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芳院士:把碳纖維穿在身上—新聞—科學網

2021-01-09 科學網

 

纖維,人們並不陌生。從1萬年前的獸皮、樹皮、草葉,到公元前的天然纖維,再到20世紀至今每個人都穿過的合成纖維,纖維已經深深嵌入了人類服裝的演化史。未來,我們還能用什麼樣的纖維來做服裝?

「智能的碳基纖維。」在3月30日愛思唯爾在線組織的能源前沿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美芳教授給出答案,「世界上70多億人不僅要穿得漂亮,還要穿得更智能。」

保暖早已不再是人們對服裝的唯一要求。朱美芳介紹,1940年之前,人類處於天然和人造纖維時代,人們常常使用棉花、麻類、絲綢、羊毛、粘膠等纖維材料做衣服;從1950年到1980年,人類進入常規合成纖維時代,從1980年到2000年,人類又進入了差別化纖維時代,如使用異形纖維、易染纖維等;而進入新世紀至今,功能纖維的時代開啟了,抗菌纖維、阻燃纖維、抗靜電纖維、耐光老化纖維等產品進入市場。

近年來,智能穿戴漸成熱潮,可穿戴電源器件也開始受到追捧。

「可穿戴電源可以向傳感器、集成電路和顯示屏等電子器件持續提供電力驅動。在不久的將來,能量轉換、能量儲存器件將與其他可穿戴設備實現高度集成化,而能量儲存器件將是關鍵的一環。」朱美芳說。

那麼,用什麼材料來製造這樣的存儲器件呢?朱美芳看中了碳基纖維。

「碳基纖維是理想的電極材料。石墨烯等碳材料,由於其高導電率、優異的電化學性能,將會在這類智能服裝上大放異彩」。

如何將硬質的碳變成柔軟的纖維,如何設計出儲電性能優異的碳基雜化纖維,成為技術上面臨的挑戰。

這些年,針對這樣的挑戰,朱美芳帶領著科研團隊不斷探索。2015年,他們首先開發了非液晶溼法紡絲法用於連續化製備石墨烯纖維。在氧化石墨烯液晶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鈉形成非液晶相紡絲液,以乙酸為凝固浴,他們採用自製溼法紡絲設備和後還原處理技術製備了多孔石墨烯纖維。

「鹼液的加入,增強了氧化石墨烯片層之間的靜電排斥作用並削弱了含氧官能團之間的氫鍵相互作用,從而阻止了片層間液晶態的形成;另外,紡絲過程中初生絲表層的酸鹼反應和芯部的靜電排斥作用同樣阻止了片層取向結構的構建,最終實現了纖維的多孔結構。」朱美芳說。

不僅如此,他們還實現了石墨烯纖維的連續化製備,及石墨烯纖維器件與面料的集成。

以此為基礎,朱美芳及其團隊又開發了各種類型和結構的石墨烯雜化纖維,如聚乙烯醇/石墨烯纖維、纖維素納米晶/石墨烯纖維等。最近,團隊還以浮動催化化學氣相沉積法成功製備了碳納米管雜化纖維,用其組裝的超級電容器的電化學性能得到顯著提高。

「碳基雜化纖維的高導電性和多孔特徵,使可穿戴能量存儲器件在規模化使用方面展現出可期的未來。」朱美芳說。

她同時表示,未來,該領域仍有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氧化石墨烯原料的低成本化、穩定化和標準化,石墨烯纖維器件及改性聚合物纖維規模化生產和實用技術的研發等。

