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朱彥武教授與中科院蘇付海研究員Phys. Rev. Lett.:石墨烯研究新進展--層間聲子模式輔助雙層石墨烯熱電子冷卻

2021-01-20 化學人生

石墨烯由於其獨特的物理性質,在多種電子學和光電子學器件應用研究中被寄予厚望;石墨烯多層堆垛形成的薄膜具有極高面內熱導率,已被應用於華為手機等電子產品的關鍵散熱部件。深入理解光激發熱電子的弛豫動力學過程,並建立弛豫過程和聲子模式之間的關係,對設計石墨烯基光電子器件及理解石墨烯中聲子行為至關重要。一般認為,石墨烯中的熱電子弛豫過程包含電子-電子、電子-聲子散射等主導的飛秒至皮秒不同時間尺度的超快動力學。對於雙層石墨烯,其層間庫倫作用可對電子結構和聲子譜產生重要影響,因此也將深度介入熱電子的冷卻過程。然而,由於層間相互作用的調控存在困難,雙層石墨烯層間相互作用對於熱電子馳豫過程的研究目前尚未見報導。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朱彥武研究組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蘇付海課題組合作,使用金剛石對頂砧(DAC)對雙層石墨烯(BLG)施加壓力調控其層間相互作用強度,使得熱電子弛豫動力學過程明顯加快,這是一種層間聲子模式主導的載流子弛豫新通道,如上圖所示。該工作發表在國際物理學知名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如上圖a所示,該工作利用近紅外光泵浦-探測光譜(OPPS)對BLG的光生電子弛豫過程進行研究,並使用DAC對BLG施加壓力。通過對OPPS的弛豫曲線進行雙指數擬合,我們發現隨著壓力的升高,慢過程的時間常數(t2)顯著縮短,而快過程的時間常數(t1)基本保持不變,如上圖c。基於密度泛函理論(DFT)的第一性原理計算也表明,隨著壓力的升高,BLG的最高價帶和最低導帶依然保持接近零帶隙的拋物線形狀,但是次高價帶和次低導帶在狄拉克點卻有顯著的分離傾向,如上圖d和e所示。進一步使用第一性原理分子動力學(AIMD)結合非絕熱分子動力學(NAMD)對晶格振動動力學過程進行研究發現,低頻率、對壓力響應較為敏感的層間剪切模式和呼吸模式聲子可以在面內聲子的幫助下提供快速的電子弛豫通道,並得到了高壓拉曼實驗數據的驗證。本工作揭示了一種由層間相互作用主導的、可通過外部壓力調製的熱電子弛豫通道,為石墨烯基光電子器件設計和層間聲子行為理解提供了新的視角。

該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20YFA071150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772282, 51972299, 11774354,51727806,52003265)、合肥物質科學中心的經費支持。感謝合作者新加坡國立大學/曼徹斯特大學N S Novoselov教授、中科院半導體所譚平恆研究員、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瞿研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瑾教授等團隊的指導與幫助,感謝韓國蔚山科技大學R S Ruoff教授研究組提供石墨烯樣品。

https://link.aps.org/doi/10.1103/PhysRevLett.126.027402

(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版權屬原作者  謹致謝意)

