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mers法如何製備石墨烯

2020-11-23 電子發燒友

  主要原材料:石墨粉(粒度小於30μm的粒子。含量大於95%,碳含量99.85%), 濃硫酸(95%—98%),高錳酸鉀,硝酸鈉,雙氧水30%,鹽酸,氯化鋇,水合肼80% 氧化石墨(GO)的製備

  採用Hummers 方法製備氧化石墨

  具體的工藝流程:在冰水浴中裝配好250 mL 的反應瓶,加入適量的濃硫酸,攪拌下加入2 g 石墨粉和1 g 硝酸鈉的固體混合物,再分次加入6 g 高錳酸鉀,控制反應溫度不超過20℃,攪拌反應一段時間,然後升溫到35℃左右,繼續攪拌30 min,再緩慢加入一定量的去離子水,續拌20 min 後,並加入適量雙氧水還原殘留的氧化劑,使溶液變為亮黃色。趁熱過濾,並用5%HCl 溶液和去離子水洗滌直到濾液中無硫酸根被檢測到為止。最後將濾餅置於60℃的真空乾燥箱中充分乾燥,保存備用。

  石墨烯的製備

  將100 mg 氧化石墨分散於100 g 水溶液中,得到棕黃色的懸浮液,再在超聲條件下分散1 h,得到穩定的分散液。然後移入四口燒瓶中,升溫至80℃,滴加2 mL 的水合肼,在此條件下反應24 h 後過濾,將得到的產物依次用甲醇和水衝洗多次,再在60℃的真空乾燥箱中充分乾燥,保存備用。

  具體實驗步驟:

  一:氧化石墨烯的製備

  1:一隻大燒杯250Ml,裡面放冰塊,提供冰水浴

  2:用試管量取23mlH2SO4,再用電子天平稱取1g石墨,0.5g硝酸鈉,3g高錳酸鉀

  3:用鑷子企業一直轉自放到錐形瓶,之後把濃硫酸輕輕倒入錐形瓶,然後放到電磁攪拌器中。

  4:將石墨和硝酸鈉混合加入錐形瓶,攪拌反應三分鐘,然後將高錳酸鉀加入錐形瓶

  5:控制溫度小於20℃,攪拌反應2個小時

  6:升溫至35℃,繼續攪拌30分鐘

  7:將水和蒸餾水配置46mL的去離子水(14攝氏度)

  8反應到30分鐘後,將去離子水加入錐形瓶,然後將溫度升高至98℃,持續加熱20min,溶液呈棕黃色,冒出紅煙

  9:取出5g雙氧水(30%),加入錐形瓶

  10:取下錐形瓶趁熱過濾,並用HCL和去離子水洗滌,待剩餘固體在濾紙穩定後,用鑷子把濾紙取出,再用一塊乾淨的濾紙襯在底部,一塊放到60℃的乾燥箱中充分乾燥。

  石墨烯的製備

  1:乾燥後的氧化石墨烯,取出100mg分散於100g水溶液中,得到棕黃色懸浮液

  2:把懸浮液放到超聲波洗滌箱中,在超聲波條件分散1小時

  3:取出溶液放到四口燒杯中,升溫到80℃,再滴加20ml水合肼,反應24小時過濾

  4:得到的產物以此用甲醇和水衝洗

  5:得到的固體在60℃乾燥箱中充分乾燥,保存備用

  實驗原材料的作用

  濃硫酸:強質子酸,進入石墨層間。高錳酸鉀:強氧化劑氧化,生成氧化石墨(GO)經過超聲剝離得到氧化石墨烯。水合肼:還原劑,出去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含氧官能團,得到石墨烯。硝酸鈉:在強酸環境下,硝酸根具有強氧化性。雙氧水:除去氧化中多餘的高錳酸鉀,氧化成2價錳離子除去。稀鹽酸:洗去其中的金屬離子,硫酸根離子,氯化鋇:檢測其中的硫酸根離子。

