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副教授王愷團隊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領域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2020-12-27 南方科技大學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下簡稱「電子系」)副教授王愷課題組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領域取得系列研究進展,先後在信息材料和光學領域高水平期刊Advanced MaterialsACS Energy LettersCommunications Materials, Optics Express累計發表4篇論文。

鈣鈦礦發光二極體(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 PeLED)是用鈣鈦礦材料作為發光層進行電光轉換的器件。相比其它發光材料,鈣鈦礦具有發光峰窄、色域廣、波長易調、製備方法靈活兼顧低成本等特點,因而PeLED在顯示領域極具應用前景。

得益於準二維鈣鈦礦獨特的多量子阱結構,近年來基於準二維鈣鈦礦製備的藍光PeLED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然而傳統的準二維鈣鈦礦相分布較寬,尤其是大量低階相組分(n=1, 2),阻礙了鈣鈦礦相之間有效的能量傳遞,導致較低的器件發光性能。此外,鈣鈦礦在結晶成膜的過程中會不可避免的產生一些缺陷態,使得電子-空穴對的非輻射複合機率上升,進一步制約著器件性能的提升。

在發表於ACS Energy Letters的研究中,課題組提出了準二維鈣鈦礦與二維鈣鈦礦結合的方法,發現雙配體製備的準二維鈣鈦礦可以有效抑制低階相鈣鈦礦的生長,提高了鈣鈦礦的相純度,從而有效改善了鈣鈦礦相之間的能量傳遞,並實現穩定的電致發光峰位。與此同時,研究還發現過量的PEABr可以填補鈣鈦礦結晶過程中產生的離子空位,降低鈣鈦礦的缺陷態密度。最終,基於鈣鈦礦相分布調節以及缺陷鈍化的策略製備出高效(EQE=7.51%)的鈣鈦礦藍光器件,比對照樣PeLED(EQE=3.46%)提高了117%。課題組訪問博士後任振偉為該論文第一作者,王愷、南科大電子系教授陳銳和香港大學教授Wallace C. H. Choy為共同通訊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南科大電子系講席教授孫小衛的大力支持。

圖 1. PeLED器件結構與性能,以及PeLED在恆定電流驅動下電致發光光譜(ACS Energy Lett. 2020, 5, 2569)

雖然通過提高準二維鈣鈦礦的相純度可以提高相間能量傳遞過程,但是基於單一官能團(有機胺離子)製備的準二維鈣鈦礦,有機鏈之間的堆疊使得不同相之間存在範德華力,從而使得相之間不可避免地產生範德華間隙,制約著能量更加有效地傳遞。在發表於Advanced Materials的研究論文中,課題組在準二維鈣鈦礦中引入含有雙官能團(氨基和羧基)的配體,促進了不同鈣鈦礦相間的耦合作用,從而有效提高了鈣鈦礦相間的能量傳遞,顯著提升器件性能。研究結果表明,基於ABABr配體修飾的藍光PeLED獲得了超過10% 的外量子效率(EQE=10.11%),比未修飾樣PeLED(EQE=7.07%)提高了40%,相應地器件工作壽命也從32.1 min提高到81.3 min,使得器件性能位於目前藍光PeLED報導的最高性能之列。課題組訪問博士後任振偉為該論文第一作者,王愷、陳銳和香港大學Wallace C. H. Choy為共同通訊作者。

圖2. 準二維鈣鈦礦層間相互作用,藍光PeLED電致發光CIE坐標及其器件性能(Adv. Mater. 2020, 2005570)

同時,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中,還存在電子注入過剩、空穴注入不足的問題。過剩的電子容易在界面積累,引發激子猝滅等問題,不利於器件性能提高。因此,增強器件中空穴的注入,促進載流子的注入平衡,對於提高PeLED性能十分必要。在發表於Communications Materials的研究成果,課題組提出了一種基於電偶極層的空穴注入增強策略。首先,通過引入電荷輸運的跳躍模型分析,研究團隊證實了介於空穴注入層與空穴傳輸層之間的電偶極層對空穴注入的增強作用。而MoO3具備深能級特性,極易與相鄰空穴注入層及空穴傳輸層產生電荷轉移,從而形成大量電偶極子,極大增強空穴注入速率。器件內部的電場分布、載流子密度分布和複合速率分布的仿真計算結果從理論上證明了MoO3電偶極層對空穴注入的增強效果。器件的低頻電容-電壓特性分析結果也驗證了這一結論。在理論分析與仿真計算的基礎上,課題組基於MoO3電偶極層製備出的綠光PeLED外量子效率從8.7%顯著提升至16.8%,且電流效率高達72.7cd A-1,電流效率是已知同類器件中的最高值。課題組2017級南科大-港大聯合培養博士生肖翔天和2019級南科大-新加坡國大聯合培養博士生葉泰康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王愷和Wallace C. H. Choy為共同通訊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孫小衛的大力支持。

