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結構與製作技術

2020-11-22 電子產品世界

1前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77574.htm

作為典型可再生能源的太陽能光伏發電,近年來,面向各個產業及至人民的生活、住宅,正急速的推廣應用。但目前的單晶矽太陽電池,難於大幅度降低成本。單晶矽太陽電池的原料矽佔到製造成本的30%以上。因此,對原料不依賴於單晶矽的非晶矽系列太陽電池進行了開發。緊隨非晶矽系列太陽能電池之後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其原料豐富,且價格相對較低,並採用了基本廉價的非真空加工工藝,故這類結構太陽能電池是人們所期待的。

有機太陽能電池,有利用光電化學的色素增感型太陽能電池,和藉助有機EL逆過程實現光電變換的有機薄膜型太陽能電池兩種。本文主要介紹有機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開發。並闡述了其有關的發電原理和安裝中的關鍵技術

2 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發電原理

圖1 有機薄膜太陽電池的斷面圖及發電機理

圖1所示為有機薄膜型太陽能電池(OTFSC)的斷面。OTFSC主要由承擔基本光吸收與空穴輸送的π-共軛高分子和承擔電子輸送的低分子受體分子所構成。基底上塗覆了能使透明電極平滑化並承擔空穴輸送的空穴輸送材料(PEDOT-PSS),以及π共軛高分子(P3HT)和電子受體分子(C61-PCBM)的混合液。當這一混合液的溶劑揮發時,相當於p型半導體的π共軛高分子,與相當於n型半導體的電子受體分子(低分子化合物)混合,構建成這一混合物的相分離,形成所謂整塊異質結相分離的隨機結合界面。電介質薄膜可補償整塊異質結薄膜上的整流性,電介質薄膜設置的極薄,並設置了鋁質的裡面電極,這樣,電池就已完成。高分子系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的最大特點是:相當於p型半導體的π共軛高分子與相當於n型半導體的電子受體分子混合,藉助這一混合物的相分離,構建了接合界面的整塊異質結。引入這一相分離結構,是因為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經過了激勵子(exciter)的擴散。OTFSC首先是由π共軛高分子或者電子受體分子的光吸收,產生激勵子。然後,p型或n型激勵子,在具有整塊異質結結構的薄膜內部擴散。在接合界面上,與相互不同的分子會合時,開始電荷分離,能生成空穴與電子。由於有機半導體的電荷在分子內的局部化,為了使基於光吸收所生成的電荷增加,必須在激勵子可能擴散的範圍內設置p-n接合界面。從而,不是二元的平面接合,在薄膜內部構建微細的相分離,因此,藉增大接合界面面積的整塊異質結結構,可大幅度提高效率。

空穴與電子一旦生成,空穴在π共軛高分子的分子間,電子在電子受體分子的分子間各自輸送,從電極取出。有機分子的電荷輸送,基於擴散或分子間的跳躍(hopping)傳導,但高分子系OTFSC的電荷輸送機理尚未充分理解。對電荷輸送必須的自生電場(固有電位)產生來源及其電場強度優化,今後應予以考慮。

3 高效率化的關鍵技術

決定OTFSC性能的參數:短路電流密度、開路電壓、填充因子(曲線因子)等都起著重要作用,現將改進的事例分述如下。

3.1 短路電流密度的改善

為提高短路電流密度,進行了下面幾項開發:(1)光吸收範圍擴大(提高吸收強度,力求吸收光波的長波化);(2)電荷輸送的改善;(3)增大p-n結界面的接合面積;(4)促進電荷的生成等。這些改善為了充分發揮OTFSC的特點。

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以polythiophene系、poly-p-phenylene-vinylene系、polyfluorene系等材料為基礎進行了研究。即使帶隙接近2ev,長波側的光吸收也非常少,如旨在得到光吸收能量整體的積分值,增大整體異質結結構的膜厚度是較好的。激勵子擴散長度因被限制在50nm左右,故單純的增大膜厚是有限的。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對長波區可以光吸收的圖2所示窄帶隙聚合物進行了開發。

