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法製備貴金屬/石墨烯基柔性生物傳感器

2020-10-27 柔性電子服務平臺


多孔結構的三維石墨烯具有大表面積、好的生物形容相容性和極好的導電性,可以廣泛地應用於能源器件、催化、分離和傳感等。三維石墨烯可以通過自組裝、模板法和直接沉積等方法製備。最近,一種新型的方法被報導,可以通過雷射直寫技術直接在聚醯亞胺的基底上來合成三維結構的石墨烯。雷射誘導的石墨烯(LIG)可以在短時間內圖形化成任意形狀和大面積製造。因此,這些優勢可以潛在地應用於微型超級電容器、水分解、防汙染、水處理和傳感。

最近,包含活性納米顆粒的LIG的混合材料被報導可以提升其物理和化學性能。相比於LIG或者活性納米顆粒,這種混合材料由於協同效應通常展示出優越的性能。三維結構的LIG可以負載更多的活性納米顆粒並且防止其團聚。同時,活性納米顆粒的引入可以創造新的功能或者提升性能。

這種混合材料可以通過多種方法製備。例如,可以通過雷射誘導的方法來製備金屬氧化物-LIG複合材料。通過在聚醯亞胺添加金屬前驅體形成含金屬的聚醯亞胺薄膜。然後,在雷射下可以形成金屬氧化物-LIG。不同的金屬氧化物如氧化鈷,氧化鉬和四氧化三鐵等都可以通過這種方法來生長在LIG中,這種方法具有普適性。但是,製備含金屬前驅體的聚醯亞胺薄膜的過程需要苛刻的條件,如高溫高壓等。另外,可以通過電化學沉積的方法製備金屬氧化物-LIG複合材料。這種方法的限制是在於需要兩步步驟,浪費時間。並且沉積物與石墨烯的結合力不強,所製備的傳感器的穩定性弱。

浙江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一步法來製備金屬納米顆粒-LIG混合材料。上海冪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BASE-BB30親水試劑可以讓含有金屬前驅體的殼聚糖的油墨刮塗到聚醯亞胺薄膜上,然後再通過雷射直寫製備叉指陣列電極,使用上海冪方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BASE-CD01墨水塗到電極的兩端可以形成更好的電接觸,並將其應用於免疫傳感器中。

圖1. 一步法製備金屬納米顆粒-LIG混合材料的示意圖


圖2. (a)一步法製備金納米顆粒-LIG叉指陣列電極的示意圖;(b)基於金納米顆粒-LIG叉指陣列電極的免疫傳感器用於檢測E.coli O157:H7的示意圖;(c)金納米顆粒-LIG叉指陣列電極的照片;(d)金納米顆粒-LIG電極在不同情況下的阻抗圖;(e)阻抗的擬合曲線和等效電路圖。


參考文獻:

You Z, Qiu Q, Chen H, et al. Laser-induced noble metal nanoparticle-graphene composites enabled flexible biosensor for pathogen detection[J].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2019, 150:111896.

