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積高效率薄膜太陽能電池,讓低成本發電成為可能

2020-11-22 中國電力網

大面積高效率薄膜太陽能電池,讓低成本發電成為可能

發布時間: 2019-10-1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本站編輯

  僅在全球太陽能豐沛的戈壁沙漠地區進行鋪設,低成本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所發出的電能就可滿足全球能源需要,這一設想很快就有可能變成現實。

  上海交大9月11日傳出信息,《自然》在線發表其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韓禮元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使用更加經濟安全的新方法,製備出比蟬翼還薄數十倍的大面積鈣鈦礦薄膜,向實現大規模低成本太陽能發電跨出重要一步。如果這種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成功產業化,就無需依賴政府政策資助,便可成為市場主流的發電方式。

  三年研究實現鈣鈦礦薄膜大面積製備

  首次認證效率的誕生

  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光伏技術,成為解決人類能源危機最具潛力的科技之一。然而,目前太陽能電池中的光電材料普遍使用的是矽材料,矽電池的光電能量轉換效率較高,但它的製作成本也高,而且在製作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化石能源,並產生汙染環境的化學物質。在發電成本上,如果沒有國家政策支持,便難以實現大規模應用。

  據介紹,太陽能電池是利用「光電效應」發電的:在光的照射下,電池中光電材料內部的電子會被光子激發出來而形成電流,於是就有了電。目前太陽能電池中的光電材料普遍使用的是矽材料,矽電池的光電能量轉換效率較高,但它的製作成本也高,而且在製作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化石能源、產生汙染環境的化學物質。於是迫切需要發展新一代低成本太陽能電池。

  「事實上,鈣鈦礦材料2009年首次應用於光伏技術,短短幾年時間,實驗室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屢屢取得突破,它的光電能量轉換效率已經快速增長到22.1%,超過了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水平,而發電成本卻低於矽電池。因此,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被評價為光伏研究領域極具競爭力、最有希望實現低成本發電的光伏技術。」韓禮元介紹說。

  既然鈣鈦礦電池很便宜,發電又「給力」,那為什麼目前市面上還是矽電池更常見?因為這種新型太陽能電池「不好做」。新型太陽能電池的關鍵部位——鈣鈦礦材料薄膜——模塊面積要足夠大、薄膜質量要足夠好,才能過實用關。現階段,超過20%國際認證效率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模塊面積只能達到0.04至0.2平方釐米,頂多像米粒那麼大,依靠現有製備薄膜的技術,鈣鈦礦薄膜的面積越大,越容易出現瑕疵,電池的效率就越低。

  上海交大團隊用了3年時間解決這個問題。在大面積高質量鈣鈦礦薄膜製備的基礎上,開發了有效面積36.1平方釐米的鈣鈦礦電池模塊,在國際認證機構首次獲得了12.1%的認證效率,創造了第一個大面積鈣鈦礦模塊的效率世界紀錄。韓禮元表示,這一成果的出現意味著未來鈣鈦礦光伏技術有了走出實驗室、實現大規模產業化的可能。

  比蟬翼還薄幾十倍

  「高質量薄膜」決定高效率

  鈣鈦礦薄膜在鈣鈦礦電池中起著關鍵作用,它的質量和性能直接決定著電池效率的高低。

  這就要求這個薄膜非常均勻緻密、結晶性好。然而,在電池器件裡,鈣鈦礦薄膜極薄,古人曾用「薄如蟬翼」來形容物之纖薄,而電池裡的鈣鈦礦薄膜的厚度比蟬翼還要薄幾十倍,而且這種材料的結構比較脆弱,製備過程對薄膜質量的影響非常大,一點點微小的條件變化就會導致薄膜中產生較多瑕疵,影響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

  傳統的鈣鈦礦薄膜製備方法可以大致分為「真空蒸鍍法」和「溶液法」兩類:前者對於薄膜的生長比較難控制,而且工序複雜、成本較高。後者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使用有機溶劑溶解鈣鈦礦粉末配置成溶液,將溶液做成液體薄膜,不過這些有機溶劑一般有刺激性甚至是毒性,大規模使用會帶來環境問題;而且有機溶劑是一種外來添加的成分,會和鈣鈦礦材料產生複雜的相互作用,後期去除比較麻煩,也會增加成本、影響薄膜質量。

  能不能既不使用「真空蒸鍍」又不使用「有機溶劑」呢?「要製作高質量的薄膜,還是得把鈣鈦礦材料做成液體,方便成形。在由碘、鉛、甲銨三種主要的成分組成的鈣鈦礦材料裡,甲銨是以離子的形式存在的,當甲銨離子遇到甲銨分子,會產生神奇的『化學反應』,於是我們採用了一種方法——用『甲銨』制服『甲銨』:引進甲銨氣體,讓氣體中的甲銨分子和鈣鈦礦材料中的甲銨離子進行反應,將生成物混合後就可以得到鈣鈦礦材料的液體。」韓禮元介紹說,這種液體可以快速釋放出甲銨氣體變成鈣鈦礦固體,而釋放出的甲銨氣體可以再次被用於與碘化甲銨固體粉末和碘化鉛固體粉末進行反應,實現材料的循環利用。

