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研究獲進展

2020-11-30 東方財富網

摘要

【中科院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研究獲進展】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劉立偉課題組和蘇州格瑞豐納米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該團隊提出了通過構建一個基於分子熱運動的靜態常壓CVD(SAPCVD)系統,實現了快速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實驗結果證明SAPCVD系統能夠同時在20層銅襯底上批量化製備光學均勻的石墨烯,其生長速率達到1.5μm/s。(中國證券網)

  7月20日從中科院獲悉,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劉立偉課題組和蘇州格瑞豐納米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首先對銅襯底進行晶向調控,揭示了氧化層對銅襯底晶向的調控作用和機制。研究發現銅表面氧化層有利於Cu(001)晶向的形成,而用氫氣去除銅表面氧化層後,銅襯底則迅速轉變為Cu(111)晶向,並利用密度泛函理論計算揭示了氧對銅襯底晶向轉變影響的機制。該工作揭示了氧氣和氫氣在銅襯底晶向轉變中的作用,同時也有利於單晶化襯底實現高質量石墨烯的可控制備。相關結果已經發表於《科學報告》。

  基於上述研究成果,該團隊提出了通過構建一個基於分子熱運動的靜態常壓CVD(SAPCVD)系統,實現了快速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實驗結果證明SAPCVD系統能夠同時在20層銅襯底上批量化製備光學均勻的石墨烯,其生長速率達到1.5 μm/s。通過調控石墨烯和銅襯底的晶格失匹配,石墨烯的晶界密度得到有效抑制。

  相比於傳統低壓流動CVD(LPCVD)或者常壓流動CVD(APCVD)系統,SAPCVD系統製備石墨烯的優點主要體現在3點:首先,石墨烯生長氣氛均勻且不受流阻的影響,有利於大批量製備石墨烯;其次,碳源濃度可以在1500%的大窗口下實現均勻單層石墨烯,更容易獲得光學均勻的石墨烯薄膜;最後,碳源可以在CVD生長室內充分地分解,並且可以有效降低石墨烯製備過程中對真空設備的依賴,降低了石墨烯的製備成本。該工作提出通過靜態常壓CVD技術和Cu(111)單晶疊層襯底技術實現快速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加速了石墨烯在柔性電子器件中的應用。這一科研成果最近發表在Small上。

  該系列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自然科學基金的大力支持。

(責任編輯:DF350)