相關焦點

  • 柔性器件-基於雷射刻蝕石墨烯的柔性霍爾傳感器
    然而,與常規材料相比,石墨烯的成本意味著其在電子製造中的吸收緩慢。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Jurgen Kosel課題組報導使用了一步雷射刻蝕工藝製備的石墨烯,並用於霍爾傳感器。其對磁場的具有線性響應,歸一化的靈敏度為〜1.12 V / AT。
  • 清華大學張芳團隊:石墨烯基柔性薄膜的高效製備助力地下水淨化
    石墨烯基柔性自支撐薄膜具有重量輕、結構穩定、機械韌性高、耐高強度彎曲摺疊、導電高等優勢,可以很好解決塗布時電極活性物質易粉化剝離、彎折過程中短路以及材料保存問題。由於石墨烯材料表面官能團較少,分散液中溶解度較低,不易直接製備成柔性薄膜,因此常利用氧化石墨烯(GO)前驅體後還原方式製備,其中真空抽濾法由於設備廉價、操作簡單、定量方便等特點被研究者廣泛使用。但該方法存在部分局限:1. 水系抽濾法耗時較長,分散溶劑揮發較慢,無法達到快速製備的目的;2. 製備的薄膜尺寸較小,難以實現規模化生產。
  • JMCA:納米複合導電水凝膠基柔性應力應變傳感器研究進展
    要點近年來,柔性可穿戴電子產品因其在可穿戴設備、儲能器件、電子皮膚和傳感器等領域的潛在應用而引起了廣泛的研究興趣。與彈性體相比,水凝膠由於其仿生結構、匹配的機械性能和出色的生物相容性而在柔性電子產品中顯示出更大的潛力。在所有材料設計中,基於納米複合水凝膠的應變和壓力傳感器具有優異的機械強度、高電導率和出色的靈敏度,可以將外部刺激傳遞給電信號,因此受到了廣泛的研究。
  • 詳細講解柔性電子傳感器和構造
    因此,在可穿戴傳感器和人工智慧領域的很多研究都是圍繞如何獲得大規模柔性壓敏電晶體展開的。 典型的場效應電晶體是由源極、漏極、柵極、介電層和半導體層五部分構成。根據多數載流子的類型可以分為p型(空穴)場效應電晶體和n型(電子)場效應電晶體。 傳統上用於場效應電晶體研究的p型聚合物材料主要是噻吩類聚合物,其中最為成功的例子便是聚(3-己基噻吩)(P3HT)體系。
  • 合肥研究院等研製出硫摻雜石墨烯基柔性全固態超級電容器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博士王奇和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韓敏課題組合作,在高性能雜原子摻雜石墨烯基納米結構的規模化製備及其在柔性全固態超級電容器應用方面取得新進展
  • 攻克柔性電子充電,實現石墨烯力學傳感器自充電
    攻克柔性電子充電難,實現石墨烯力學傳感器自充電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科學與力學系程寰宇助理教授,與福建閩江學院王軍教授以及南京大學唐少龍教授等合作,實現了褶皺石墨烯力學傳感器的自供能設計,研究論文以《用於自供電可拉伸系統的高能全合一可拉伸微超級電容器陣列和基於三維雷射誘導石墨烯泡沫裝飾介孔ZnP納米片》(High-energy all-in-one
  • Interfaces綜述:紙基氣體、溼度、應變傳感器研究進展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太惠玲教授、段再華博士等人發表綜述文章,總結了紙基氣體、溼度、應變傳感器研究進展。首先,介紹了紙基氣體、溼度和應變傳感器電極材料和器件製備工藝。(a-c) 鉛筆繪塗工藝製備紙基傳感器電極;(d-f) 鋁箔、銅箔和聚酯纖維導電膠帶粘貼工藝製備紙基傳感器電極。(a) 石墨鉛筆繪塗氣體傳感器敏感材料;(b) 毛刷塗覆工藝組裝溼度傳感器溼敏材料;(c) 石墨鉛筆繪塗製備紙基應變傳感器;(d) 繪塗工藝製備紙基碳納米管氣體傳感器。
  • 新材石墨烯的應用已經走到哪一步了?
    石墨烯是一種sp 雜化連接的碳原子,緊密堆積成單層二維蜂窩狀晶格結構的新型材料。具有優異的光學,電學,力學特性,在材料學,大加工,能源生物,醫學和藥物傳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被認為是一種未來革命性的新型材料。
  • 石墨烯概念發力走高 我國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獲重大突破
    據報導,北京元芯碳基集成電路研究院昨日舉辦媒體發布會,該院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彭練矛和張志勇教授帶領的團隊,經過多年研究與實踐,解決了長期困擾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的瓶頸,如材料的純度、密度與面積問題。目前,晶片絕大部分採用矽基材料的集成電路技術,該項技術被國外廠家長期壟斷。
  • 中美科學家攻克柔性電子充電,實現石墨烯力學傳感器自充電
    、可穿戴設備等柔性電子器件憑藉質量輕、易結合皮膚、能承受力學變形等優勢,逐漸在器件製備中嶄露頭角。為此,研究團隊考慮通過設計柔性可延展納米發電機將人體機械能傳化為電能,並將其存儲於柔性可延展微型超級電容器陣列,從而實現基於褶皺石墨烯的力學傳感器的自供能。
  • 快速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研究取得進展
