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S」華東理工大學解永樹教授團隊在異卟啉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0-10-03 小材科研

卟啉被譽為「生命色素」,在自然界廣泛存在。例如,葉綠素、血紅素和維生素B12 等功能體系均含有由四個吡咯環與中位 sp2雜化碳原子首尾交替連接而形成的卟啉大環結構。如果其中一個中位碳原子為sp3雜化,則形成卟囉啉(Phlorin)大環,此類分子具有有趣的光物理、氧化還原和近紅外吸收特性,近年來已引起廣泛關注。近期,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解永樹教授團隊在擴展卟囉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最新研究成果「Expanded N-Confused Phlorin: A Platform for Multiply Fused Polycyclic Ring System via Oxidation within the Macrocycle」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

在前期研究中,解永樹教授課題組對錯位連接卟囉啉環外進行修飾,並通過環內、環外配位作用,成功調控其反應特性,由此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結構,實現了較強的近紅外吸收及陰離子識別特性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1537)。在此基礎上,為探索擴環對卟囉啉性質的調控,創新性地將一個錯位吡咯嵌入正常卟囉啉大環,得到了錯位擴展卟囉啉。該擴展卟囉啉的第一氧化電位很低,易於氧化。有趣的是,利用不同氧化條件可簡便地得到局部氧化、多重駢環以及芳基遷移型等系列新穎擴展卟囉啉。此外,由於擴展卟囉啉大環具有較好的柔性,可以與兩個Pd(II) 配位。在配位過程中,一個中位sp2-C會發生氧化形成羥基取代的sp3-C,所形成的羥基以脫質子的形式橋聯兩個Pd(II)。錯位擴展卟囉啉及其轉化產物均表現出豐富的氧化還原以及近紅外吸收特性。上述合成策略巧妙利用了大環柔性與錯位吡咯單元的獨特活性,為進一步設計、合成結構新穎、性能優異的異卟啉化合物提供了新思路。

近兩年,解永樹教授課題組在新型卟啉及異卟啉分子設計、合成與功能應用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JACS, 2019, 141, 5294; 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5925; Chem. Sci., 2019, 10, 2186; JACS, 2020, 142, 5154; Angew. Chem. Int. Ed., 2020,59, 1537; Energy Environ. Sci., 2020, 13, 1617; Chem. Sci., 2020, 11, 2790.)。

該研究工作主要是由李成傑(副教授)、李其兆(博士後)和邵傑偉(碩士)在解永樹教授指導下完成的。在機理研究、光譜分析等方面得到了日本九州大學Hiroyuki Furuta 教授的幫助。此外,瑞典皇家理工學院Hans Ågren 教授課題組在理論計算方面提供了諸多幫助。

該研究得到了田禾院士的悉心指導,並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科技重大專項、上海科技國際合作等項目的資助。