  為此,研究團隊創新了製備工藝和方法,得到了相當於蟬翼厚度數十分之一的「高質量薄膜」。而且在製備更大面積的薄膜時,採用一次成形的壓力輔助製備方法,通過控制壓力把液體材料塗布在平板基底上,得到了均勻分布的液體薄膜。

  韓禮元團隊所研究的新型製備大面積均勻鈣鈦礦薄膜的方法,為實現大規模生產低成本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模塊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該團隊表示,未來將把該團隊小面積高效率器件的製備技術應用到模塊當中,有希望達到和當前矽太陽能電池相當的模塊效率。此外,將進一步對鈣鈦礦電池的穩定性做深入探究,加速該型電池商業化進程。團隊表示,希望通過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使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成為市場主流的發電方式,為降低發電成本,緩解能源危機,改善自然環境做出貢獻。

相關焦點

  • 科研人員製備出大面積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摘要 【科研人員製備出大面積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韓禮元教授領銜團隊等不懈努力下,科研人員運用更加經濟安全的方法,製備出比蟬翼還薄數十倍的大面積鈣鈦礦薄膜,向大規模低成本太陽能發電的目標邁出了重要一步
  • 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世界記錄效率
    光伏發電成本依賴於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或簡稱"效率"),實現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太陽能電池是實現平價電網目標的最關鍵課題。構築疊層器件是進一步提升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最重要途徑。近十幾年來,基於III-V族化合物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在提高多結疊層電池的效率和降低電池的製備成本上,均取得了重要的進展。然而,高效率的III-V族太陽能電池需要採用MOCVD或MBE等外延技術生長,原材料和製備成本非常昂貴,是常規晶體矽電池成本的數十倍,限制了其在常規地面上非聚光光伏發電的廣泛應用。
  • 南大譚海仁團隊:創世界紀錄效率的大面積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
    光伏發電成本依賴於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或簡稱「效率」),實現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太陽能電池是實現平價電網目標的最關鍵課題。構築疊層器件是進一步提升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最重要途徑。近十幾年來,基於III-V族化合物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在提高多結疊層電池的效率和降低電池的製備成本上,均取得了重要的進展。然而,高效率的III-V族太陽能電池需要採用MOCVD或MBE等外延技術生長,原材料和製備成本非常昂貴,是常規晶體矽電池成本的數十倍,限制了其在常規地面上非聚光光伏發電的廣泛應用。
  • 薄膜太陽能電池現狀與發展趨勢
    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通常為疊層結構,玻璃基板上沉積了透明導電膜(transparentconductiveoxide,TCO)層、非晶矽層(a—Si層)和背電極層(Al/ZnO層)3層薄膜,其中非晶矽層通過磁控濺射法沉積。相對於單晶矽太陽能電池,非晶矽薄膜是一種極有希望大幅度降低太陽電池成本的材料。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具有諸多優點使之成為一種優良的光電薄膜光伏器件。
  • 科學家製備出高效率大面積鈣鈦礦太陽組件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組研究員劉生忠、博士王開團隊採用狹縫塗布製備方法,結合高壓氮氣萃取和離子液體鈍化鈣鈦礦界面技術,製備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電池小面積效率達到22.7%(0.09cm2),大面積組件達到19.6%(7.92cm
  • 薄膜太陽能電池市場現狀解讀
    薄膜光伏電池是在低成本的玻璃、塑料、不鏽鋼等基板上沉積形成很薄的感光材料實現光電轉換,主要包括矽薄膜電池(a-Si、a-Si/c-Si等)、碲化鎘(CdTe)、銅銦硒(CIS、CIGeS)。   2015年全球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產能約為9.3GW,產量約為4.4GW(圖。
  • 臧志剛:鈣鈦礦薄膜太陽能電池有望實現商業化
    為什麼要發展太陽能發電?首屆川渝科技學術大會優秀論文特等獎獲獎作者、重慶大學教授臧志剛在作的「高性能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關鍵技術」主題報告中給出了答案:能源危機和環境汙染已成為當今世界面臨的兩大難題,而中國太陽能資源豐富,且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民用和國防領域有著潛在的應用前景。
  • 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工廠
    交谷太陽能浙江生產基地主要從事薄膜組件、單晶組件、多晶組件、雙玻組件、太陽能瓦,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獨立光伏發電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自2011年以來,交谷太陽能一直是全球領先的光伏電池生產商,並確立了一流光伏組件供應商的地位。交谷太陽能利用已有光伏電池技術的優勢,致力於提供卓越的高轉換效率、高發電效率和高可靠性的光伏組件,使客戶在光伏項目上的效益最大化。交谷太陽能已發展成為覆蓋矽片、電池、組件及電站業務的垂直一體化全球光伏領軍企業。