圖3. (a)電偶極層結構示意圖;(b)器件載流子密度分布;(c)器件內電場分布;(d)對照組器件複合速率分布;(e)引入MoO3電偶極層後器件複合速率分布;(f)外量子效率-電流密度特性曲線;(g)電流效率-電流密度特性曲線;(h)電容-電壓特性曲線.(Communications Materials 2020, 1, 81)

較高工作溫度會對QLED/PeLED壽命產生嚴重影響,因此課題組進一步研究了不同因素對QLED/PeLED工作溫度的影響。在發表於Optics Express的工作中,課題組建立了得到實驗驗證的QLED/PeLED熱學模型,系統地分析了電光轉換效率、工作電壓、電流密度、有效工作面積、襯底尺寸、襯底材料以及環境條件等各種不同因素對器件工作溫度的影響規律,明晰了處於安全工作溫度的條件邊界,為發展高穩定性QLED/PeLED提供了有效指導。課題組2018級南科大-澳大聯合培養博士生張天琦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王愷和澳門大學副教授邢貴川為共同通訊作者。

圖4. QLED/PeLED中:(a)電能轉化為光能與熱能的示意圖;(b)實際工作溫度和 (c)在同等工作條件下仿真的溫度結果;(d)-(i)不同影響因素對工作溫度的影響.(Opt. Express. 2020, 28, 34167)

以上研究還得到了孫小衛、微電子學院副教授汪飛、蘇州大學教授尹萬健、華中科技大學教授羅小兵、香港科技大學教授Kam Sing Wong、香港中文大學助理教授路新慧和南方科技大學分析測試中心,以及國家自然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廣東省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等項目和廣東省普通高校量子點先進顯示與照明重點實驗的支持。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21/acsenergylett.0c01015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005570