來源:華東理工大學

原文連結: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09572

相關焦點

  • 華東理工大學解永樹教授課題組近年來卟啉研究進展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副標題:永無止境,百年樹啉解永樹教授簡介解永樹,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 年吉林 (工業) 大學本科畢業,1998 年浙江大學博士畢業,導師為林瑞森教授,此後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並於 2000 年留校任副教授。
  • 華東理工大學解永樹教授綜述卟啉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作為自然界光合作用中心的核心組分,卟啉具有很高的摩爾消光係數和易於修飾的結構,可用於太陽能的捕獲,是一類重要的 DSSC 敏化染料。近年來,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解永樹教授課題組在該領域進行了系統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
  • 華東理工大學卟啉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進展
    作為自然界光合作用中心的核心組分,卟啉具有很高的摩爾消光係數和易於修飾的結構,可用於太陽能的捕獲,是一類重要的DSSC敏化染料。近年來,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解永樹教授課題組在該領域進行了系統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
  • 【JACS】華東理工曲大輝教授團隊在分子機器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曲大輝教授團隊在實現人工分子馬達運動的集成及功能性調控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最新研究成果「Visible-Light-Driven Rotation of Molecular Motors in Discrete Supramolecular Metallacycles
  • 中國卟啉合成化學研究
    卟啉具有四吡咯共軛大環結構,被稱作生命色素,在自然界葉綠素、血紅素和維生素 B12 等功能體系中廣泛存在,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 東理工大學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DSSCs) 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索比光伏網訊: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解永樹教授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DSSCs) 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最新研究成果「Efficient Solar Cells Sensitized by Porphyrins with Extended Conjugation framework and a Carbazole
  • 幾個月內,多次被國際著名期刊報導,華東理工實力不凡
    華東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張東輝是該成果的第一作者,劉潤輝教授是單獨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等基金的資助。近年來,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解永樹教授課題組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進行了系統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該綜述是由博士生曾凱雯在解永樹教授指導下完成。論文撰寫過程還得到了田禾院士的悉心指導和朱為宏教授的大力支持,並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科技重大專項、上海科技國際合作等項目的支持。
  • 【JACS】華東理工:超級細菌診療型分子探針最新研究進展
    近期,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賀曉鵬教授研究團隊在超級細菌診療型螢光分子探針的構建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JACS)。
  • 「JACS」福建物構所MOFs光催化CO2還原全反應取得進展
    有鑑於此,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曹榮研究員團隊從MOFs配體與金屬節點配位層的角度入手,選取了由吡唑基金屬卟啉與NiOx構築的PCN-601作為光催化劑,首次實現了在CO2和水蒸氣的氣固相體系中的光催化CO2全還原反應,其CO2至CH4的產率達到了已報導的室溫光催化CO2全還原體系的頂尖水平。
  • 華東理工大學在超分子水凝膠領域研究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特聘研究員王義明與郭旭虹教授團隊在仿生自組裝水凝膠領域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新進展,研究成果以「Biomimeticstrain-stiffening self-assembled hydrogels」為題發表在
  • 「JACS」南京理工在基於氟化的COFs質子交換隔膜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南京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張根教授團隊在質子交換隔膜材料方面取得最新研究進展。南京理工大學為該項工作第一完成單位和通訊單位,青年教師吳曉偉為論文第一作者,張根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京都大學Satoshi Horike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 華東理工JACS在生物材料表面調控細胞行為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化學領域頂級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ACS】以「Impactof Antifouling PEG Layer on the Performance of Functional Peptides inRegulating Cell Behaviors」為題,報導了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劉潤輝教授課題組在生物材料表面調控細胞行為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突破
  • 【中國科技網】華東理工大學分子機器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曲大輝教授團隊在實現人工分子馬達運動的集成及功能性調控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新研究成果以「基於離散超分子金屬大環的可見光碟機動分子馬達」為題發表於最新一期《美國化學會志》。位阻烯烴的分子馬達在外界光熱刺激下能夠進行360°單向可控旋轉的獨特性能已廣泛應用於離子識別、不對稱催化、手性調控等領域。
  • 《上海科技報》華東理工大學在環境化學領域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邢明陽教授課題組在環境汙染控制領域取得最新研究進展,研究成果以《通過缺陷調控實現硫化鈷對水中有機汙染物的長效降解》為題,發表在德國化學會知名學術刊物《德國應用化學》上。水環境保護是當前人類社會的熱點議題之一。在眾多水汙染處理手段中,高級氧化技術憑藉其強大的氧化能力,被廣泛應用於處理水環境中難降解的有機汙染物。
  • 華東理工大學在高性能近紅外染料前沿應用研究取得系列新進展
    近期,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郭志前教授課題組在高性能近紅外染料的前沿基礎和應用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階段性研究成果分別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化學科學》和《配位化學評論》。
  • 華東理工大學在有機室溫磷光水凝膠材料研究領域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的馬驤教授團隊在有機室溫磷光材料領域連續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分別在線發表於化學領域國際著名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 山東大學步宇翔教授團隊光能轉換研究成果取得新進展
    近日,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步宇翔教授團隊在單線態裂分(singlet fission)研究領域取得了新進展。DOI: 10.1021/jacs.0c06919)。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化學與化工學院2018級博士研究生薛利娟,其指導教師步宇翔教授為通訊作者。山東大學為獨立完成單位。
  • 華東理工大學在超分子化學組裝調控化學發光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曲大輝教授課題組在超分子化學調控化學發光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Color-Tunable Single-Fluorophore Supramolecular
  • 「特約綜述」華東理工大學王輔臣教授:煤氣化技術在中國:回顧與展望
    《潔淨煤技術》編輯部邀請華東理工大學潔淨煤技術研究所王輔臣教授撰寫綜述《煤氣化技術在中國:回顧與展望》。同時化學工業部陝西化肥研究所(現西北化工研究院)、煤炭工業部北京煤炭化學研究所、建設部東北煤氣化設計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華東理工大學和太原理工大學等開始了煤氣化技術的研發工作。
  • 【JACS】南京理工大學在COFs-有機分子籠動態轉換取得進展
    2020-12-31 09:19:19 來源: 新材料科訊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