  • 大連化物所製備出高效率大面積鈣鈦礦太陽組件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組研究員劉生忠、博士王開團隊採用狹縫塗布製備方法,結合高壓氮氣萃取和離子液體鈍化鈣鈦礦界面技術,製備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電池小面積效率達到22.7%(0.09cm2),大面積組件達到19.6%(7.92cm2)。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製備出高效率大面積鈣鈦礦太陽組件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組研究員劉生忠、博士王開團隊採用狹縫塗布製備方法,結合高壓氮氣萃取和離子液體鈍化鈣鈦礦界面技術,製備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電池小面積效率達到22.7%(0.09cm2),大面積組件達到19.6%(7.92cm2)。
  • 薄膜太陽能電池發展前景及市場分析
    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優缺點 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由於使用材料較少,就每一模塊的成本而言比起堆積型太陽能電池有著明顯的減少,製造程序上所需的能量也較堆積型太陽能電池來的小,它同時也擁有整合型式的連接模塊,如此一來便可省下了獨立模塊所需在固定和內部連接的成本。未來薄膜型太陽能電池將可能會取代現今一般常用矽太陽能電池,而成為市場主流。
  • 黃勁松團隊開發大面積製備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新工藝 丨論文速遞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由於其優異的能量轉換效率和低廉的成本而展現出巨大的潛力。然而,在其進入市場之前仍需探索出工業化生產穩定高效的大面積太陽能電池的技術路線。近日,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黃勁松教授團隊開發出了大面積製備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新工藝。他們發現通過縮短刮塗製備的鈣鈦礦薄膜在空氣中的退火時間可以有效提高鈣鈦礦組件效率。
  • HIT太陽能電池的發展概況
    太陽能光伏發電是~種利用光伏效應將太陽光輻射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新型發電技術,兇具有資源充足、清潔、安全、壽命長等優點,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可再生能源技術之一,已成為可再生能源技術中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研究領域。
  • 四種薄膜太陽能電池的詳細資料介紹
    在本文中,為增進大家對太陽能電池的認識,小編將對四種薄膜太陽能電池予以介紹。如果你對太陽能電池或者薄膜太陽能電池具有興趣,不妨繼續往下閱讀哦。   一、非晶矽   非晶矽薄膜是太陽能電池核心原材料之一,也稱微晶矽。按照材料的不同,當前矽太陽能電池可分為三類:單晶矽太陽能電池、多晶矽太陽能電池和薄膜太陽能電池三種。非晶矽薄膜就是相對於單晶矽和多晶矽來說的。
  • 南京大學譚海仁教授團隊:創造疊層太陽能電池效率新記錄
    光伏發電成本依賴於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或簡稱"效率"),實現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太陽能電池是實現平價電網目標的最關鍵課題。構築疊層器件是進一步提升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最重要途徑。近十幾年來,基於III-V族化合物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在提高多結疊層電池的效率和降低電池的製備成本上,均取得了重要的進展。然而,高效率的III-V族太陽能電池需要採用MOCVD或MBE等外延技術生長,原材料和製備成本非常昂貴,是常規晶體矽電池成本的數十倍,限制了其在常規地面上非聚光光伏發電的廣泛應用。
  • 薄膜太陽能電池有望成長為光伏市場的主流
    反觀代表第二代及第三代光伏技術的薄膜,在行業先驅的帶領下,正悄然興起。針對光伏發電前景、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在光伏應用領域的優勢,以及其對我國能源結構優化和經濟轉型意義幾何等問題,記者在由「2015年節能建築與建築光伏一體化論壇」上採訪了河北大學光伏技術研發中心副主任許穎教授。
  • 深圳先進院研製第二代薄膜太陽能電池核心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
    該項目是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聯合香港中文大學,深港攜手自主研發成功的高效低成本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裝備、工藝及產品。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光伏太陽能實驗室主任肖旭東團隊研製的「銅銦鎵硒」太陽能電池效率已達到18.7%,邁入國際領先行列。
  • 皮秒雷射器在柔性太陽能薄膜電池中的應用
    一、太陽能電池發展現狀  傳統晶矽太陽電池主要是由矽組成,電池主要部分易碎、易產生隱形裂紋,大多有一層鋼化玻璃作為防護,造成重量大、攜帶不便、抗震能力差。另外,由於在矽料提純、製作過程中的能源消耗,造成其發電成本遠高於其他能源形式。
  • 薄膜太陽能電池優勢明顯 未來普及潛力大
    當今產業化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產品主要是二類不同的太陽能電池:一是基於矽片的晶體矽太陽能電池,比如單晶矽太陽能電池和多晶矽太陽能電池;二是薄膜太陽能電池。  針對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在光伏建築一體化(BIPV)中的優勢,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相比晶矽太陽能電池組件,其優點在於發電量高,弱光性能和高溫性能優異。
  • 柔性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解析
    目前,太陽電池發電在航天、通訊及微電子領域已佔據了不可替代的位置,但在社會整體能源結構中所佔比例很小,主要原因是太陽電池成本較高,要使其真正成為能源體系的組成部分,必須大幅度降低成本。三、柔性襯底薄膜太陽電池的國內外現狀當前商業化非晶矽電池的穩定效率,單結、雙結、三結分別為4%~5%,6%~7%,7%~8%。世界上從事柔性襯底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研製生產的主要單位是美國的聯合太陽能公司(UnitedSolar),歐洲的VHF-technologies公司,和日本的Sharp公司,Sanyo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