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製備出高效率大面積鈣鈦礦太陽組件電池

2020-10-26 中科院之聲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組研究員劉生忠、博士王開團隊採用狹縫塗布製備方法,結合高壓氮氣萃取和離子液體鈍化鈣鈦礦界面技術,製備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電池小面積效率達到22.7%(0.09cm2),大面積組件達到19.6%(7.92cm2)。

狹縫塗布技術以成本低、生產量大、連續性好等優點,成為鈣鈦礦太陽電池領域具有產業化前景的沉積技術之一。但是對於鈣鈦礦薄膜的大面積製備技術,如何控制大面積薄膜均勻性(厚度約500nm)和降低薄膜的缺陷密度仍具挑戰。

研究人員採用狹縫塗布沉積技術,結合高壓氮氣萃取(high pressure nitrogen-extraction)策略,有效調控鈣鈦礦薄膜的形核和晶粒生長,並驅動穩定中間相的形成,從而沉積製備出均勻緻密的鈣鈦礦薄膜。研究發現,狹縫塗布沉積結合高壓氮氣萃取技術,可實現寬窗口大面積印刷鈣鈦礦薄膜,提高器件良率。此外,為有效減少鈣鈦礦表面缺陷,研究採用離子液體對表面進行有效鈍化處理,將小面積太陽電池的效率提高至22.7%,並將該策略擴展到大面積太陽電池製造,在40×40mm2的襯底上製備的鈣鈦礦電池組件的穩態輸出效率達到19.4%。

該研究表明,結合高壓氮氣萃取技術的狹縫塗布印刷是一種高效、寬窗口、低成本、可擴展面積的鈣鈦礦太陽電池製備技術,有利於促進狹縫塗布沉積工藝的發展、推動該技術在大批量卷到卷連續沉積中的應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戰略重點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遼寧省博士創業基金、大連化物所創新基金項目、中科院潔淨能源創新研究院、國家重點研究項目、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等的資助。

