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科研實力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良好的學術聲譽和人才培養能力。作為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華東理工大學瞄準國際科學前沿,堅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持續提升學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僅兩個月,就有多個國際著名期刊相繼報導華東理工大學的科研成果,展現了學校不凡的實力。
1、《德國應用化學》報導學校在抗粘附和抗植入異物反應研究領域的突破性成果
3月13日,化學領域頂級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以"Silk-inspired β-peptide Materials Resist Fouling and the Foreign-body Response"為題,報導了材料學院劉潤輝教授課題組在抗粘附和抗植入異物反應研究領域的突破性成果,並被評審專家評為該期刊發表論文總數的前10%的論文。這類新型抗粘附和抗植入異物反應高分子材料有望用於解決臨床中普遍存在的植入材料異物反應難題,在植入材料和裝置、藥物遞送等多個相關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華東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張東輝是該成果的第一作者,劉潤輝教授是單獨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等基金的資助。
2、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報導學校卟啉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綜述文章
3月19日,應國際能源環境領域知名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邀請,解永樹教授課題組發表了題為"Molecular engineering strategies for fabricating efficient porphyrin-based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的綜述文章。近年來,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解永樹教授課題組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進行了系統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
該綜述是由博士生曾凱雯在解永樹教授指導下完成。論文撰寫過程還得到了田禾院士的悉心指導和朱為宏教授的大力支持,並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科技重大專項、上海科技國際合作等項目的支持。
3、Journal of Immunology報導學校細胞焦亡調控膿毒症急性腎損傷分子機制研究新成果
4月1日,美國免疫學會會刊Journal of Immunology在線報導了學校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劉琴教授課題組在細胞焦亡調控膿毒症急性腎損傷發生分子機制方面的新成果。
急性腎臟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造成膿毒症患者死亡的關鍵因素。然而,國際上對膿毒性AKI發病機制的解析仍然是重症醫學和腎臟病學研究的熱點和難點,因此,系統研究膿毒症導致腎臟損傷的關鍵信號,對於解析膿毒症AKI發生的病理生理特性具有重要意義。
生物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王壯是該論文的第一作者,陽大海副教授是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腎臟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劉志紅院士團隊等的悉心指導與幫助。研究得到了團隊張元興、劉琴和王啟要教授的大力支持。該工作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科研項目資助完成。
4、Science Advances報導學校在高分子自組裝領域新突破
4月15日,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Gerald Guerin教授報導了一種利用CDSA技術來製備2D和3D多圓環結構的方法,該文以"Formation of 2D and 3D multi-tori mesostructures via crystallization-driven self-assembly"為題發表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系統地描述了如何通過嵌段共聚物的CDSA技術製備類花粉狀的3D組裝體。
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為第一單位,Gerald Guerin教授為唯一通訊作者。
5、《先進材料》報導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超分子彈性體材料研究新進展
4月30日,學校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曲大輝教授課題組創新性地提出了一種"分子拉鏈"的獨特概念,在超分子聚合物彈性體領域取得了新進展,相關成果以"An Ultra-Strong and Highly Stretchable Polyurethane Elastomer Enabled by a Zipper-Like Ring-Sliding Effect"為題,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該工作由博士生施晨宇在曲大輝教授的指導下完成,並得到了田禾院士的悉心指導。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基礎科學中心、上海市重大科技專項等項目資金的支持,表徵工作得到了華東理工大學分析測試中心的大力支持。
6、《德國應用化學》報導學校在環境化學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5月9日,Angew. Chem. Int. Ed.(IF: 12.712)以"Designing 3D-MoS2 Sponge as Excellent Cocatalysts in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for Pollutant Control"為題,在線報導了學校邢明陽教授課題組在環境汙染控制領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該論文以華東理工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碩士研究生朱玲俐同學為第一作者,邢明陽教授為通訊作者。該論文還得到了歐洲科學院院士張金龍教授的指導。該工作得到了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材料生物學與動態化學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的支持。
7、Chem. Mater.報導學校在高分子材料基因工程上的新突破
5月13日,學校林嘉平教授團隊在耐高溫樹脂的設計方法上取得了突破,建立了適用於高性能聚合物設計的材料基因組方法,大大加快了樹脂的研發速率,有望改變以試錯為主的傳統材料設計方法。該工作以"Rational Design of Heat-Resistant Polymers with Low Curing Energies by a Materials Genome Approach"為題發表在材料化學領域重要刊物Chem. Mater.
該工作由華東理工大學博士生朱峻立、碩士生楚明在王立權副教授的指導下完成。研究工作得到了林嘉平教授和耐高溫樹脂領域著名專家杜磊教授的全程指導,以"頂天立地"為目標,既發展理論設計方法,又面向實際應用需求,推進高分子材料基因工程的高質量發展。
未來,華東理工大學將繼續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要、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以更加昂揚向上和積極進取的姿態,開拓創新,勤奮求實,向著"立足新時代,紮根中國大地,努力建設社會主義一流大學"的目標不懈奮鬥!
素材來源:華東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