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液態碳源製備高質量石墨烯

2021-01-15 石墨烯聯盟


  為了降低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高質量石墨烯薄膜的成本,提高製備工藝的可操作性,人們對不同種類的碳源進行了廣泛探究。除了上次跟大家介紹的固態碳源之外,液相的含碳有機物如苯、正己烷、乙醇等都被用作碳源來製備石墨烯。液相有機物分子結構相對簡單,在高溫裂解後生長出的石墨烯相對於固態碳源缺陷更少,且其相對於甲烷等氣體具有價格低廉和安全可靠等優勢。尤其是使用乙醇等具有含氧官能團的有機物可以進一步促進碳源裂解成碳原子,從而促進石墨烯的生長。雖然具有諸多優點,但是一般情況下,液相有機物揮發性很強,在氣相沉積過程中碳源的濃度難以控制,使得石墨烯的形核與厚度不可控,從而影響高質量石墨烯的生長。現有的控制液相碳源進給方法有鼓泡法載氣引入或者真空輔助引入碳源蒸氣,都只能粗略地控制碳源的濃度。正因如此,近十年來石墨烯飛速發展,而以液相有機物作為碳源製備石墨烯的方法卻並沒有被深入地研究。


  近日中國科技大學和大連理工大學的科技工作者[1]合作使用三元銅、鎳、鋅合金作為催化劑和基底成功地以液態正己烷為碳源製備得到了單層石墨烯。與單一的銅或者二元的銅鎳合金不同的是,三元合金催化製得的石墨烯質量更高,如下圖1所示。不同尋常的是,他們沒有正面探究正己烷的供給方式,而是通過控制基底的種類和成分來控制石墨烯的形核生長,進而達到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的目的。

  碳原子在高溫下可以以較大濃度溶於鎳中,通過快速降溫可以使碳以石墨烯層片的形式析出在鎳的表面,從而形成較厚且不均勻的石墨烯。但是碳在銅中的溶解度極低,根據其表面限制的催化生長機理,在高溫時,碳原子可以在銅的表面形核生長成連續的單層石墨烯膜。如果將銅和鎳的優勢結合起來,使用配比優化的銅鎳合金為催化基底,可以獲得大尺寸的單晶石墨烯。據他們的理論計算結果,合金引起的協同效應,提供了一個理想的金屬平臺,使烴分子更容易脫氫裂解,合理地加強了碳單體在基底表面吸附能,同時降低了形成碳碳鍵所需的能量,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具有高電子遷移率和低缺陷密度的單層石墨烯的生長。

                     

圖 1.以正己烷為碳源,生長在三種不同基底上的石墨烯的光鏡照片和拉曼表徵結果[1]


為了實現石墨烯在下一代電子、光電器件方面的應用,高質量石墨烯的低成本可控制備是人們關注的首要問題之一。目前科研工作者們已經在催化劑、碳源、生長溫度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更大的突破。


References:

[1]   Gan W, Han N, Yang C, Wu P, LiuQ, Zhu W, et al. A Ternary Alloy Substrate to Synthesize Monolayer Graphenewith Liquid Carbon Precursor. ACS Nano. 2017 2017-02-28;11(2):1371-9.


(以上文章並不代表本聯盟觀點,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繫我們以便處理)


重點關注:

關於召開「石墨烯在軍工領域應用研討及項目合作交流會」的通知


相關焦點

  • 快速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研究取得進展
    從中科院獲悉,蘇州納米所等在快速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因為在半導體工業中具有良好的集成兼容性以及低廉的成本優勢,銅基表面化學氣相沉積(CVD)法被認為是**有潛力實現大規模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的方法。
  • 中科院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研究獲進展
    摘要 【中科院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研究獲進展】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劉立偉課題組和蘇州格瑞豐納米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該團隊提出了通過構建一個基於分子熱運動的靜態常壓CVD(SAPCVD)系統,實現了快速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
  • 中國博士生設計出高溫爐 可製備高質量石墨烯
    朱授恩用自己設計製造的高溫爐製備出高質量石墨烯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來自中國的博士生朱授恩,不久前用自己設計製造的高溫爐製備出高質量石墨烯
  • 原位生長+氫刻蝕:石墨烯納米帶陣列的快速、高質量製備方法|NSR
    最近,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於貴課題組和清華大學徐志平課題組合作,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一種快速、高質量製備石墨烯納米帶陣列的方法:以液態金屬為催化基底,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方法原位生長石墨烯薄膜
  • 氧化石墨烯的化學還原製備方法
    ,「氧化石墨烯」的概念才隨著提出。2007年,Ruoff團隊首先提出使用化學還原的方式由氧化石墨烯製備出石墨烯,這種方法容易批量生產、成本低,也便於實現石墨烯進一步功能化開發。  該方法的本意是消除氧化石墨烯的含氧基團、修復共軛結構和破損,最終恢復石墨烯完美的共軛網絡。由氧
  • 直接溶劑剝離法製備石墨烯技術
    要實現石墨烯的應用,必須尋找一種合適的是石墨烯製備方法。目前,石墨烯的製備方  法主要有機械剝離法,化學氣相沉積法,還原氧化石墨烯法以及直接溶劑剝離法等。微機械剝離法和化學氣相沉積法雖然能得到高質量的石墨烯,但是產率低,難以滿足石墨烯在複合材料等領域的應用。還原氧化石墨烯法實現了石墨烯的低成本大規模製備,但是所得到的石墨烯含有大量的缺陷。
  • 石墨烯的製備方法及應用
    目前有關石墨烯的製備方法,國內外有較多的文獻綜述[2],石墨烯的製備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物理方法通常是以廉價的石墨或膨脹石墨為原料,通過微機械剝離法、液相或氣相直接剝離法來製備單層或多層石墨烯,此法原料易得,操作相對簡單,合成的石墨烯的純度高、缺陷較少,但費時、產率低下,不適於大規模生產。目前實驗室用石墨烯主要多用化學方法來製備,該法最早以苯環或其它芳香體系為核,通過多步偶聯反應取代苯環或大芳香環上6個,循環往復,使芳香體系變大,得到一定尺寸的平面結構的石墨烯(化學合成法)[3]。
  • 科學家首次製備出矽-石墨烯-鍺高速電晶體
    科研人員首次製備出以肖特基結作為發射結的垂直結構的矽-石墨烯-鍺電晶體,成功將石墨烯基區電晶體的延遲時間縮短了1000倍以上,可將其截止頻率由兆赫茲(MHz)提升至吉赫茲(GHz)領域,並在未來有望實現工作於太赫茲(THz)領域的高速器件。1947年,第一個雙極結型電晶體(BJT)誕生于貝爾實驗室,標誌著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技術的新時代。
  • 低壓化學氣相沉積法( LPCVD)可製備出25英寸均勻的石墨烯玻璃
    石墨烯作為一種二維晶體材料,具有許多優異的性能,可應用於光催化、透明電極、超級電容器等領域。目前許多高質量的石墨烯大多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法(Chemical vapordeposition,CVD)製備,且厚度可控。然而這種方法通常需要基體轉換,過程繁瑣,且容易造成缺陷和汙染,影響石墨烯的性能。因此有必要尋找更便捷的方法將石墨烯沉積在絕緣基底上。
  • Mater.發文介紹石墨烯化學氣相沉積製備方法