  改進的Hummers法製備氧化石墨

  改進的Hummers法製備氧化石墨:在冰水浴中裝配好500 ml的反應瓶,將5 g石墨粉和5 g硝酸鈉與200 ml濃硫酸混合均勻,攪拌下加入25 g高氯酸鉀,均勻後,再分數次加入15 g高錳酸鉀,控制溫度不超過20 ℃,攪拌一段時間後,撤去冰浴,將反應瓶轉移至電磁攪拌器上,電磁攪拌持續24 h。之後,攪拌下緩慢加入200 ml去離子水,溫度升高到98 ℃左右, 攪拌20 min後,加入適量雙氧水還原殘留的氧化劑,使溶液變為亮黃色。然後分次以10000 rpm轉速離心分離氧化石墨懸浮液,並先後用5%HCl溶液和去離子水洗滌直到分離液pH=7。將得到的濾餅真空乾燥即得氧化石墨。氧化石墨的製備工藝流程如圖3-1所示。

  

  註:低溫反應(<20℃)中,由於溫度很低,硫酸的氧化性比較低,不足以提供插層反應的驅動力,所以,石墨烯原先沒有被氧化。當加入高錳酸鉀後,溶液的氧化性增強,石墨烯的邊緣首先被氧化。隨著氧化過程的進行和高錳酸鉀加入量的增加,石墨裡的碳原子平面結構逐漸變成帶有正電荷的平面大分子,邊緣部分因氧化而發生捲曲。此時,硫酸氫根離子和硫酸分子逐漸進入石墨層間,形成硫酸-石墨層間化合物。中溫反應(<40℃)時,硫酸-石墨層間化合物被深度氧化,混合液呈現褐色。高溫反應(90℃-100℃)階段,殘餘的濃硫酸與水作用放出大量的熱,使混合液溫度上升至 98℃左右,硫酸-石墨層間化合物發生水解,大量的水進入硫酸-石墨層間化合物的層間,成為層間水並排擠出硫酸,而水中的 OH-與硫酸氫根離子發生離子交換作用,置換出部分硫酸氫根離子並與石墨層面上的碳原子相結合,結果使石墨層間距變大,出現石墨烯體積膨脹現象,此時溶液呈亮黃色。在水洗和乾燥過程中,氧化石墨層間的 OH-與 H+結合以水分子形式脫去,因此產物由金黃色逐漸變成黑色。

  石墨烯製備:圖3-2為氧化石墨製備石墨烯的工藝流程圖。將氧化石墨研碎,稱取300 mg分散於60 ml去離子水中,得到棕黃色的懸浮液,超聲分散1 h後得到穩定的膠狀懸浮液。然後轉移到四口燒瓶中,加入600 mg硼氫化鈉和50 mg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升溫至80 ℃,在此條件下回流16 h後離心分離,依次用丙酮和去離子水洗滌至pH=7,將得到的濾餅真空乾燥後保存備用, 記為GS1。按照同樣的方法在不加分散劑的條件下製備得到石墨烯GS。

  