圖2 窄帶隙聚合物得一側

窄帶隙聚合物因能確保長波側的光吸收,故不僅能增大光吸收能量的積分值,而且,因原來的π共軛高分子與可以光吸收的波長區不同,將二者疊層後能形成2端子的串聯結構。

構成整塊異質結的π共軛高分子與電子受體分子的電荷輸送,受覆蓋於薄膜的內部電場推動而擴散,或以跳躍式傳導輸送至電極。此時,空穴和電子的輸送因經由分子軌道的重疊,分子軌道重疊良好的結晶狀態,理所當然就是理想狀態。徑向規則的π共軛高分子,在薄膜剛形成之後分子鏈的方向性是無規則的無定向。通過後置的緩冷,增大結晶化程度。即使對具有整塊異質結的薄膜,藉後置的緩冷也已確認是提高了polythiophene系的結晶化程度。故可改善太陽電池的短路電流密度。若採用玻璃轉移溫度以上的後置緩冷,則效果更佳。

藉助π共軛高分子與電子受體分子的混合比例、溶劑的種類、塗敷的方法以及大氣、溶劑的揮發條件等,可以改變整塊異質結的結構。可將這些參數控制到一定程度,還要考慮相分離的尺寸和均勻性以及電荷的輸送。對於這樣的整塊異質結相分離結構的控制,是提高發電效率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不斷嘗試著對這一相分離結構用塊狀(block)共重合體控制的方法。利用共重合體的高分子鏈分子量和親、疏水性等性質,塊狀共重合體可周期地構建成納米級的高分子相分離結構。塊狀共重合體中,相分離尺寸為10nm~數十nm左右,與由π共軛高分子和低分子的電子受體分子構成的相分離結構相同,當然可實現以下的緻密結構。現正處於材料合成的試製階段。這種材料不能達到頂級的發電效率,無法構建按微相分離結構設置電極,還須進一步研究相分離結構內部的電荷輸送等。而且,電荷輸送和耐久性,與材料純度有很大的依賴關係,故從材料精加工方面考慮,也應予以驗證。

激勵子向整塊異質結結構內部擴散,到達p-n結界面之際的電子受體分子,其電子拔出強度對OTFSC的電荷生成很重要。氧化鈦和氧化鋅等金屬氧化物具有電子受容性(從有機分子拔出電子的氧化作用),圖3所示,由金屬氧化物和π共軛高分子形成異質結接合界面,藉此可以構成太陽能電池。這一場合下,通過金屬氧化物強烈的氧化作用,在π共軛高分子內形成了多數陽離子游離基。作為迅速地空穴輸送,陽離子游離基有利於正電荷的形成。金屬氧化物的氧化作用與π共軛高分子的空穴移動程度,在時間上差異小最理想。

圖3 採用多孔質金屬氧化物的OTFSC

3.2 開路電壓的改善

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的電壓被認為是:起因於π共軛高分子的HOMO(最大佔有分子軌道)級與電子受體分子的LUMO(最小非佔有分子軌道)級之級差。以圖1為例,對應於兩個能級的級差,實際得到的開路電壓0.6V相當小,考慮是電壓損耗等若干原因。可大致區分為基於內部阻抗的Ω損耗和基於電荷再結合(逆向流動的漏洩電流)損耗。

一般的太陽能電池能,用圖4所示等值電路表示。從這一等值電路可知,串聯阻抗大和並聯阻抗小、電流洩露的場合下,從外部取出的電壓降低,從而,應儘可能減小相當於串聯阻抗的界面接觸電阻和電極薄片阻抗等。而且,生成的電荷有助於有機薄膜的內部電場,並各自輸送空穴和電子。整塊異質結的結構,對π共軛高分子與電子受體分子兩方面與電極接合的可能性大,產生反向電流的可能性高。


