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電襯底長出「高」「大」石墨烯—新聞—科學網

2021-01-10 科學網

顧長志(前排右)課題組正在進行石墨烯納米器件加工。項目組供圖

■本報見習記者 辛雨

石墨烯以其獨特的結構和性能蘊含了豐富而新奇的物理與化學性質,成為集優良力學、熱學、光學和電學特性於一體的神奇材料,在信息器件與電路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是目前信息科學發展最為迅速和活躍的研究前沿之一。

近年來,石墨烯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新發現、新成果不斷湧現,但總體來說在實用化信息器件方面仍面臨很多挑戰。特別是基於高質量大面積石墨烯的信息器件構築及其特性研究備受關注。

自2014年起,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介電襯底上高質量大面積石墨烯信息器件的構築與特性研究」支持下,中國科學家瞄準領域研究前沿,針對石墨烯信息器件的一些關鍵基礎問題,開展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技術的研究,在石墨烯信息器件的重大科學問題上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超級材料石墨烯獨特又完美

石墨烯是由單層碳原子緊密堆積而成的二維蜂窩狀晶體結構,這種獨特而完美的結構使它具有優異而新奇的特性。例如,石墨烯具有100倍於矽的超高載流子遷移率、高達130GPa的強度、很好的柔韌性,以及近20%的伸展率、超高熱導率、高達2600平方米每克的比表面積,並且幾近透明,在很寬的波段內光吸收只有2.3%。

這些優異的物理性質使石墨烯在射頻電晶體、超靈敏傳感器、柔性透明導電薄膜、超強和高導複合材料、高性能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等方面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

「高」「大」石墨烯製備絕非易事

「能否在介電襯底上大面積、高質量地製備石墨烯是其應用能否真正實現的關鍵前提和基礎,也是石墨烯研究領域的重點和熱點。」該重大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顧長志告訴《中國科學報》。

自2004年以來,科學家們已發展出多種製備石墨烯的方法,包括機械剝離法、SiC或金屬單晶表面外延生長法、化學氧化剝離法、插層剝離法及化學氣相沉積(CVD)法等。其中,CVD法由於具有可控性高、結晶質量好、均勻、薄膜尺寸大等優勢而成為製備石墨烯最為普遍的方法之一。

CVD法大多以過渡金屬為生長基底,藉助於其較高的化學催化活性,促進碳源裂解並在金屬表面吸附、擴散、成核、生長形成石墨烯。通過調控生長過程的參數,可以實現大面積、層數可控、高質量且結構均一連續的石墨烯薄膜,經過工藝優化,可實現超大面積石墨烯單晶生長。

值得一提的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金屬表面形成的石墨烯一般需要轉移至介電層上,才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器件加工。複雜的轉移過程不可避免地帶來石墨烯的破損、褶皺,金屬、溶劑殘留汙染以及操作繁複、一致性差、成本高昂等問題。

為解決這一問題,研究者將目光投向了在介電襯底表面直接生長石墨烯。「如果能在介電襯底上直接可控制備大面積、高質量的石墨烯,就可以直接利用目前的微電子技術製備器件,實現與矽技術融合,這將會極大促進石墨烯的廣泛應用和長足發展。」項目組成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高鴻鈞表示。

然而,由於介電層表面能量較低,對碳源小分子的裂解以及石墨烯形成所產生的催化作用十分微弱,因而在介電襯底上直接生長石墨烯是一個研究難點。

長出「高」「大」石墨烯

如何將石墨烯的優異性能在器件中呈現出來?面對這一挑戰,項目組改進了石墨烯的生長手段,嘗試在多種介電襯底上生長石墨烯。

研究人員通過巧妙控制碳源的通入量和實驗溫度,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直接觀測到石墨烯生長初期的前驅體單元,以及前驅體單元在石墨烯成核階段形成的鏈狀結構。課題負責人、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杜世萱向《中國科學報》表示:「前驅體的發現表明,可以考慮通過控制碳源的通入來影響前驅體的產生,進而實現高質量、大面積石墨烯的可控生長。」

