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點發光二極體研究獲進展

2021-01-13 科學網

二極體

日前,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的支持下,浙江大學化學系彭笑剛課題組與材料系金一政課題組合作在量子點發光二極體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上。該文報導了一種以量子點為電致發光材料的新型LED器件。其性能遠遠超過了目前相關文獻報導的其他量子點LED,並且該新型器件可以通過簡單的溶液加工路線製備而得。

LED作為下一代照明與顯示的核心器件已被業界認可。GaN外延生長量子阱的LED器件則是目前市場上的流行產品。但是,GaN外延生長量子阱需要超高真空、超高純度原料、超密度電能消耗等條件。為此,無論是顯示產業還是照明產業,都選擇了藍光LED與下轉換稀土螢光粉結合的相對低成本思路。但這種結合路線導致了光質量偏低、色域不能完全滿足要求等缺陷。

與GaN量子阱LED不同,有機發光二極體器件的發光中心為有機分子,因而可以用要求較低的真空條件製備。有機發光二極體已經在小屏顯示上得到了應用,但其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一直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其直接表現為對器件加工工藝要求嚴苛、器件壽命往往不能達到預期等。

顯然,量子點發光二極體有望結合GaN量子阱LED與有機發光二極體兩者的優勢。但是,經過科學工作者20年的不懈努力,量子點發光二極體的綜合性能——包括效率、壽命、加工工藝——還遠落後於人們的期待。這主要由於量子點與量子點發光二極體器件適配性和量子點發光二極體特殊結構兩個方面的原因。

浙江大學團隊為量子點發光二極體設計併合成了特殊的量子點,並對量子點發光二極體本身器件特性進行了剖析,從而找到了該類器件結構的關鍵問題,再通過在器件中插入一層納米絕緣層解決了正、負載流子注入平衡的關鍵難點。這兩個方面的成功,從實驗上驗證了量子點發光二極體實用化的可行性。這預示著量子點發光二極體有望在照明與顯示兩個產業中扮演重要角色。(來源:中國科學報 彭科峰)