圖4 OFTSC的等值迴路

作為串聯阻抗之一的界面,為減小界面的接觸電阻,整塊異質結薄膜形

成後進行後置性緩冷(post anneal)是有效的。一旦緩冷至π共軛高分子的玻璃轉移溫度以上,聚合物薄膜與電極間存在的結構缺陷等就會得到緩解,並減小了接觸電阻。在以蒸著低分子的OTFSC和非晶矽太陽能電池為首的無機薄膜太陽電池中,利用這一結構缺陷的緩解以達到性能改善,具有前所未見的效果。

對反向電流的抑制,如圖5所示,藉設置金屬氧化物薄膜能予以改善。在負極的鋁與整塊異質結薄膜間,設置非晶的氧化鈦,能抑制從負極空穴的漏洩。這一氧化鈦薄膜相對於π共軛高分子,作為電子受體功能,不僅有防止逆電流的作用,而且能改善電荷的生成。另一方面,在正極側將氧化鎳薄膜設置在電極與整塊異質結薄膜之間,則能抑制電子的漏洩。氧化鎳的厚度10nm最佳。詳細的機理研究等尚不充分,有待今後驗證。

圖5 設置金屬氧化物薄膜的事例:(a)含空穴阻擋層的橫斷面;(b)含電子阻擋層的橫斷面

4 有機薄膜太陽電池的大型化與柔性化

OTFSC光電轉換率超過4%的事例始見報導,這些報導中電池的受光面積局限在極小的面積上,現狀是在0.25M²以下。這在晴天時通過功率換算還不足1mW。能達到實用有效功率的電池製造技術是目前的研究課題。OTFSC的理論效率一般認為約16%。預測能實用的,不是大功率的太陽能發電,而是充分利用可見光線吸收強度大的室內用太陽能電池。已試製了採用柔性基板的光伏電源,柔性OTFSC的試製品如圖6所示。

圖6 柔性OTFSC的試製品

試製的柔性OTFSC的功率約60mW,在性能上還並不充分,用玻璃基板比柔性基板能提高4倍左右的功率。

① 試製品中採用了並聯升壓型結構。因太陽能電池不能對應於瞬時的功率變動,故太陽能電池的功率一旦升壓,利用鋰(Li)二次電池貯能方式,能跟蹤瞬時的功率變動。

② 基板的平整性和氣孔等對OTFSC性能影響大,今後應加強對室內照明等供電系統的基礎研究,力圖將OTFSC向室內供電系統拓寬應用。

5 結束語

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作為下一代太陽能電池,被人們所普遍關注。但有關其耐久性及轉換效率等,還存在很多尚待解決的課題。而且,考慮面向民生的太陽能電池及對應非晶矽太陽能電池的現狀,旨在使太陽能電池低成本化的技術難點也多。

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研製,應力求向低成本、高效率化發展。充分有效利用資源、減少製造生產中導致的環境負荷,不斷提供新的附加價值,使OTFSC從簡單的供電器件迅速發展成下一代理想的太陽能電池。■

