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大溶液法製備出全無機鈣鈦礦量子點發光二極體—新聞—科學網

2020-11-25 科學網

 

日前,從鄭州大學傳來消息,該校物理工程學院在新型鈣鈦礦發光二極體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在國際上首次用全溶液法製備鈣鈦礦發光二極體(LED),相關成果以「Strategy of Solution-Processed All-Inorganic Heterostructure for Humidity/Temperature-Stable Perovskite 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為題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美國化學會·納米》上(ACS Nano 12 (2), 1462–1472 (2018),論文連結: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nano.7b07856)。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為史志鋒副教授,通訊作者為李新建教授和單崇新教授。

近幾年,新興的金屬滷化物鈣鈦礦材料在發光器件方面的應用開始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自2014年9月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報導鈣鈦礦LED的室溫工作後,該型器件的發光性能在短短幾年內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外量子效率從最初的0.1%已提升至10%以上,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但是,該型器件的工作穩定性不佳是限制其走向應用的關鍵問題。同時其製備工藝較為複雜,無機氧化物電荷注入層的獲得依賴於高溫、高壓生長設備,也不利於將來的工業化大規模生產。

在之前的工作中,史志鋒副教授採用全無機異質結構理念製備出高效穩定的綠光鈣鈦礦LED(Nano Letters,17, 313-321 (2017))。本文中史志鋒副教授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發展出基於低成本、有潛力應用於大規模生產的全溶液工藝,成功製備出高效穩定的鈣鈦礦量子點LED。該器件表現出高亮度的綠光發射,外量子效率達到3.79%,最大亮度為每平方米6093.2坎德拉,其綜合性能與常用真空沉積法製備的鈣鈦礦LED相當,同時保持了溶液法的獨特優勢。更重要的是,該器件展現出優良的溼度、溫度穩定性。在相對溼度75%的高溼環境下,器件可連續工作12小時以上,在120攝氏度的高溫環境下仍有較強的光輸出,且經歷連續三次加熱、冷卻循環測試後,器件的發光性能可恢復至原來的85%。據知這是國際上全溶液法製備鈣鈦礦LED的首次嘗試,也是鈣鈦礦LED溼度、溫度穩定性的首次報導,所獲得的研究成果可為鈣鈦礦基LED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關焦點

