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鄭州大學物理工程學院副教授史志鋒在新型鈣鈦礦量子點發光二極體(LED)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製出一種特殊結構的發光器件。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先進功能材料》雜誌。
全無機銫鉛滷鈣鈦礦量子點具有螢光量子產率高、發射譜線窄以及全可視光光譜發射等優異的光學性能,在照明和高性能顯示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近幾年,基於鈣鈦礦量子點的LED在發光效率上有了大幅提升。但就實際應用而言,鈣鈦礦基LED在器件性能上和傳統的有機LED、量子點LED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器件的壽命(工作穩定性)方面。
史志鋒等人通過對器件的發光效率和工作穩定性進行改善,首次製備出金屬表面等離子增強的全無機結構鈣鈦礦量子點LED。通過利用銫鉛溴量子點中激子和金表面等離子體之間的耦合效應,器件的發光強度提升了55%,最大亮度可達每平方米10206坎德拉,外量子效率提升至4.626%。由於同軸核殼結構對銫鉛溴量子點的保護以及無機載流子注入層本身的結構穩定性,未封裝的器件可在直流驅動下連續工作60小時以上,且在空氣環境下放置30天後仍可穩定工作。(史俊庭 葉煜)
《中國科學報》 (2018-03-29 第4版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