鉀離子電池電解質界面膜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2020-12-05 科學網

 

記者6月23日從河北科技大學獲悉,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波團隊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空間與環境學院教授王偉團隊等單位合作,成功製備一種具有生成穩定合理電解質界面膜的柔性無定型碳纖維,將電解質界面膜的厚度控制在了2—4納米範圍內。相關研究成果近日以《高倍率鉀離子電池合理固體電解質界面膜的形成》為題在線發表於《納米能源》。

近年來,碳負極材料因價格低廉且具高的電子電導率等優點,成為了鉀離子電池領域的研究熱點。但是過多固體電解質界面膜的形成消耗了大量的電解液並導致較高的不可逆容量是碳材料科學研究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

河北科技大學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單位合作提出了構建均勻穩定電解質界面膜的新思路。通過原材料的選擇以及工藝調控該團隊製備出了一種表面具有二氧化矽和氧化鎂納米粒子的磷—硫元素共摻雜柔性碳纖維薄膜。由於二氧化矽和氧化鎂納米顆粒的均勻分布,形成了厚度為2—4 納米的固體電解質界面膜。這種固體電解質界面膜不僅可以保護電解質免於連續分解,而且還可以防止電子滲透,並同時實現鉀離子順暢的嵌入/脫出。另外,磷—硫元素共摻雜可以增強鉀離子的吸附能力,同時提高電導率。

