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中的鈣鈦礦量子點:光信息存儲又出「新星」—新聞—科學網

2020-11-25 科學網

 

光信息存儲要求所用材料具有長期穩定、成本相對較低、受環境的影響較小、響應速度快、可重複寫入、儲存容量大等特點,如金屬納米顆粒,石墨烯及稀土發光材料等都有報導用於信息儲存。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董國平教授團隊實現了以玻璃中形成的鈣鈦礦量子點作為關鍵材料,採用可逆3D雷射列印技術來實現光信息存儲,他們的工作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

光信息存儲材料「新星」

董國平認為,金屬滷素鈣鈦礦(MHP)在光電器件應用領域有兩個特點。

「首先,與傳統半導體相比,MHP最大優勢在於其對缺陷的容忍度很高。」

董國平告訴《中國科學報》,MHP的各種缺陷能級很少處於帶隙之中,因此缺陷對MHP的性能影響不大。多晶鈣鈦礦薄膜可以在低溫下合成,並且即使其存在一定數量的缺陷,依然能用其製備出高性能的光電器件。

此外,MHP具有強光學吸收,長載流子擴散距離,高載流子遷移率,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和光電探測器等光電子器件領域具有重要應用。」

「這項工作中,我們利用飛秒雷射首次實現了在透明玻璃中可控析出鈣鈦礦量子點並將其三維圖案化。」董國平說道。

光照擦除,加熱恢復

論文的第一作者、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黃雄健告訴《中國科學報》,得益於玻璃的保護,鈣鈦礦量子點可以穩定存在於玻璃中。有趣的是,飛秒雷射輻照和熱處理可以分別控制玻璃中鈣鈦礦量子點的發光猝滅和發光恢復。

黃雄健介紹道,這項工作中所用到的雷射屬於超短脈衝雷射,或稱飛秒雷射。

超短脈衝雷射聚焦在玻璃內部時,玻璃能通過非線性吸收超短脈衝雷射的能量,使雷射聚焦處的溫度瞬間上升到幾百甚至上千度。局部瞬時高溫能夠讓雷射聚焦處的原子進行移動和聚集,形成晶核。這些晶核可以作為晶種在後續的低溫熱處理過程中受熱場驅動下生長並形成鈣鈦礦量子點,此時信息就可以被「記錄」下來。

由於鈣鈦礦量子點的光穩定性比較差,當再次用超短脈衝雷射對鈣鈦礦量子點進行輻照時,鈣鈦礦量子點的結構會受到破壞,並產生大量缺陷,最終導致其發光猝滅,所記錄的信息也就被「擦除」了。

而當再次低溫熱處理後,鈣鈦礦量子點的結構和缺陷能夠在熱場驅動下進行修復,從而重新發光,這樣信息也就得以「恢復」。

黃雄健介紹,鈣鈦礦量子點用作光信息存儲材料具有眾多優勢,如利用其高發光量子效率可以很容易獲得高信噪比的光信號;利用鈣鈦礦量子點的可逆發光可實現信息的重複寫入;而利用3D雷射列印可以實現三維信息存儲,提高信息儲存容量。

「由於信息存儲在玻璃內部,這種信息存儲方式的穩定性好。同時,可以利用鈣鈦礦量子點在一定波長的激發下才能發光的特性,對信息進行加密。」黃雄健說。

應用尚需時日,環保有待提高

「這項研究對於如何提高鈣鈦礦材料及器件的光穩定性和恢復鈣鈦礦材料及其器件的性能具有重要意義。」

董國平說道,「同時,我們的工作中所用到的3D雷射列印技術也為其他易受光、熱影響的材料提供三維圖案化及性能可逆的可能性。」

董國平認為,這種玻璃體系中形成的鈣鈦礦量子點,其發光可以通過雷射輻照和熱處理實現多次循環可逆,並且只有在特定波長的光激發下才能顯示,未來在信息存儲、防偽等領域大有可為。

董國平介紹,雖然該工作還處於基礎研究階段,離應用尚有距離,但是他們已經制訂了下一步工作計劃,將圍繞提高鈣鈦礦量子點在透明玻璃的寫入和擦除效率以及存儲容量等方面進行研究。