相關焦點

  • 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工廠
    薄膜電池太陽電池除了平面之外,也因為具有可撓性可以製作成非平面構造其應用範圍大,可與建築物結合或是變成建築體的一部份,應用非常廣泛。薄膜太陽電池除了平面之外,也因為具有可撓性可以製作成非平面構造其應用範圍大,可與建築物結合或是變成建築體的一部份,在薄膜太陽電池製造上,則可使用各式各樣的沉積(deposition)技術,一層又一層地把p-型或n-型材料長上去,常見的薄膜太陽電池有非晶矽a-Si、銅銦硒CuInSe2 (CIS)、衍化物銅銦鎵硒CuInGaSe2 (CIGS)、和碲化鎘
  • CIGS-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簡介及CIGS薄膜電池製備技術方法
    與十年前相比,太陽能電池價格大幅度降低。 可以預料,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的拓展,光電池成本及售價將會大幅下降。2010 年 以後,由於太陽能電池成本的下降,可望使光伏技術進入大規模發展時期。隨著技術的進步,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發展將日新月異,在未來光伏市場的市場份額將逐步提高。作為性能最好的薄膜太陽能電池,CIGS 薄膜太陽能電池也將迎來快速發展時期。
  • 薄膜太陽能電池現狀與發展趨勢
    太陽能是各種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生物質能、風能、水能等都來源於太陽能。太陽能電池是是一種通過光伏效應將太陽能轉變為電能的一種裝置,是利用太陽能的一種重要形式。目前,人們根據所選用的半導體材料將太陽能電池應用技術分為晶矽和薄膜兩大類。
  • 大面積高效率薄膜太陽能電池,讓低成本發電成為可能
    目前太陽能電池中的光電材料普遍使用的是矽材料,矽電池的光電能量轉換效率較高,但它的製作成本也高,而且在製作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化石能源、產生汙染環境的化學物質。於是迫切需要發展新一代低成本太陽能電池。  「事實上,鈣鈦礦材料2009年首次應用於光伏技術,短短幾年時間,實驗室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屢屢取得突破,它的光電能量轉換效率已經快速增長到22.1%,超過了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水平,而發電成本卻低於矽電池。因此,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被評價為光伏研究領域極具競爭力、最有希望實現低成本發電的光伏技術。」韓禮元介紹說。
  • 葛子義:有機太陽能電池技術的領跑者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2019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名單,全國共有296名專家學者入選,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葛子義名列其中。這個基金對入選者要求極高,為國內僅次於兩院院士的第二層次高端人才。葛子義主要從事有機太陽能電池和OLED研究,此次獲得400萬元資助基金的項目叫「有機太陽能電池」。
  • 柔性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
    薄膜太陽電池在降低成本方面比晶體矽(單晶或多晶)太陽電池具有更大的優勢,一是實現薄膜化後,可極大地節省昂貴的半導體材料;二是薄膜電池的材料製備和電池同時形成,因此節省了許多工序;三是薄膜太陽電池採用低溫工藝技術,不僅有利於節能降耗,而且便於採用廉價襯底(玻璃、不鏽鋼等)。
  • 柔性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解析
    薄膜太陽電池在降低成本方面比晶體矽(單晶或多晶)太陽電池具有更大的優勢,一是實現薄膜化後,可極大地節省昂貴的半導體材料;二是薄膜電池的材料製備和電池同時形成,因此節省了許多工序;三是薄膜太陽電池採用低溫工藝技術,不僅有利於節能降耗,而且便於採用廉價襯底(玻璃、不鏽鋼等)。
  • 薄膜太陽能電池優缺點_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生產
    未來薄膜型太陽能電池將可能會取代現今一般常用矽太陽能電池,而成為市場主流。非晶矽太陽能電池與單晶矽太陽能電池或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最主要差異是材料的不同,單晶矽太陽能電池或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材料都疏,而非晶矽太陽能電池的材料則是SiH4,因為材料的不同而使非晶矽太陽能電池的構造與晶矽太陽能電池稍有不同。
  • 綜述:無機-有機鈣鈦礦材料在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
  • 詳細分析太陽能電池技術