  註:石墨經過強氧化劑氧化得到氧化石墨,在石墨層的六元環上形成羥基、環氧基和羧基。

  一方面,含氧基團為親水性,它們的引入改善了石墨烯的水溶性,使氧化石墨在水中溶解度變大,穩定性增加,這一點在科研中,多被用來製備改性石墨烯。另一方面,含氧基團的引入由於空間位阻效應使石墨層間距變大,減小了石墨層間的團聚現象。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直接溶劑剝離法製備石墨烯技術
    2.2 直接溶劑剝離法製備石墨烯  流程圖  石墨烯自發現以來,其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質賦予了其廣泛應用前景。要實現石墨烯的應用,必須尋找一種合適的是石墨烯製備方法。目前,石墨烯的製備方  法主要有機械剝離法,化學氣相沉積法,還原氧化石墨烯法以及直接溶劑剝離法等。微機械剝離法和化學氣相沉積法雖然能得到高質量的石墨烯,但是產率低,難以滿足石墨烯在複合材料等領域的應用。還原氧化石墨烯法實現了石墨烯的低成本大規模製備,但是所得到的石墨烯含有大量的缺陷。
  • 一文看懂21世紀神奇材料——石墨烯如何製備
    自從第一次成功製備獨立的單層石墨烯至今,石墨烯已經成為材料界一顆炙手可熱的新星,吸引了眾多科學家對其各個方面進行研究。作為一種獨特的二維晶體,石墨烯有著非常獨特的性能:超大的比表面積,理論值2630m2/g; 力學性能優異,楊氏模量達1.0TPa;熱導率為5300 W/(m·K),是室溫下純金剛石的3倍;幾乎完全透明,對光 只有2.3%的吸收;同時,在電和磁性能方面也具有很多 奇特的性質作為石墨烯的重要應用之一。那麼這個21世紀的新材料之王到底如何製備呢?我列舉幾個主流的製備方法。
  • 一步法製備貴金屬/石墨烯基柔性生物傳感器
    多孔結構的三維石墨烯具有大表面積、好的生物形容相容性和極好的導電性,可以廣泛地應用於能源器件、催化、分離和傳感等。三維石墨烯可以通過自組裝、模板法和直接沉積等方法製備。最近,一種新型的方法被報導,可以通過雷射直寫技術直接在聚醯亞胺的基底上來合成三維結構的石墨烯。
  • 石墨烯的製備方法及應用
    目前有關石墨烯的製備方法,國內外有較多的文獻綜述[2],石墨烯的製備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物理方法通常是以廉價的石墨或膨脹石墨為原料,通過微機械剝離法、液相或氣相直接剝離法來製備單層或多層石墨烯,此法原料易得,操作相對簡單,合成的石墨烯的純度高、缺陷較少,但費時、產率低下,不適於大規模生產。目前實驗室用石墨烯主要多用化學方法來製備,該法最早以苯環或其它芳香體系為核,通過多步偶聯反應取代苯環或大芳香環上6個,循環往復,使芳香體系變大,得到一定尺寸的平面結構的石墨烯(化學合成法)[3]。
  • 石墨烯複合纖維及紡織品的製備方法與研究進展
    近幾年,石墨烯在紡織領域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逐漸成為紡織纖維領域的研究熱點,特別是功能性紡織品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諸多應用。本文主要介紹了新型石墨烯複合纖維與石墨烯紡織品的製備方法,石墨烯紡織品的性能及其發展趨勢。  石墨烯複合纖維和石墨烯織物的製備方法  目前石墨烯複合纖維有兩種常用的方法:原位聚合和物理共混。
  • 快速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研究取得進展
    從中科院獲悉,蘇州納米所等在快速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因為在半導體工業中具有良好的集成兼容性以及低廉的成本優勢,銅基表面化學氣相沉積(CVD)法被認為是**有潛力實現大規模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的方法。
  • 我國科學家製備出小扭轉角度雙層石墨烯
    近年隨著扭轉角在魔角範圍(~1.1°)的雙層石墨烯中新奇量子現象的發現,扭轉雙層石墨烯的研究愈發受到關注。因此,催生了新的研究領域——twistronics。常規雙層石墨烯是通過AB堆垛形成的穩定結構,而對於扭轉雙層石墨烯,其表面會展現出摩爾條紋超晶格,且該超晶格周期與雙層石墨烯能帶結構會隨著扭轉角度的變化而改變。
  • 科研人員製備出小扭轉角度雙層石墨烯
    近年隨著扭轉角在魔角範圍(~1.1°)的雙層石墨烯中新奇量子現象的發現,扭轉雙層石墨烯的研究愈發受到關注。因此,催生了新的研究領域——twistronics。常規雙層石墨烯是通過AB堆垛形成的穩定結構,而對於扭轉雙層石墨烯,其表面會展現出摩爾條紋超晶格,且該超晶格周期與雙層石墨烯能帶結構會隨著扭轉角度的變化而改變。
  • 以泡泡膜為模板拼接製備石墨烯薄膜方法問世