「在環保方面,鈣鈦礦量子點含有鉛元素,雖然比鎘基量子點的毒性小,但還是具有一定毒性。而我們用玻璃固定和隔絕鈣鈦礦量子點,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鉛元素的汙染。後續我們也將開發無鉛鈣鈦礦量子點玻璃,減少和消除鉛元素的用量。」 董國平說。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66-019-0538-8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上海光機所在以低熔點玻璃為前驅體製備鈣鈦礦量子點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高功率雷射單元技術實驗室在以玻璃為前驅體製備鈣鈦礦量子點方面取得新進展。不同於傳統的熱處理方法,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以低玻璃轉變溫度的玻璃為前驅體製備鈣鈦礦量子點的新方法,通過水誘導在玻璃表面製備得到CsPbX3(X=Cl,Br,I)量子點。
  • 鄭大溶液法製備出全無機鈣鈦礦量子點發光二極體—新聞—科學網
    日前,從鄭州大學傳來消息,該校物理工程學院在新型鈣鈦礦發光二極體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在國際上首次用全溶液法製備鈣鈦礦發光二極體(LED),相關成果以「Strategy
  • 科學家合成高螢光銫鉛滷鈣鈦礦量子點
    全無機CsPbX3鈣鈦礦量子點由於具有窄的發射譜線,高的量子產率和全可視光光譜發射等傑出的光學性能而受到廣泛關注,已經顯示了其在光電器件應用中的前景。
  • 量子點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高功率雷射單元技術實驗室在UV-NIR超快雷射誘導磷硼酸鹽玻璃合成CsPbBr3量子點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通過摻鋁和熱處理工藝在硼磷酸鹽玻璃中得到具有優異熱穩定和化學穩定性的CsPbBr3量子點,通過超快雷射誘導在玻璃表面和內部析出了鈣鈦礦CsPbBr3量子點,該研究擴大了鈣鈦礦量子點的應用範圍,在構造3D光學器件領域具有應用前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
  • 量子點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高功率雷射單元技術實驗室在UV-NIR超快雷射誘導磷硼酸鹽玻璃合成CsPbBr3量子點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通過摻鋁和熱處理工藝在硼磷酸鹽玻璃中得到具有優異熱穩定和化學穩定性的CsPbBr3量子點,通過超快雷射誘導在玻璃表面和內部析出了鈣鈦礦CsPbBr3量子點,該研究擴大了鈣鈦礦量子點的應用範圍,在構造3D光學器件領域具有應用前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
  • 鈣鈦礦結構調變影響光生電荷分離和傳輸性質—新聞—科學網
    ,發現全無機非鉛滷化物鈣鈦礦結構內部八面體畸變的消除明顯降低了電子—空穴對局域化,極大地增強了光生電荷的分離與傳輸,表現出優異的光電性質。 研究人員選用Cs3Bi2Br9這一類典型的無機滷化物鈣鈦礦半導體為研究對象,通過理論計算與實驗相結合,發現Cs3Bi2Br9中BiBr6八面體結構畸變使得激發的電子—空穴對強局域在鉍(Bi)中心,由此產生了極大的激子結合能,阻礙了光生電荷的分離與傳輸
  • 以低熔點玻璃為前驅體製備鈣鈦礦量子點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高功率雷射單元技術實驗室在以玻璃為前驅體製備鈣鈦礦量子點方面取得新進展。不同於傳統的熱處理方法,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以低玻璃轉變溫度的玻璃為前驅體製備鈣鈦礦量子點的新方法,通過水誘導在玻璃表面製備得到CsPbX3(X=Cl,Br,I)量子點。該方法在防偽等領域展現出的應用前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 長春光機所研製出高螢光效率和高穩定性鈣鈦礦量子點
    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使用相對綠色安全的油酸(OA)/油胺(OAm)雙配體來代替傳統的具有較高毒性的OA/OAm/TOP多配體混合物來合成CsPbX3鈣鈦礦量子點。與先前的需要抽真空和手套箱設備的嚴格的合成方法相比,他們提供了僅需要氬氣惰性氣體保護的簡便方法;通過對反應溫度、配體比例、反應時間和不同滷素原子比例等條件的精確控制以及熱注入技術,研究人員製備出了一系列高性能的單一和混合滷素CsPbX3(X=Cl,Br,I)鈣鈦礦量子點。