相關焦點

  • 石墨烯研究取得新進展---層間聲子模式輔助雙層石墨烯熱電子冷卻
    石墨烯研究取得新進展----層間聲子模式輔助雙層石墨烯熱電子冷卻 石墨烯由於其獨特的物理性質,在多種電子學和光電子學器件應用研究中被寄予厚望;石墨烯多層堆垛形成的薄膜具有極高面內熱導率
  • 熱管理科學前沿:層間聲子模式輔助雙層石墨烯熱電子冷卻
    深入理解光激發熱電子的弛豫動力學過程,並建立弛豫過程和聲子模式之間的關係,對設計石墨烯基光電子器件及理解石墨烯中聲子行為至關重要。一般認為,石墨烯中的熱電子弛豫過程包含電子-電子、電子-聲子散射等主導的飛秒至皮秒不同時間尺度的超快動力學。對於雙層石墨烯,其層間庫倫作用可對電子結構和聲子譜產生重要影響,因此也將深度介入熱電子的冷卻過程。
  • InfoMat前沿信息:石墨烯新發現: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中存在物質的新拓撲相
    存在拓撲電子狀態的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可以製備垂直取向石墨烯納米通道水過濾膜的新方法,為鋅基水系電池開拓新方向的新型無陽極鋅電池;本期「
  • 中科大朱彥武課題組JACS重磅!石墨烯電化學能量儲存取得新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朱彥武課題組聯合法國土魯斯第三大學Patrice Simon課題組報導了石墨烯在離子液體電解液中的離子動力學響應行為,為理解石墨烯基電極材料的電化學能量儲存提供了理論指導。研究背景作為重要的儲能器件之一,電化學雙層電容器(EDLCs,又稱超級電容器)通過離子在高表面積碳電極表面的可逆吸脫附來儲能。離子響應過程不涉及電池類電荷轉移動力學的限制,使得超級電容器可以極高的充放電速率下運行,並具有甚至達百萬次的良好循環能力。
  • 航院李群仰、馮西橋課題組合作報導扭轉雙層石墨烯中的反常電導及...
    通過對石墨烯層間堆垛角度進行扭轉是調控其物理(特別是電學)性能的有效手段。現有實驗研究表明:隨著石墨烯層間扭轉角度的增大,石墨烯層間趨向於非公度堆垛而呈現出較弱的層間耦合;因此,一般來講,石墨烯層間的電導將隨著扭轉角度的增大而單調降低。
  • 航院李群仰、馮西橋課題組合作扭轉雙層石墨烯反常電導及物理機制
    通過對石墨烯層間堆垛角度進行扭轉是調控其物理(特別是電學)性能的有效手段。現有實驗研究表明:隨著石墨烯層間扭轉角度的增大,石墨烯層間趨向於非公度堆垛而呈現出較弱的層間耦合;因此,一般來講,石墨烯層間的電導將隨著扭轉角度的增大而單調降低。
  • 準晶雙層石墨烯研究工作簡單的介紹
    通過將不同的二維材料進行堆疊形成範德瓦爾斯異質結,可以進一步調控這些二維材料的性質,實現單個材料所不具有的新性質。雙層石墨烯可以看作是最簡單的範德瓦爾斯「異質」結,通過兩層石墨烯層間的扭轉角度,可以實現能帶調控及新奇的物理性質。
  • 多層石墨烯壓電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與物理學院喬振華教授與南京大學繆峰教授、王伯根教授合作,在多層石墨烯的壓電效應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首次在實驗上觀察到石墨烯材料體系中正的壓電效應,並在理論上揭示了多層結構內層間相互作用對該效應的顯著貢獻。
  • 中科大:實現相干聲子動力學,並且證明了聲子之間的信息傳遞!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國平教授、宋驤驤教授、鄧光偉(現就職於電子科技大學)與加州大學默塞德分校田琳教授和Origin量子有限公司合作,在納米機械諧振器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他們在空間分離的機械諧振器中實現了相干聲子操縱,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 懸空單層氮化硼聲子極化激元的電子激發與性質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戴慶課題組和北京大學高鵬課題組合作在單層氮化硼聲子極化激元方面取得新進展。二維範德華材料具有特殊的能帶結構可以支持豐富的極化激元模式,例如石墨烯中動態可調的等離激元、氮化硼中低衰減的聲子極化激元和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中的激子極化激元等,為上述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材料選擇。
  • 懸空單層氮化硼聲子極化激元的電子激發與性質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戴慶課題組和北京大學高鵬課題組合作在單層氮化硼聲子極化激元方面取得新進展。  二維範德華材料具有特殊的能帶結構可以支持豐富的極化激元模式,例如石墨烯中動態可調的等離激元、氮化硼中低衰減的聲子極化激元和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中的激子極化激元等,為上述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材料選擇。特別是單層氮化硼,由於其單原子層厚度,理論上支持具有最高波長壓縮的聲子極化激元,因此吸引了國際上多個研究組開展研究。
