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膠體量子點發光二極體中的表面工程和器件設計

2020-12-05 科學網

 

在顯示領域,膠體量子點具有色彩純、色域覆蓋範圍寬等特質,再加上其溶液可處理以及柔性兼容的特點,量子點在顯示領域展現出巨大的商業化前景。通過與液晶技術的兼容,基於量子點光致發光技術的顯示設備已經實現了規模化的商業應用。和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類似,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可以有效避免背光源技術光散射嚴重等缺點,進一步提高色彩的品質,QLED被廣泛認為是下一代顯示技術的有力競爭者。

近年來,隨著量子點表面工程以及器件設計的不斷發展,QLED的性能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商業化前景逐漸顯現。《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最近發表了由上海科技大學寧志軍教授等人撰寫的「Colloidal quantum-dots surface and device structure engineering forhigh-performance light-emitting diodes"綜述文章(https://doi.org/10.1093/nsr/nww097),介紹了近年來膠體量子點LED器件在量子點表面改性及器件結構設計等方面的進展。

該文首先討論了影響QLED器件性能的量子點表面缺陷和載流子注入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文章總結了膠體量子點表面工程和器件結構設計方面的四條策略:(1)引入核殼結構,並通過調節殼層的組成和厚度來減少表面缺陷及抑制俄歇非輻射複合過程;(2)引入與量子點表面結合力強的新配體來改善量子點的電學性能及減少配體損失;(3)綜合考慮傳輸層能級匹配和傳輸性能的影響,加入阻擋層可以有效調節載流子注入平衡;(4)膠體量子點體異質結器件結構(量子點嵌入鈣鈦礦或有機分子等基質中)的開發。