  • 上海光機所在以低熔點玻璃為前驅體製備鈣鈦礦量子點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高功率雷射單元技術實驗室在以玻璃為前驅體製備鈣鈦礦量子點方面取得新進展。不同於傳統的熱處理方法,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以低玻璃轉變溫度的玻璃為前驅體製備鈣鈦礦量子點的新方法,通過水誘導在玻璃表面製備得到CsPbX3(X=Cl,Br,I)量子點。該方法在防偽等領域展現出的應用前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 科學家研製純相二維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新聞—科學網
    同時基於液相法製備的二維層狀鈣鈦礦薄膜均由多相混合量子阱結構組成,即目標量子阱結構與實際獲得的多相混合量子阱結構有很大不同,薄膜中夾雜的其他多種鈣鈦礦相成分對鈣鈦礦器件的進一步應用有著很大的限制。 因此,科學家們長期致力於製備純相二維鈣鈦礦薄膜並研究其對於光電性能的影響。事實上,儘管鈣鈦礦前驅體溶液是嚴格按照化學計量比配置的,仍難以在沉積的過程中直接形成目標設計的純相量子阱薄膜。
  • 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商業化鋪路—新聞—科學網
    基於該項突破,陳永華和黃維團隊繼續採用離子液體MAAc作為溶劑,製備了高效穩定的二維層狀鈣鈦礦,成為離子液體應用在鈣鈦礦領域的又一突破。 陳永華表示,與傳統的三維滷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材料相比,二維層狀鈣鈦礦具備良好的耐溼性、優異的光穩定性和熱穩定性、超低的自摻雜行為和顯著降低的離子遷移效應。 這一觀點也在2019年發表的另一篇論文中得到證實。
  • 研究揭示鈣鈦礦量子點激子複合與自旋弛豫的定標規律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光電材料動力學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採用飛秒瞬態光譜技術,系統地研究了鈣鈦礦量子點體系的激子複合與自旋動力學,揭示了量子點尺寸與組分對俄歇複合和自旋弛豫壽命的影響,並基於光學斯塔克效應實現了對自旋態能量的操縱,對理解鈣鈦礦量子點的基本光物理及其在光電和量子器件方面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發光學報 | 鈣鈦礦量子點:機遇與挑戰
    近年來,通過國內外學者們的共同努力,鈣鈦礦材料在可控制備、光電性能調控、光電子領域甚至生物應用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進展。相較於其體相材料,滷化物鈣鈦礦量子點的尺寸效應使其發光峰進一步窄化,光致發光效率更高。其豐富的表面使得性能可調控範圍大幅增加,許多新穎的光學、電學性能等應運而生,在高清顯示、螢光生物標記、電化學等領域也展現出巨大應用潛力。
  • 高效量子點上轉換探測器製備成功—新聞—科學網
  • 基於鈣鈦礦量子點的有源腔光學壓力傳感器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 收錄於話題#鈣鈦礦量子點6#傳感器3撰稿 | 戴光 北京理工大學 (論文第一作者)光學壓力傳感器具有抗電磁幹擾、集成度高、響應快等特點,已廣泛應用於信息通信、健康監測、生物醫學治療和軍事探測等領域。
  • 頂刊綜述:解決鈣鈦礦量子點障礙,或將引發一場革命
    滷化鉛鈣鈦礦量子點(LHP-QDs)在發光二極體背光顯示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潛力。利用LHP量子點具有發光性能高、發射可調、合成方便等優點。然而,LHP量子點的不穩定性和大規模合成等缺點仍然制約著其實際應用。這篇綜述集中於這些障礙的解決辦法。
  • 鄭州大學研製特殊結構的鈣鈦礦發光器件—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鄭州大學物理工程學院副教授史志鋒在新型鈣鈦礦量子點發光二極體(LED)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製出一種特殊結構的發光器件
  • 新技術讓太陽能電池在85℃下運行500小時—新聞—科學網
    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黃維院士團隊、教授陳永華團隊與澳門大學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教授邢貴川合作
  • 鉍基鈣鈦礦量子點上滷素位點CO2光還原制CO
    電子科大ACS Nano:鉍基鈣鈦礦量子點上滷素位點CO2光還原制CO全無機無鉛鉍(Bi)滷素鈣鈦礦量子點(PQDs)具有獨特的結構和光電性質,為CO2選擇性光還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結果顯示,在所有已報導的純相PQD中,合成的Cs3Bi2Br9 PQD的CO2-to-CO轉化效率最高,在AM 1.5g模擬太陽光照射下,CO產率為134.76 μmol g-1,選擇性為98.7%。要點2.
  • 《科學》刊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新進展—新聞—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