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材料:石墨粉(粒度小於30μm的粒子。含量大於95%,碳含量99.85%), 濃硫酸(95%—98%),高錳酸鉀,硝酸鈉,雙氧水30%,鹽酸,氯化鋇,水合肼80% 氧化石墨(GO)的製備
具體的工藝流程:在冰水浴中裝配好250 mL 的反應瓶,加入適量的濃硫酸,攪拌下加入2 g 石墨粉和1 g 硝酸鈉的固體混合物,再分次加入6 g 高錳酸鉀,控制反應溫度不超過20℃,攪拌反應一段時間,然後升溫到35℃左右,繼續攪拌30 min,再緩慢加入一定量的去離子水,續拌20 min 後,並加入適量雙氧水還原殘留的氧化劑,使溶液變為亮黃色。趁熱過濾,並用5%HCl 溶液和去離子水洗滌直到濾液中無硫酸根被檢測到為止。最後將濾餅置於60℃的真空乾燥箱中充分乾燥,保存備用。
將100 mg 氧化石墨分散於100 g 水溶液中,得到棕黃色的懸浮液,再在超聲條件下分散1 h,得到穩定的分散液。然後移入四口燒瓶中,升溫至80℃,滴加2 mL 的水合肼,在此條件下反應24 h 後過濾,將得到的產物依次用甲醇和水衝洗多次,再在60℃的真空乾燥箱中充分乾燥,保存備用。
一:氧化石墨烯的製備
1:一隻大燒杯250Ml,裡面放冰塊,提供冰水浴
2:用試管量取23mlH2SO4,再用電子天平稱取1g石墨,0.5g硝酸鈉,3g高錳酸鉀
3:用鑷子企業一直轉自放到錐形瓶,之後把濃硫酸輕輕倒入錐形瓶,然後放到電磁攪拌器中。
4:將石墨和硝酸鈉混合加入錐形瓶,攪拌反應三分鐘,然後將高錳酸鉀加入錐形瓶
5:控制溫度小於20℃,攪拌反應2個小時
6:升溫至35℃,繼續攪拌30分鐘
7:將水和蒸餾水配置46mL的去離子水(14攝氏度)
8反應到30分鐘後,將去離子水加入錐形瓶,然後將溫度升高至98℃,持續加熱20min,溶液呈棕黃色,冒出紅煙
9:取出5g雙氧水(30%),加入錐形瓶
10:取下錐形瓶趁熱過濾,並用HCL和去離子水洗滌,待剩餘固體在濾紙穩定後,用鑷子把濾紙取出,再用一塊乾淨的濾紙襯在底部,一塊放到60℃的乾燥箱中充分乾燥。
1:乾燥後的氧化石墨烯,取出100mg分散於100g水溶液中,得到棕黃色懸浮液
2:把懸浮液放到超聲波洗滌箱中,在超聲波條件分散1小時
3:取出溶液放到四口燒杯中,升溫到80℃,再滴加20ml水合肼,反應24小時過濾
4:得到的產物以此用甲醇和水衝洗
5:得到的固體在60℃乾燥箱中充分乾燥,保存備用
濃硫酸:強質子酸,進入石墨層間。高錳酸鉀:強氧化劑氧化,生成氧化石墨(GO)經過超聲剝離得到氧化石墨烯。水合肼:還原劑,出去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含氧官能團,得到石墨烯。硝酸鈉:在強酸環境下,硝酸根具有強氧化性。雙氧水:除去氧化中多餘的高錳酸鉀,氧化成2價錳離子除去。稀鹽酸:洗去其中的金屬離子,硫酸根離子,氯化鋇:檢測其中的硫酸根離子。
改進的Hummers法製備氧化石墨:在冰水浴中裝配好500 ml的反應瓶,將5 g石墨粉和5 g硝酸鈉與200 ml濃硫酸混合均勻,攪拌下加入25 g高氯酸鉀,均勻後,再分數次加入15 g高錳酸鉀,控制溫度不超過20 ℃,攪拌一段時間後,撤去冰浴,將反應瓶轉移至電磁攪拌器上,電磁攪拌持續24 h。之後,攪拌下緩慢加入200 ml去離子水,溫度升高到98 ℃左右, 攪拌20 min後,加入適量雙氧水還原殘留的氧化劑,使溶液變為亮黃色。然後分次以10000 rpm轉速離心分離氧化石墨懸浮液,並先後用5%HCl溶液和去離子水洗滌直到分離液pH=7。將得到的濾餅真空乾燥即得氧化石墨。氧化石墨的製備工藝流程如圖3-1所示。
註:低溫反應(<20℃)中,由於溫度很低,硫酸的氧化性比較低,不足以提供插層反應的驅動力,所以,石墨烯原先沒有被氧化。當加入高錳酸鉀後,溶液的氧化性增強,石墨烯的邊緣首先被氧化。隨著氧化過程的進行和高錳酸鉀加入量的增加,石墨裡的碳原子平面結構逐漸變成帶有正電荷的平面大分子,邊緣部分因氧化而發生捲曲。此時,硫酸氫根離子和硫酸分子逐漸進入石墨層間,形成硫酸-石墨層間化合物。中溫反應(<40℃)時,硫酸-石墨層間化合物被深度氧化,混合液呈現褐色。高溫反應(90℃-100℃)階段,殘餘的濃硫酸與水作用放出大量的熱,使混合液溫度上升至 98℃左右,硫酸-石墨層間化合物發生水解,大量的水進入硫酸-石墨層間化合物的層間,成為層間水並排擠出硫酸,而水中的 OH-與硫酸氫根離子發生離子交換作用,置換出部分硫酸氫根離子並與石墨層面上的碳原子相結合,結果使石墨層間距變大,出現石墨烯體積膨脹現象,此時溶液呈亮黃色。在水洗和乾燥過程中,氧化石墨層間的 OH-與 H+結合以水分子形式脫去,因此產物由金黃色逐漸變成黑色。
石墨烯製備:圖3-2為氧化石墨製備石墨烯的工藝流程圖。將氧化石墨研碎,稱取300 mg分散於60 ml去離子水中,得到棕黃色的懸浮液,超聲分散1 h後得到穩定的膠狀懸浮液。然後轉移到四口燒瓶中,加入600 mg硼氫化鈉和50 mg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升溫至80 ℃,在此條件下回流16 h後離心分離,依次用丙酮和去離子水洗滌至pH=7,將得到的濾餅真空乾燥後保存備用, 記為GS1。按照同樣的方法在不加分散劑的條件下製備得到石墨烯GS。
註:石墨經過強氧化劑氧化得到氧化石墨,在石墨層的六元環上形成羥基、環氧基和羧基。
一方面,含氧基團為親水性,它們的引入改善了石墨烯的水溶性,使氧化石墨在水中溶解度變大,穩定性增加,這一點在科研中,多被用來製備改性石墨烯。另一方面,含氧基團的引入由於空間位阻效應使石墨層間距變大,減小了石墨層間的團聚現象。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