基於此,該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並利用「插層法」實現原位、無損地將Si、Ge、Mg、Hf等幾種材料插入石墨烯與金屬的界面之間,並克服重重困難對插層結構進行原位氧化,經過無數次實驗摸索,終於獲得高絕緣性的介電插層,實現了介電襯底上高質量、大面積的石墨烯材料生長。同時,通過石墨烯量子器件的加工印證了介電插層的有效性,引起了國際同行的關注與好評。

此外,研究人員還採用非金屬催化的CVD方法,在多種絕緣基底上實現了微米尺度石墨烯單晶的直接生長和可控制備,獲得大面積均勻的單層石墨烯膜,薄膜尺寸達3英寸。「這也為項目後期石墨烯器件的構築與性能調控,以及高性能石墨烯器件的製備與優化提供了條件。」課題負責人、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於貴說。

為了將上述介電襯底上生長的高質量石墨烯應用於信息功能器件,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海方等人發明了一種雙層掩模工藝,實現了亞10納米石墨烯功能結構的精確、可控制備,解決了絕緣的介電襯底上利用電子束曝光製備石墨烯納米結構的難題。同時採用電子束曝光及紫外光刻混合曝光方法,在4英寸的介電襯底上實現了石墨烯傳感器器件和射頻電晶體陣列的精確、大面積、一致性高效製備。

石墨烯器件的批量製備與優化

具有眾多新奇特性的石墨烯被認為是一種非常有前景的信息功能材料。因此,電子器件和電路是石墨烯應用的首選領域,也是研究最為廣泛的領域。石墨烯可以應用於磁傳感器、高頻電路、氣體傳感、光傳感、柔性電子學等諸多方面。

顧長志告訴記者,項目組圍繞石墨烯應用於構築信息器件與電路的需求,在注意發展介電襯底上大面積、高質量石墨烯的可控制備及特性的同時,也積極探索基於石墨烯信息器件的構築與集成。「在研究信息功能的石墨烯納米結構製備及性能調控的基礎上,我們製備了多種石墨烯信息功能器件並對其性質進行了深入研究。」他說。

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石墨烯波紋結構應力傳感器,使應力測量範圍超過30%,並設計出基於隧穿效應的納米石墨烯薄膜應力傳感器,使靈敏因子提高到500以上。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根據需求選擇不同表面電阻和靈敏度的準連續石墨烯來構造應力傳感器。

「這種基於石墨烯隧穿效應的應力傳感器具有可拉伸、靈敏度高、穩定性強、透明等特點,其在人造皮膚、觸控螢幕等方面顯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顧長志說。

石墨烯超高的載流子遷移率、低載流子濃度和很好的穩定性,是製備霍爾元件的絕佳電子材料。

課題負責人、北京大學教授彭練矛發展了一種工藝簡單、成本低廉的石墨烯微加工技術,克服了器件接觸電阻大這一難題,批量製備出了具備超高靈敏度和解析度的石墨烯霍爾元件。該石墨烯霍爾元件的磁靈敏度達2093 V/AT ,解析度達1 mG/Hz0.5,是目前最為靈敏和精確的石墨烯霍爾元件。「這種高靈敏度的霍爾傳感器能夠探測更小的磁場,降低後端放大電路的成本,因而有巨大的市場應用前景。」彭練矛告訴《中國科學報》。

此外,研究人員基於柔性石墨烯霍爾傳感器,開發了一款柔性可穿戴位置傳感系統。「將傳感器貼在用戶手指上,當磁體靠近磁場源,根據霍爾效應,輸出的電壓會有一個跳變。我們通過記錄並處理電壓信號,創新性地實現了虛擬鍵盤、虛擬電子琴和無接觸密碼鎖的演示。」彭練矛介紹,這種高靈敏度的柔性磁傳感器有希望應用於無接觸密碼輸入、可穿戴娛樂和工業控制安全防護領域中。

此外,項目組還研製出具有獨立功能的石墨烯/矽基CMOS線性霍爾集成電路、石墨烯倍頻器、混頻器和短溝道器件等。這一系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性能新原理石墨烯信息器件,有效提升了我國石墨烯信息器件的自主研發能力和在該領域的學術影響力,同時也造就了一支創新能力強、多學科交叉的國際一流研究隊伍。