「我們也將進一步提高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水平,設計組裝具有更高質量和更好可穿性的碳基纖維及器件。」朱美芳說。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帶領「國家隊」緊急攻關非一次性防護服 「超女」朱美芳獲評上海市...
    朱美芳院士在實驗臺前。 東華大學供圖是院士,更是勞模——這就是材料界的「超女」朱美芳。在昨天下午的表彰大會上,作為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朱美芳院士獲評2020年上海市先進工作者。防護服變有限次使用,部分指標超過杜邦防護服只能一次性使用?不!「要做就做國內沒有的。」
  • 西安市舉行「院士·青少年面對面」第二期活動—新聞—科學網
    西安市舉行「院士·青少年面對面」第二期活動中科院院士郭烈錦走進西安市二十六中學作科普報告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一路走來,我們欣喜有一大群可愛的科學家與《中國科學報》、科學網一起成長,在新的起點,我們願與益友們共同前行,一起講述更多中國科技發展的故事。 ◆王恩哥(中國科學院院士) 傳播科學,探索真知;擔當歷史,啟迪未來。祝賀《中國科學報》創刊六十周年!
  • 在滬中科院院士增至102人 生命科學和醫學部院士最多
    摘要:人事關係在上海的中科院院士達到102人,佔中科院院士總數的12.24%。今天上午,中國科學院2019年增選院士名單揭曉,64人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5位上海新晉院士中,有2位是女性,她們是馬蘭和朱美芳;年紀最輕的是樊春海,45歲;年紀最大的是馬蘭,60歲。從所屬學部來看,樊春海、馬大為、施劍林入選的都是中科院化學學部,馬蘭入選的是中科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朱美芳入選的是技術科學部。此次增選後,中科院在世院士人數達到833人。
  • 曹雪濤當選德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 黃辛報導)日前,德國科學院院長致函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曹雪濤教授,祝賀其當選德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中國科學院院士朱美芳回訪母校石莊中學
    12月11日,江蘇省石莊高級中學82屆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東華大學材料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朱美芳與同是石莊中學校友的愛人湯躍寧回到母校,重溫石中時光,開設專題演講,激勵石中學子。市領導何益軍、張亞鸞出席活動。市政府辦、教育局、石莊鎮等相關負責同志參加活動。
  • 鉀離子電池電解質界面膜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記者6月23日從河北科技大學獲悉,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波團隊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空間與環境學院教授王偉團隊等單位合作,成功製備一種具有生成穩定合理電解質界面膜的柔性無定型碳纖維
  • 中科院院士洪茂椿受聘鄭州輕工業學院—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鄭州訊 (記者史俊庭 通訊員劉磊)7月2日上午,鄭州輕工業學院在科學校區舉行該校「雙聘院士」受聘儀式
  • 朱美芳:她的研究既能改變生活,也能夠用於強國
    剛剛,53歲的東華大學教授朱美芳當選2019年中科院新科院士。她說:「纖維材料關乎國計民生、國家戰略。我國合成纖維發展60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現在產量已佔全球70%以上,但部分高性能纖維還受制於人。
  • 四位院士加盟,2020北航全球科創大賽啟動—新聞—科學網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李椿萱、王華明,北京市海澱區副區長林劍華,北航黨委副書記程波以及來自海澱區有關部門,各兄弟院校,大賽合作政府、知名企業家、校友投資、孵化合作機構、優秀創業項目代表等近200人參加儀式。
  • 2019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揭曉 杜江峰院士等十人上榜
    今天,記者從主辦方了解到,「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9屆,由《中國科學報》、科學網和《科學新聞》雜誌共同主辦,旨在通過公眾廣泛參與,評出人們心目中的「科學明星」。本屆評委會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志珍擔任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履謙和陳冀勝,中國科學院院士匡廷雲、歐陽自遠、劉嘉麒、嚴加安、歐陽鍾燦、劉雲圻、周忠和等多位院士擔任評委。
  • 李大潛院士:數學建模是開啟數學大門的金鑰匙—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李大潛為課程撰寫了1.1萬字的課程導言—《數學建模是開啟數學大門的金鑰匙》。 李大潛在導言中指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有數和形這兩個側面,數學就是撇開了事物其他方面的狀態和屬性,單純研究現實世界中的空間形式與數量關係的科學。它有著豐富多彩的內涵,也有著極為廣泛且重要的應用。
  • 黃小衛、周濟等15位科學家當選2019年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
    會議選舉出新的院士(Academician)32名,副院士(Associate Academician)12名。其中我國大陸有15人當選院士,4人當選副院士。我國大陸當選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的有:薛群基(中科院寧波材料所、中科院蘭州化物所)、吳以成(天津理工大學)、姜德生(武漢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周玉(哈爾濱工業大學)、李言榮(電子科技大學)、蹇錫高(大連理工大學)、王迎軍(華南理工大學)、張聯盟(武漢理工大學)、周濟(清華大學)、黃小衛(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李賀軍(西北工業大學)、朱美芳(東華大學)、馬秀良(中科院金屬研究所)、陳江華
  • 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美芳:問道求真 頂天立地
    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美芳:問道求真 頂天立地時間:2020/10/16 14:35:03 來源:教師博雅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秦嘉瑩
  • 李小文院士之科學網博客
    李小文院士科學網博客【點擊進入】 李小文院士最後一篇博文: 【地圖之問】答田青博主
  • 李小文:特立獨行的「布鞋院士」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照片裡,他黑衣蓄鬍、光腳穿布鞋,被網友稱為「仙風道骨」。  山村老人形象與院士身份形成的強烈反差,讓網友驚嘆,「一派仙風道骨,完全就是古龍筆下的俠士。」  李小文傳奇的經歷一層層被剝開,網絡上充滿了排山倒海的驚嘆之聲。  「李小文」作為關鍵詞,迅速排在了搜尋引擎的第一位;他在科學網開設的博客,成了一周熱門博客第一名,點擊量迅速超過了400萬次。
  • 中國•丹陽碳纖維及複合材料產業鏈創新發展論壇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中國科學院院士朱美芳;江蘇省丹陽市委副書記、副市長許根林,副市長、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束克之;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主任科員吳桐;科技部科技創新發展研究中心副處長於笑瀟;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賀燕麗、陳新偉,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主任王玉萍;江蘇恆神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 19位院士齊聚廣州 助推海洋強國建設—新聞—科學網
    參會院士專家、領導嘉賓合影   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現場   開幕式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海洋實驗室主任張偲主持   參會嘉賓了解海洋科技成果   主辦方供圖
  • 《人體健康與免疫》叢書英文版發布—新聞—科學網
    中國免疫學會秘書長、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表示,相比全球其他國家公民,我國公民的健康意識和健康需求比以往更為強烈。但是,我國公民在醫學科學知識方面存在著不足,醫學科學素養仍待提高,對於醫學問題上的諸多誤解亟待消除。
  • 李小文院士逝世。
    李星傑攝影         1月10日,科學網編輯部驚聞李小文院士因病在京去世(新聞連結)的消息,深感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