    而如果我們從材料的角度去看泡泡,泡泡(包括泡泡膜)則是張力穩定下的薄液膜,厚度可達數十納米至數十微米,這為薄膜材料的製備提供了天然的模板。基於此,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閆立峰教授及其博士生陳武峰提出了以泡泡膜為模板拼接製備石墨烯薄膜的方法,相關工作發表於Advanced Materials。
  • 科學家提出氧化石墨烯綠色製備方法
    氧化石墨烯是一種重要的石墨烯衍生物,最初主要作為宏量製備石墨烯的前驅體,近年來由於其不同於石墨烯的諸多獨特物理化學性質和廣闊應用前景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 上海微系統所製備出小扭轉角度雙層石墨烯
    常規雙層石墨烯是通過AB堆垛形成的穩定結構,而對於扭轉雙層石墨烯,其表面會展現出摩爾條紋超晶格,且該超晶格周期與雙層石墨烯能帶結構會隨著扭轉角度的變化而改變。目前,實驗室小扭轉角雙層石墨烯多是通過微機械剝離法與手工堆垛方法製備,如何通過生長的方法直接製備小扭轉角雙層石墨烯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 磷酸鐵鋰製備方法:固相法PK液相法
    目前,磷酸鐵鋰生產技術通常可以分為固相合成法和液相合成法兩種,其中液相法可分為水熱/溶劑熱法、溶膠凝膠法、共沉澱法等。液相合成法主要有水熱/溶劑熱、溶膠凝膠法、共沉澱法等,在使初始原料在分子水平上的混合和獲得的前驅體更均勻,比起固相合成法有無可爭議的優勢
  • 中國博士生設計出高溫爐 可製備高質量石墨烯
    朱授恩用自己設計製造的高溫爐製備出高質量石墨烯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來自中國的博士生朱授恩,不久前用自己設計製造的高溫爐製備出高質量石墨烯
  • 磷酸鐵鋰製備方法:固相法PK液相法
    目前,磷酸鐵鋰生產技術通常可以分為固相合成法和液相合成法兩種,其中液相法可分為水熱/溶劑熱法、溶膠凝膠法、共沉澱法等。固相合成法固相合成法是目前應用最多、研究最為成熟的合成磷酸鐵鋰的方法,其中,碳熱還原法又是應用較為廣泛的。
  • 一種全石墨烯正極鋰硫電池被製備出來
    為解決以上問題,Fang等人製備出一種全石墨烯正極鋰硫電池,以孔隙率為3.51cm3g-1的多孔石墨烯(HPG)負載活性物質硫,高導電石墨烯(HCG)作為集流體,部分氧化的石墨烯(POG)作為多硫吸附層,負載量可達80%,面密度5mgcm-2。製備HPG:通過氧化石墨的熱剝離製備HPG。
  • 使用液態碳源製備高質量石墨烯
    為了降低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高質量石墨烯薄膜的成本
  • 一文了解石墨烯導電油墨的製備、應用和市場前景!
    由此可見,如何將功能化石墨烯製成一種導電劑含量低但導電性高的導電油墨是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2. 3 製備石墨烯墨水在導電油墨中,影響導電性能的最大因素就是原料自身的性質,而石墨烯導電油墨,不同方法製備得到的石墨烯性質也有所不同,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製得的導電油墨性能。
  • 石墨烯纖維-石墨烯紡織品之路
    自從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等以石墨為原料,利用微機械剝離法成功製得單片層石墨烯以來,具有優異電學、光學、熱學和力學性能的石墨烯材料逐漸成為眾多學科領域科研人員關注的焦點。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溼法轉移製備扭轉雙層石墨烯
    以前製備均質/異質結的方法不可避免地會留下聚合物殘留或六方氮化硼(h-BN)掩模,這通常會阻礙tBLG本徵機械性能和表面性能的測量。毫無疑問,製備具有乾淨界面和表面的可設計tBLG是必要的,但仍具有挑戰性。
  • 【科普】氧化還原法製備石墨烯工藝詳解
    相信很多研究生進入實驗室的第一課就是氧化石墨烯製備,製備氧化石墨烯真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其中涉及了各種複雜參數的調控,可謂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方能製備出理想的氧化石墨烯。今天小編就來為你深入解讀如何採用氧化還原法製備出氧化石墨烯,各種參數如何調控?如何還原得到石墨烯?工業級氧化還原石墨烯製備與實驗室製備又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