《中國科學報》 (2019-06-24 第4版 自然科學基金)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介電襯底長出「高」「大」石墨烯---中國科學院
    這些優異的物理性質使石墨烯在射頻電晶體、超靈敏傳感器、柔性透明導電薄膜、超強和高導複合材料、高性能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等方面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  「高」「大」石墨烯製備絕非易事  「能否在介電襯底上大面積、高質量地製備石墨烯是其應用能否真正實現的關鍵前提和基礎,也是石墨烯研究領域的重點和熱點。」
  • 納米材料學:外延生長的氧化鉬作為塊狀二維介電層發展
    自成功將石墨烯與本體石墨分離以來,石墨烯的卓越性能吸引了許多科學家進入二維材料的全新研究領域。然而,儘管石墨烯具有優異的載流子遷移率,但是由於石墨烯的無隙帶結構,嚴重阻礙了將石墨烯直接應用於場效應電晶體。備選地,在過去十年中,半導體過渡金屬二滷化物(TMDC)被集中關注。
  • 江蘇大學《Mater Des》:氮化矽襯底對石墨烯的性能影響!
    石墨烯是由單層碳原子通過SP2鍵連接構成的類蜂窩狀六方點陣二維晶體,它具有獨特的能帶結構以及優異的物理性能,自被發現以來吸引了眾多研究者的廣泛關注。通過石墨烯複合襯底材料可實現其光學性能、力學性能及電學性能調控,對提高石墨烯器件應用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 石墨烯「摺紙術」了解一下—新聞—科學網
    石墨烯「摺紙術」了解一下受到這項藝術的啟發,摺疊操縱經常被巧妙地用在很多科學技術前沿領域,用來構築形狀與功能各異的結構、器件甚至機器。比如,在生物學領域,生物學家可以將DNA單鏈摺疊成複雜的二維形狀。 在曾兩獲諾貝爾獎的石墨烯研究領域,科學家也同樣躍躍欲試。
  • 廈大石墨烯產品為醫護人員「加溫」—新聞—科學網
    日前,廈門大學嘉庚創新實驗室團隊——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鄭南峰、薩本棟微納米研究院副教授吳炳輝,運用課題組前期的一項研究成果——柔性石墨烯加熱膜產品,在低溫陰天給醫護人員帶來健康保障。 據介紹,該團隊研發的石墨烯遠紅外加熱產品,即石墨烯導電膜,通電後可高效發射出與人體輻射相近的遠紅外。
  • 2020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舉行—新聞—科學網
    全國石墨烯領域專家、企業家等近500人現場參加了活動,來自國內外的3000多名石墨烯材料專家、企業家、展商單位等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齊聚一堂, 大會邀請到石墨烯諾貝爾獎獲得者、歐盟旗艦計劃戰略委員會主任Andre Geim(線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幹勇,中國科學院院士錢逸泰,歐洲科學院院士、歐盟石墨烯旗艦計劃項目負責人Xinliang Feng,歐盟石墨烯旗艦計劃科技官兼管理部主席
  • 科學家為大面積缺陷型石墨烯的應用打開新思路—新聞—科學網
    該研究為大面積缺陷型石墨烯的應用打開了新思路。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期刊Materials Horizons。 「對於石墨烯的研究人們都在追求高質量無缺陷,而大面積製備的石墨烯存在缺陷是無法避免的,並且隨著層數增多缺陷也越多,這也是迄今為止石墨烯在電子器件中應用面臨的最重要挑戰之一。」
  • 科學網—200攝氏度高效介電儲能薄膜研製成功
    本報訊 近日,清華大學電機系副教授李琦、教授何金良等人首次研製出200攝氏度高效介電儲能的全有機複合薄膜。
  • 科學家在關聯氧化物摩爾調控研究中取得突破—新聞—科學網
    由於石墨烯等二維範德瓦爾斯材料層間相互作用非常弱,容易解理並堆垛形成各種人工異質或同質結構。當堆垛的兩層之間有微弱的晶格差異或微小的轉角時,就會形成摩爾圖案。近期研究發現這些二維異質結或同質結體系在摩爾周期勢場作用下,展現出了許多新奇的物理現象,比如在魔角雙層石墨烯中發現了關聯絕緣態以及非常規超導態。然而到目前為止,摩爾圖案的構造還局限於二維範德瓦爾斯體系。
  • 北大:直接製備圖案化石墨烯納米片,用於發光二極體