  • 《自然》:中外科學家對屈曲石墨烯超晶格材料研究的新進展
    在超晶格結構中,當兩種薄層材料的厚度和周期長度小於電子平均自由程時,整個電子系統進入量子領域,產生量子尺寸效應。此時,夾在兩個壘層間的阱就是量子阱(英語:quantum well)。石墨烯超晶格的這種屈曲,在許多人看來很平常。
  • 清華-中科院-北科大《Science》子刊:轉角石墨烯取得重要進展!
    國內外學術界為之震動,開闢了凝聚態物理的新領域。扭轉雙層石墨烯的研究愈發受到關注,如何通過生長的方法直接製備出小扭轉角雙層石墨烯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圖 2018年曹原雙發Nature控制層間扭轉角為調整二維範德瓦爾斯材料的電子特性提供了一種嶄新且強大的手段。 一般情況下,由於相鄰層間耦合增強,電導率隨扭轉角的減小而單調增加。
  • 中國科大在量子輸運、量子等離激元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新進展
    中國科大在量子輸運、量子等離激元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新進展 近期,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與中科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點實驗室曾長淦教授研究組在低維量子輸運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 中科院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研究獲進展
    摘要 【中科院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研究獲進展】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劉立偉課題組和蘇州格瑞豐納米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該團隊提出了通過構建一個基於分子熱運動的靜態常壓CVD(SAPCVD)系統,實現了快速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
  • 中科大郭國平教授團隊在納米諧振子的聲子模式相干操控方面取得...
    空間上近鄰耦合諧振子聲子模式的研究,國際上已有報導,但不相鄰聲子模式之間長程可控的相干信息傳遞仍然是國際上一個尚未攻克的挑戰。針對這一難題,郭國平教授研究組圍繞納米諧振子中的聲子模式操控,在之前取得的近鄰諧振子及其相干操控的系列進展(Nano Lett.16, 5456 (2016);Nano Lett.17, 915(2017))和靜態電學可調非近鄰諧振子耦合的工作(Nat. Commun. 9, 383 (2018))基礎上,設計製備了三個石墨烯納米諧振子串聯耦合器件。
  • 科研人員製備出小扭轉角度雙層石墨烯
    近年隨著扭轉角在魔角範圍(~1.1°)的雙層石墨烯中新奇量子現象的發現,扭轉雙層石墨烯的研究愈發受到關注。因此,催生了新的研究領域——twistronics。常規雙層石墨烯是通過AB堆垛形成的穩定結構,而對於扭轉雙層石墨烯,其表面會展現出摩爾條紋超晶格,且該超晶格周期與雙層石墨烯能帶結構會隨著扭轉角度的變化而改變。
  • 鋸齒形邊緣石墨烯納米帶中電聲子耦合效應獲新進展
    具有鋸齒形邊緣結構的石墨烯納米帶(Z-GNR)由於其獨特的金屬性邊緣態,已成為石墨烯研究領域內的一種重要結構。大量理論預言表明,鋸齒形邊緣結構由於邊界碳原子2p軌道上存在的非成鍵電子,導致了局域的自旋極化邊緣電子態,並且邊緣上電子自旋呈鐵磁性排列,因此在自旋閥、自旋存儲器件中將有著潛在的應用前景。
  • 化工系燕立唐課題組發文報導石墨烯納米片在細胞雙層磷脂膜間的...
    化工系燕立唐課題組發文報導石墨烯納米片在細胞雙層磷脂膜間的輸運機理清華新聞網6月12日電 6月7日,清華大學化工系燕立唐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過程所魏煒課題組合作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發表文章《石墨烯納米片在細胞膜夾層間的輸運》(Transport of a graphene
  • 2020年沃爾夫獎授予魔角雙層石墨烯、基因編輯等領域
    Macdonald 教授和 Rafi Bistritzer博士,以表彰他們在扭轉雙層石墨烯方面開創性的理論和實驗工作。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員羅會仟介紹說:「石墨烯這種六邊形結構單原子層網具有強大的『抗壓』能力。更為獨特的是,石墨烯中電子的遷移速率非常快,是矽材料的10倍,因而在材料製備和器件構造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被譽為是未來最有可能替代矽半導體的材料之一。可以說,石墨烯既是未來材料應用的明星,也是當今凝聚態物理研究的前沿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