https://doi.org/10.1038/s43246-020-00084-0

https://doi.org/10.1364/OE.410393

相關焦點

  • 南科大孫小衛、王愷課題組聯合在鈣鈦礦顯示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簡稱「電子系」)講席教授孫小衛課題組聯合副教授王愷課題組,在鈣鈦礦顯示領域取得了研究新進展,相關成果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和《先進光學材料》(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
  • 南科大郭旭崗團隊在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材料系」)教授郭旭崗課題組在有機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先後在材料和化學領域高水平期刊連續發表6篇論文,包括《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2篇,《中國科學:化學》(SCIENCE CHINA Chemistry
  • 中國科學家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領域取得新突破
    新華社南京10月13日電(記者眭黎曦)記者13日從南京工業大學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和該校王建浦教授團隊將鈣鈦礦發光二極體(LED)外量子效率提高到20.7%,較國際同行提升近一半,成果近日在國際學術刊物《自然》正刊發表。
  • 南科大程春團隊在納米科學與技術領域取得多項進展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材料系」)副教授程春課題組在智能系統、能源器件、二維材料生長等多個領域取得多項研究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ACS Nano、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 西北工大黃維院士團隊報導鈣鈦礦基高效深紅光發光二極體
    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團隊在鈣鈦礦材料基礎上先後創造性地實現了其在信息顯示、太陽電池、信息存儲、X射線探測和信息通訊等領域的應用,先後在Nature(《自然》)、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Nature Photonics(《自然•光子學》)、Nature Electronics(《自然•電子學》)、Nature Energy
  • 11個項目獲深圳科技獎自然科學獎,南科大科研成果佔據「半壁江山」
    而項目組中的王春明、何洪濤等人都長期從事拓撲物性研究,南科大在該領域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此次,共有9個項目獲得了自然科學類二等獎,其中4個花落南科大,顯示了南科大在基礎科研方面的實力。近年來,譚斌教授課題組在有機催化構建軸手性化合物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軸手性分子存在於許多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中,在不對稱催化領域作為手性配體或催化劑也被普遍使用,但直接構建軸手性化合物的催化不對稱合成方法仍然有限。以前,合成軸手性化合物的方法主要集中在金屬參與的不對稱催化和手性拆分,而不對稱有機催化直到近年來才引起大家的重視。
  • 科學網—研製出長壽命鈣鈦礦白光發光二極體
    本報訊 鄭州大學物理工程學院副教授史志鋒在新型鈣鈦礦量子點的穩定性提升及發光二極體(LED)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製出工作壽命超過
  • 科學家研製出長壽命鈣鈦礦白光發光二極體
    鄭州大學物理工程學院副教授史志鋒在新型鈣鈦礦量子點的穩定性提升及發光二極體(LED)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製出工作壽命超過500小時的鈣鈦礦白光LED。
  • ...自然▪通訊》)報導鈣鈦礦基高效深紅光發光二極體
    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團隊在鈣鈦礦材料基礎上先後創造性地實現了其在信息顯示、太陽電池、信息存儲、X射線探測和信息通訊等領域的應用,先後在Nature(《自然》)、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Nature Photonics(《自然•光子學》)、Nature Electronics(《自然•電子學》)、Nature Energy(《自然•能源》)、Nature
  • 南科大景志成團隊在地球深部碳循環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系副教授景志成團隊及合作者在地球深部碳循環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 上在線發表。碳是構成地球生物和化學能源的基本元素,亦是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
  • 湖南大學在基於鈣鈦礦微納半導體光電器件研究上取得系列進展
    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鄒旭明副教授聚焦新型半導體材料光電器件的研究,近期取得了系列進展,在國際高水平刊物上發表多篇研究論文。傳統光電探測器存在靈敏度低、噪聲高、光譜帶寬不足、光學結構設計複雜等缺點。
  • 鈣鈦礦預應力工程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石家莊鐵道大學材料學院趙晉津教授團隊聯合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呂堅團隊,在金屬滷化物鈣鈦礦應變工程與各向異性耦合性能研究取得重要進展,該成果發表在國際材料類權威期刊作為一種低成本光電材料,鈣鈦礦材料在X-射線探測、生物細胞成像、仿生神經突觸、仿生視網膜、發光二極體(LED)、光電電晶體、非線性光學等生物醫學和智能傳感領域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
  • 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外量子效率突破20%
    中青在線訊(通訊員 楊芳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潤文)「利用低溫溶液法,在鈣鈦礦發光層設計上提出了新思路,將鈣鈦礦LED外量子效率提高到20.7%。」由南京工業大學海外人才緩衝基地(先進材料研究院)黃維院士、王建浦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LED)方面取得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自然》雜誌。
  • 我國科研人員研究鈣鈦礦LED發光取得新突破
    新華社西安10月11日電(記者許祖華)我國科研人員近日在鈣鈦礦LED發光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他們利用低溫溶液法,在鈣鈦礦發光層設計上提出了新思路,將近紅外鈣鈦礦LED外量子效率提高到20.7%。相關研究成果於10月11日在《自然》雜誌上在線發表。
  • 南科大付成龍團隊在人體運動增強機器人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系(簡稱「機械系」)教授付成龍研究團隊在人體運動增強機器人領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ASME
  • 鄭大溶液法製備出全無機鈣鈦礦量子點發光二極體—新聞—科學網
    日前,從鄭州大學傳來消息,該校物理工程學院在新型鈣鈦礦發光二極體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在國際上首次用全溶液法製備鈣鈦礦發光二極體(LED),相關成果以「Strategy
  • 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取得新突破 效率較同行提升近一半
    記者13日從南京工業大學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和該校王建浦教授團隊將鈣鈦礦發光二極體(LED)外量子效率提高到20.7%,較國際同行提升近一半,成果近日在國際學術刊物《自然》正刊發表。LED外量子效率據研究主要完成人、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建浦介紹,目前平面結構的LED,尤其是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發光效率還比較低。為提高出光率,科學界一般採用光提取技術,但這種方法成本高、製備工藝複雜,往往還會改變LED的發光光譜和出光方向,影響發光效率。
  • 印刷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圖形表示的印刷過程為鈣鈦礦LED。微電子利用各種功能材料,其性能使它們適合於特定的應用。相比之下,像氮化鎵這樣的複合半導體被用來在發光二極體(led)這樣的光電元件中發光。不同種類的材料製造工藝也不同。混合鈣鈦礦材料通過將半導體晶體的有機和無機成分排列成特定的結構實現了簡化。通過改變它們的成分,它們可以用來製造各種微電子元件。
  • 「攜手向未來--2020南科大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對接會」 圓滿舉行
    南科大電子與電氣工程系與南科大深港微電子學院都是我校和產業聯繫非常緊密的院系,在產學研方面也做的非常出色,期待未來電子系和微電子學院,在電子信息領域持續產業高質量高水平的前沿科技成果,服務促進電子行業的技術產業升級換代。會上,南方科技大學共分享7大科研成果,為現場企業家獻出了一場「電子科技盛宴」。
  • 【材料】分子鏈長對鈣鈦礦發光二極體穩定性的重要性
    鈣鈦礦由於其出色的光電性能是目前炙手可熱的研究材料,其應用範圍十分廣泛,當中就包含鈣鈦礦發光二極體,近日,香港中文大學趙鈮教授團隊和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陶書霞教授團隊通過對鈣鈦礦表面進行鈍化處理,使鈣鈦礦發光二極體達到了在玻璃基底上創紀錄的高輻射度和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