    在目前市場上,大部分LED器件是在藍寶石襯底上外延獲得的。由於藍寶石襯底的熱導率低,導致LED器件在使用過程存在嚴重的散熱問題。熱量的產生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包括器件能耗增加、效率降低、使用壽命縮短等。尤其對大功率LED器件,高的工作電流使得散熱問題尤為突出,因此如何有效促進LED器件散熱是未來LED照明的考慮的一個重點。
  • 朱美芳院士:把碳纖維穿在身上—新聞—科學網
    保暖早已不再是人們對服裝的唯一要求。石墨烯等碳材料,由於其高導電率、優異的電化學性能,將會在這類智能服裝上大放異彩」。 如何將硬質的碳變成柔軟的纖維,如何設計出儲電性能優異的碳基雜化纖維,成為技術上面臨的挑戰。 這些年,針對這樣的挑戰,朱美芳帶領著科研團隊不斷探索。2015年,他們首先開發了非液晶溼法紡絲法用於連續化製備石墨烯纖維。
  • 科研人員研發出汙水處理新材料—新聞—科學網
    製備高滲透性能且高截留率的氧化石墨烯膜一直是難題和研究熱門近日,浙江農林大學教授陳亮團隊通過實驗和理論結合,利用改進電子束輻照還原方法,實現了在氧化石墨烯中對環氧基團的精確去除,同時保留了大量羥基。該成果在線發表於《碳》雜誌。 他們製備得到的石墨烯膜展示了出色的親水性、超高滲透性能和穩定性能,為選擇性去除基團類型以及石墨烯膜在汙水處理等應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實驗基礎。
  • 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
  • 低K與高K介電PCB基板材料介紹與分析
    打開APP 低K與高K介電PCB基板材料介紹與分析 發表於 2020-09-25 19:26:13 PCB基板材料是許多方面性能的主要決定因素
  • 【科研進展】多相碳納米纖維/聚乙烯複合材料介電性能
    【科研進展】多相碳納米纖維/聚乙烯複合材料介電性能 2020-12-23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製備出六方氮化硼單晶疇—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1月25日,記者從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獲悉,該所盧光遠和吳天如等科研人員採用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成功在銅鎳合金襯底上製備出單層高質量六方氮化硼
  • 石墨烯生產工藝流程介紹
    石墨烯的轉移   金屬基底影響石墨烯的進一步應用,因此,合成的石墨烯薄膜必需轉移到一定的目標基底。   理想的石墨烯轉移技術應具有如下特點:(1)保證石墨烯在轉移後結構完整、無破損; (2)對石墨烯無汙染(包括摻雜); (3)工藝穩定、可靠, 並具有高的適用性。
  • 金剛石散熱襯底在GaN基功率器件中的應用進展
    採用高導熱率的金剛石作為GaN基功率器件的散熱襯底或者熱沉有望改善其「自熱效應」,實現高頻、高功率的應用。然而GaN與金剛石存在較大晶格失配和熱失配等問題,如何將金剛石作為GaN基功率器件的熱沉或襯底的問題目前已經報導了多種技術形式,其中主要有多晶金剛石襯底GaN散熱技術及單晶金剛石襯底散熱技術、高導熱金剛石鈍化層散熱技術等。
  • 石墨烯焦耳熱發光,國防科大打造史上最薄電燈泡
    利用石墨烯焦耳熱發光,研製出了有史以來最薄的厚度只有0.34納米的電燈泡。 2. 利用形成局域熱點,實現最高溫度達到2100 K,提高發光效率。 3. 通過六方氮化硼和三氧化二鋁薄膜包覆,有效防止石墨烯高溫氧化,首次實現了石墨烯器件在空氣條件下的穩定發光。 4.
  • 強耦合效應二維異質結材料成功用於鋅離子電池—新聞—科學網
    、低成本、長壽命水系鋅離子電池。 近年來,水系二次鋅離子電池憑藉其安全性能高、成本低、環境友好和鋅儲量豐富等優勢,在儲能設備中展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釩基材料是一種典型的高容量鋅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但存在溶解、體積膨脹、電子導電性差等問題,導致器件循環性能差。因此,亟待開發長壽命、高容量、高導電的釩基正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