    「製備決定未來」,石墨烯的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製備方法自2009年被發明以來,已經取得了長足進展,是目前低成本製備大面積高品質石墨烯薄膜的最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可放大性。然而,CVD石墨烯薄膜在製備的過程中會產生缺陷、晶界和褶皺,製備和轉移的過程也會造成表面汙染與破損,因此限制了其進一步應用。
  • 《Science》子刊: 大規模剝離毫米級高質量石墨烯!
    自從2004年單層石墨烯被成功地從天然石墨中剝離出來,石墨烯就以其獨特的物理和化學特性吸引了廣泛的關注。然而,石墨烯的質量和產量之間的競爭一直是它實現大規模應用的主要問題。例如,機械剝離法能保證石墨烯的高質量,但很難用於工業生產。還原氧化石墨烯法是當前工業化生產石墨烯的主要選擇,但化學/熱還原過程難免使石墨烯產生缺陷。
  • 手性可控石墨烯納米帶製備成功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浩敏團隊關於六角氮化硼(h-BN)的研究取得新進展,首次在其表面成功製備出手性可控的石墨烯納米帶(GNR),並進行了輸運性質研究。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自然—材料》。
  • 物理所大面積高質量氫化石墨烯的構築及物性研究取得進展
    物理所大面積高質量氫化石墨烯的構築及物性研究取得進展 2018-12-29 物理研究所 【字體通過外來原子與本徵石墨烯中的碳原子化學成鍵獲得石墨烯功能化材料以及構築新型類石墨烯二維原子晶體是擴充二維材料庫重要途徑之一。例如,所有碳原子與氫原子雙面成鍵形成全氫化石墨烯結構,又稱為「石墨烷」(graphane);氫原子和碳原子為1:2的單面氫化石墨烯,文獻報導中稱為「graphone」。然而,目前在實驗上製備大面積高質量的氫化石墨烯的工作仍很稀少,實現材料結構和物性的調控仍很困難。
  • ACS Nano:單晶金屬薄膜和高質量石墨烯的集成晶圓級生長
    晶體生長是集成化固態器件技術的核心,而2D層狀材料(如石墨烯)的興起推動了對這種獨特類型器件材料晶圓級規模和原子薄單晶的需求,以實現與CMOS工藝兼容。Burton(共同通訊作者)等合作報導了一種使用標準的冷壁化學氣相沉積(CVD)反應器將單晶金屬催化劑的製備方法與石墨烯生長方法組合在一起的工藝流程。在商業化的多晶Cu箔和c面藍寶石晶圓之間採用三明治結構,並顯示出在有限的間隙中近距離的真空升華可以得到高生長速率的Cu(111)外延單晶薄膜。這種布置可實現晶圓級規模製備,並抑制了反應器被Cu汙染。
  • 進展 | 大面積高質量氫化石墨烯的構築及物性研究取得進展
    通過外來原子與本徵石墨烯中的碳原子化學成鍵獲得石墨烯功能化材料以及構築新型類石墨烯二維原子晶體是擴充二維材料庫重要途徑之一。例如,所有碳原子與氫原子雙面成鍵形成全氫化石墨烯結構, 又稱為「石墨烷」(graphane);氫原子和碳原子為1:2的單面氫化石墨烯,文獻報導中稱為「graphone」。然而,目前在實驗上製備大面積高質量的氫化石墨烯的工作仍很稀少,實現材料結構和物性的調控仍很困難。
  • 上海微系統所等在六角氮化硼溝槽中成功製備石墨烯納米帶
    該項研究提出的石墨烯納米帶製備方法已經獲得中國和美國發明專利。  研究人員首先通過金屬納米顆粒刻蝕六角氮化硼單晶襯底,切割出單原子層厚度、邊緣平直且沿鋸齒型(Zigzag)方向、寬度具有一定可控性的納米溝槽,然後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法在溝槽中製備出長度達到數微米且寬度小於10納米的高質量石墨烯納米帶。
  • 中國科學家製備出石墨烯高速電晶體,有望應用於太赫茲領域
    10月29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取得新的科研突破,該中心先進碳材料研究部科研人員首次製備出以肖特基結作為發射結的垂直結構電晶體「矽—石墨烯—鍺電晶體」,成功將石墨烯基區電晶體的延遲時間縮短了1000倍以上,並將其截止頻率由兆赫茲(MHz)提升至吉赫茲(GHz
  • 國際首次通過模板法在六角氮化硼溝槽中成功製備石墨烯納米帶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在石墨烯納米帶可控制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我國科學家製備出手性可控的石墨烯納米帶
    石墨烯納米帶(GNR)是一種準一維的石墨烯納米結構,根據結構不同可表現出準金屬或半導體特性。但在絕緣襯底表面,可控地製備具有邊緣特異性的亞5納米寬的GNR仍是難題。此前,王浩敏團隊通過引入矽烷進行氣相催化,在h-BN表面實現石墨烯晶疇的快速生長(Nat.
  • hummers法如何製備石墨烯
    石墨烯的製備   將100 mg 氧化石墨分散於100 g 水溶液中,得到棕黃色的懸浮液,再在超聲條件下分散1 h,得到穩定的分散液。然後移入四口燒瓶中,升溫至80℃,滴加2 mL 的水合肼,在此條件下反應24 h 後過濾,將得到的產物依次用甲醇和水衝洗多次,再在60℃的真空乾燥箱中充分乾燥,保存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