相關焦點

  • 快速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研究取得進展
    從中科院獲悉,蘇州納米所等在快速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因為在半導體工業中具有良好的集成兼容性以及低廉的成本優勢,銅基表面化學氣相沉積(CVD)法被認為是**有潛力實現大規模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的方法。
  • 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
  • 浙江理工大學石墨烯量子點製備光催化材料研究獲進展
    作為光催化技術分支的年輕「一族」,近年來二維複合材料的製備研究成為熱門。  在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浙江理工大學化學系教授董曉平的主持下,一項名為「石墨烯量子點輔助剝離石墨相氮化碳製備二維複合材料及其光催化應用研究」的基礎研究獲得了一定進展。
  • 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取得新進展,研究員謝曉明領導的研究團隊採用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成功製備出單原子層高質量石墨烯
  • 物理所大面積高質量氫化石墨烯的構築及物性研究取得進展
    物理所大面積高質量氫化石墨烯的構築及物性研究取得進展 2018-12-29 物理研究所 【字體通過外來原子與本徵石墨烯中的碳原子化學成鍵獲得石墨烯功能化材料以及構築新型類石墨烯二維原子晶體是擴充二維材料庫重要途徑之一。例如,所有碳原子與氫原子雙面成鍵形成全氫化石墨烯結構,又稱為「石墨烷」(graphane);氫原子和碳原子為1:2的單面氫化石墨烯,文獻報導中稱為「graphone」。然而,目前在實驗上製備大面積高質量的氫化石墨烯的工作仍很稀少,實現材料結構和物性的調控仍很困難。
  • 中科院院士成會明在上海矽酸鹽所第十七期「東生講壇」作報告
    成會明在報告中介紹了石墨烯材料的結構特徵、眾多優異理化性質及其在電子和光電子器件、超靈敏傳感器、柔性透明導電薄膜、太陽能電池及高性能儲能器件等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對石墨烯和其他二維材料的主要製備方法的研究進展作了介紹,重點闡述了用化學剝離法和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出高質量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以及其他二維材料微片、單晶、薄膜及三維網絡結構宏觀體的優勢及潛在應用,展望了石墨烯等二維材料在複合材料
  • 使用液態碳源製備高質量石墨烯
    為了降低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高質量石墨烯薄膜的成本
  • Mater.發文介紹石墨烯化學氣相沉積製備方法
    「製備決定未來」,石墨烯的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製備方法自2009年被發明以來,已經取得了長足進展,是目前低成本製備大面積高品質石墨烯薄膜的最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可放大性。然而,CVD石墨烯薄膜在製備的過程中會產生缺陷、晶界和褶皺,製備和轉移的過程也會造成表面汙染與破損,因此限制了其進一步應用。
  • 石墨烯複合纖維及紡織品的製備方法與研究進展
    石墨烯複合纖維及紡織品的製備方法與研究進展 2018-01-26 11:25:56 來源:中國紡織報   石墨烯是從石墨材料中剝離出來、由碳原子組成的只有一層原子厚度的二維晶體
  • 新型類石墨烯二維晶體材料——鍺烯的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曹更玉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高鴻鈞院士研究組合作,在新型類石墨烯二維晶體材料——鍺烯的製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結果與中科院物理所以共同第一作者單位合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 原位生長+氫刻蝕:石墨烯納米帶陣列的快速、高質量製備方法|NSR
    最近,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於貴課題組和清華大學徐志平課題組合作,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一種快速、高質量製備石墨烯納米帶陣列的方法:以液態金屬為催化基底,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方法原位生長石墨烯薄膜
  • 石墨烯技術屢獲進展,惹華麗家族轉型跨界
    近幾年我國石墨烯產業化快速發展,尤其在國家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已初步構建起以石墨烯原材料、研發、製備、應用為主體的產業鏈。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我國擁有石墨烯技術專利、從事相關製備、銷售、應用、投資、檢測、技術服務的企業數量已達到2584家,其中擁有成形石墨烯業務的企業數量為580家,產業化應用已在不斷推進。
  • 進展 | 大面積高質量氫化石墨烯的構築及物性研究取得進展
    通過外來原子與本徵石墨烯中的碳原子化學成鍵獲得石墨烯功能化材料以及構築新型類石墨烯二維原子晶體是擴充二維材料庫重要途徑之一。例如,所有碳原子與氫原子雙面成鍵形成全氫化石墨烯結構, 又稱為「石墨烷」(graphane);氫原子和碳原子為1:2的單面氫化石墨烯,文獻報導中稱為「graphone」。然而,目前在實驗上製備大面積高質量的氫化石墨烯的工作仍很稀少,實現材料結構和物性的調控仍很困難。
  • 二維材料通用製備技術研究獲進展
    11月17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先進材料中心研究員孫蓉團隊在二維材料通用製備技術領域取得進展。
  • 石墨烯透明導電膜研究與產業化進展
    另外,通過機械剝離法製備的石墨烯尺寸較小,難以應用於實際的功能器件。2009 年,石墨烯薄膜的工業化製備方法取得了突破,幾個研究小組分別利用化學氣相沉積法(CVD)在銅和鎳等過渡金屬襯底上製備出高品質的石墨烯薄膜。該方法將襯底置於高溫可分解的碳氫化合物氣體氛圍中,通過高溫退火使活性碳原子在基底表面沉積形成石墨烯膜,如圖2 所示。
  • 氧化石墨烯的化學還原製備方法
    >
  • 金剛石上石墨烯的自組織生長研究取得進展
    如何在絕緣襯底上形成大面積高質量的石墨烯還是個難題。所以,不論是探索製備石墨烯的新方法,還是尋找合適的生長石墨烯的基底材料,以便將石墨烯新奇的物理性質在室溫下呈現出來,都是石墨烯基礎研究與器件應用方面所亟待解決的問題。
  • 上海微系統所等在六角氮化硼溝槽中成功製備石墨烯納米帶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在石墨烯納米帶可控制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浩敏團隊在國際上首次通過模板法在六角氮化硼溝槽中實現石墨烯納米帶可控生長,成功打開石墨烯帶隙,並在室溫下驗證了其優良的電學性能,為研發石墨烯數字電路提供了一種可能的技術路徑。
  • 石墨烯化學氣相沉積生長研究獲進展
    自2004年揭示石墨烯的優異性能及潛在的應用後,石墨烯受到了科學界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石墨烯薄膜在柔性透明導電膜等領域市場化應用的前提是高質量石墨烯薄膜的規模化可控制備技術,而可控制備技術的建立需要對石墨烯成核和成長有深刻理解。在石墨烯薄膜的CVD製備方法中,考慮到碳原子在銅中的溶解度比其它具有催化性能的金屬如鎳較低,銅基底被廣泛用於CVD方法製備石墨烯薄膜。
  • 中科院金屬所:碳基材料催化一級醇高值轉化研究中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聯合研究部能源催化材料課題組致力於研究金屬催化材料的高效利用與替代,尤其是在納米碳催化反應機理和過程及新穎碳催化反應體系中開展了深入研究。近期,科研團隊在納米碳基材料高效催化一級醇轉化研究中獲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