相關焦點

  • 華東理工大學卟啉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進展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DSSCs)是一種具有良好應用前景的光電轉換技術。作為自然界光合作用中心的核心組分,卟啉具有很高的摩爾消光係數和易於修飾的結構,可用於太陽能的捕獲,是一類重要的DSSC敏化染料。近年來,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解永樹教授課題組在該領域進行了系統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
  • 華東理工大學解永樹教授課題組近年來卟啉研究進展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副標題:永無止境,百年樹啉解永樹教授簡介解永樹,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 年吉林 (工業) 大學本科畢業,1998 年浙江大學博士畢業2003 年起,先後於臺灣大學、日本九州大學和日本國立材料研究所 (NIMS) 開展研究工作,2007 年迄今為華東理工大學化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卟啉合成化學與有機光電材料。針對卟啉的功能化、光譜與分子間聚集調控等問題開展系統研究,建立了新型卟啉合成策略,豐富其光譜調控手段,拓展其聚集性能調控途徑,實現 12.4% 的碘電解質電池最高光電轉換效率。
  • 東理工大學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DSSCs) 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索比光伏網訊: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解永樹教授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DSSCs) 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最新研究成果「Efficient Solar Cells Sensitized by Porphyrins with Extended Conjugation framework and a Carbazole
  • 中國卟啉合成化學研究
    卟啉具有四吡咯共軛大環結構,被稱作生命色素,在自然界葉綠素、血紅素和維生素 B12 等功能體系中廣泛存在,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 「JACS」華東理工大學解永樹教授團隊在異卟啉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期,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解永樹教授團隊在擴展卟囉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最新研究成果「Expanded N-Confused Phlorin: A Platform for Multiply Fused Polycyclic Ring System via Oxidation within the Macrocycle
  • 卟啉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效率達到11%
    Highly Efficient Mesoscopic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Based on Donor–Acceptor-Substituted Porphyrins)研究員使用特製的卟啉衍生物染料製作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實現了11%的光電轉化效率。
  • 幾個月內,多次被國際著名期刊報導,華東理工實力不凡
    華東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張東輝是該成果的第一作者,劉潤輝教授是單獨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等基金的資助。2、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報導學校卟啉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綜述文章3月19日,應國際能源環境領域知名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邀請,解永樹教授課題組發表了題為"Molecular engineering strategies for fabricating efficient porphyrin-based
  • 最新研究成果: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效率達11%
    導讀: 來自瑞士洛桑聯邦高等工業學院,臺灣的國立交通大學和國立中興大學的研究員們使用特製的卟啉衍生物染料製作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實現了11%的光電轉化效率。研究員使用特製的卟啉衍生物染料製作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實現了11%的光電轉化效率。
  • 哈工大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日前從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悉,哈爾濱工業大學理學院化學系李欣教授課題組與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利昂·斯皮西亞教授合作開展了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研究,相關工作近期取得重要進展,最新研究成果《十八烷基三氯矽烷表面改性調控基於水系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電子複合》於近日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
  •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中的共敏化應用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英文簡寫為DSCs)是由Grätzel和O』Regan發展的第三代光伏電池,它具有較低的成本、製備簡單、可調變的光電性質、自然透明性、良好的光伏輸出和更高的光電轉換效率(PCE)其使其在太陽能窗戶和室內設計的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應用。共敏化已經成為一種提高DSCs效率的方法,最著名的作用是推動DSCs的功率轉換效率達到世界紀錄值。
  • 我校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哈工大報訊(肖克/文)記者日前從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悉,我校理學院化學系李欣教授課題組與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利昂• 斯皮西亞教授合作開展了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研究,相關工作近期取得重要進展,最新研究成果《十八烷基三氯矽烷表面改性調控基於水系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電子複合》於近日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Chem.Int.Ed.2014
  •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創新紀錄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格拉茲爾(Grätzel)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效率剛剛創立新紀錄。通過改變電池成分和顏色,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研究小組把它們的效率提高到12%以上。他們的研究結果剛剛發表在《科學》上。
  • 【能源】用一種藍染料實現多種色彩半透明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由於人類眼睛對綠光敏感,綠色半透明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具有更好的透明性和美觀。目前綠色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通常採用鋅卟啉染料。但這類染料的生產製備過程使用毒性高的原材料,產物的產率低且提純難,使生產成本很高。
  •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s)未來應用前景廣闊
    同時,處於氧化態的染料分子被電解質中的碘離子I-還原回到基態,而I-被氧化為I-3,I-3很快被從陰極進入的電子還原成I-構成了一個循環。  各組成部分的進展  光陽極材料:光敏材料敏化的半導體光陽極對該電池的性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
  • 雲斯寧最新綜述:聚合物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
    綜述內容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作為一種具有較高理論光電轉換效率、價格低廉、弱光發電效率高、環境友好的光伏器件受到業界廣泛關注。傳統金屬鉑Pt材料是優選的DSSC對電極材料。圖三:柔性基底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示意圖及實物照片
  •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能源轉換效率首次超過10%
    京都大學物質-細胞綜合系統研究所 (Integrated Cell-Material Sciences, iCeMS) 的研究者們通過調整和優化結構,提高了目前比較流行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1的太陽能-電能轉化效率。
  • 瑞士開發低成本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據《每日科學》網站11月11日報導,瑞士洛桑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凱文·西沃拉領導的研究小組正致力於利用豐富而廉價的氧化鐵(鐵鏽)和水研發一種新型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以利用太陽能製備氫氣。雖然發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光學》上的這項研究成果目前仍處於試驗階段,但它代表了科學家在氧化鐵和染料敏化二氧化鈦太陽能電池研究方面的新突破。
  • 科學家開發低成本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據《每日科學》網站11月11日報導,瑞士洛桑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凱文·西沃拉領導的研究小組正致力於利用豐富而廉價的氧化鐵(鐵鏽)和水研發一種新型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 中科院化學所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染料敏化太陽電池因其材料來源廣泛、成本低廉、光電轉化效率高而受到廣泛關注。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化學所新材料實驗室相關研究人員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相關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染料是染料敏化太陽電池中的關鍵組成成分。新材料實驗室研究人員通過材料結構設計和合成,在聯吡啶釕染料(Inorg.
  •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與有機太陽能電池區別介紹
    除了有機太陽能電池之外,目前有許多公司致力於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產業化開發,如Solaronix,Dyesol等。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中必須使用電解質。轉化效率在10%以上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都是採用液態電解質的,液態電解質有著較大的環保性問題,採用固態或者凝膠態電解質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效率與有機太陽能電池接近,在6%——8%左右,因此電解液是目前制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核心問題。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是瑞士洛桑高等理工大學(EPFL)的GrÄatzel教授發明的,因此也稱GrÄatzel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