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芳院士在實驗臺前。 東華大學供圖
是院士,更是勞模——這就是材料界的「超女」朱美芳。在昨天下午的表彰大會上,作為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朱美芳院士獲評2020年上海市先進工作者。
防護服變有限次使用,部分指標超過杜邦
防護服只能一次性使用?不!「要做就做國內沒有的。」東華大學材料學院「老畢業生」、科企老總羅章生,與朱美芳的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團隊一拍即合。有了這支材料「國家隊」硬核支撐,他們第一時間立項,20天完成「新冠病毒醫衛防護材料應急專項」布局,在防護用無紡布方面加急攻關。
普通防護服悶熱帶潮不透氣,醫護人員穿著不適又萬分珍惜,朱美芳看在眼裡、牽動於心。她和團隊通過瞬時釋壓紡絲成形設備,開發出高阻隔、高耐磨、高透溼安全防護材料,部分物化指標甚至超過了杜邦公司的明星產品Tyvek(特衛強),從而製備出一系列有限次使用的醫用防護服。隨後,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緊急啟動的高端防護服項目中,校企雙方聯合申報並獲專項支持。
朱美芳說:「國家重點實驗室就是要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急國家所急,解國家之難。」短短兩個多月,有限次使用連體防護服等25個醫衛防護材料項目,或實現量產化,或取得實質性突破,或形成前瞻性發展布局建議……這種捨我其誰,成了國家重點實驗室非常時期的「新常態」。
今春,項目團隊已向武漢方艙醫院、湖北漢川人民醫院、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研究所、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等抗疫一線單位,以及美國紐約州先進能源技術中心、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等合作單位捐贈Rowelk有限次防護服5000餘件套。
朱美芳表示,這次疫情「大考」讓我們重新認識「平戰結合」的意義,下一步要研發更加高效、廣譜、安全、經濟的抗菌抗病毒紡織物,搭建科教、產教、軍民「三融合」的協同創新平臺,全面提升我國感染性疾病風險控制能力。
課題組名字文藝範兒,肯上生產線睡車間
去年,朱美芳正式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成為這批11名滬上新院士中唯一的「60後」女性。
而朱美芳清晰記得31年前,在她入職後的第5天,就跟著當時的系主任陳彥模老師,坐大卡車去了張家港滌綸廠,到企業找問題。這也是她從事纖維改性研究工作的起點。
「做接地氣的科研」一直是朱美芳和團隊成員的共同目標,也是流淌在她血液裡的「學術基因」。哪裡有問題,哪裡就有研究課題;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科研方向——如她所言,「這正是科研魅力所在」。
「你們是大學生嗎?這麼肯做?」工人們看著她和學生們驚訝地說。為了解決實驗室科研成果向企業轉化難題,不知多少次她和學生索性睡在車間。開始進展不順利,設備運轉連續化差,纖維經常斷頭,需要停機調試。到後半夜,工人師傅扛不住了,她就帶著學生站到生產線上動手操作。
「你不是一個人單幹」,青年教師到材料學院報到,朱美芳的開場白往往是這樣一句話。學院提出了「111」青年教師幫帶模式,三個「1」分別指:青年教師原來的學位導師、學院年長的教師和企業導師。新教師入職後很快就進入學院的某個團隊,新老教師一起商量如何服水土、補短板,更快更好地適應東華模式。
課題組青年教師成豔華記不清到底有多少次朱美芳通宵達旦地準備課件或學術會議PPT,經常在出差途中處理郵件、查閱文獻……「在大家眼裡,朱美芳是個不折不扣的『女超人』,可她覺得自己就是個普普通通的老師。」
事實上,朱美芳帶領平均年齡不足40歲的課題組,有個文藝範兒的名字叫「蒙泰」。得名於上世紀90年代初課題組製備的「蒙泰絲」——細旦聚丙烯纖維。「蒙學善問,泰定求真」,成為團隊師生研習的共同追求。她說,還有很多「卡脖子」的核心技術有待攻堅突破,科研工作者尤其要有憂患意識、毫不放鬆。
當本科生博導班主任,最著急學生不找她
除了博導教授,朱美芳還有個「特殊身份」——本科生的博導班主任。工作哪怕再忙,她都會擠出時間和學生一起用餐、在辦公室促膝長談,關心大家的家庭近況、興趣愛好……
一位學生憶起入學時的情景:「除了輔導員,沒想到最先認識的竟然是院長!在第一次班會上,朱美芳和藹可親,眼神灼灼,透著一種堅定。她挨個詢問我們的入校生活,用她的成長故事鼓勵大家提早進課題組學習,對未來儘早規劃。」
大家都說,朱美芳辦公室的門永遠向學生敞開著。2015屆畢業生邱天告訴記者,大三準備考研的他,鼓起勇氣慕名走進了辦公室。在說明來意後,朱美芳欣然和他聊起了考研攻略:要「厚著臉皮」找資料,主動請教過來人。性格內向的邱天被如此親切的大教授「雷」到了。他說:「朱老師最著急的就是學生不去找她,有問題、有想法自己悶在心裡。」
朱美芳繼承錢寶鈞、方柏容、孫桐等老一輩東華材料人創立的學科文化和學科精神,覺得育人沒有「完成時」,學生始終是她潛心開發的首要「材料」,而且因材施教。多年來,她堅持給本科生上「第一堂課」和「最後一堂課」,幫助學生扣好學業和職業生涯的「第一粒扣子」。給本科生的第一堂課主要介紹材料學科概況和國內外材料領域發展趨勢;而大四畢業前,她又給學生講材料製備方法學、國際材料前沿和材料行業情況,幫助他們實現從本科生到研究生或企業人的過渡。
熟悉朱美芳的人都知道,那條色彩多變的長絲巾是她最喜愛的配飾。「我國合成纖維發展60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現在產量已佔全球70%以上,但部分高性能纖維還受制於人。向著纖維強國、科技強國,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來源:上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