  • 藍光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從材料製備到器件優化
    藍光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從材料製備到器件優化 2020-08-16 08: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頂發光微腔結構實現高效率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一、導讀金屬滷化物鈣鈦礦材料具有可溶液法製備、高螢光量子效率、高色純度等特點。近年來,鈣鈦礦發光二極體(PeLED)的器件效率提升迅速,成為下一代照明與顯示技術的有力競爭者。然而,由於鈣鈦礦材料較大的折射率,導致大量的光子被限制在器件內部,阻礙了PeLED效率的進一步提升。
  • 研究人員製備出全無機鈣鈦礦綠光LED,穩定性大幅提高
    ,成功製備出高效穩定的全無機鈣鈦礦綠光LED,該器件表現出非常優異的工作穩定性。 鈣鈦礦材料最初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是在新型太陽能電池領域,在短短的幾年內鈣鈦礦基太陽能電池已實現超過22%的轉換效率,展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但是,受限於鈣鈦礦薄膜較差的成膜特性以及相對較低的螢光量子效率,其在發光、顯示以及雷射領域的發展一直比較緩慢。同時,穩定性不高也一直制約著傳統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在光電器件中的應用。
  • 首次報導:溶液可加工鈣鈦礦雙層結構,製備高性能發光二極體!
    溶液可加工鈣鈦礦雙層結構在PeLED研究領域還沒有報導。目前,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大多是基於各種形式的納米結構,利用其激子約束的優點。儘管有少數報導,但由於塊狀或多晶鈣鈦礦難以在現有的有機電荷輸運層上形成高質量的薄膜,使得其應用受到限制。
  • 首次報導:溶液可加工鈣鈦礦雙層結構,製備高性能發光二極體
    來自三星電子材料研究院高級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當這些電荷輸運有機物與較厚的CH3NH3PbCl3交換時,含有CH3NH3Br的CsPbBr3厚多晶薄膜在不增加驅動電壓的情況下沉積,提高了發光質量。利用異質結構中的界面缺陷鈍化和應變誘導效應,觀察到增強的結晶度和延長的光致發光。這種方法可以製作出高性能的發光二極體,也可以推廣到其它鈣鈦礦型器件。
  • 中國科學家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領域取得新突破
    新華社南京10月13日電(記者眭黎曦)記者13日從南京工業大學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和該校王建浦教授團隊將鈣鈦礦發光二極體(LED)外量子效率提高到20.7%,較國際同行提升近一半,成果近日在國際學術刊物《自然》正刊發表。
  • Light: 黃維&王建浦|頂發光微腔結構實現高效率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近年來,鈣鈦礦發光二極體(PeLED)的器件效率提升迅速,成為下一代照明與顯示技術的有力競爭者。然而,由於鈣鈦礦材料較大的折射率,導致大量的光子被限制在器件內部,阻礙了PeLED效率的進一步提升。光學微腔一方面能夠通過Purcell效應提高輻射複合速率,提升材料的螢光量子效率;另一方面,優化的微腔結構可以使更多光子沿著微腔的光軸出射,從而提高器件的出光耦合效率。
  • 科學網—研製出長壽命鈣鈦礦白光發光二極體
    本報訊 鄭州大學物理工程學院副教授史志鋒在新型鈣鈦礦量子點的穩定性提升及發光二極體(LED)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製出工作壽命超過
  • 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外量子效率突破20%
    中青在線訊(通訊員 楊芳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潤文)「利用低溫溶液法,在鈣鈦礦發光層設計上提出了新思路,將鈣鈦礦LED外量子效率提高到20.7%。」由南京工業大學海外人才緩衝基地(先進材料研究院)黃維院士、王建浦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LED)方面取得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自然》雜誌。
  • 長春應化所等研發出高效率綠光發光二極體—新聞—科學網
    儘管一些準二維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已達到較高的電光轉換效率,但當採用不同有機組分時,一些綠光器件的效率較低的原因依然未知。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秦川江課題組與日本九州大學教授安達千波矢課題組的一項研究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大量的實驗數據,發現採用某類有機組分是導致器件性能低下的原因,並研製出高效率綠光發光二極體。相關成果已在線發表於《自然-光子學》。
  • 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取得新突破 效率較同行提升近一半
    記者13日從南京工業大學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和該校王建浦教授團隊將鈣鈦礦發光二極體(LED)外量子效率提高到20.7%,較國際同行提升近一半,成果近日在國際學術刊物《自然》正刊發表。LED外量子效率據研究主要完成人、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建浦介紹,目前平面結構的LED,尤其是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發光效率還比較低。為提高出光率,科學界一般採用光提取技術,但這種方法成本高、製備工藝複雜,往往還會改變LED的發光光譜和出光方向,影響發光效率。
  • 鄭州大學研製特殊結構的鈣鈦礦發光器件—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鄭州大學物理工程學院副教授史志鋒在新型鈣鈦礦量子點發光二極體(LED)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製出一種特殊結構的發光器件
  • 玻璃中的鈣鈦礦量子點:光信息存儲又出「新星」—新聞—科學網
    多晶鈣鈦礦薄膜可以在低溫下合成,並且即使其存在一定數量的缺陷,依然能用其製備出高性能的光電器件。 此外,MHP具有強光學吸收,長載流子擴散距離,高載流子遷移率,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和光電探測器等光電子器件領域具有重要應用。」 「這項工作中,我們利用飛秒雷射首次實現了在透明玻璃中可控析出鈣鈦礦量子點並將其三維圖案化。」董國平說道。
  • 發光學報 | 鈣鈦礦量子點:機遇與挑戰
    以全無機鈣鈦礦量子點為例,筆者團隊在室溫下製備了大產率的多色量子點材料,其紅綠藍三基色半峰寬分別為35、20、18nm,並展示了廣色域、色溫可調的白光LED。在此基礎上,為了減弱藍光對人眼的傷害,研究人員更是通過摻雜、自捕獲(STE)等方法製備單組分白光鈣鈦礦量子點。除了利用其優異的發光特性,滷化物鈣鈦礦量子點作為電致發光層,在高清顯示應用中與太陽能電池的發展進程可以說不相上下,甚至更勝一籌。
  • 華科大屠國力:原位製備具有超高穩定性的PI包覆鈣鈦礦量子點
    謝謝大家對我們的持續關注~研究背景近年來,全無機鈣鈦礦CsPbX3 (X = Cl,Br,I)量子點(NCs)以其優異的性能在光電子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但是,鈣鈦礦NCs較差的穩定性一直是影響其實際化應用的主要障礙之一。
  • 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自然▪通訊》)報導鈣鈦礦基高效深紅光發光二極體
    西工大新聞網9月22日電 近年來,鈣鈦礦材料成為新一代的明星材料,其研究開發熱潮大有超越石墨烯之勢。由於全無機鈣鈦礦CsPbI3具有合適的帶隙(~1.7eV)和優異的熱穩定性,在光伏電池、發光二極體等光電器件的研究中引起了廣泛的興趣。然而形成具有光電活性的黑相CsPbI3,一般需要高溫退火(300 ~ 370℃)以克服相轉變所需要的能壘。
  •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新型多量子阱鈣鈦礦材料——基於壘寬調控的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鈣鈦礦發光二極體(LED)因可低成本的製備成大面積柔性器件,色純度高,顏色可調等特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關注。
  • 科學家研製出長壽命鈣鈦礦白光發光二極體
    鄭州大學物理工程學院副教授史志鋒在新型鈣鈦礦量子點的穩定性提升及發光二極體(LED)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製出工作壽命超過500小時的鈣鈦礦白光LED。
  • 西北工大黃維院士團隊報導鈣鈦礦基高效深紅光發光二極體
    由於全無機鈣鈦礦CsPbI3具有合適的帶隙(~1.7eV)和優異的熱穩定性,在光伏電池、發光二極體等光電器件的研究中引起了廣泛的興趣。前人的研究表明,在鈣鈦礦電池的前驅體溶液中加入氫碘酸可以有效降低成相溫度,雖然其作用機制還存在爭議性。但是針對發光應用而言,這種低溫成相法製備的鈣鈦礦薄膜的缺陷偏高以及螢光量子效率低下(小於1 %),導致無法製備高性能發光二極體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