相關焦點

  • 《自然·通訊》報導南理工在量子點發光顯示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近日,南京理工大學新型顯示材料與器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鈣鈦礦量子點發光顯示領域最新研究進展,論文題目為「一種提升鈣鈦礦量子點發光二極體效率和穩定性的雙邊鈍化策略」(A bilateral interfacial
  • 京東方在電致發光量子點領域迎來重大進展
    打開APP 京東方在電致發光量子點領域迎來重大進展 京東方 發表於 2020-11-11 14:56:08 近日,BOE(京東方)推出全球首款55英寸4K主動矩陣量子點發光二極體(AMQLED)顯示屏,這是繼今年年初發布高解析度QLED技術後,BOE(京東方)在電致發光量子點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進展。
  • 我國科學家設計出新型量子點發光二極體 在照明與顯示產業有重要作用
    【去年10月,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發明藍光發光二極體的數位日裔科學家,「白熾燈點亮了20世紀,LED點亮了21世紀」,從頒獎詞看出,發光二極體即LED是公認的下一代顯示與照明技術的核心器件。幾十天後,一篇來自中國科學家的論文在《自然》上發表,報導了在量子點發光二極體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進展。】
  • 看不到的量子點,為你發光
    去年10月,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發明藍光發光二極體的數位日裔科學家,「白熾燈點亮了20世紀,LED點亮了21世紀」,從頒獎詞看出,發光二極體即LED是公認的下一代顯示與照明技術的核心器件。  幾十天後,一篇來自中國科學家的論文在《自然》上發表,報導了在量子點發光二極體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進展。
  • 京東方高解析度、全彩量子點發光二極體取得重大突破
    京東方官方獲悉,近日,京東方集團中央研究院關於高解析度、全彩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解析度500ppi、色域114%NTSC的全彩QLED器件,技術指標全球領先。相關研究論文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Nano Research上發表。
  • 量子點顯示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有望突破傳統鎘系量子點以及QDVision等國際公司的壟斷,研究成果以「全無機鈣鈦礦量子點LED」、「全無機鈣鈦礦量子點LED:一類新型雷射發射材料」為題背靠背同期發表於《先進材料》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DOI: 10.1002/adma.201502567; DOI: 10.1002/adma.201503573),並被選為該期封面。
  • 理化所發光碳量子點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伴隨C60、納米碳管和石墨烯等納米碳材料的發展,近兩年碳量子點成為研究熱點。與先前的蜂房結構納米碳相比,碳量子點具有優越的發光性能;與半導體量子點相比,碳量子點發光更穩定、易於功能化和工業化、無毒、製備簡單廉價,預期將給發光材料、光電器件、綠色環保、生物醫學等領域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在此背景下,開展碳量子點的基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 綜述:膠體量子點發光二極體中的表面工程和器件設計
    通過與液晶技術的兼容,基於量子點光致發光技術的顯示設備已經實現了規模化的商業應用。和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類似,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可以有效避免背光源技術光散射嚴重等缺點,進一步提高色彩的品質,QLED被廣泛認為是下一代顯示技術的有力競爭者。 近年來,隨著量子點表面工程以及器件設計的不斷發展,QLED的性能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商業化前景逐漸顯現。
  • 《Nanomaterials》:一種高效、長壽命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
    編輯推薦:本文報導了在摻鎂氧化鋅(MZO)電子傳輸層(ETL)中摻入不同鹼金屬碳酸鹽,製備出高效、長壽命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s)。鹼金屬碳酸鹽混合在MZO,可以控制帶隙、電性能和熱穩定性。因此,這可以提高QLEDs的運行壽命。
  • ​封面 | 基於納米環/量子點結構的高效率全彩微型發光二極體
    Res. 7(4), 416-422(2019)微發光二極體(μLEDs)是下一代顯示技術最有希望的候選者。然而,μLEDs的效率會隨著尺寸的減小而降低。另外,為了實現單片全彩色微顯示,RGB的巨量轉移成本很高,量子點(QD)顏色的轉換效率還有待提高。
  • 有機發光二極體研究取得新進展:提高螢光發光材料發光效率
    據報導稱,吉林大學化學學院、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峰教授團隊利用有機發光自由基材料製備有機發光二極體,實現了接近100%的量子效率,解決了傳統螢光發光材料發光效率低的問題。該成果以吉林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在《自然》刊發。
  • 鄭大溶液法製備出全無機鈣鈦礦量子點發光二極體—新聞—科學網
    日前,從鄭州大學傳來消息,該校物理工程學院在新型鈣鈦礦發光二極體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在國際上首次用全溶液法製備鈣鈦礦發光二極體(LED),相關成果以「Strategy
  • 新型鈣鈦礦量子點穩定性提升方面獲重要進展
    近日,鄭州大學物理工程學院材料物理研究所在新型鈣鈦礦量子點穩定性提升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鄭州大學為第一單位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影響因子:10.159)上,(Sodium Doping-Enhanced Emission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of CsPbBr3Nanocrystals
  • 新型鈣鈦礦量子點穩定性提升方面獲重要進展
    近日,鄭州大學物理工程學院材料物理研究所在新型鈣鈦礦量子點穩定性提升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京東方電致發光量子點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推出55英寸4K AMQLED顯示屏
    11 月 12 日消息 根據京東方的消息,京東方推出了 55 英寸 4K 主動矩陣量子點發光二極體(AMQLED)顯示屏,官方稱這是京東方電致發光量子點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進展。  官方介紹,京東方此次推出的 55 英寸 4K AMQLED 顯示產品採用電致發光量子點技術,解析度為 3840×2160,色域高達 119% NTSC,對比度可達 1000000:1,在大尺寸顯示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應用前景。
  • 南科大副教授王愷團隊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領域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下簡稱「電子系」)副教授王愷課題組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領域取得系列研究進展,先後在信息材料和光學領域高水平期刊Advanced Materials,ACS Energy Letters,Communications
  • 浙大研製成功量子點電致發光二極體
    近日,浙江大學高新材料化學中心彭笑剛課題組和金一政課題組設計出一種新型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其製備方法基於低成本、有潛力應用於大規模生產的溶液工藝,其綜合性能則超越了已知的所有溶液工藝的紅光器件,尤其是將使用亮度條件下的壽命推進到10萬小時的實用水平。這種新型QLED器件有望成為下一代顯示和照明技術的有力競爭者。
  • 丁古巧團隊Small:全面總結碳基量子點固態發光領域研究進展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以碳點和石墨烯量子點為代表的碳基量子點(CQDs),是一類具有獨特性能的光致發光材料。溶液狀態下高性能CQDs的結構設計與製備已獲得了巨大突破。相比之下,聚集態下CQDs的光致發光性能調製與機理探索是近年來該材料的研究熱點與難點。
  • 河南大學在藍色InP基發光二極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最近,河南大學QLED平臺申懷彬、杜祖亮教授和曾在平教授合作,通過調控中間殼層元素比例以及ZnS殼層厚度,成功製備出高穩定性、高量子產率(~81%)、大尺寸的藍色InP/GaP/ZnS//ZnS核殼量子點。
  • 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外量子效率突破20%
    中青在線訊(通訊員 楊芳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潤文)「利用低溫溶液法,在鈣鈦礦發光層設計上提出了新思路,將鈣鈦礦LED外量子效率提高到20.7%。」由南京工業大學海外人才緩衝基地(先進材料研究院)黃維院士、王建浦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LED)方面取得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自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