大連化物所採用狹縫塗布沉積技術製備高效率大面積鈣鈦礦太陽組件電池

來源: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相關焦點

  • 大連化物所製備出高效率大面積鈣鈦礦太陽組件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組研究員劉生忠、博士王開團隊採用狹縫塗布製備方法,結合高壓氮氣萃取和離子液體鈍化鈣鈦礦界面技術,製備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電池小面積效率達到22.7%(0.09cm2),大面積組件達到19.6%(7.92cm2)。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製備出高效率大面積鈣鈦礦太陽組件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組研究員劉生忠、博士王開團隊採用狹縫塗布製備方法,結合高壓氮氣萃取和離子液體鈍化鈣鈦礦界面技術,製備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電池小面積效率達到22.7%(0.09cm2),大面積組件達到19.6%(7.92cm2)。
  • 科研人員製備出大面積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摘要 【科研人員製備出大面積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韓禮元教授領銜團隊等不懈努力下,科研人員運用更加經濟安全的方法,製備出比蟬翼還薄數十倍的大面積鈣鈦礦薄膜,向大規模低成本太陽能發電的目標邁出了重要一步
  • 黃勁松團隊開發大面積製備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新工藝 丨論文速遞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由於其優異的能量轉換效率和低廉的成本而展現出巨大的潛力。然而,在其進入市場之前仍需探索出工業化生產穩定高效的大面積太陽能電池的技術路線。近日,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黃勁松教授團隊開發出了大面積製備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新工藝。他們發現通過縮短刮塗製備的鈣鈦礦薄膜在空氣中的退火時間可以有效提高鈣鈦礦組件效率。
  • 杭州纖納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
    近期,杭州纖納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採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生產出面積超過16cm²、光電轉化效率達到15.24%的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該成果已獲得位於美國蒙大拿州的國際測試中心Newport公司的權威認證,刷新了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的世界紀錄。
  • 美科學家成功利用半導體製造工藝製備出大面積柔性單晶鈣鈦礦薄膜
    目前文獻報導的鈣鈦礦太陽電池器件大部分都是基於多晶鈣鈦礦薄膜,因為多晶結構製備工藝較為簡單,但多晶薄膜存在大量缺陷且結構穩定性較差。相比之下,單晶鈣鈦礦薄膜無晶界缺陷極少,因此具備更加優異的電荷傳輸性能和穩定性,但該類薄膜的製備工藝極具挑戰性(薄膜成核、形貌和組分難以控制),因此在製備工藝上實現突破是單晶鈣鈦礦電池實現商業化應用的關鍵因素。
  • 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世界記錄效率
    與此相比,鈣鈦礦/鈣鈦礦(或稱"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兼備高效率和低成本以及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較小等特點,被認為是極具潛力的高效率低成本光伏技術之一,在未來的光伏發電技術中將佔據重要的引領作用。全鈣鈦礦疊層電池以其高效率、低成本、製備工藝簡單等突出優勢,近年來逐漸成為了世界光伏研究領域的重要熱點方向。
  • 大面積高效率薄膜太陽能電池,讓低成本發電成為可能
    上海交大9月11日傳出信息,《自然》在線發表其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韓禮元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使用更加經濟安全的新方法,製備出比蟬翼還薄數十倍的大面積鈣鈦礦薄膜,向實現大規模低成本太陽能發電跨出重要一步。如果這種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成功產業化,就無需依賴政府政策資助,便可成為市場主流的發電方式。
  • 第二屆異質結、鈣鈦礦與薄膜太陽電池論壇2020
    2020年3月,阿特斯嘉興籤約,擬建異質結電池中試線;中利集團宣布將在常熟建設1GW異質結產線。 鈣鈦礦電池是極具潛力的下一代光伏發電技術,並正在快速走向市場。2019年2月,協鑫納米已建成10兆瓦級別大面積鈣鈦礦組件中試生產線,並已開始100兆瓦量產生產線的建設工作,計劃於2020年實現鈣鈦礦光伏組件的商業化生產。
  • 南大譚海仁團隊:創世界紀錄效率的大面積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
    與此相比,鈣鈦礦/鈣鈦礦(或稱「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兼備高效率和低成本以及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較小等特點,被認為是極具潛力的高效率低成本光伏技術之一,在未來的光伏發電技術中將佔據重要的引領作用。全鈣鈦礦疊層電池以其高效率、低成本、製備工藝簡單等突出優勢,近年來逐漸成為了世界光伏研究領域的重要熱點方向。
  • 鈣鈦礦研究突破點是什麼?全球鈣鈦礦電池研究小組有哪些?
    環境安全問題儘管鈣鈦礦電池中含鉛量較小,但其水溶性仍然對環境具有一定潛在威脅,一旦金屬鉛析出到周圍環境中,無疑將會產生汙染。同時,鈣鈦礦製備過程中的常用溶劑包括DMF,NN-DMAC,DMSO和NMP等也含有一定毒性。專家指出,鈣鈦礦組件的可靠性研究和組件的回收再利用也應當引起重視。面積較小能否製備出大面積的鈣鈦礦電池也是非常現實的挑戰。
  • 大連化物所等製備出光電轉化效率達27%的鈣鈦礦-矽疊層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矽太陽電池研究組(DNL1606)研究員劉生忠團隊聯合陝西師範大學研究員楊棟,通過將半透明鈣鈦礦電池與高效矽異質結薄膜電池結合,組成光電轉化效率達到27.0%的四端鈣鈦礦-矽疊層太陽能電池。  晶矽太陽能電池是第一代太陽能電池,經過數十年發展,技術已經非常成熟。
  • 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特點、產業布局與發展前瞻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持續發展,晶體矽太陽能電池製備工藝已經十分成熟,單晶矽和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實驗室轉換效率分別達到25.6%和20.8%,已接近理論極限水平。憑藉著較為成熟的技術與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晶體矽太陽能電池在光伏市場上佔有89%的絕對市場份額。但由於矽基太陽能電池的高效率依賴於高純度的矽材料,使得其製造成本偏高。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機遇與挑戰
    值得重視的是,鈣鈦礦電池還可以跟晶體矽電池做一個疊層電池,可以吸收800納米以上的光。目前發表出來的文章電池效率達25.2%,目前認證的最高效率是英國一家公司的28%。此外,大家很擔心鈣鈦礦大面積製備的問題,現在這個問題也慢慢得到解決,日本東芝公司已具備了大面積製備的工藝。下面分析一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成本。
  • 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創世界紀錄——接近產業化
    基於P-i-N反式平面結構、通過優化界面工程,全面解決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高效率、遲滯現象、器件穩定性、大面積器件均勻性和一致性等重要問題,首次在國際權威太陽能電池認證機構——「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 (AIST) 」認證成功大面積 (>1 cm2)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國際最高效率 (15%),首次將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寫進權威太陽能效率記錄表《Solar cell efficiency tables
  • 2019鈣鈦礦和疊層電池與組件論壇
    與晶矽太陽電池需要高純矽相比,鈣鈦礦電池只需材料的純度達到90%,而且採用的低溫工藝可以降低能耗,單位面積鈣鈦礦組件消耗的鈣鈦礦材料也遠低於晶矽組件。因此鈣鈦礦電池及組件具有極大的成本降低潛力。會議將探討全球與中國光伏行業展望與鈣鈦礦技術前景,大面積鈣鈦礦電池與組件製造工藝——塗布工藝、真空工藝、雷射工藝與金屬化工藝,鈣鈦礦電池測試標準、測試技術與長期穩定性研究,
  • 上海交大材料學院韓禮元教授團隊在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模塊...
    2017年該團隊製備了具有認證效率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模塊(Nature, 2017, 550, 92)。半個月前,該團隊在鈣鈦礦器件穩定性上再下一城,構建穩定異質結結構,為提升器件穩定性提供了全新的思路(Science, 2015, 350, 944)。此次成果結合模塊製備基礎和全新的穩定性理論,通過器件結構設計,製備了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模塊。
  • Cover| 綜述: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來自太陽天然的饋贈——太陽能被人類作為可再生的清潔能源使用由來已久,從最初原始的利用食物對太陽能的吸收來直接烘乾食物以備長期使用,到近代的利用半導體材料的光伏效應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並通過合適的裝置將轉化的電能併入電網供電。
  • 我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製備技術取得突破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記者從武漢理工大學獲悉,程一兵專家團隊在兩項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製備技術方面取得突破,達到國際上同類產品的最高光電轉換效率。武漢理工大學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彭勇教授介紹說,程一兵團隊研製開發的5cmx5cm塑料基板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8月8日在國家光伏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通過第三方權威機構認證,獲得組件光電轉換效率11.4%的結果,超過日本東芝公司於9月25日宣布的5cmx5cm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10.5%的光電轉換效率。程一兵團隊在10cmx10cm玻璃基板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製備技術也取得突破
  • 科學網—鈣鈦礦電池的十年之變
    從噴墨列印製備器件,到圖案化光子晶體電池設計,再到柔性可穿戴鈣鈦礦電池應用,他所從事的鈣鈦礦電池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 近日,他帶領的科研團隊通過引入氟離子添加劑,印刷製備了一種新型導電高分子透明電極,並基於此成功製備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0.1cm2)和模組(25cm2),其光電轉換效率突破19%和10%。相關成果發表於《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