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業大學「十年磨一劍」不到一個月三大國際頂級期刊多次發表成果

2020-07-02 大眾網

山東農業大學不做「快餐」、「十年磨一劍」,不到一個月三大國際頂級期刊多次發表成果

寂寞堅守迎來累累碩果

□ 本報記者 王桂利

本報通訊員 翟榮惠 王靜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山東農業大學與國際頂級三大學術期刊(《細胞》《自然》《科學》)來了一次全方位的「親密接觸」:

3月13日,盧從明教授參與研究的成果發表在《細胞》主刊,深度闡釋了葉綠體蛋白運輸和分選機制。

3月19日,段巧紅教授作為第一作者的文章刊登在《自然》主刊,文章在分子與生化水平上解析了被子植物有性生殖機理,為解決小麥、玉米、蔬菜、果樹等作物雜交育種中的「卡脖子」問題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撐。

4月10日,山東農大作為唯一通訊單位的成果登上《科學》主刊,孔令讓團隊在全球首次找到並克隆抗赤黴病關鍵基因Fhb7,為解決小麥赤黴病世界性難題找到了「金鑰匙」。這是我國小麥研究領域在《科學》主刊上的首篇文章,也是我國小麥重要功能基因研究領域首篇CNS三大主刊文章。「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高度評價孔令讓團隊的成果,認為這是一個禾穀類作物種質改良和創新的難得基因,將有力提升我國農作物種質資源創新水平,為產業提質增效、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3項成果的3位首席專家,既有學校引進的高層次人才,也有學校自己培養的本土學者。記者了解到,2017年以來,山東農業大學先後從北京、南京、武漢等地引進高層次人才20餘人。同時,「這些年,學校自己培養的國家傑青、長江學者、泰山學者等50多名『寶貝』幾乎沒有流失。」山東農大黨委書記徐劍波說。

為鼓勵教師潛心從事農業科研,學校明確了以「五個優先」為代表的系統性支持舉措:優先引進和配備農業科研人才團隊,支持農業專家招收博士研究生等人才資源;從事農業科研的專家優先推薦申報泰山學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等高層次人才計劃;農業科研項目優先申報國家和省農業科技計劃、獎勵和重點項目;農業科研項目優先使用重點實驗室、公共平臺及建設試驗示範基地;優先解決從事農業科研專家亟須實驗設備的招標採購等。

在美國做博士後研究期間,段巧紅收到過國內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拋出的「橄欖枝」。但是在2017年決定回國發展時,她選擇了山東農業大學。「當年我7月底到校,8月初上班,使用經費、儀器設備,一路綠燈,20萬元以下的通過競價系統幾天完成,實驗室很快就建設起來正常運行了,這在其他單位是很難想像的。」段巧紅告訴記者,「在和學校領導、學院領導以及學院專家深入討論幾次後,我將科研方向定位為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的有性生殖領域,重點研究花粉管與雌蕊的相互作用機制。大家在一起幹事,氛圍特別融洽。」

孔令讓是山東農大1981級農學專業學生,1988年碩士畢業留校工作,很快在青年教師中脫穎而出。在國外學習10多年後,2008年孔令讓又重回母校。「我從2000年就開始開展赤黴病的研究,相關課題申請到了四五個,生活也舒適,兒子讀高一那年我決定回來,他一度很不理解。但是只有回到自己的國家,尤其是回到母校,我才有踏實的感覺,才能安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孔令讓說。

每一項重大成果的取得,都來自於長期的探索,來自於寂寞地堅守。對大成果進行耐心培育,對堅持基礎研究的人真情鼓勵,一直是山東農大的優良傳統。1997年,該校「冬小麥矮稈、多抗、高產新種質『矮孟牛』的創造及利用」項目,獲當年唯一一項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這是李晴祺、包文翊教授團隊26年的成果。獲得大獎時,兩位專家都已近古稀之年。

「要出大成果,就要耐得住寂寞,還要穩得住方向。永遠要圍繞國家的重大需求立項攻關,不趕時髦、不做『快餐』。『十年磨一劍』出來的實實在在的成果,才可能對國家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發揮作用。」山東農大校長張憲省表示。