該項研究不僅確認了均勻穩定電解質界面膜的形成機理,同時為開發高倍率儲能和低成本的柔性電極提供了新思路。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0.104979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儲能材料丨河北科技大學等製備出2~4納米厚的電解質界面膜
    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納米能源》。近年來,碳負極材料因價格低廉且電子電導率高等優點,成為了鉀離子電池領域的研究熱點。但是過多固體電解質界面膜的形成消耗了大量的電解液並導致較高的不可逆容量,這是碳材料科學研究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
  • 關於鉀離子電池最新優秀工作總結
    本文總結了近期鉀離子電池在新型負極材料和固態電解質隔膜中的研究進展,希望對有關研究人員有所啟發和幫助。1.>MXene異質結材料及其儲鉀性能研究由於K/K+相對於Na,Mg,Al等而言,具有較低的標準氧化還原電位 (-2.92 V vs 標準氫電極(SHE)),更接近Li/Li+ (-3.04 Vs),鉀離子電池 (PIBs) 在理論上能夠提供更高的放電電位和能量密度,是替代鋰離子電池的理想選擇。
  • 協同離子擴散機制引入鉀離子電池的研究
    最近對鉀離子電池的研究層出不窮,但大多集中在對新型電極材料的開發上,而對鉀離子存儲與傳輸機理的研究尚缺少深刻的認識。然而,這恰恰是鉀離子電池技術取得突破的關鍵。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已被廣泛應用於可充電電池的正極材料(鋰、鈉離子電池),然而,如此緊湊的晶體結構難以容納較大的鉀離子,導致初始正極材料具有低的鉀含量,如P2-K0.3MnO2 、P2-K0.6CoO2、P3-K0.5MnO2。
  • 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技術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 河北科技大學王波團隊在鉀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材料學院王波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在鉀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在《納米能源》(Nano Energy,2020,104979,DOI:org/10.1016/j.nanoen.2020.104979)正式發表。
  • 華東師範大學量子隱形傳態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在這項研究工作中,該團隊充分利用這些量子糾纏源的高容量特性,並與全光量子隱形傳態協議相結合,在單一體系中同時構建了九套並行的量子隱形傳態通道。在此基礎上,實驗演示了兩個相互獨立且正交的軌道角動量模式的同時隱形傳送。該工作為確定性地實現多通道並行量子通信協議開闢了道路,並為構建高容量全光量子通信網絡奠定了基礎。
  • 碳酸鹽電解質中先進鋰金屬電池的富無機固體電解質界面相
    碳酸鹽電解質中先進鋰金屬電池的富無機固體電解質界面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16:35:35 美國馬裡蘭大學化學和生物分子Chunsheng Wang團隊設計了一種碳酸鹽電解質中先進鋰金屬電池的富無機固體電解質界面相
  • 鋰電池發展遇「瓶頸」,鉀離子電池價值被低估?
    因此人們一直在尋找一種新的二次電池技術彌補鋰電的不足,鈉以及電荷數大的鎂、鋅、鋁金屬子都是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但近期對於鈉離子和鉀離子電池的試驗結果顯示,鉀離子的這一劣勢有可能被其一些獨特優勢得以彌補。
  • 鉀離子通道選擇性研究獲新發現
    鈉、鉀離子帶相同電荷,同屬一族,性質相似,僅在離子直徑上有區別。然而鉀離子通道能夠選擇性地通透鉀離子,而不通透直徑比鉀離子更小的鈉離子。是什麼機制使得鉀離子通道能夠選擇性通透鉀離子呢?2003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MacKinnon通過對鉀離子通道KcsA的研究發現,當鈉離子濃度升高而鉀離子濃度降低到3mM以下時,KcsA通道的離子篩結構塌陷為不通透構象,因此MacKinnon認為是離子篩結構的構象變化使得鉀離子通道選擇性地通透鉀離子。然而許多離子通道專家基於他們的實驗現象並不完全認同此機制。 這項研究報導了鉀離子通道選擇性通透鉀離子的一種新機制。
  • 南京師大周小四教授課題組在鉀離子電池領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鈉離子電池由於鈉元素在地殼中的豐富儲量(2.3 wt%),一直被視為將來能夠替代鋰離子電池用於大規模儲能的新型二次電池技術之一。近幾年來,與鋰、鈉同族的鉀離子電池也開始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因此,鉀離子電池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一種新型儲能電池體系。然而,在電極材料中的K+半徑(1.38Å)比Li+(0.76Å)和Na+(1.02Å)更大,許多適合嵌鋰/鈉的材料變得難以嵌鉀或因脫嵌過程體積變化過大而變得不穩定。因而對鉀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篩選變得更為苛刻,卻又至關重要。近幾年,我校化科院周小四教授課題組在鉀離子電池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 植物愛吃太陽能電池的鉛—新聞—科學網
    近日,一項研究顯示,與人類活動造成的土壤鉛汙染相比,來自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鉛進入部分植物體內的效率是前者的10倍。 雜化滷化物鈣鈦礦可以製備出高效的太陽能電池。雖然有計算顯示,鈣鈦礦薄膜中鉛的重量比小於0.1%——低於許多國家設定的安全限值,但這些鉛的環境影響尚不明確。
  • 【中國科學報】高功率長壽命水系鉀離子全電池問世
    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清潔能源重點實驗室博士生蔣禮威在研究員胡勇勝和副研究員陸雅翔的指導下,利用鐵部分取代錳的富錳鉀基普魯士藍為正極、有機染料苝豔紫紅29 (PTCDI)為負極,及22 mol/L的三氟甲基磺酸鉀水溶液為電解液,成功構建了一款水系鉀離子全電池。該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自然—能源》上。
  • 可調控室溫磷光材料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教授馬驤團隊基於前期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研究基礎
  • 高密度半導體陣列碳納米管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圖4 碳管高速集成電路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電子學系/北京大學碳基電子學研究中心、納米器件物理與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張志勇—彭練矛課題組發展全新的提純和自組裝方法,製備高密度高純半導體陣列碳納米管材料
  • 鋰電池固態電解質機理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全固態鋰電池因兼具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成為當前電池研究的熱點,而構築這一新型電池的關鍵在於找到合適的固態電解質材料。
  • 9分鐘充電80%,中美科學家聯合研製可快充鋰離子電池材料
    近日,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中科院能量轉換材料重點實驗室季恆星教授,聯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段鑲鋒教授等在鋰離子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特斯拉電池研究團隊獲突破,可延長無陽極電池壽命
    今天選車網為您帶來特斯拉無陽極電池的最新消息,請點擊關注選車網,第一時間了解最新的汽車資訊。近日,從外媒獲悉,特斯拉加拿大電池研究團隊獲突破,使用雙鹽碳酸鹽電解質來延長無陽極電池的壽命,這項研究對汽車裡程的提升非常重要。
  • 聚乙烯廢塑料溫和可控降解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有機所
  • 《自然》:中國合成氣直接制烯烴研究獲重大突破—新聞—科學網
    《自然》:中國合成氣直接制烯烴研究獲重大突破針對經典的FT機理,一般認為產物的鏈增長服從聚合機理,即產物選擇性近似遵循Amderson-Schulz-Flory(ASF)分布,不同的鏈增長因子(α)數值對應不同的產物分布。目前,FTO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烯烴選擇性的提高及產物分布的有效控制。
  • 中國礦大鉀離子電池研究獲重要成果
    近日,中國礦業大學能源、材料與物理學部研究生馬光耀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期刊發表了一篇高水平學術論文,證實可以通過一種可重複且經濟環保的方法,合成磷氧共摻雜石墨烯材料,並將其應用為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馬光耀告訴記者,材料中摻雜的P、O原子提高了石墨烯材料的電導率,形成的連續薄膜網狀結構促進了電子的快速傳輸,同時P、O原子形成的空位等缺陷能夠有效地緩衝石墨烯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的體積變化,且能夠為鉀離子的脫嵌提供更多的活性位點,因此這種磷氧共摻雜石墨烯展現出了極為優異的電化學儲鉀性能。