本文指出,在保持量子點較高發光效率的同時保證有效的電子和空穴平衡注入是提高QLED性能的關鍵。考慮到量子點表面組成對載流子注入的重要影響,量子點表面改性和器件優化需要協同進行。此外,本文還展望了QLED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包括器件工作狀態下的穩定性、器件效率的提升、毒性和大規模器件製備等方面,並討論了可能的解決方案。(來源:科學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藍光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從材料製備到器件優化
    得益於鈣鈦礦材料設計、器件結構優化和發光機理的深刻認識,自2014年首次觀察到室溫下的鈣鈦礦電致發光現象以來,綠光、紅光和近紅外光鈣鈦礦電致發光二極體(PeLED)的外量子效率(EQE)目前均已突破20 %。然而,作為三基色之一的藍光PeLED卻發展較為緩慢,嚴重製約了全彩色PeLED的發展。
  • 量子點發光二極體研究獲進展
    日前,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的支持下,浙江大學化學系彭笑剛課題組與材料系金一政課題組合作在量子點發光二極體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該文報導了一種以量子點為電致發光材料的新型LED器件。其性能遠遠超過了目前相關文獻報導的其他量子點LED,並且該新型器件可以通過簡單的溶液加工路線製備而得。 LED作為下一代照明與顯示的核心器件已被業界認可。GaN外延生長量子阱的LED器件則是目前市場上的流行產品。但是,GaN外延生長量子阱需要超高真空、超高純度原料、超密度電能消耗等條件。
  • 量子點材料的研究現狀及在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領域的應用
    由於量子限域效應和量子尺寸效應,半導體量子點具有激發光譜寬、半峰寬較窄、波長可調和溶液加工等特點,受到廣泛關注。經過30多年的發展,量子點材料已實現了「綠色合成路線」,性能逐漸提升,能夠進行工業化產品生產供應,目前已經開發出商業化應用的光致發光器件,該系列器件相繼應用於LED照明和顯示領域。
  • 《Nanomaterials》:一種高效、長壽命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
    編輯推薦:本文報導了在摻鎂氧化鋅(MZO)電子傳輸層(ETL)中摻入不同鹼金屬碳酸鹽,製備出高效、長壽命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s)。鹼金屬碳酸鹽混合在MZO,可以控制帶隙、電性能和熱穩定性。因此,這可以提高QLEDs的運行壽命。
  • 我國科學家設計出新型量子點發光二極體 在照明與顯示產業有重要作用
    【去年10月,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發明藍光發光二極體的數位日裔科學家,「白熾燈點亮了20世紀,LED點亮了21世紀」,從頒獎詞看出,發光二極體即LED是公認的下一代顯示與照明技術的核心器件。幾十天後,一篇來自中國科學家的論文在《自然》上發表,報導了在量子點發光二極體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進展。】
  • 量子點 點亮你心中的困惑 / 量子點大牛最新成果速遞
    Nature Communications 電化學穩定的配體彌合了量子點的光致發光-電致發光間隙膠體量子點是用於量子點發光二極體中很有前途的發射器。儘管目前已經合成了具有高效、穩定和高色純度的光致發光的量子點,但是由於裝置中的不平衡電荷注入和/或界面激子猝滅,使得在發光二極體中繼承其優異的發光性能具有一定的挑戰。浙江大學彭笑剛教授課題組報導了具有各種外殼和表面配體組合的核/殼量子點,並開發了一種將電化學惰性配體應用於具有出色發光特性的量子點的策略,以彌合它們的光致發光-電致發光間隙。
  • 頂刊綜述:解決鈣鈦礦量子點障礙,或將引發一場革命
    滷化鉛鈣鈦礦量子點(LHP-QDs)在發光二極體背光顯示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潛力。利用LHP量子點具有發光性能高、發射可調、合成方便等優點。然而,LHP量子點的不穩定性和大規模合成等缺點仍然制約著其實際應用。這篇綜述集中於這些障礙的解決辦法。
  • 白皮書 | 量子點材料的研究現狀及在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領域的應用
    本綜述針對量子點應用於高色彩質量的照明和顯示技術的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應用進行系統的闡述。量子點的發展從最初的照明到如今的光致發光高色域顯示背光源,已經進入商業化應用階段。下一階段可以想像出量子點的成本的逐漸降低、大規模的合成,以及QD Vision、三星、 LG 等廠商在量子點電致發光上所付出的努力,會進一步促進量子點的大面積的電致發光器件的商業化。
  • 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外量子效率突破20%
    中青在線訊(通訊員 楊芳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潤文)「利用低溫溶液法,在鈣鈦礦發光層設計上提出了新思路,將鈣鈦礦LED外量子效率提高到20.7%。」由南京工業大學海外人才緩衝基地(先進材料研究院)黃維院士、王建浦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LED)方面取得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自然》雜誌。
  • 浙大研製成功量子點電致發光二極體
    近日,浙江大學高新材料化學中心彭笑剛課題組和金一政課題組設計出一種新型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其製備方法基於低成本、有潛力應用於大規模生產的溶液工藝,其綜合性能則超越了已知的所有溶液工藝的紅光器件,尤其是將使用亮度條件下的壽命推進到10萬小時的實用水平。這種新型QLED器件有望成為下一代顯示和照明技術的有力競爭者。
  • 【材料】分子鏈長對鈣鈦礦發光二極體穩定性的重要性
    鈣鈦礦由於其出色的光電性能是目前炙手可熱的研究材料,其應用範圍十分廣泛,當中就包含鈣鈦礦發光二極體,近日,香港中文大學趙鈮教授團隊和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陶書霞教授團隊通過對鈣鈦礦表面進行鈍化處理,使鈣鈦礦發光二極體達到了在玻璃基底上創紀錄的高輻射度和使用壽命。
  • 我國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外量子效率突破20%
    人民網北京10月11日電(孫競)  由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黃維院士與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建浦教授所帶領的團隊繼2016年提出鈣鈦礦維度調控創造鈣鈦礦發光二極體(LED)效率記錄後,近日利用低溫溶液法,在鈣鈦礦發光層設計上提出了新思路,將近紅外鈣鈦礦
  • ...自然▪通訊》)報導鈣鈦礦基高效深紅光發光二極體
    由於全無機鈣鈦礦CsPbI3具有合適的帶隙(~1.7eV)和優異的熱穩定性,在光伏電池、發光二極體等光電器件的研究中引起了廣泛的興趣。然而形成具有光電活性的黑相CsPbI3,一般需要高溫退火(300 ~ 370℃)以克服相轉變所需要的能壘。
  • 京東方高解析度、全彩量子點發光二極體取得重大突破
    京東方官方獲悉,近日,京東方集團中央研究院關於高解析度、全彩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解析度500ppi、色域114%NTSC的全彩QLED器件,技術指標全球領先。相關研究論文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Nano Research上發表。
  • 浙江大學科研團隊在量子點發光二極體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浙江大學高新材料化學中心彭笑剛課題組和金一政課題組設計出一種新型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製備方法基於低成本、有潛力應用於大規模生產的溶液工藝,其綜合性能超越了已知的所有溶液工藝的紅光器件,將使用亮度條件下的壽命推進到10
  • 看不到的量子點,為你發光
    去年10月,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發明藍光發光二極體的數位日裔科學家,「白熾燈點亮了20世紀,LED點亮了21世紀」,從頒獎詞看出,發光二極體即LED是公認的下一代顯示與照明技術的核心器件。  幾十天後,一篇來自中國科學家的論文在《自然》上發表,報導了在量子點發光二極體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進展。
  • 西北工大黃維院士團隊報導鈣鈦礦基高效深紅光發光二極體
    ,在光伏電池、發光二極體等光電器件的研究中引起了廣泛的興趣。並且在外界環境下,黑相CsPbI3很容易自發轉變成不具有光電活性的黃相,從而限制了其在光電器件中的應用。前人的研究表明,在鈣鈦礦電池的前驅體溶液中加入氫碘酸可以有效降低成相溫度,雖然其作用機制還存在爭議性。
  • 一文縱覽:QLED量子點顯示
    由於在生產過程中在量子點表面產生有機配體,抵消量子點之間的範德瓦耳斯吸引力,以維持其在溶液中的穩定性。但這層有機配體極大的阻礙了電荷在量子點之間的傳輸。這點大大降低了納米微晶在太陽電池和其它的元件上的應用。科學家們曾嘗試用各種方法提高電荷在這種材料中的傳導率。
  • 準零維量子點雷射器的發展歷程及瓶頸
    在量子點中,由於量子效應,其載流子的能級類似原子有不連續的能級結構,所以量子點又叫人造原子。這些特殊能級結構,使得準零維量子點表現出獨特的物理性質,如量子尺寸效應、量子隧穿效應、庫侖阻塞效應、表面效應、量子幹涉效應、多體相關和非線性光學效應等,它對於基礎物理研究和新型光電器件研究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 ​封面 | 基於納米環/量子點結構的高效率全彩微型發光二極體
    Res. 7(4), 416-422(2019)微發光二極體(μLEDs)是下一代顯示技術最有希望的候選者。然而,μLEDs的效率會隨著尺寸的減小而降低。另外,為了實現單片全彩色微顯示,RGB的巨量轉移成本很高,量子點(QD)顏色的轉換效率還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