相關焦點

  • 山東農業大學:科技創新成果先後登上三大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山東教育電視臺 服務教育,貼近民生,讓教育更貼心!
  • 十年磨一劍,基礎科研的不易,浙江大學連續發表多篇SCI頂刊論文
    基礎科研的重大突破在科技部不唯SCI論文的大潮流下,2020年3月5日,浙江大學再次在世界頂級科技期刊《nature》發表論文,這是2020年浙江大學收穫的第五篇頂級NS主刊論文,一月份兩篇《Science》,2月份一篇《nature》一篇《
  • 祝賀:山東農業大學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上發表論文!
    2020年3月19日,《自然》在線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與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經過長期努力,兩校科研團隊成功揭示了被子植物阻止多個花粉管進入胚珠的分子機制。論文第一作者、山東農業大學園藝科學與工程學院段巧紅教授向記者介紹,一般情況下,一個胚珠只允許一個花粉管進入,以防止遺傳紊亂。
  • 青島農業大學:食源性致病菌與真菌毒素防控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最新成果
    魯網9月16日訊近日,青島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食源性致病菌與真菌毒素防控團隊的最新學術論文《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bas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 食源性致病菌與真菌毒素防控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最新成果
    食源性致病菌與真菌毒素防控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最新成果 時間:2020-09-15 來源: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食源性致病菌與真菌毒素防控團隊的最新學術論文
  • 【合肥新聞聯播】中國科大兩項成果同時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
    【合肥新聞聯播】中國科大兩項成果同時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 10月9號凌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教授團隊和季恆星教授團隊的兩項科研成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 合肥學院在化工領域國際頂級期刊IECR發表論文
    合肥學院在化工領域國際頂級期刊IECR發表論文 2011-06-28 13:37:18   來源:安青網
  • 華南理工大學2名研究生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上發表論文!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鍾裕與謝嘉睿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在線發表題為「Single-cell landscape of the ecosystem in early-relaps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研究論文,首次揭示肝癌原發腫瘤與早期復發腫瘤的免疫微生態系統的顯著差異。
  • 西安郵電大學賈豔敏教授多項重要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納米能源》(Nano Energy,影響因子16.602,四篇)等材料物理國際頂級SCI一區學術期刊發表了多篇論文,極大地提升了學校在功能材料領域的國際學術影響力。賈豔敏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Nano Energy》發表的成果摘要8
  • 十年磨一劍:中國數學家在微分幾何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日前,國際頂級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誌》(Journal of differential geometry)發表了這一成果,論文篇幅超過120頁,從寫作到發表歷時11年。直到專業領域內的主要專家都能理解後,論文才能發表。這篇重要的從投稿到正式發表耗時六年,時間雖然長,但在數學學術界並非特殊現象。論文的審稿人評論「該文是幾何分析領域內的重大進展,毫無疑問將激發諸多相關工作」。菲爾茲獎得主唐納森也多次在媒體和文章中稱讚此文為「幾何領域近年來的重大突破」。
  • 歐陽俊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文章
    作者:董成穩出處:化學與化工學院 供稿審核人:尚 明責任編輯:婁 峰近日,齊魯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歐陽俊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中科院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25.245)上發表題為「Superparaelectric (Ba0.95,Sr0.05)(Zr0.2,Ti0.8)O3 Ultracapacitors
  • 七年磨一劍!發表世界頂級論文的蘭大女博士馬天瓊,近況如何?
    初出茅廬,就是巔峰  2018年的時候,有關於馬天瓊的這樣一則消息不脛而走,她在世界頂級刊物美國的《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名字叫做《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structures of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 人民中科疫情期間在國際頂級會議和期刊上發表兩篇論文
    近日,人民中科(山東)智能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民中科」)聯合中科院自動化所、人民網內容風控團隊提出了一種基於物體關係圖和教師推薦學習的視頻描述算法,被2020年國際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會議(CVPR)錄用接受。
  • 西南大學再發3篇國際頂級期刊論文,實力"爆棚"!
    步入2020年以來,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海恩斯•萊恩伯格院士團隊、呂陳生教授團隊和陳新平教授團隊已分別在國際頂級期刊成功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本期推送,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西南大學的科研天地。6.065)錄用,該期刊是國際土壤學領域常年排名第一的頂級學術期刊。
  • 長江師範學院黃輝勝教授在國際頂級期刊JACS發表高水平研究成果
    近日,長江師範學院化學化工學院黃輝勝教授與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曾曉成教授、賓夕法尼亞大學的Joseph S. Francisco院士等在高能量密度材料及多氮化學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J. Am. Chem. Soc.》上,該期刊最新影響因子14.357。
  • 你知道國際三大頂級期刊嗎?一篇三大期刊的文章又意味著什麼?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介紹國際學術地位最高,影響因子也非常高的三大頂級期刊。  那麼三大頂級期刊到底是哪三個期刊呢?其分別是:《nature》《science》《cell》。該雜誌連同英國的《nature》雜誌被譽為世界上兩大最頂級雜誌,代表了人類自然科學研究的最高水平。並且science和其他期刊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多數科技期刊都要向讀者收取審稿、評論、發表的相關費用。但《science》雜誌發表來稿是免費的。其雜誌的資金來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會員費、印刷版和在線版的訂閱費、廣告費。
  • 電子科技大學與世界三大科技出版商之一合辦頂級期刊子刊
    電子科技大學與世界三大科技出版商之一合辦頂級期刊子刊 記者從電子科技大學獲悉,近日德國約翰威立國際出版公司與電子科技大學在成都籤訂協議,共同創辦頂級期刊《先進材料》的子刊《信息材料》。
  • 重慶郵電大學研究成果在人工智慧領域頂級權威期刊TPAMI上發表!
    近日,重慶郵電大學計算智能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夏書銀和王國胤等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成果「A Fast Adaptive k-means with No Bounds」(一種無界的快速自適應精確k-means算法)在人工智慧領域國際頂級權威學術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 三年磨一劍,五次被拒稿,交大博士堅持稿件申訴,終發表學科頂刊
    三年磨一劍,經歷五輪審稿被拒,他堅持不懈,最終申訴成功發表物理頂刊;厚積薄發、精益求精,他潛心科研,目前,他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高水平論文6篇,其中3篇發表在物理學權威期刊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特別是量子關聯的拓撲保護的研究成果受到美國 Science 雜誌高級主編撰文推薦;提交專利1項。
  • 廣州大學連出17項科研新成果,頻頻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IF= 11.801)。廣州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在國際頂級雜誌《Nature Genetics》(IF= 21.112)發表重要研究成果,闡述了大豆光周期適應性進化機制及大豆適應中高緯度的分子進化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