    太陽能電池的種類太陽能電池按形態可分為剛性太陽能電池和柔性太陽能電池;按結晶狀態可分為結晶系薄膜式和非結晶系薄膜式兩大類,而前者又分為單結晶形和多結晶形;按材料可分為矽薄膜形、化合物半導體薄膜形和有機膜形;根據所用材料的不同,還可分為:矽太陽能電池、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陽能電池、聚合物多層修飾電極型太陽能電池、納米晶太陽能電池、有機太陽能電池
  • 薄膜太陽能電池市場現狀解讀
    在新能源領域,太陽能光伏發電佔據了重要的位置。   光伏產業發展迅猛,光伏產品應用具有多樣性,這些為薄膜太陽能電池提供了發展機遇,但薄膜太陽能電池仍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對於一些化合物材料的物理科學問題缺少充分的理解,工藝技術有待創新改進,還需要新材料和新結構來替代貴材料和毒材料,尤其是化合物薄膜電池,關鍵精密設備與工藝的集成度有待深入研究開發。
  • 薄膜太陽能電池有哪些
    薄膜太陽能電池是緩解能源危機的新型光伏器件。薄膜太陽能電池可以使用在價格低廉的陶瓷、石墨、金屬片等不同材料當基板來製造,形成可產生電壓的薄膜厚度僅需數μm,目前轉換效率最高可以達13%。薄膜電池太陽電池除了平面之外,也因為具有可撓性可以製作成非平面構造其應用範圍大,可與建築物結合或是變成建築體的一部份,應用非常廣泛。
  • 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測試與表徵方法
    在製作出太陽能電池後要對其進行測試和表徵,以反映所得電池的性能,主要有以下幾種測量和表徵方式:1、I-V測試系統在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表徵與測試技術中,I-V測試是最基本、最重要、最直接的測試方式。I-V測試系統,能夠得到器件以下參數:能量轉化效率、填充因子、短路電流和開路電壓,而這四個參數正是衡量電池性能好壞的最直接的標準。
  • 提高薄膜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方法
    降低矽太陽能電池成本的方法之一是儘量減少高質量矽材料的使用量,如薄膜太陽能電池。不過這種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只達到了約11-12%。研究人員們正在尋求提升其效率的方法。最近取得突破的技術有通過幹法絨面優化上表面的結構和在外延層/襯底界面處插入一個中間多孔矽反射鏡。
  • 四種薄膜太陽能電池的詳細資料介紹
    在本文中,為增進大家對太陽能電池的認識,小編將對四種薄膜太陽能電池予以介紹。如果你對太陽能電池或者薄膜太陽能電池具有興趣,不妨繼續往下閱讀哦。   一、非晶矽   非晶矽薄膜是太陽能電池核心原材料之一,也稱微晶矽。按照材料的不同,當前矽太陽能電池可分為三類:單晶矽太陽能電池、多晶矽太陽能電池和薄膜太陽能電池三種。非晶矽薄膜就是相對於單晶矽和多晶矽來說的。
  • 薄膜太陽能電池發展前景詳細分析
    這一模塊作為太陽能的基本技術已經存在50多年了。自從1954年第一塊矽太陽能電池被發明後,其數量快速增加,目前12%到18%轉變成電能的太陽輻射都通過其實現。 晶體矽材料依然在太陽能光電池材料中佔據主導地位,但是,最近幾年在薄膜光電池技術上也有了很多突破。在2005年的時候,晶體矽在太陽能光電池市場佔到95%以上的份額。
  • 薄膜太陽能電池,你了解多少?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幾年來,太陽能電池越來越受到科研人員的重視,發展迅速,前景光明。除了傳統的晶體矽用於太陽能電池的製備中,現在薄膜太陽能電池板也發展得如火如荼,那麼薄膜太陽能電池有哪些?它們的性能如何?跟著小編看看吧!隨著基礎科學的發展,太陽能電池板的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薄膜太陽能電池板正逐漸成為主流。
  • 薄膜太陽能電池國產化之路
    雖然各種薄膜電池的效率記錄不斷地被刷新,但在國內國際,眾多薄膜企業或破產或退出薄膜電池業務。與太陽能電池市場上晶矽電池的一片火爆相比,薄膜電池的市場份額顯得尤其寒酸刺眼。 2013年,由於轉化效率始終無法突破10%,且光致衰退效應嚴重,80%-90%的矽基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商紛紛倒閉。
  • 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結構的優點詳細介紹
    為增進大家對太陽能電池的了解,本文將對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結構以及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優點等內容予以介紹。 一、太陽能電池分類 1.矽太陽能電池 矽太陽能電池分為單晶矽太陽能電池、多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和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三種。
  • 研究人員探討有機太陽能電池板的發展前景
    然而,與矽光伏電池板相比,還有一種更靈活的替代品。 據外媒報導,歐洲研究人員正在研究有機光伏(OPV)技術,簡單地說就是含碳分子。OPV可以被視為塑料太陽能電池,比矽基太陽能電池板更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