    從中科院獲悉,蘇州納米所等在快速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因為在半導體工業中具有良好的集成兼容性以及低廉的成本優勢,銅基表面化學氣相沉積(CVD)法被認為是**有潛力實現大規模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的方法。
  • :可在人類汗液中檢測的柔性可再生石墨烯生物傳感器
    石墨烯由於其優異的電學性能和對分子敏感的特性被廣泛應用於生化傳感器中。石墨烯生物傳感器在個人健康,醫療檢測設備,可穿戴和植入式檢測器件等應用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潛力。》上發表題為「A Flexible and Regenerative AptamericGraphene-Nafion Biosensor for Cytokine Storm Biomarker Monitoring in Undiluted Biofluids toward Wearable Applications」的文章提出了一種基於石墨烯-Nafion複合薄膜的柔性可再生生物傳感器
  • 介電襯底長出「高」「大」石墨烯—新聞—科學網
    這些優異的物理性質使石墨烯在射頻電晶體、超靈敏傳感器、柔性透明導電薄膜、超強和高導複合材料、高性能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等方面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 「高」「大」石墨烯製備絕非易事 「能否在介電襯底上大面積、高質量地製備石墨烯是其應用能否真正實現的關鍵前提和基礎,也是石墨烯研究領域的重點和熱點。」
  • 【中國科學報】介電襯底長出「高」「大」石墨烯---中國科學院
    這些優異的物理性質使石墨烯在射頻電晶體、超靈敏傳感器、柔性透明導電薄膜、超強和高導複合材料、高性能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等方面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  「高」「大」石墨烯製備絕非易事  「能否在介電襯底上大面積、高質量地製備石墨烯是其應用能否真正實現的關鍵前提和基礎,也是石墨烯研究領域的重點和熱點。」
  • 北理工曲良體/張志攀在《Adv.Mater》期刊:石墨烯基纖維:製備和應用的最新進展-綜述
    由於簡單的設置和連續生產的潛力,溼法紡絲法是製備GBF最常用的方法,新型微流體噴絲頭和凝固浴有可能獲得具有超高機械和各向異性離子的GBFs。相比之下,加捻方法導致螺旋結構的GBF,具有大的拉伸性,這在柔性和可拉伸的裝置中是非常期望的。
  • 國家為何如此重視石墨烯?
    石墨烯非常輕 石墨烯的用途非常廣泛,可以被應用於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薄膜電晶體、傳感器、半導體器件、複合材料製備、透明顯示觸控螢幕等方面。 石墨烯材料製備 石墨烯材料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由單層或多層石墨烯構成的薄膜;另一類是由多層石墨烯(10層以下)構成的微片。 目前石墨烯製造方法多達幾十種——物理方法主要有機械剝離法、取向附生法和加熱SIC外延生長法;化學方法主要有電弧放電法、化學剝離法、氧化還原法和化學氣相沉積(CVD)法。
  • 可拉伸性一維柔性電子器件首篇綜述
    然而,目前為止,很少有有文章對可拉伸性一維柔性電子器件進行討論。近日,韓國延世大學的李泰淵(Taeyoon Lee)教授以及瑞士蘇黎世的生物傳感器和生物電子實驗室的李家宏(Jaehong Lee)博士聯合在《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了該領域的第一篇綜述文章。
  • 木質基水凝膠壓力傳感器研製成功
    木材基水凝膠傳感器(CPS)結構以及內部交聯機理木材經過科學家的深入研究,現在竟然還能用來製作傳感器。最近,《應用材料與界面》刊發浙江農林大學研究生聶康晨等人成果,他們通過引入離子導電聚電解質後發現,一種複合材料便能夠同時起到隔膜和聚電解質的作用,可用於研發柔性電容式傳感器(CPS
  • 石墨烯最全面分析——人類將從矽時代邁向石墨烯時代
    ,可製備透明導電薄膜,替代 ITO,用於觸摸面板、柔性液晶面板、太陽能電池及 LED 照明等。石墨烯製備 在製備技術層面,氧化還原法與物理剝離法常被用作製備石墨烯粉體,而化學氣相沉積法與外延生長法常被用作製備石墨烯薄膜。
  • 技術解析:基於石墨烯的光學生物傳感器的研究進展
    目前,人們已將基於石墨烯的材料廣泛應用於諸多領域,如吸附劑、催化劑、藥物載體等。石墨烯具有的奇特性質,使得其能夠滿足高靈敏性傳感器設計的需求,並已用於構建光學、電化學及場效應傳感器、細胞標記及實時監測等。本文介紹了基於石墨烯材料的光學生物傳感器的研究進展,重點評述了基於石墨烯基的螢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以及比色法傳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